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可检出瑞特染色法难以识别的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并且还可以观察出小巨核细胞形态、分化特征等,对早期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类型贫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MDS;小巨核细胞;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容积的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常用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1]。贫血是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11年2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单纯性贫血患者53例的病历资料,男36例,女17例,年龄18~52岁,经临床、血常规、骨髓检查确诊:10例患者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9例患者为缺铁性贫血;6例患者为巨幼细胞性贫血(MA);9例患者为溶血性贫血(HA);10例患者为多发性骨髓瘤;5例患者为骨髓纤维化(MF);4例患者为肾性贫血。
1.2检测方法
常规骨髓穿刺采取骨髓标本,制备骨髓涂片;分别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APAAP)法和瑞特染色法,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的细胞核呈蓝色,细胞浆或膜有玫瑰红色标记,且在油镜下观察证实;无红色标记者为阴性细胞。根据小巨核细胞的形态,分为4型:Ⅰ型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直径<12μm;Ⅱ型为单圆核小巨核细胞,直径12~25μm;Ⅲ型为大单圆核小巨核细胞,直径26~40μm;Ⅳ型为多圆核和双圆核小巨核细胞,直径12~40μm。
1.3结果
瑞特染色法检测到巨核细胞的数量为 18个,检测阳性率为39.67%: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染色检测到巨核细胞的数量为34个。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小巨核细胞的阳性率为76.1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5.013,P <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出现的小巨核细胞的类型主要是Ⅰ、Ⅱ、Ⅲ、Ⅳ型,而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骨髓纤维化仅出现Ⅲ和Ⅳ型。
2讨论
巨核细胞系统有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以及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原始巨核细胞胞体较大,直径l5~30μm,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较大,圆形,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粗大网状,排列紧密,核仁2~3个。胞质量较少,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染深蓝色,无颗粒,核周着色浅淡。 幼稚巨核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直径30~50μm,外形常不规则。胞核不规则,有重叠或扭转,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可有可无,胞质量增多,染蓝色或浅蓝色,近核处呈淡蓝色或浅粉红色,出现少量天青胺蓝颗粒。巨核细胞胞体甚大,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其形态不规则。胞核较大,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较粗糙,排列紧密呈团块状,无核仁,胞质极丰富,染粉红色,夹杂有蓝色,质内含有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常聚集成簇,但无血小板形成。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胞体巨大,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胞核不规则,高度分叶状,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质呈均匀粉红色,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颗粒或血小板。胞膜不清晰,多呈伪足状,其内侧及外侧常有血小板的堆集。
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最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2]。每个巨核细胞均可产生1000~6000个血小板。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也是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展来的。造血干细胞首先分化生成巨核系祖细胞,也称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祖细胞阶段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一般是2~3倍体。当祖细胞是2倍体或4倍体时,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因此这是巨核细胞系增加细胞数量的阶段。当巨核系祖细胞进一步分化为8~32倍体的巨核细胞时,胞质开始分化,内膜系统逐渐完备。最后有一种膜性物质把巨核细胞的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当每个小区被完全隔开时即成为血小板,一个个血小板通过静脉窦窦壁内皮间的空隙从巨核细胞脱落,进入血流。本文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和瑞特染色法检测小巨核细胞阳性率差别有显著性,说明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检测小巨核细胞更敏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中主要应用CD41a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其特异度和灵敏度远远高于瑞特染色法,且能克服内源性过氧化酶的干扰:二是瑞特染色法后进行巨核细胞计数,一般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后在油镜下确认,所以和幼红、幼粒大小相仿的小巨核细胞往往漏检,造成巨核细胞计数的减少。所以,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计数小巨核细胞明显优于瑞特染色法,可推广用于贫血性疾病的常规检查,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形态学难以识别的小巨核细胞和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曦,程秋爽等.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中的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5,16(1):37.
[2]桑旗,赵利等. 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贫血中的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16(4):276-279.
【关键词】 MDS;小巨核细胞;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容积的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常用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1]。贫血是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11年2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单纯性贫血患者53例的病历资料,男36例,女17例,年龄18~52岁,经临床、血常规、骨髓检查确诊:10例患者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9例患者为缺铁性贫血;6例患者为巨幼细胞性贫血(MA);9例患者为溶血性贫血(HA);10例患者为多发性骨髓瘤;5例患者为骨髓纤维化(MF);4例患者为肾性贫血。
1.2检测方法
常规骨髓穿刺采取骨髓标本,制备骨髓涂片;分别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APAAP)法和瑞特染色法,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的细胞核呈蓝色,细胞浆或膜有玫瑰红色标记,且在油镜下观察证实;无红色标记者为阴性细胞。根据小巨核细胞的形态,分为4型:Ⅰ型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直径<12μm;Ⅱ型为单圆核小巨核细胞,直径12~25μm;Ⅲ型为大单圆核小巨核细胞,直径26~40μm;Ⅳ型为多圆核和双圆核小巨核细胞,直径12~40μm。
1.3结果
瑞特染色法检测到巨核细胞的数量为 18个,检测阳性率为39.67%: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染色检测到巨核细胞的数量为34个。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小巨核细胞的阳性率为76.1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5.013,P <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出现的小巨核细胞的类型主要是Ⅰ、Ⅱ、Ⅲ、Ⅳ型,而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骨髓纤维化仅出现Ⅲ和Ⅳ型。
2讨论
巨核细胞系统有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以及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原始巨核细胞胞体较大,直径l5~30μm,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较大,圆形,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粗大网状,排列紧密,核仁2~3个。胞质量较少,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染深蓝色,无颗粒,核周着色浅淡。 幼稚巨核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直径30~50μm,外形常不规则。胞核不规则,有重叠或扭转,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可有可无,胞质量增多,染蓝色或浅蓝色,近核处呈淡蓝色或浅粉红色,出现少量天青胺蓝颗粒。巨核细胞胞体甚大,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其形态不规则。胞核较大,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较粗糙,排列紧密呈团块状,无核仁,胞质极丰富,染粉红色,夹杂有蓝色,质内含有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常聚集成簇,但无血小板形成。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胞体巨大,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胞核不规则,高度分叶状,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质呈均匀粉红色,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颗粒或血小板。胞膜不清晰,多呈伪足状,其内侧及外侧常有血小板的堆集。
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最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2]。每个巨核细胞均可产生1000~6000个血小板。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也是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展来的。造血干细胞首先分化生成巨核系祖细胞,也称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祖细胞阶段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一般是2~3倍体。当祖细胞是2倍体或4倍体时,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因此这是巨核细胞系增加细胞数量的阶段。当巨核系祖细胞进一步分化为8~32倍体的巨核细胞时,胞质开始分化,内膜系统逐渐完备。最后有一种膜性物质把巨核细胞的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当每个小区被完全隔开时即成为血小板,一个个血小板通过静脉窦窦壁内皮间的空隙从巨核细胞脱落,进入血流。本文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和瑞特染色法检测小巨核细胞阳性率差别有显著性,说明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检测小巨核细胞更敏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中主要应用CD41a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克隆抗体,其特异度和灵敏度远远高于瑞特染色法,且能克服内源性过氧化酶的干扰:二是瑞特染色法后进行巨核细胞计数,一般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后在油镜下确认,所以和幼红、幼粒大小相仿的小巨核细胞往往漏检,造成巨核细胞计数的减少。所以,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法计数小巨核细胞明显优于瑞特染色法,可推广用于贫血性疾病的常规检查,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形态学难以识别的小巨核细胞和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曦,程秋爽等.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中的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5,16(1):37.
[2]桑旗,赵利等. 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贫血中的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16(4):27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