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边是厂家要“屯粮”,一边是渠道不肯“交粮”,怎么化解?
现金流的关键,在于一个“流”字。只要让现金能够流动起来,厂家和渠道就都能从中获利。关键是,如何破解目前双方的僵局,让渠道乖乖把现金交给你?
破解秘诀之一:涨跌不动声色
2008年,有的厂家从年头到年尾,都在向渠道诉苦水:上半年告诉渠道,上游原材料又涨了百分之多少多少;下半年又告诉渠道,我们进了多少多少的高价原材料,现在必须慢慢消化。
这些话说的都是实情,但在渠道听来完全是另一种味道:前者无非是说“不好意思,我们必须得涨价了”;后者则是说“对不起,要等我消化完库存之后再降价”。这样的“苦水”就算渠道听了表面不发作,其实也是憋了一肚子火,与厂家想要的沟通效果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厂家要教会渠道“不动声色,闷声大发财”。
此话如何理解?
其实,厂家不停地把原材料的价格状况向渠道透露,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尤其在目前的降价周期下,渠道一旦知道你的原材料价格一个月就能跌掉一两千元,他敢进货才怪!
如果渠道不知道这些情况,对厂家提出的降价要求也就不会如此强烈,进货时的顾虑也不会那么多。
有人也许会说:现在各种价格信息都很透明,我又如何瞒得住?
要记住:不是要你去瞒,而是要你去教会渠道,对消费者学会“不动声色”。
因为消费者的思维与厂家和渠道截然不同。厂家和渠道思考的重心是“利”,货拿在手上,是要出掉换成现金的,因此对价格上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格外在意;而消费者把东西买回去是为了“用”,除了房产这样的投资品外,他们基本上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研究每一种产品生产成本的起落。换言之,消费者是“价格敏感度”最低的一个群体。
举一个例子:上半年新闻纸价格暴涨,国内多家报纸上调零售价,平均涨幅达40%~100%;而下半年行情逆转,新闻纸降价幅度近20%,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旧报纸回收价格更是从9月份的每公斤2元左右暴跌到11月的0.4元~0.5元/公斤,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家报纸没有一家宣布2009年将会降价。
为什么?因为报社在“闷声发财”,他们绝不会告诉读者有降价这回事。其实就算知道了,多数读者也压根儿就不关心。如此一来,报社当然不会考虑降价。
所以对渠道而言,根本没必要生出那么多的顾虑,因为你的最终用户绝不会像你对厂家那样,急吼吼地要求降价的。
厂家应该把这个道理深入浅出地讲解给渠道:既然今天还能以一个比较高的价格把货卖给顾客,又何必空等降价,损失自己的利润空间?
如果渠道能按我们提供给他的这条思路去想问题,他们在进货方面就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厂家在年关时的现金流也就有了保障。
破解秘诀之二:主推中低档产品
年关回笼资金,你打算让渠道主推什么货?如果答案还是“主推中高档产品”的话,你一定会死得很惨。
“产品升级换代”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问题在于,这种想法并不总是正确的。
今年的“十一”期间,淘宝网的交易额平均每天近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上海等地传统型百货商场的销售额在10月份之后急速下降,有的跌幅达到30%。
这两组数据说明什么?说明消费者现在更倾向于购买“便宜货”。那些原本在厂家产品结构表中列入淘汰之列的中低档产品,有可能成为眼下甚至2009年的救命稻草!
毫无疑问,中低档产品将再次迎来它们的黄金时代。最近这段时间,各地热销价格在2000元以下的32寸液晶电视,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厂家在现阶段要想让渠道进货,一定要以大众化的中低档产品为主,才能加快资金回笼。
渠道商也应该抓紧机会,采用高频次、小批量的进货方法,赚取实实在在的利润。有些代理商一味地“持币待购”等降价,其实就算过几个月等到了降价,你还是损失了本来可以通过几轮进货、销售而赚到的利润。
等待不可取。我们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收入,而不是镜花水月的“纸上富贵”。
破解秘诀之三:逆势招商,跨界出击
炒股的高手都知道,股市里获胜的关键在于逆势思维,按照巴菲特的名言,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才有获胜的把握。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渠道拓展:现在这种时候,你还敢不敢招商?
多数人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少数敢于在此时出击的企业,就有可能成功“截获”大笔现金收入。
目前很多行业不景气,代理商群体正是“人心思变”之际。加上金融危机中失业“海归”中一部分高收入群体也有创业方面的需求,国务院更是在9月28日下发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可以说,此时招商,对于厂家来说,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只要谋略得当,焉有不成之理?
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招商,跨行业选择代理商的成功可能性更大。因为各个行业都存在“围城效应”,总觉得做其他行业的,日子一定比自己好,因此更愿意跨行业去选择招商项目。
以目前石化行业内正在大张旗鼓招商的龙蟠润滑油为例,其发展的新客户中,来自医药、日化、家电等行业的代理商就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新加入的代理商,为企业的渠道格局带来了新血液、新思维,如果能顺利成长,将成为厂家应对明年经济下滑的重要“法宝”。当然,成功的前提是厂家的前期扶持、培训工作一定要到位。
“为现金而战斗”无疑是岁末年终各大厂家喊得最响的一句口号,不过说到底,渠道也好,消费者也好,其实都应该是厂家的利益共同体,没有必要将其视之为“敌手”。厂家在和渠道的讨价还价中,不妨少几分“火药味”,多几分“并肩携手”。
现金流的关键,在于一个“流”字。只要让现金能够流动起来,厂家和渠道就都能从中获利。关键是,如何破解目前双方的僵局,让渠道乖乖把现金交给你?
