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而区域活动的开展则是更好地实施这些活动的方式。
关键词:学习;区域活动;准备;使用;组织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经过前期的准备,如何让各种材料在活动区中体现出其价值则是关键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主题活动或者要实施的活动内容为幼儿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活动时可以自由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区域进行活动。
幼儿园活动中之所以设置分区活动,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让教师做到了解幼儿,把幼儿看成是学习的主动者,从而可以更好地尊重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更好地发挥天性同时开发他们的潜能,虽然区域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用指导了,而在实际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又比较分散,这给教师的观察指导带来一定的难度;那如何在幼儿自主活动为主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指导呢,下面来谈谈我的一点经验。
一、 活动环境的创设及材料的收集
中国古代的成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环境的作用,一个好的活动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潜在教育因素,例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幼儿园活动中环境的创设更是孩子们学习的有利因素,它既有利于孩子们交流学习,还可以促进孩子们自主选择,更有利于孩子们自我管理,大胆探索。在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中,可以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及孩子能力的不同分层次进行材料收集,再设置不同的学习区域,例如大班主题教育活动《绿色家园》,我们事先根据孩子及其家庭的相应能力让孩子们分别帮忙收集了关于地球的图片以及图书、小卡片、影像等资料,材料的收集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家长提醒,引导家长们从身边入手,或者充分地利用媒体资源,例如先观看CCTV9中关于地球的节目,再下载里面的资料,或者上网去百度各种关于地球的知识,再把收集到的知识汇集成小卡片、影像等;最后由老师把这些收集来的材料分门别类地放置在活动室中,例如把图片、图书放置在图书角中,把影像资料和地球仪投入在益智区中,这样整个教学环境就处处体现出一种关于地球及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经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幼儿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基础在活动中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 材料的投入和使用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经过前期的准备,如何让各种材料在活动区中体现出其价值则是关键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主题活动或者要实施的活动内容为幼儿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活动时可以自由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区域进行活动,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孩子们的能力和兴趣是教师设置活动区域的参考因素,比如《绿色家园》中老师设置了若干区域:科学区中孩子们可以听关于地球的故事,绘画区中孩子们可以画关于地球和小区的图片、语言区可以根据图片资料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地球及与自己生活环境相关的知识、还有益智区中可以认识地球仪,说出哪里是海洋、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沙漠等等,这样的区域设置是考虑到孩子们的能力不同,可以给每个能力不同的孩子以适当的表达机会,让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还给孩子更多的自主學习权利,充分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还有就是材料的调整性:例如有的材料孩子们已经反复操作过多次后想要再让他们有更大的突破就较难了,这时就应该考虑换掉不适合的或者是幼儿不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大班表演游戏《小熊请客》中,孩子们前面多次的表演都是用头饰,有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兴趣,当老师提供了手偶和指偶以及新的“礼物”后他们立刻又来了兴趣,并且抢着参加表演,为的就是可以拿到新的表演材料。可见,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老师有心的引导下得到充分调动。
三、 区域活动的指导
老师是孩子的观察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参与者,老师除了是观察者外还是他们的指导者同时也可以是他们的合作者;但是在幼儿园活动中多数时候老师总是容易过多干涉孩子们的活动,因此,当孩子们在活动时老师不妨先静静地进行观察,当孩子们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介入其中,这主要适用于小班幼儿,因为小班幼儿的活动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会与小朋友进行沟通,容易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比如在玩《娃娃家》的游戏中老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直接参与活动并进行简单指导,引导幼儿有目的地玩。而在中大班中,教师除了投放与幼儿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操作材料和参与指导外,还可以在活动前让孩子们选出一位大家都信任的“小区长”,这样既有利于幼儿与同伴间的互相观察、互相交流学习,也有利于活动的开展,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欠缺还不一定能够带领整个区的孩子较好地完成活动,老师也不用对他们过多的干涉,毕竟经验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老师只需要在孩子们无法解决问题时适时地介入和引导就可以了。
四、 总结评价的指导
孩子们经过了前期的准备及游戏后,在小班中可以尝试让幼儿收拾简单的游戏材料,并适当地进行总结,主要由教师进行。到了中大班时期教师只需要提醒幼儿把游戏材料收到指定位置并帮助进行整齐归纳即可,讲评也可让幼儿先表述,再让他们自己进行简单小结,让孩子尝试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及存在问题,教师再根据观察的情况及孩子们的陈述进行最后的总结以便帮助孩子们建立更好的游戏规则及解决问题。
总之,老师要时刻注意把孩子当成活动的主体,在活动的准备期、材料的投放期、组织过程中始终以幼儿的兴趣点作为教育的切入口,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孩子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才能够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简介:
