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环节?大天地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2006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课是设计在课堂教学前面的一个用以开启新课教学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导课,可以在短时间内自然地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适时进入新课学习,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几节美术课的导课,谈谈导课环节的内容设计。
  一、导课环节的内容应和新课教学密切关联,有的放失
  案例一:《美化生活的装饰布》导课(人美版八年级上册)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经过剪辑的楼盘销售的广告视频,用时三分钟左右,视频最后定格在了几幅不同装修风格的房间图片上,教师问学生喜欢那个房间并简单说明理由。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流露出不满的神情,指着一幅房间的图片问学生:你们喜欢这个房间美丽的窗帘、花被、靠枕吗? 学生这时候才低声回答:喜欢。教师又问道:“好,那么窗帘、花被、靠枕等都是由什么做成的呢?”学生回答说:“花布。”老师说:“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板书)。
  案例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导课
  教师用多媒体呈献两幅客厅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比较两个客厅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看完图片后,学生纷纷举手,大都能准确说出两幅图片的不同点:其中一个客厅有装饰精美的窗帘、靠枕等,而另一个客厅则没有。教师问学生:“你们更喜欢哪个客厅呢?”学生都回答说喜欢有窗帘、靠枕等装饰物品的房间,老师再追问:“窗帘、靠枕都是由什么做成的呢?”学生齐生回答说:“花布”。教师说:“对,看起来花布的作用还真不小,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要和大家探讨的内容——《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板书)。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案例一的导课环节,老师截取的楼盘广告视频片段,是当下学生熟悉内容,老师最后把视频定格在几幅不同装修风格的房间图片上,其目的是想通学生回答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引出新课内容——《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师期待着能有学生回答:喜欢有美丽的窗帘、花被、靠枕的房间,然而,现代楼盘广告视频,展示的房间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学生的回答是可想而知的。这样设计的导课环节,虽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开始播放的广告视频的大部分内容和新课之间并无什么联系,老师只是利用最后定格的房间图片,经过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勉强引出了课题,但终觉生硬,前面近三分钟的视频功效甚微。导课环节应设计和新课密切关联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而案例二导课环节仅仅比较两个客厅的异同,简单明了,短时间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上了窗帘、靠枕等,而窗帘、靠枕和装饰布的关联显而易见,直指课题——《美化生活的装饰布》,同时,通过这一简短环节,学生对装饰布的作用已有直观感受,由此开启本课的学习,不失为好的导课。
  二、导课环节的内容应精练高效,惜时如金
  案例三:《几何形体的联想》导课(人美版七年级下册)
  老师首先播放“脆香米”广告视频:一位小朋友把自己用不同规格的方形纸箱装扮成了变形金刚形象,从方形纸箱中神秘地探出脑袋……接下来老师又播放著名电影《变形金刚》视频片段:在刺耳噪杂的机械摩擦声和紧张的配乐中,汽车人领袖擎天柱从机器人神奇的变为汽车。看完视频老师问学生:“同学们都看到两个变形金刚了吗?他们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呢?”学生大都能回答出两个变形金刚是由几何形体组成的,老师说:“对,生活中复杂的形象都可以概括成几何形体。”从而导入课题——《几何形体的联想》(板书)。
  案例四:《几何形体的联想》导课
  老师播放“脆香末”广告视频:一位小朋友把自己用不同规格的方形纸箱装扮成了变形金刚形象,从方形纸箱中神秘地探出脑袋,视频最后定格在小朋友用方形纸箱装扮成的变形金刚形象上。老师问学生:“同学们,小朋友装扮成的是什么形象呢?”学生都能答出小朋友装扮成的是变形金刚,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说:“那么,小朋友用什么把自己装扮成变形金刚形象的呢?”学生一起回答说:“纸箱。”老师又乘势追问学生:“那么,纸箱是什么形状呢?”从而导出课题——《几何形体的联想》(板书)。
  《几何形体的联想》案例三、四所设计的导课内容,脆香米广告、电影《变形金刚》都是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两个变形金刚形象都和几何形体相关联,用作《几何形体的联想》的导课素材,既和本课内容密切关联,又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期待。案例四在播放“脆香米”广告视频之后,把视频定格在小朋友用方形纸箱装扮成的变形金刚形象上,教师以简单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一步步把学生引向新课的学习,用时短,提高了课堂效率。而案例三在播放“脆香米”视频之后,其实已经具备了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的条件,但老师却另外又安排了电影《变形金钢》的视频片段,该视频场景宏大,扣人心弦,颇为壮观,很吸引学生的眼球,但作为导课环节,用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导课应设计精简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引出课题,和案例四相比,案例三的导课设计,有堆砌之感,事倍功半,这样设计的导课内容和有效课堂的要求相距甚远。
  在各种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老师设计的导课环节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内容复杂,形式花哨。对一个简单的导课环节,老师在选择导课内容的时候,费尽心机,对一些所谓好的、精彩的内容,总是难以取舍,不忍放弃,这样设计的导课内容难免有画蛇添足之感。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对上一节课或前一阶段所授内容的一个简要回顾,即可展开新课教学,也不失为好的导课;有时简单的一句话同样可以起到导课的作用,朴实简单,贴近教学实际,这样的导课是常态的、高效的。当我们都在为高效课堂呐喊的时候,也理应关注导课环节的高效性。
  三、导课环节的内容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船下篙
  案例五:《皖南民居》导课(八年级上学期)
  老师边播放课件边告诉学生说:有一处地方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园里人家”,请学生讨论并回答这句话描述的是哪儿?听完老师的问题,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老师只好说:“看来同学们都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吧,这里描述的是我们安徽的皖南古民居,又称徽州民居,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皖南民居》(板书)。
  案例六:《皖南民居》导课