破解秘诀之一:涨跌不动声色
2008年,有的厂家从年头到年尾,都在向渠道诉苦水:上半年告诉渠道,上游原材料又涨了百分之多少多少;下半年又告诉渠道,我们进了多少多少的高价原材料,现在必须慢慢消化。
这些话说的都是实情,但在渠道听来完全是另一种味道:前者无非是说“不好意思,我们必须得涨价了”;后者则是说“对不起,要等我消化完库存之后再降价”。这样的“苦水”就算渠道听了表面不发作,其实也是憋了一肚子火,与厂家想要的沟通效果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厂家要教会渠道“不动声色,闷声大发财”。
此话如何理解?
其实,厂家不停地把原材料的价格状况向渠道透露,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尤其在目前的降价周期下,渠道一旦知道你的原材料价格一个月就能跌掉一两千元,他敢进货才怪!
如果渠道不知道这些情况,对厂家提出的降价要求也就不会如此强烈,进货时的顾虑也不会那么多。
有人也许会说:现在各种价格信息都很透明,我又如何瞒得住?
要记住:不是要你去瞒,而是要你去教会渠道,对消费者学会“不动声色”。
因为消费者的思维与厂家和渠道截然不同。厂家和渠道思考的重心是“利”,货拿在手上,是要出掉换成现金的,因此对价格上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格外在意;而消费者把东西买回去是为了“用”,除了房产这样的投资品外,他们基本上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研究每一种产品生产成本的起落。换言之,消费者是“价格敏感度”最低的一个群体。
举一个例子:上半年新闻纸价格暴涨,国内多家报纸上调零售价,平均涨幅达40%~100%;而下半年行情逆转,新闻纸降价幅度近20%,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旧报纸回收价格更是从9月份的每公斤2元左右暴跌到11月的0.4元~0.5元/公斤,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家报纸没有一家宣布2009年将会降价。
为什么?因为报社在“闷声发财”,他们绝不会告诉读者有降价这回事。其实就算知道了,多数读者也压根儿就不关心。如此一来,报社当然不会考虑降价。
所以对渠道而言,根本没必要生出那么多的顾虑,因为你的最终用户绝不会像你对厂家那样,急吼吼地要求降价的。
厂家应该把这个道理深入浅出地讲解给渠道:既然今天还能以一个比较高的价格把货卖给顾客,又何必空等降价,损失自己的利润空间?
如果渠道能按我们提供给他的这条思路去想问题,他们在进货方面就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厂家在年关时的现金流也就有了保障。
破解秘诀之二:主推中低档产品
年关回笼资金,你打算让渠道主推什么货?如果答案还是“主推中高档产品”的话,你一定会死得很惨。
“产品升级换代”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问题在于,这种想法并不总是正确的。
今年的“十一”期间,淘宝网的交易额平均每天近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上海等地传统型百货商场的销售额在10月份之后急速下降,有的跌幅达到30%。
这两组数据说明什么?说明消费者现在更倾向于购买“便宜货”。那些原本在厂家产品结构表中列入淘汰之列的中低档产品,有可能成为眼下甚至2009年的救命稻草!
毫无疑问,中低档产品将再次迎来它们的黄金时代。最近这段时间,各地热销价格在2000元以下的32寸液晶电视,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厂家在现阶段要想让渠道进货,一定要以大众化的中低档产品为主,才能加快资金回笼。
渠道商也应该抓紧机会,采用高频次、小批量的进货方法,赚取实实在在的利润。有些代理商一味地“持币待购”等降价,其实就算过几个月等到了降价,你还是损失了本来可以通过几轮进货、销售而赚到的利润。
等待不可取。我们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收入,而不是镜花水月的“纸上富贵”。
破解秘诀之三:逆势招商,跨界出击
炒股的高手都知道,股市里获胜的关键在于逆势思维,按照巴菲特的名言,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才有获胜的把握。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渠道拓展:现在这种时候,你还敢不敢招商?
多数人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少数敢于在此时出击的企业,就有可能成功“截获”大笔现金收入。
目前很多行业不景气,代理商群体正是“人心思变”之际。加上金融危机中失业“海归”中一部分高收入群体也有创业方面的需求,国务院更是在9月28日下发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可以说,此时招商,对于厂家来说,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只要谋略得当,焉有不成之理?
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招商,跨行业选择代理商的成功可能性更大。因为各个行业都存在“围城效应”,总觉得做其他行业的,日子一定比自己好,因此更愿意跨行业去选择招商项目。
以目前石化行业内正在大张旗鼓招商的龙蟠润滑油为例,其发展的新客户中,来自医药、日化、家电等行业的代理商就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新加入的代理商,为企业的渠道格局带来了新血液、新思维,如果能顺利成长,将成为厂家应对明年经济下滑的重要“法宝”。当然,成功的前提是厂家的前期扶持、培训工作一定要到位。
“为现金而战斗”无疑是岁末年终各大厂家喊得最响的一句口号,不过说到底,渠道也好,消费者也好,其实都应该是厂家的利益共同体,没有必要将其视之为“敌手”。厂家在和渠道的讨价还价中,不妨少几分“火药味”,多几分“并肩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