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南北经济失衡 黄河中下游地区 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40年来区域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南北经济的差距愈发明显。我国南北区域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如果北方经济进一步衰退会给国家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郑州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流域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思考如何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提供了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中部崛起”,这个中部指的是南北方向的中部。中部突破的核心区正是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陕西三省。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义
目前学界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没有形成确切定义。秦放鸣、唐娟(2020)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除了经济本身的增长之外, 还会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经济結构得到均衡, 并带来可持续的增长。程虹、李丹丹(2014)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是一国所生产的商品以及服务在质量上的提升、结构上的优化、投入产出的高标准、社会福利的提升等供给方面与社会需求匹配的程度。王晓慧(2019)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投入产出率高、经济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以创新为驱动的一种发展。马茹、罗晖、王宏伟等(2019)分析了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异同,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质上是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内涵范围大于经济增长质量。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以上学者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义还在不断完善之中,经济发展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理念成为学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二、失衡的南北经济
关于南北方的划分。周晓波(2019)、蔡之兵(2019)等多位学者均以北纬35 度线以北为北方区域,将东北、华北、西北等15个省(区、市)作为北方地区。华东、中南、西南等16个省(区、市)划为南方区域。本文也与之前的学者一样采用这种划分方法。
根据《全国、各省2015-20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5—2020年北方城市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由43.3%下降到35.1%。此外,2020年全国城市GDP 排名中显示,全国前十名中只有北京一个北方城市。可见无论是从南北经济整体比较还是从核心城市的对比上看,南北经济均呈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局面。
三、山东、河南、陕西三省在北方经济中的地位
(一)三省在北方经济总量中占比不断上升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2020年,山东、河南、陕西三省经济总量在北方经济总量占比中不断上升,对整个北方经济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北方城市的中坚力量集中于山东、河南、陕西三省
2020年北方城市GDP前十中山东、河南、陕西三地共5座城市,5座城市在前十名城市经济总量中占比为42%;其中青岛、郑州、济南、西安4座城市经济总量均超过一万亿元,是除北京天津之外整个北方经济的重心所在。
四、山东、河南、陕西为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足和优势
(一)黄河中下游三省的不足
1.经济总量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力不足
虽然2015—2020年,山东、河南、陕西三省经济总量在北方地区的占比在上升,但放在全国来看,三省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17.1%下降到2020年15.2%。这说明三省在全国的经济竞争力有一定程度的退步。
2.能源、重化工业偏重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山东省入围47家,多数为能源、重化工企业;河南省10家,过半数为能源企业;陕西省9家,以能源、矿产行业为主。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对能源化工类产业依赖严重。
3.创新力不足
(1)研发投入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的数据,黄河中下游地区三省研发与实验经费(R&D)平均投入总量为957.4亿元,长江三角洲地区为1689.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上,全国R&D投入强度为2.23,黄河中下游地区R&D经费投入平均强度为1.94,而长江三角洲平均强度为2.87。可见,在研发与实验经费上无论是从总量上看还是从投入强度上看,黄河中下游三省均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
根据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统计数据,2020年黄河中下游三省高新技术数量超过20000家,但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三省之和尚不及江苏一个省的数量。
(3)开放程度低
2020年山东、河南、陕西三省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32436.32亿元,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0%,同期长三角在全国占比达到36%,双方差距明显。
综合来看,黄河中下游地区三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偏重能源和重工业。在创新发展上,在全国处在中等水平,山东综合实力较强,陕西部分数据突出,河南整体居中。相似的困境为三省加强沟通、壮大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
(二)黄河中下游三省的优势
1.区域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山东、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距离长三角地区较近,但两省都面临着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高科技企业引领力不足的问题;陕西省相对其他两省来说人口、经济规模都较小,市场面小,但陕西高校密集、科研实力突出。三省合作,陕西省可获得更大市场和科研转化平台,河南和山东两省可得到优质的智力资源支持,可谓各取所需。 2.在新旧动能转化方面有共同的诉求
三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和化工业,这类产业规模大、投资周期长、转型困难;但作为国家重要的产业组成部分,不能一关了之。三省在推动产业升级改造,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减少污染等方面有共同的诉求,具备共同攻关的基础。
3.三省是黄河流域发展的动力核心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黄河流域中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水平最高,郑州、西安是区域内的国家中心城市,对周围辐射能力较强。三省合作发展具备成为黄河流域动力核心的基础。
4.国内国外双循环背景下优势凸显
2020年習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说:“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这意味着国内资源、产业配置方式很可能会重新调整,国家将会深耕内陆激发国内市场活力,这对黄河中下游地区来说是一次产业重塑的机遇。
5.处在“一带一路”优势地段
黄河中下游地区既有山东出海口,也有丝绸之路起点,还有全国铁路中心。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本区域融合,形成了横跨东西、通达南北、海陆兼备的交流大通道。山东、河南、陕西三省具备将物流、贸易标准等通关要素一体化的基础,具备成为集货物中转、精深加工、前端研发、汇聚金融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带的可能。
五、推进黄河中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部突破”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