  教师首先播放自己精心拍摄的一组本地村舍的图片,与学生一起欣赏,由此展开话题:我们身边的居住环境充满了美,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各有特色;接下来老师播放视频《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片段。老师问学生:“通过视频解说,你们知道视频记录的村庄在哪吗?”学生很快就一起回答:“皖南。”老师又追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些村庄的房子与我们居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在思考和讨论后,纷纷发言,发表着各自不同的观点,老师乘势引导说:“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节课我们就一块走进皖南,学习了解《皖南民居》。”(板书)
  《皖南民居》系《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皖南民居对农村学校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是有距离的,在案例五中,学生很难把老师充满诗意的艺术性极高的描述,很快能和皖南民居联系在一块,自然很难达成导课环节的目标。同样的教学内容,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六设计的导课环节,从学生自己的居住环境入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播放“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视频片段,虽然八年级学生对皖南民居有一定的距离,但借助直观生动的视频内容,再通过优美的解说,和农村孩子很遥远的皖南民居学生已有所知晓,皖南民居的美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对学习了解皖南民居充满渴望、期待,由此开启《皖南民居》的学习,用时不到三分钟,水到渠成,提高了课堂效率。
  导课内容的选择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在导课环节中,借助导课内容,通过老师的启发、点拨、引导,经过学生的交流、思考,即可把学生引向新课的教学,达成导课环节的目标。
  (周如森 霍邱县教育局教研室 安徽六安)
  (王 宝 霍邱县岔路中心校 安徽六安)
其他文献
苗 琼(教师) 彩铅画《交错》
期刊
目前,由于长期以来在理论上忽视小学书法教学中的评价研究,至今仍未形成评价体系。书法教学评价过于随意,这不仅影响了教师对学生书法评价的科学性,甚至抑制学生的书法热情,更影响书法教学效果。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弗比姆曾说:“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评价对书法的“改进”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做了以下的一些探索:  一、评价对象多元化  在书法教学中,评价不是老师
期刊
唐利军  男,1994年毕业于浙江省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教育协会会员。金华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义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九七年浙江省教育系统首届艺术节中国画银奖  一九九九年浙江省第二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一九九九年全国庆祝澳门书画展览作品入展  二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二0
期刊
陈 乐  原名陈崇乐,字子谦,斋号古风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国家画院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龙瑞,范扬,何加林,林容生等。现为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北京大学《美术报》季乐胜工作室画家,华夏好丹青精英班成员,洛阳青年美协副主席,洛阳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美协会员。  出版有《水墨年华——陈乐中国画艺术》,《古风雅韵——陈乐画集》,作品散见于《中国
期刊
新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美术教师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魅力呢?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创新的美术教育,才能展现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给学生一片自由的想象空间,最大潜力地挖屈他们内心世界的艺术美,进而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一、教学方法要“灵活”,与生活并行,课堂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期刊
摘 要:本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碎撕贴画制作策略:集思广益,设计主题;头脑风暴,巧妙构图;小组协作,妙意粘贴。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 “名画临摹法”、“奇思妙想法”、“时事创意法”和“生活转换法”等有创意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构图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碎撕贴画 策略研究  在一次三年级的美术研讨课上,笔者带领同学们制作撕贴画,要求同学们把美术袋中
期刊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有一位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给他们一片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
期刊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这是因为教学是生活。生活给我们的命题是:真实!同时我们也承认教学是艺术,艺术给我们的命题是:美。美的真谛是:真实。因此,课堂教学根本也在于“真实”,换言之:本真。  那么,如何将美术学科这种人类艺术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人们丰富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情感陶冶呢?我们就提出了“美术本真课堂”这一概念。从孩子发展的根本需要出发,激发孩子
期刊
摘 要:当课堂上出现海绵贴纸和扭扭棒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随着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拓宽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如何在整堂课中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新型材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提高美术课堂效率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并结合公开课《迎春祈福》,从教具、学具、奖品、展示等方面,谈谈如何巧用新材,让小学美术教学大放异彩。  关键词:新材料 美术教学 运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述评”和“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其中关于剪贴画虽无明确的叙述,但剪贴画兼具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领域的特点,同时考虑小学阶段美术的特点,并非以实用为主要学习目标,因此,我们将其归于“造型·表现”领域。  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要求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从这里我们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