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指南》要求幼儿要在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针对当前幼儿数学活动过于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等问题。本文提出要将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的概念,要求教學形式生活化,并提出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在区域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将数学教育延伸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幼儿数学逻辑及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数学活动、教学策略、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3.4
《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因此,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应摒弃传统模式,而幼儿更是喜欢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将幼儿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将数学教育活动生活化,让数学活动真正贴近幼儿生活,源于幼儿生活的内在需要又最终服务于幼儿生活。
一、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学习数学
生活处处有数学,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现象,感知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指南》对于“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提出了很好的教育建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的表现充分体现了这些教育建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例如,《指南》中建议:“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在认识了圆形之后,教师可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镜:圆圆(圆形笑脸)找好朋友,让幼儿找相同形状。在操作过程中,让孩子发现圆形与其他形状的差别。
二、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幼儿学习数学是从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必须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数学环境供他们摆弄数学玩具,从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主动、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 ]
(一)區域环境布置、材料摆放充分运用数学知识
生活处处需要用到数学,幼儿园当然也不例外。在布置区域环境时,我们把数学知识融合其中,在追求美观实用的同时注重数学环境的熏陶。例如:在玩具柜上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标上数字序号,在各种材料上标明相应的摆放方位标志【如(1,1)代表此材料应放在第一层的第一格】,每种材料必须放在它所标明的方位格上,这样一来,幼儿在整理玩具时不仅学会了有条有理,还学会了根据“坐标”找位置。
(二)在科学区、益智区投放生活化数学操作材料
数学学习离不开操作,幼儿学习数学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能感受和理解数学代表的真正意义。收集生活当中的实物材料投放到科学区、益智区供幼儿操作。这些材料,有些是直接以原材料形式投放,如日历、闹钟;有一些材料也可以由教师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后再投放,如用一次性筷子、薯片罐、易拉罐等做成天平秤,以玻璃珠做砝码,幼儿可以称出不同物品的重量,如两块积木等于一个玻璃珠的重量,同时提供简单易操作的记录单供幼儿作记录。
(三)在角色区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环境
角色区是幼儿社会化的“演练场”,同样也可作为幼儿运用数学知识的“实战地”。如在角色区“小超市”中,收集并投放大量的日用品废旧材料和包装盒等,贴上价钱,让幼儿分别扮演售货员、收银员、顾客,通过角色游戏认识人民币、学会加减运算。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形式生活化
《纲要》中指出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不仅体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的实际。在小班的活动“比高矮”中,教师可创设一个高个子和矮个子进门时门玲是否发声的情况。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导入,激发了幼儿对比较高矮这两种现象产生了探索研究的兴趣,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即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 ]
幼儿生活的环境充满时空、形体、数量等方面知识,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数学教育的内容。如,在午点分点心环节,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合理分配。通过让幼儿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他们感受数学的奥妙,从而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将数学教育延伸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并不是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生活化的范围也应该涵盖幼儿园生活以外的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在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很多幼儿会把在幼儿园生活中习得的数学经验延伸和迁移到家庭生活中,一些家长在惊讶和欢喜之余也很积极地把情况反馈给教师,同时主动地跟教师探讨如何在家庭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这无疑也给了我们教师进一步探究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生活化的灵感和启发。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使幼儿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变成了现在的探索体验式学习,从而主动地去发现数学、感知数学、学习并运用数学。这同时也需要教师继续探索和开发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更多途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去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9。
[3]朱立新.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育才,2009(2)。
[4]郭明珍. 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5)。
作者简介:陈惠华,女,1988年生,广东河源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幼儿教育中学二级,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关键词:幼儿、数学活动、教学策略、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3.4
《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因此,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应摒弃传统模式,而幼儿更是喜欢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将幼儿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将数学教育活动生活化,让数学活动真正贴近幼儿生活,源于幼儿生活的内在需要又最终服务于幼儿生活。
一、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学习数学
生活处处有数学,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现象,感知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指南》对于“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提出了很好的教育建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的表现充分体现了这些教育建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例如,《指南》中建议:“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在认识了圆形之后,教师可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镜:圆圆(圆形笑脸)找好朋友,让幼儿找相同形状。在操作过程中,让孩子发现圆形与其他形状的差别。
二、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幼儿学习数学是从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必须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数学环境供他们摆弄数学玩具,从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主动、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 ]
(一)區域环境布置、材料摆放充分运用数学知识
生活处处需要用到数学,幼儿园当然也不例外。在布置区域环境时,我们把数学知识融合其中,在追求美观实用的同时注重数学环境的熏陶。例如:在玩具柜上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标上数字序号,在各种材料上标明相应的摆放方位标志【如(1,1)代表此材料应放在第一层的第一格】,每种材料必须放在它所标明的方位格上,这样一来,幼儿在整理玩具时不仅学会了有条有理,还学会了根据“坐标”找位置。
(二)在科学区、益智区投放生活化数学操作材料
数学学习离不开操作,幼儿学习数学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能感受和理解数学代表的真正意义。收集生活当中的实物材料投放到科学区、益智区供幼儿操作。这些材料,有些是直接以原材料形式投放,如日历、闹钟;有一些材料也可以由教师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后再投放,如用一次性筷子、薯片罐、易拉罐等做成天平秤,以玻璃珠做砝码,幼儿可以称出不同物品的重量,如两块积木等于一个玻璃珠的重量,同时提供简单易操作的记录单供幼儿作记录。
(三)在角色区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环境
角色区是幼儿社会化的“演练场”,同样也可作为幼儿运用数学知识的“实战地”。如在角色区“小超市”中,收集并投放大量的日用品废旧材料和包装盒等,贴上价钱,让幼儿分别扮演售货员、收银员、顾客,通过角色游戏认识人民币、学会加减运算。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形式生活化
《纲要》中指出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不仅体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的实际。在小班的活动“比高矮”中,教师可创设一个高个子和矮个子进门时门玲是否发声的情况。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导入,激发了幼儿对比较高矮这两种现象产生了探索研究的兴趣,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即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 ]
幼儿生活的环境充满时空、形体、数量等方面知识,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数学教育的内容。如,在午点分点心环节,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合理分配。通过让幼儿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他们感受数学的奥妙,从而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将数学教育延伸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并不是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生活化的范围也应该涵盖幼儿园生活以外的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在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很多幼儿会把在幼儿园生活中习得的数学经验延伸和迁移到家庭生活中,一些家长在惊讶和欢喜之余也很积极地把情况反馈给教师,同时主动地跟教师探讨如何在家庭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这无疑也给了我们教师进一步探究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生活化的灵感和启发。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使幼儿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变成了现在的探索体验式学习,从而主动地去发现数学、感知数学、学习并运用数学。这同时也需要教师继续探索和开发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更多途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去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9。
[3]朱立新.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育才,2009(2)。
[4]郭明珍. 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5)。
作者简介:陈惠华,女,1988年生,广东河源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幼儿教育中学二级,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