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观”世界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ong1973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有所体会,作文教学的难度系数较大。就拿本人任教的班级而言,我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可这却成了困扰他们的难题。通过批改日记可以发现,他们的日记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素材单调乏味;2.语言表达不畅;3.内心排斥强烈。针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观察能力的缺失。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做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驾驭特殊环境,善于取利去弊
  我校是一所坐落于海岛的袖珍型小学校,站在学校的操场上面对的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正如那句浪漫的校训一样“面朝大海,天天可以春暖花开”。在这里连微风中都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所以这样的特殊环境成为我校学生观察能力的天然训练场。但是,从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来看,环境的弊端也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些影响。比如较为落后与相对闭塞的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这使他们的见闻甚少,接触面较窄。而且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看惯了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感官的麻痹。然而观察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习作能力,没有了观察就像截断了源头的死水,缺少了该有的灵动。
  虽然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可改变,但是却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利去弊,让他们在自己的身边发现美,获取需要的信息。生活在海岛的孩子贴近自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时时在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出来。”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习作源源不断的活水,让学生立足生活、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二、张开寻美慧眼,让童眼“观”世界
  1.让“观”不再苦恼。
  在城市中,孩子每天穿梭在钢筋水泥塑起的“森林”中。蔚蓝高远的天空不再辽阔;色彩缤纷的花朵染上了尘埃;悦耳清脆的鸟鸣被尖锐的汽笛声取代,孩子眼中的世界少了大自然的色彩。而生活在海岛的孩子们,有潮起潮落与之相伴,有自由的海鸟与之共舞,有缤纷的花朵为之着色,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自然和自由的气息。所以,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他们回归自然。在学习观察的时候,享受快乐。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经常在实践课或者习作课的时候,让学生带着画板和彩笔,走进自然。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眼中的景物: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飞翔的海鸟等。绘画完成以后,根据他们的画作相互比赛选择适当的词句描述,然后比比看谁的描绘最生动,最后评出“最佳小画手”、“最佳观察员”、“最佳小作家”等。当他们看着自己的收获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爱上了观察。配合着激励的方式,孩子们观察的兴趣更浓。
  2.让“观”找到方向。
  观察要有目的性,盲目地观察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不利于观察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不强,老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学生进行观察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自己观察的内容是什么。
  如观察人物的时候,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这些表面的现象,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等。周末的时候,我经常会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让他们到海滨浴场去观察游客。要求他们不仅要仔细观察游客的外貌、举止等,更要通过他们的言行揣摩游人的心情。
  3.让“观”成为习惯。
  观察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观察时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因此,老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对于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成果不能简单的用“好”与“不好”来评价。应当珍惜学生的每一次观察结果,在他们的成果中探寻发现他们的进步之处,并给予肯定。同时,要时刻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让他们时时处处将观察进行到底。
  观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经过时间的洗礼才能变得丰厚。它不单单是学生的任务,更需要教师的悉心研究与指导。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张开沉睡的慧眼,用心去捕捉细如秋毫的美丽。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习作也会成为他们的向往。孩子的眼睛是清亮的,感情是细腻的,所以老师应当引领着孩子们擦亮慧眼,用童眼“观”世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岛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念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但每接手一级学生,都为这些学生的表达能力犯愁:学生上课不愿发言,即使发言也是声音很小,表现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五分钟演讲
期刊
“中心论阅读模式”主要是为解决阅读复杂记叙文(散文)的困难而设的。这里的“中心”,一般指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这篇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即选材)要由中心来决定。其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即组材)、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即剪裁)也是由中心来决定的。此外还有表达方式的运用问题,复杂记叙文强调的一个知识点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那么在记叙的同时是否议论抒情,以至于是议论抑或抒情,都由中心决定。这种教学模式将语文
期刊
现在的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有的来自学习上的困惑,有的来自家庭,如父母的离异,父母的不理解,作为独生子女独有的孤僻等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又不敢诉说……这些都埋藏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希望烦恼早日得到解决,让心灵得到释放。 基于我校信息化的办学特色,我们建立了开放式的、充满温馨气息的网上心理咨询室——“心灵小屋”。通过网上心理咨询,无论是谁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述说自己
期刊
一、探究语境“析”词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顺着文本的脉络探究词语生存的“环境”,赏析词语,收获词语。请看王菘舟老师“审阅”一词教学片断:  师:什么是“审阅”?你从哪儿读懂了“审阅”?(生自由读句子,思考)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审阅”的?从哪儿读懂周总理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在“审阅”?  生: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就是周总理“审阅”文件的方式。  师
期刊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使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学的“老大难”,而又令学生“头疼”的作文达到此目的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是对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期刊
教学目标:  1.诵读,感知作品宏大的气魄。  2.品读,体味伟人豪迈的情怀。  3.美读,赏析作者非凡的手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年少风华正茂之时,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三十多岁独立寒秋看湘江北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四十多岁的时候认
期刊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以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一、依据教学实践积极倡导同课异构  我校教师依据教研中心安排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说课、评课,其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四位老师讲了同一节课,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通过讲课,老师们在座谈中共同探讨教学中
期刊
陕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在阅读与活动栏目中设计了阅览人生、知识采撷、感悟名言、活动体验等栏目,对主题进行强调和深化。这些栏目和其他栏目一样都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这些栏目资源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活动体验栏目的教学在实践中的现状和创新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活动体验栏目的教学现状及原因  依据对潼关县及周边县市二十多所学校的调
期刊
在上学期,我收到一封本班学生夹在作业中的信,在信中她写到:“老师,当你提出一道难题,当那几个同学举手后,你就迫不及待了,能再让我们思考一番,或者你先让我们带回家想一想,你再讲……”这一封短信犹如一个惊炸的鞭炮,在我脑中留下了一个长长的破折号。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但总受到课时、教学时间的影响,有时也真是“迫不及待”完成自己所设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期刊
所谓“问题引领”,就是指教师把学生的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将学生置于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角度,直接去面对反映真实世界情境的建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学生形成的各种提问,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以便达到激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一、变变变——变出个新的教学思路  新课改所具有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推动现阶段的课堂气氛变得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