推动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使山东、河南、陕西三省成为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本。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策、金融、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制度规范建设。
(二)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提高制造业水平
山东省、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有着天然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不能再走低端加工粗放型生产的老路,要努力提高生产水平,增强产品科技含量,走出一条环境污染少、经济质量高的绿色发展道路。陕西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有所选择,注意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寻找高质量增长点。
(三)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塑造更多“隐形冠军”
双循环背景下,国内国际分工体系将会更加成熟完善。产业竞争将从最终产品竞争演变为全产业链条的竞争,每个链条中的从业者将不再仅仅只服务一个产品,局部优势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全局优势的确立。黄河中下游地区有着多样化的产业基础,建议在更多细分领域不断强化优势,向行业高精尖领域发力,创造出细分领域的绝对竞争力,在国内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
(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主要的支撑面是能源工业、重工业。这是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现实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所谓新旧动能转换绝不是单纯地把旧产业放弃,每个地区因资源禀赋不同所以发展模式是多样的,旧产业经过升级改造完全可以成为新时期的新动力。对于能源化工业而言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目的是通过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倒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减少污染,用最少的资源消耗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因此,黄河中下游地区必须坚持高质量开采、高质量加工、高质量制造,最大程度上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另外要多用数字技术改造作业流程,通过信息技术改造过去粗放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信息化、精细化。
在新兴产业方面要立足本地实际,不盲目追随“高大上”项目。要在深入调查国内国际市场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远近发展规划。具体来说比如河南省可以在高端农业、轻工业、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方面深挖潜力,培育出更多小巨人企业。陕西省可以在硬科技、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教育培训等领域培养多样化的领军企业。山东省在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对外贸易等领域放低行业门槛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核心优势的打造中来。
(五)强化区域合作,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目前整个北方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黄河中下游地区应主动加强彼此间联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在基础交通上强化联系,在证照办理上制定统一标准,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实验基地。
(六)加强与国内国际的交流合作
国内方面:首先,要加强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联系,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带;其次,要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群的联系,共同撑起复兴北方经济的旗帜;再次,要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做好产业承接和再造。国际方面要加大开放力度,山东省强化海上外贸优势,河南省、陕西省在巩固陆上铁路优势的同时要加快空中丝路的开发升级。
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40年来区域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南北经济的差距愈发明显。我国南北区域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如果北方经济进一步衰退会给国家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郑州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流域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思考如何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提供了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中部崛起”,这个中部指的是南北方向的中部。中部突破的核心区正是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陕西三省。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义
目前学界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没有形成确切定义。秦放鸣、唐娟(2020)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除了经济本身的增长之外, 还会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经济結构得到均衡, 并带来可持续的增长。程虹、李丹丹(2014)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是一国所生产的商品以及服务在质量上的提升、结构上的优化、投入产出的高标准、社会福利的提升等供给方面与社会需求匹配的程度。王晓慧(2019)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投入产出率高、经济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以创新为驱动的一种发展。马茹、罗晖、王宏伟等(2019)分析了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异同,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质上是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内涵范围大于经济增长质量。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以上学者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义还在不断完善之中,经济发展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理念成为学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二、失衡的南北经济
关于南北方的划分。周晓波(2019)、蔡之兵(2019)等多位学者均以北纬35 度线以北为北方区域,将东北、华北、西北等15个省(区、市)作为北方地区。华东、中南、西南等16个省(区、市)划为南方区域。本文也与之前的学者一样采用这种划分方法。
根据《全国、各省2015-20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5—2020年北方城市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由43.3%下降到35.1%。此外,2020年全国城市GDP 排名中显示,全国前十名中只有北京一个北方城市。可见无论是从南北经济整体比较还是从核心城市的对比上看,南北经济均呈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局面。
三、山东、河南、陕西三省在北方经济中的地位
(一)三省在北方经济总量中占比不断上升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2020年,山东、河南、陕西三省经济总量在北方经济总量占比中不断上升,对整个北方经济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北方城市的中坚力量集中于山东、河南、陕西三省
2020年北方城市GDP前十中山东、河南、陕西三地共5座城市,5座城市在前十名城市经济总量中占比为42%;其中青岛、郑州、济南、西安4座城市经济总量均超过一万亿元,是除北京天津之外整个北方经济的重心所在。
四、山东、河南、陕西为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足和优势
(一)黄河中下游三省的不足
1.经济总量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力不足
虽然2015—2020年,山东、河南、陕西三省经济总量在北方地区的占比在上升,但放在全国来看,三省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17.1%下降到2020年15.2%。这说明三省在全国的经济竞争力有一定程度的退步。
