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菏泽体育局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 要: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交界,自古以来,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曹州历来武术名家汇萃、武林流派云集,素有“武术之乡”之称。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一部分的大洪拳,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武术拳种流派中, 不仅技艺风格日趋成熟和完善,而且具有鲁西南地区粗犷豪放、忠义质朴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大洪拳;历史流源;地域特征;文化内涵
在中华武术中,大洪拳是非常重要且知名度极高的一个拳种,它不仅是以讲究实战为特征,而且是融合了强身健体、修养身心、娱乐休闲的体育运动,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文化瑰宝。近四百年来,大洪拳薪火相传,人才辈出。据老一辈人讲,曹州这一地区的民间有着练武强身的传统,大洪拳、二洪拳、大红拳、二红拳、红拳、洪拳、梅花拳、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等各种拳术门派齐全。其中,大洪拳是曹州地流传最广的拳术之一。
一、大洪拳的历史流源
大洪拳,俗称老架大洪拳,又名老洪拳。发源于山东曹州(菏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据《菏泽市志》载和大洪拳名家介绍:隋朝末年,炀帝暴政,社会动荡,群雄并起。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5年),曹州(菏泽)城西北十八里朱楼李庄村李洪跟随武林同仁李勣(即徐懋功,今菏泽李庄集人)、单雄信聚众起义参加瓦岗军。后随李勣降唐,受李世民之命,跟随李勣镇压窦建德、刘黑闼起义军,于离狐淤泥河(今牡丹区朱楼李庄村西北二里马河)阵亡。为纪念李洪,乡亲百姓、武林同道在淤泥河边建庙,取名为“洪庙”(原洪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地震和战乱时房屋及院落全部被毁,八十年代末,当地百姓在原址上新建一座小庙,以示标记)。千百年来洪庙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常有游方僧人道士到此念佛讲经,弘扬佛道文化。另据《大洪拳拳谱》记载,明天启元年(1621年),精通武术的五台山高僧灵空禅师,云游到菏泽朱楼李庄村旁洪庙内讲经传艺,李洪的后裔李先明自幼聪明好学,有一定的武术功底,从其学习黑虎拳。经过十几年潜心修炼,终得灵空禅师武术绝技真传,成为当地显赫一时的武林高手。李先明博采众长,经过多年苦心钻研,以黑虎拳和自身的武术功底为基础,从动作、内容、理论、练功方法、拳术套路各方面予以革新,创造出一种新的武术运动形式,因其练功地点在洪庙,故取名大洪拳。后李先明设馆授徒,登门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不可胜数,八方人士云集门下。并著有《大洪拳练功秘诀》、《点穴法》、《药物治疗》等珍贵书籍流传后世。李先明最为得意弟子有九位,按九宫八卦分为:乾(姬秀灵)、坎(郭玉普)、艮(张振邦)、震(陈连明)、巽(邱三来)、离(郜皇太)、坤(王九成)、兑(柳三连)、长子李泰中央戊巳(土)。按八卦方位出师传艺流传后世,此为大洪拳有明确谱系记载之始。经明、清两朝近四百年一辈辈大洪拳习练者的精修细研,形成今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大洪拳。大洪拳世代相传,绵延不绝。目前,发源于曹州(菏泽)的大洪拳,以菏泽城西北十八里朱楼李庄为核心在济宁、枣庄、聊城、德州等省内地区广为传播。另外,大洪拳在河南濮阳、鹤壁,江苏丰县、沛县,安徽萧县、砀山,山西运城、临汾,河北沧州、涿州,陕西榆林、汉中等地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亦不乏习练者。
曹州(菏泽)作为大洪拳的起源地,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朝代的更迭、还是异族入主,中原总以人民的反抗斗争为表现形式,地处黄河之滨的菏泽自古就是民间秘密结社的核心地带之一。反抗压迫的不同住址大都以武术为联络的纽带和斗争的工具。尤其在明、清之际,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反抗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大洪拳得到不斷提炼、精化,并广为传播。在当下多元化背景的浪潮中,大洪拳一直备受人们青睐,除了因为其独特的健身益寿效果,还因为其绿色和谐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对整个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也发挥着重要影响,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修身养性的需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品味和生活方式。
二、大洪拳的地域特征
“地域武术文化是由武术及其相关文化群体所构成的文化空间区域,是武术文化与地理空间关系的具体化。受各地独特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武术文化反映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曹州(菏泽),初名曹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140公里,总面积12228平方公里。地处中原,背靠黄河,乃上古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后建曹州之区域。自明清以来,菏泽一直为州府所在地,加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曾几度商贸云集、货畅其流,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的记载,而且又有“襟带河济,控扼鲁宋"的地理位置。《易》曰:“地势坤,厚德载物。”
