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的目在于获取书面信息,因此阅读课程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归纳方式去理解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督促学生在课前课后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目的 方法
进入21世纪,伴随IT产业的巨大变革及经济的全球化,英文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大学设置英语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书籍、文献的能力。现阶段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从小学、至少从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发现许多学生独立阅读英语的能力并不高。其原因何在?正如学生所说,“一开始学习英语,多是听老师讲解,真正自己独立阅读的机会很少。”事实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从未阅读过除教科书以外的其他英文书籍,而教材也基本上是老师讲给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语言学习课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因而学习者所获得的可灵活应用的语言较少,不利于语言习得。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母语时都学过阅读技巧,并能熟练地进行广泛的中文阅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帮助学生借鉴这些技巧和经验并将其应用到英语文章的阅读中呢?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多让出一点机会给学生独立阅读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一、阅读过程
阅读通常是指大量地、快速地、自动地识别和领悟文章内容的过程。阅读一般认为是符号破译和理解领悟两个过程的结合。破译是指对文字符号迅速地识别。正常阅读时,目光扫视而过,不应停留在某个单词或词组上,而是急速地识别片語、意群等语意单位,与此同时领会这些破译符号的意思,即理解其含意。但是,正像观赏同一风景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一样。不同的读者即使用同样的时间读同一篇文章,理解深度会有所不同。因为人们在破译和理解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有的知识积累。这就是所谓阅读能力的差异。
熟练阅读英语也是一样,既要求快速破译英文符号又要准确流畅地理解。那么先决条件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英文语法和词汇,熟悉文章所涉猎的基本内容。此外,还要灵活掌握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当然取决于文章内容和阅读目的。例如,娱乐性的小说可以快速浏览;重要课文应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对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无关紧要的可忽略跳过;有些生词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含意;有的可以等待下文做出解释;而对那些至关重要的词语一定要查辞典找出其真正的涵义。
二、课堂阅读的教学方法
大学设置英语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书籍、文献的能力。而阅读能力是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培养出来,并逐步提高的。因此,英语阅读课的任课教师应当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大量由浅入深的基本训练。比如选择难易适中的阅读资料,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阅读。阅读材料的内容应尽可能在熟悉的范围内,注意题材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选用的真实材料应具有时代的新鲜感,体裁也应多样化,如:新闻报导、小说、散文等。
课堂上,组织阅读教学可分三个步骤。首先,向学生交代为什么要读该文章和怎样读;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讲解必要的语言难点。这样做既可使学生为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又可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写作风格的推测和想象。这些环节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学生之间作简单的讨论即可。在这一准备阶段,教师也应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程度做出预测。一些术语、生词及背景知识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尽可能为学生下一步独立阅读铺平道路。
第二步,课堂上主要时间由学生们自己安排阅读。教师应走下讲坛,深人到学生之中,以便及时回答阅读中偶尔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形成习惯,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教师应提醒学生先想一想,是否真有必要查找。尽可能鼓励学生对待生词要有耐心,大胆想象,勇于推测。对于泛读性文章,可采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们带着兴趣独立、快速地找出主要观点及其他有用信息。教师除了做些鼓励和解释工作外,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独自阅读。
第三步,读后工作可依据不同的阅读形式采取不同措施。精读要根据各组讨论意见给以评述。快速阅读只需检查答案。一般阅读除回答问题外,还可以谈感受、写心得体会等。教师可根据出现的问题做总体上指导。检查一下整个阅读过程及结果是否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
三、加强对学生课前及课后的准备工作的监管
教科书由于受种种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在内容、数量、难易程度等所有方面满足每位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只有根据各自的英语水平、兴趣爱好查找适当的资料进行广泛地快乐阅读,才会事半功倍。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作业是必要的,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只是迫于压力为应付老师而完成,是不会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师工作的关键是如何把学生自己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主动地有欲望去读。在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那样学生就会自己主动地找材料进行广泛阅读。若达到一定程度时,课后的阅读作业就不局限于留一、两篇阅读文章,而是留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资料广泛阅读,归纳、整理,然后回到课堂上陈述读后感想。总之,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阅读课堂的主角。教师应当清楚自己的位置,在课堂上帮助、鼓励、推动、引导学生愉快地完成独立阅读。与其它英语科目的教师相比,阅读课教师更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前、课后的准备工作上。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到培养学生“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既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开口;学生能动脑筋的,要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及参与集体讨论,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光伟.分阶段培养英语阅读能力[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2]范连义.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3]黄雪英.国外阅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4).
[4]唐玉柱.当代阅读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1).