陈燕凤,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幼儿园。
关键词:学习;区域活动;准备;使用;组织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经过前期的准备,如何让各种材料在活动区中体现出其价值则是关键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主题活动或者要实施的活动内容为幼儿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活动时可以自由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区域进行活动。
幼儿园活动中之所以设置分区活动,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让教师做到了解幼儿,把幼儿看成是学习的主动者,从而可以更好地尊重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更好地发挥天性同时开发他们的潜能,虽然区域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用指导了,而在实际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又比较分散,这给教师的观察指导带来一定的难度;那如何在幼儿自主活动为主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指导呢,下面来谈谈我的一点经验。
一、 活动环境的创设及材料的收集
中国古代的成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环境的作用,一个好的活动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潜在教育因素,例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幼儿园活动中环境的创设更是孩子们学习的有利因素,它既有利于孩子们交流学习,还可以促进孩子们自主选择,更有利于孩子们自我管理,大胆探索。在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中,可以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及孩子能力的不同分层次进行材料收集,再设置不同的学习区域,例如大班主题教育活动《绿色家园》,我们事先根据孩子及其家庭的相应能力让孩子们分别帮忙收集了关于地球的图片以及图书、小卡片、影像等资料,材料的收集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家长提醒,引导家长们从身边入手,或者充分地利用媒体资源,例如先观看CCTV9中关于地球的节目,再下载里面的资料,或者上网去百度各种关于地球的知识,再把收集到的知识汇集成小卡片、影像等;最后由老师把这些收集来的材料分门别类地放置在活动室中,例如把图片、图书放置在图书角中,把影像资料和地球仪投入在益智区中,这样整个教学环境就处处体现出一种关于地球及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经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幼儿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基础在活动中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 材料的投入和使用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经过前期的准备,如何让各种材料在活动区中体现出其价值则是关键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主题活动或者要实施的活动内容为幼儿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活动时可以自由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区域进行活动,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孩子们的能力和兴趣是教师设置活动区域的参考因素,比如《绿色家园》中老师设置了若干区域:科学区中孩子们可以听关于地球的故事,绘画区中孩子们可以画关于地球和小区的图片、语言区可以根据图片资料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地球及与自己生活环境相关的知识、还有益智区中可以认识地球仪,说出哪里是海洋、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沙漠等等,这样的区域设置是考虑到孩子们的能力不同,可以给每个能力不同的孩子以适当的表达机会,让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还给孩子更多的自主學习权利,充分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还有就是材料的调整性:例如有的材料孩子们已经反复操作过多次后想要再让他们有更大的突破就较难了,这时就应该考虑换掉不适合的或者是幼儿不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大班表演游戏《小熊请客》中,孩子们前面多次的表演都是用头饰,有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兴趣,当老师提供了手偶和指偶以及新的“礼物”后他们立刻又来了兴趣,并且抢着参加表演,为的就是可以拿到新的表演材料。可见,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老师有心的引导下得到充分调动。
三、 区域活动的指导
老师是孩子的观察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参与者,老师除了是观察者外还是他们的指导者同时也可以是他们的合作者;但是在幼儿园活动中多数时候老师总是容易过多干涉孩子们的活动,因此,当孩子们在活动时老师不妨先静静地进行观察,当孩子们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介入其中,这主要适用于小班幼儿,因为小班幼儿的活动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会与小朋友进行沟通,容易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比如在玩《娃娃家》的游戏中老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直接参与活动并进行简单指导,引导幼儿有目的地玩。而在中大班中,教师除了投放与幼儿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操作材料和参与指导外,还可以在活动前让孩子们选出一位大家都信任的“小区长”,这样既有利于幼儿与同伴间的互相观察、互相交流学习,也有利于活动的开展,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欠缺还不一定能够带领整个区的孩子较好地完成活动,老师也不用对他们过多的干涉,毕竟经验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老师只需要在孩子们无法解决问题时适时地介入和引导就可以了。
四、 总结评价的指导
孩子们经过了前期的准备及游戏后,在小班中可以尝试让幼儿收拾简单的游戏材料,并适当地进行总结,主要由教师进行。到了中大班时期教师只需要提醒幼儿把游戏材料收到指定位置并帮助进行整齐归纳即可,讲评也可让幼儿先表述,再让他们自己进行简单小结,让孩子尝试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及存在问题,教师再根据观察的情况及孩子们的陈述进行最后的总结以便帮助孩子们建立更好的游戏规则及解决问题。
总之,老师要时刻注意把孩子当成活动的主体,在活动的准备期、材料的投放期、组织过程中始终以幼儿的兴趣点作为教育的切入口,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孩子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才能够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简介:
陈燕凤,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