由于曹州(菏泽)处于太(行山)泰(山)走廊,系天然古泽,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连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先前湖泊鳞次、沼泽栉比的低洼地,黄河在其身边经久奔裹而下,早已成为沃野千里、坦荡如砥的大平原。其地域特点:一是平原地带,黄河中下游腹地,湖泽众多,温度适中,水草丰美,适宜农耕和居住;二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既是商贾云集之所,生产制造业发达,往来贸易繁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战争袭扰不断;三是黄河流经辖区,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产,同时也是水患不断,人们颠沛流离,多灾多难;四是战争、水患,位于鲁西南和鲁苏豫皖交界处等因素,菏泽的境域和归属变换不断;五是地理位置的不断变迁,促使人口的流动频繁,也是各种文化的汇集和交流地。地域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曹州大洪拳的粗犷性与独特性,同时也显示了其地域性特点,正是由于得天独后的自然资源才造就了大洪拳拳术套路、长短兵器、软硬兵器、徒手对练、器械对练、气功点穴、暗器、擒拿、散打等近200余套。并形成了曹州武术文化独特的地域分布特征,促进了曹州武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此外,曹州大洪拳还具有功架舒展大方、刚劲有力、大开大合、刚柔相济、结构严谨、朴实无华、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鲜明特点。 三、大洪拳的文化内涵
“文化”,中国语言体系中古老的词汇。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梁启超强调:一、文化是人类心能创造的成果,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而根据主观动机对客观世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的物质成果与精神财富。二、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有价值的共业”。“文化”由“文”和“化”两个字组成。“文”是精神、是思想、是艺术;“化”是渗透、是改造、是变化。“文化”是精神力量的显示,是思想作用的发挥,是艺术功能的展现。“文化”的着力点,在“化”字上,要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通过“文化”来提高人的素养,提升物的价值,提炼事的本质,最终达到改造人类、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目的。由此可见,曹州大洪拳不只是一种简单和孤立的肢体技术和技击技巧。它还直接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人格修养和文化样式。大洪拳无论行功走架还是交手应敌,都不但十分讲究招式劲力,而且还极其讲究性情志趣。首先,大洪拳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广泛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促进其发展,使其更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其二,在用武之道上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三,基本理论与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有着密切关联;其四套路演练时所表现出的神韵、刚健、和谐、意境等都集聚着美学的内涵。
曹州大洪拳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并形成的一种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体育。近四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牡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已经由一门简单的实用技击术发展成为独具文化特色的民族瑰宝,如同菏泽的戏曲、音乐、书画、舞蹈、曲艺、杂技一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蕴涵着浓厚的文化特色。菏泽历史悠久,远在五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稼穑渔猎,繁衍生息,创造着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总之,曹州大洪拳文化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深受鲁西南文化的滋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菏泽人民不仅习练大洪拳的技法,亦修习大洪拳的武德品质;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更在许多方面直接映射鲁西南人民的豪放性格。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武术拳种流派中, 不仅技艺风格日趋成熟和完善,而且具有鲁西南地域内性情直爽、粗犷豪放、忠义质朴、肝胆相照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赵自强.《大洪拳的历史渊源及其传承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
[2]马永通.《菏泽洪拳发展研究》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1).
[3]周桂峰主编.《中国文化概念》,吉林教育出版社,2014(01).