[5]郑娜.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唐山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马菁;1979年;女;汉;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目的 方法
进入21世纪,伴随IT产业的巨大变革及经济的全球化,英文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大学设置英语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书籍、文献的能力。现阶段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从小学、至少从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发现许多学生独立阅读英语的能力并不高。其原因何在?正如学生所说,“一开始学习英语,多是听老师讲解,真正自己独立阅读的机会很少。”事实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从未阅读过除教科书以外的其他英文书籍,而教材也基本上是老师讲给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语言学习课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因而学习者所获得的可灵活应用的语言较少,不利于语言习得。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母语时都学过阅读技巧,并能熟练地进行广泛的中文阅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帮助学生借鉴这些技巧和经验并将其应用到英语文章的阅读中呢?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多让出一点机会给学生独立阅读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一、阅读过程
阅读通常是指大量地、快速地、自动地识别和领悟文章内容的过程。阅读一般认为是符号破译和理解领悟两个过程的结合。破译是指对文字符号迅速地识别。正常阅读时,目光扫视而过,不应停留在某个单词或词组上,而是急速地识别片語、意群等语意单位,与此同时领会这些破译符号的意思,即理解其含意。但是,正像观赏同一风景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一样。不同的读者即使用同样的时间读同一篇文章,理解深度会有所不同。因为人们在破译和理解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有的知识积累。这就是所谓阅读能力的差异。
熟练阅读英语也是一样,既要求快速破译英文符号又要准确流畅地理解。那么先决条件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英文语法和词汇,熟悉文章所涉猎的基本内容。此外,还要灵活掌握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当然取决于文章内容和阅读目的。例如,娱乐性的小说可以快速浏览;重要课文应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对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无关紧要的可忽略跳过;有些生词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含意;有的可以等待下文做出解释;而对那些至关重要的词语一定要查辞典找出其真正的涵义。
二、课堂阅读的教学方法
大学设置英语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书籍、文献的能力。而阅读能力是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培养出来,并逐步提高的。因此,英语阅读课的任课教师应当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大量由浅入深的基本训练。比如选择难易适中的阅读资料,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阅读。阅读材料的内容应尽可能在熟悉的范围内,注意题材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选用的真实材料应具有时代的新鲜感,体裁也应多样化,如:新闻报导、小说、散文等。
课堂上,组织阅读教学可分三个步骤。首先,向学生交代为什么要读该文章和怎样读;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讲解必要的语言难点。这样做既可使学生为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又可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写作风格的推测和想象。这些环节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学生之间作简单的讨论即可。在这一准备阶段,教师也应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程度做出预测。一些术语、生词及背景知识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尽可能为学生下一步独立阅读铺平道路。
第二步,课堂上主要时间由学生们自己安排阅读。教师应走下讲坛,深人到学生之中,以便及时回答阅读中偶尔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形成习惯,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教师应提醒学生先想一想,是否真有必要查找。尽可能鼓励学生对待生词要有耐心,大胆想象,勇于推测。对于泛读性文章,可采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们带着兴趣独立、快速地找出主要观点及其他有用信息。教师除了做些鼓励和解释工作外,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独自阅读。
第三步,读后工作可依据不同的阅读形式采取不同措施。精读要根据各组讨论意见给以评述。快速阅读只需检查答案。一般阅读除回答问题外,还可以谈感受、写心得体会等。教师可根据出现的问题做总体上指导。检查一下整个阅读过程及结果是否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
三、加强对学生课前及课后的准备工作的监管
教科书由于受种种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在内容、数量、难易程度等所有方面满足每位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只有根据各自的英语水平、兴趣爱好查找适当的资料进行广泛地快乐阅读,才会事半功倍。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作业是必要的,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只是迫于压力为应付老师而完成,是不会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师工作的关键是如何把学生自己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主动地有欲望去读。在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那样学生就会自己主动地找材料进行广泛阅读。若达到一定程度时,课后的阅读作业就不局限于留一、两篇阅读文章,而是留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资料广泛阅读,归纳、整理,然后回到课堂上陈述读后感想。总之,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阅读课堂的主角。教师应当清楚自己的位置,在课堂上帮助、鼓励、推动、引导学生愉快地完成独立阅读。与其它英语科目的教师相比,阅读课教师更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前、课后的准备工作上。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到培养学生“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既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开口;学生能动脑筋的,要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及参与集体讨论,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光伟.分阶段培养英语阅读能力[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2]范连义.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3]黄雪英.国外阅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4).
[4]唐玉柱.当代阅读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1).
[5]郑娜.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唐山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马菁;1979年;女;汉;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