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反思的好形式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以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一、依据教学实践积极倡导同课异构
  我校教师依据教研中心安排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说课、评课,其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四位老师讲了同一节课,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通过讲课,老师们在座谈中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各自教学方法的优势、劣势,交流彼此的经验,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可以整体推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在政治课教研活动中,有五位教师同讲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与生活第七课《 弘扬民族精神》,五位教师都讲得相当好。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五位教师在讲“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时各有不同,但听者能真切感受到各个老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但有一点,那就是在课后反思中有同样的感受:“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同课异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
  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是几位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个人风格、个人高超的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学生更满意,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独特的个性是影响学生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这种异构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教师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利用不同的资源构建不同的教学设计,在共同探讨中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巩固自己的专业所长。
  三、同课异构是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
  同课异构在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教师相互观摩同一教材同一内容,教师因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使继承和批判相统一,真正体现异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转变教师的思想,使教师认真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说课和课后反思,从而促使我校教研教改之风的根本转变。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结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效果。
  四、同课异构是校本教研的实践统一
  校本教研强调实践环节,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问题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实。经过查找问题、列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认识,巩固教研成果,提高教研能力。而同课异构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深入研讨。在教学中总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进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以同课为基点,寻找异构的最佳有效方式,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一个同课异构的过程,使我们经历了校本教研的各个过程,是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教学认识过程。
  同课异构是同事中开展互动教研的有效形式,《学记》说“同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没有同伴的支持、鼓励,教师个人将限于孤立。所以,同课异构在同伴互助中将个人的才能与教研组团队的集体智慧结合起来,从而既能促进教师个体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又能实现课堂效果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新课改中教学研究、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作者单位 陕西省洛南县永丰中学
  责任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本课试图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小组讨论、自己收集资料等学习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鸦片战争那段历史,分析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了解中国发展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终回归到对学生行为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品德课程的归宿性回归。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
期刊
关于选文的“用件”功能在习作教学上的运用,应以作文技巧和能力的训练为线,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或者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以“写什么”为经,以“怎么写”为纬,就可以构建起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纵横交织、循序渐进的立体化、动态化的网络系统。对于站在作文门槛前尚未入门的孩子,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写作体系示范与借鉴。  一、敲碎与重组:让作文语言吐新芽长新枝  (一)学会破词,依己感受创出新词  一些固定的词汇,在
期刊
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自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一直是一个引发众多思考的热点问题。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科研人员,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衔接上,如教学策略的衔接、教学习惯与情感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教学评价的衔接等。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会看到中小学英语教师各自为政,学生英语两极分化时间提前,愈演愈烈;我们仍会听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相互抱怨,学困生的痛苦倾诉。而这些现象在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 
期刊
音乐是一种无形却有“感”的声音艺术,美术则是一种有形更有“感”的形象艺术。美术课是小学美育的重要形式,它不但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还能带领小学生融入到美术作品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一个教育板块,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还能净化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美术鉴赏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念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但每接手一级学生,都为这些学生的表达能力犯愁:学生上课不愿发言,即使发言也是声音很小,表现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五分钟演讲
期刊
“中心论阅读模式”主要是为解决阅读复杂记叙文(散文)的困难而设的。这里的“中心”,一般指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这篇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即选材)要由中心来决定。其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即组材)、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即剪裁)也是由中心来决定的。此外还有表达方式的运用问题,复杂记叙文强调的一个知识点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那么在记叙的同时是否议论抒情,以至于是议论抑或抒情,都由中心决定。这种教学模式将语文
期刊
现在的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有的来自学习上的困惑,有的来自家庭,如父母的离异,父母的不理解,作为独生子女独有的孤僻等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又不敢诉说……这些都埋藏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希望烦恼早日得到解决,让心灵得到释放。 基于我校信息化的办学特色,我们建立了开放式的、充满温馨气息的网上心理咨询室——“心灵小屋”。通过网上心理咨询,无论是谁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述说自己
期刊
一、探究语境“析”词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顺着文本的脉络探究词语生存的“环境”,赏析词语,收获词语。请看王菘舟老师“审阅”一词教学片断:  师:什么是“审阅”?你从哪儿读懂了“审阅”?(生自由读句子,思考)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审阅”的?从哪儿读懂周总理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在“审阅”?  生: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就是周总理“审阅”文件的方式。  师
期刊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使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学的“老大难”,而又令学生“头疼”的作文达到此目的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是对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期刊
教学目标:  1.诵读,感知作品宏大的气魄。  2.品读,体味伟人豪迈的情怀。  3.美读,赏析作者非凡的手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年少风华正茂之时,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三十多岁独立寒秋看湘江北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四十多岁的时候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