[4]郭守靖,《文化冲突与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创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
作者簡介:
石磊(1967—)菏泽市体育局,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民族传统体育。
摘 要: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交界,自古以来,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曹州历来武术名家汇萃、武林流派云集,素有“武术之乡”之称。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一部分的大洪拳,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武术拳种流派中, 不仅技艺风格日趋成熟和完善,而且具有鲁西南地区粗犷豪放、忠义质朴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大洪拳;历史流源;地域特征;文化内涵
在中华武术中,大洪拳是非常重要且知名度极高的一个拳种,它不仅是以讲究实战为特征,而且是融合了强身健体、修养身心、娱乐休闲的体育运动,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文化瑰宝。近四百年来,大洪拳薪火相传,人才辈出。据老一辈人讲,曹州这一地区的民间有着练武强身的传统,大洪拳、二洪拳、大红拳、二红拳、红拳、洪拳、梅花拳、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等各种拳术门派齐全。其中,大洪拳是曹州地流传最广的拳术之一。
一、大洪拳的历史流源
大洪拳,俗称老架大洪拳,又名老洪拳。发源于山东曹州(菏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据《菏泽市志》载和大洪拳名家介绍:隋朝末年,炀帝暴政,社会动荡,群雄并起。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5年),曹州(菏泽)城西北十八里朱楼李庄村李洪跟随武林同仁李勣(即徐懋功,今菏泽李庄集人)、单雄信聚众起义参加瓦岗军。后随李勣降唐,受李世民之命,跟随李勣镇压窦建德、刘黑闼起义军,于离狐淤泥河(今牡丹区朱楼李庄村西北二里马河)阵亡。为纪念李洪,乡亲百姓、武林同道在淤泥河边建庙,取名为“洪庙”(原洪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地震和战乱时房屋及院落全部被毁,八十年代末,当地百姓在原址上新建一座小庙,以示标记)。千百年来洪庙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常有游方僧人道士到此念佛讲经,弘扬佛道文化。另据《大洪拳拳谱》记载,明天启元年(1621年),精通武术的五台山高僧灵空禅师,云游到菏泽朱楼李庄村旁洪庙内讲经传艺,李洪的后裔李先明自幼聪明好学,有一定的武术功底,从其学习黑虎拳。经过十几年潜心修炼,终得灵空禅师武术绝技真传,成为当地显赫一时的武林高手。李先明博采众长,经过多年苦心钻研,以黑虎拳和自身的武术功底为基础,从动作、内容、理论、练功方法、拳术套路各方面予以革新,创造出一种新的武术运动形式,因其练功地点在洪庙,故取名大洪拳。后李先明设馆授徒,登门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不可胜数,八方人士云集门下。并著有《大洪拳练功秘诀》、《点穴法》、《药物治疗》等珍贵书籍流传后世。李先明最为得意弟子有九位,按九宫八卦分为:乾(姬秀灵)、坎(郭玉普)、艮(张振邦)、震(陈连明)、巽(邱三来)、离(郜皇太)、坤(王九成)、兑(柳三连)、长子李泰中央戊巳(土)。按八卦方位出师传艺流传后世,此为大洪拳有明确谱系记载之始。经明、清两朝近四百年一辈辈大洪拳习练者的精修细研,形成今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大洪拳。大洪拳世代相传,绵延不绝。目前,发源于曹州(菏泽)的大洪拳,以菏泽城西北十八里朱楼李庄为核心在济宁、枣庄、聊城、德州等省内地区广为传播。另外,大洪拳在河南濮阳、鹤壁,江苏丰县、沛县,安徽萧县、砀山,山西运城、临汾,河北沧州、涿州,陕西榆林、汉中等地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亦不乏习练者。
曹州(菏泽)作为大洪拳的起源地,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朝代的更迭、还是异族入主,中原总以人民的反抗斗争为表现形式,地处黄河之滨的菏泽自古就是民间秘密结社的核心地带之一。反抗压迫的不同住址大都以武术为联络的纽带和斗争的工具。尤其在明、清之际,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反抗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大洪拳得到不斷提炼、精化,并广为传播。在当下多元化背景的浪潮中,大洪拳一直备受人们青睐,除了因为其独特的健身益寿效果,还因为其绿色和谐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对整个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也发挥着重要影响,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修身养性的需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品味和生活方式。
二、大洪拳的地域特征
“地域武术文化是由武术及其相关文化群体所构成的文化空间区域,是武术文化与地理空间关系的具体化。受各地独特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武术文化反映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曹州(菏泽),初名曹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140公里,总面积12228平方公里。地处中原,背靠黄河,乃上古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后建曹州之区域。自明清以来,菏泽一直为州府所在地,加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曾几度商贸云集、货畅其流,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的记载,而且又有“襟带河济,控扼鲁宋"的地理位置。《易》曰:“地势坤,厚德载物。”