2.能源、重化工业偏重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山东省入围47家,多数为能源、重化工企业;河南省10家,过半数为能源企业;陕西省9家,以能源、矿产行业为主。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对能源化工类产业依赖严重。
3.创新力不足
(1)研发投入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的数据,黄河中下游地区三省研发与实验经费(R&D)平均投入总量为957.4亿元,长江三角洲地区为1689.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上,全国R&D投入强度为2.23,黄河中下游地区R&D经费投入平均强度为1.94,而长江三角洲平均强度为2.87。可见,在研发与实验经费上无论是从总量上看还是从投入强度上看,黄河中下游三省均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
根据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统计数据,2020年黄河中下游三省高新技术数量超过20000家,但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三省之和尚不及江苏一个省的数量。
(3)开放程度低
2020年山东、河南、陕西三省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32436.32亿元,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0%,同期长三角在全国占比达到36%,双方差距明显。
综合来看,黄河中下游地区三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偏重能源和重工业。在创新发展上,在全国处在中等水平,山东综合实力较强,陕西部分数据突出,河南整体居中。相似的困境为三省加强沟通、壮大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
(二)黄河中下游三省的优势
1.区域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山东、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距离长三角地区较近,但两省都面临着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高科技企业引领力不足的问题;陕西省相对其他两省来说人口、经济规模都较小,市场面小,但陕西高校密集、科研实力突出。三省合作,陕西省可获得更大市场和科研转化平台,河南和山东两省可得到优质的智力资源支持,可谓各取所需。 2.在新旧动能转化方面有共同的诉求
三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和化工业,这类产业规模大、投资周期长、转型困难;但作为国家重要的产业组成部分,不能一关了之。三省在推动产业升级改造,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减少污染等方面有共同的诉求,具备共同攻关的基础。
3.三省是黄河流域发展的动力核心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黄河流域中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水平最高,郑州、西安是区域内的国家中心城市,对周围辐射能力较强。三省合作发展具备成为黄河流域动力核心的基础。
4.国内国外双循环背景下优势凸显
2020年習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说:“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这意味着国内资源、产业配置方式很可能会重新调整,国家将会深耕内陆激发国内市场活力,这对黄河中下游地区来说是一次产业重塑的机遇。
5.处在“一带一路”优势地段
黄河中下游地区既有山东出海口,也有丝绸之路起点,还有全国铁路中心。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本区域融合,形成了横跨东西、通达南北、海陆兼备的交流大通道。山东、河南、陕西三省具备将物流、贸易标准等通关要素一体化的基础,具备成为集货物中转、精深加工、前端研发、汇聚金融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带的可能。
五、推进黄河中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部突破”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
推动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使山东、河南、陕西三省成为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本。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策、金融、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制度规范建设。
(二)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提高制造业水平
山东省、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有着天然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不能再走低端加工粗放型生产的老路,要努力提高生产水平,增强产品科技含量,走出一条环境污染少、经济质量高的绿色发展道路。陕西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有所选择,注意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寻找高质量增长点。
(三)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塑造更多“隐形冠军”
双循环背景下,国内国际分工体系将会更加成熟完善。产业竞争将从最终产品竞争演变为全产业链条的竞争,每个链条中的从业者将不再仅仅只服务一个产品,局部优势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全局优势的确立。黄河中下游地区有着多样化的产业基础,建议在更多细分领域不断强化优势,向行业高精尖领域发力,创造出细分领域的绝对竞争力,在国内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
(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主要的支撑面是能源工业、重工业。这是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现实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所谓新旧动能转换绝不是单纯地把旧产业放弃,每个地区因资源禀赋不同所以发展模式是多样的,旧产业经过升级改造完全可以成为新时期的新动力。对于能源化工业而言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目的是通过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倒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减少污染,用最少的资源消耗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因此,黄河中下游地区必须坚持高质量开采、高质量加工、高质量制造,最大程度上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另外要多用数字技术改造作业流程,通过信息技术改造过去粗放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信息化、精细化。
在新兴产业方面要立足本地实际,不盲目追随“高大上”项目。要在深入调查国内国际市场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远近发展规划。具体来说比如河南省可以在高端农业、轻工业、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方面深挖潜力,培育出更多小巨人企业。陕西省可以在硬科技、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教育培训等领域培养多样化的领军企业。山东省在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对外贸易等领域放低行业门槛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核心优势的打造中来。
(五)强化区域合作,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目前整个北方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黄河中下游地区应主动加强彼此间联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在基础交通上强化联系,在证照办理上制定统一标准,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实验基地。
(六)加强与国内国际的交流合作
国内方面:首先,要加强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联系,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带;其次,要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群的联系,共同撑起复兴北方经济的旗帜;再次,要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做好产业承接和再造。国际方面要加大开放力度,山东省强化海上外贸优势,河南省、陕西省在巩固陆上铁路优势的同时要加快空中丝路的开发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