由于曹州(菏泽)处于太(行山)泰(山)走廊,系天然古泽,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连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先前湖泊鳞次、沼泽栉比的低洼地,黄河在其身边经久奔裹而下,早已成为沃野千里、坦荡如砥的大平原。其地域特点:一是平原地带,黄河中下游腹地,湖泽众多,温度适中,水草丰美,适宜农耕和居住;二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既是商贾云集之所,生产制造业发达,往来贸易繁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战争袭扰不断;三是黄河流经辖区,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产,同时也是水患不断,人们颠沛流离,多灾多难;四是战争、水患,位于鲁西南和鲁苏豫皖交界处等因素,菏泽的境域和归属变换不断;五是地理位置的不断变迁,促使人口的流动频繁,也是各种文化的汇集和交流地。地域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曹州大洪拳的粗犷性与独特性,同时也显示了其地域性特点,正是由于得天独后的自然资源才造就了大洪拳拳术套路、长短兵器、软硬兵器、徒手对练、器械对练、气功点穴、暗器、擒拿、散打等近200余套。并形成了曹州武术文化独特的地域分布特征,促进了曹州武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此外,曹州大洪拳还具有功架舒展大方、刚劲有力、大开大合、刚柔相济、结构严谨、朴实无华、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鲜明特点。 三、大洪拳的文化内涵
“文化”,中国语言体系中古老的词汇。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梁启超强调:一、文化是人类心能创造的成果,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而根据主观动机对客观世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的物质成果与精神财富。二、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有价值的共业”。“文化”由“文”和“化”两个字组成。“文”是精神、是思想、是艺术;“化”是渗透、是改造、是变化。“文化”是精神力量的显示,是思想作用的发挥,是艺术功能的展现。“文化”的着力点,在“化”字上,要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通过“文化”来提高人的素养,提升物的价值,提炼事的本质,最终达到改造人类、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目的。由此可见,曹州大洪拳不只是一种简单和孤立的肢体技术和技击技巧。它还直接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人格修养和文化样式。大洪拳无论行功走架还是交手应敌,都不但十分讲究招式劲力,而且还极其讲究性情志趣。首先,大洪拳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广泛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促进其发展,使其更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其二,在用武之道上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三,基本理论与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有着密切关联;其四套路演练时所表现出的神韵、刚健、和谐、意境等都集聚着美学的内涵。
曹州大洪拳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并形成的一种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体育。近四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牡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已经由一门简单的实用技击术发展成为独具文化特色的民族瑰宝,如同菏泽的戏曲、音乐、书画、舞蹈、曲艺、杂技一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蕴涵着浓厚的文化特色。菏泽历史悠久,远在五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稼穑渔猎,繁衍生息,创造着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总之,曹州大洪拳文化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深受鲁西南文化的滋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菏泽人民不仅习练大洪拳的技法,亦修习大洪拳的武德品质;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更在许多方面直接映射鲁西南人民的豪放性格。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武术拳种流派中, 不仅技艺风格日趋成熟和完善,而且具有鲁西南地域内性情直爽、粗犷豪放、忠义质朴、肝胆相照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赵自强.《大洪拳的历史渊源及其传承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
[2]马永通.《菏泽洪拳发展研究》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1).
[3]周桂峰主编.《中国文化概念》,吉林教育出版社,2014(01).
[4]郭守靖,《文化冲突与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创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
作者簡介:
石磊(1967—)菏泽市体育局,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