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但由于部分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没有转变,固守成规旧知,人为地割裂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相统一的关系,使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和极端,需要从锤炼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思想;传承发展,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等方面予以纠正和解决。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问题 策略
近年来,语文教学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些语文老师在不断地探索中,总结出了一些比较适应新时期语文学科特点的新教法。但目前语文教学的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走出一条特色、高效的发展路子。义务教育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是对于语文学科的科学论断,它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二者的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把握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来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但这是一个很难操作的过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凸显,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新课程理念,还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运用于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获得态度、情感的體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出现一些语文教师因为语文教学功底不扎实,有没有真正树立新课程理念,,便急于求成,片面追求新课改的时尚,误用一些教法;还有一些教师用旧的理念,用老教法教新教材,去完成新课标任务,这样就使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和极端。
一、语文教学的误区梳理
1.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这类教师往往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忽视语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重点讲述、分析了议论文的常识,然后对课文中的字词学了一遍后,就反复让学生听写生字词,最后总结了一下写作特色,就结束了课堂教学。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笔者认为这是一篇很好、很典范的议论文,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人文教育的教材,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芒,而这位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是学生失去了一次教育机会。
2.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这类老师往往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只顾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弱化了语文作为培养语言交际功能的工具性特点。比如在《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讲授中,把两节课的时间都用在将环境问题,教育孩子们怎样保护环境,至于课文中的字词,特别是文章内容讲析只用了三言两语就带过了,学习了这一课,有些学生连罗布泊在哪里都不知道,过去是怎么样?今天如何?他们毫无印象,其实本文的景色描写和结构安排也很有特点,需要教师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但这位老师却忽视了这些,造成了语文教学工具性特点的缺失。
3.片面追求课改理念下的讲求互动的课堂结构
新课改对课堂的要求的确是学生的参与和活动的组织,但如果只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活动的开展,往往导致课堂华而不实乱而无序,让人感觉到语文课堂变成了体育课堂获文艺表演课堂,这样的课堂看似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可实际效果很差,这其实就是过于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过于重视过程与方法,忽视了三维目标的结合和融汇。
4.片面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只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忘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把语文课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自习课,失去了老师应有的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拓展课学生知识视野的作用。如遇上一些调皮捣蛋、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这节课就成了“自由市场”,学生就处于“放养式”的无序状态,课堂效果自然无法实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师生关系处理不够恰当,课堂缺乏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紧张,相互之间对立情绪明显,学生哪有心思和兴趣再去学习语文。
以上这几种片面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现象,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和思考。作为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师,我愿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
1.锤炼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因为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围绕上述几大主题编排的,蕴含着作者浓浓的爱国精神、人文情怀,讴歌人生大爱,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等等。这些作者的情感需要通过语文教师的讲授,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去过教师自己的思想品德未能达到,又如何引导学生呢?
2.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掌握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思想,多学习业务知识,对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和方式,努力做新课改的先行者。
3.传承发展,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把握语文学科特点,认真扎实备课,研究教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做到既重视人文情怀,又不忘语言交流的工具性,既注重过程方法,又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始终把语文作为掌握沟通交流技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精神素质、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抓手,实现语文学科的情、理交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思想性、艺术性。
总之,语文老师要牢记自己的学科使命,莫让语文学科教学走入误区,要按照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要求,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虎.西部农村语文课改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12):21.
(作者单位:陇南市徽县高桥初中)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问题 策略
近年来,语文教学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些语文老师在不断地探索中,总结出了一些比较适应新时期语文学科特点的新教法。但目前语文教学的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走出一条特色、高效的发展路子。义务教育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是对于语文学科的科学论断,它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二者的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把握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来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但这是一个很难操作的过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凸显,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新课程理念,还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运用于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获得态度、情感的體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出现一些语文教师因为语文教学功底不扎实,有没有真正树立新课程理念,,便急于求成,片面追求新课改的时尚,误用一些教法;还有一些教师用旧的理念,用老教法教新教材,去完成新课标任务,这样就使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和极端。
一、语文教学的误区梳理
1.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这类教师往往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忽视语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重点讲述、分析了议论文的常识,然后对课文中的字词学了一遍后,就反复让学生听写生字词,最后总结了一下写作特色,就结束了课堂教学。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笔者认为这是一篇很好、很典范的议论文,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人文教育的教材,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芒,而这位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是学生失去了一次教育机会。
2.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这类老师往往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只顾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弱化了语文作为培养语言交际功能的工具性特点。比如在《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讲授中,把两节课的时间都用在将环境问题,教育孩子们怎样保护环境,至于课文中的字词,特别是文章内容讲析只用了三言两语就带过了,学习了这一课,有些学生连罗布泊在哪里都不知道,过去是怎么样?今天如何?他们毫无印象,其实本文的景色描写和结构安排也很有特点,需要教师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但这位老师却忽视了这些,造成了语文教学工具性特点的缺失。
3.片面追求课改理念下的讲求互动的课堂结构
新课改对课堂的要求的确是学生的参与和活动的组织,但如果只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活动的开展,往往导致课堂华而不实乱而无序,让人感觉到语文课堂变成了体育课堂获文艺表演课堂,这样的课堂看似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可实际效果很差,这其实就是过于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过于重视过程与方法,忽视了三维目标的结合和融汇。
4.片面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只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忘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把语文课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自习课,失去了老师应有的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拓展课学生知识视野的作用。如遇上一些调皮捣蛋、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这节课就成了“自由市场”,学生就处于“放养式”的无序状态,课堂效果自然无法实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师生关系处理不够恰当,课堂缺乏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紧张,相互之间对立情绪明显,学生哪有心思和兴趣再去学习语文。
以上这几种片面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现象,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和思考。作为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师,我愿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
1.锤炼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因为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围绕上述几大主题编排的,蕴含着作者浓浓的爱国精神、人文情怀,讴歌人生大爱,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等等。这些作者的情感需要通过语文教师的讲授,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去过教师自己的思想品德未能达到,又如何引导学生呢?
2.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掌握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思想,多学习业务知识,对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和方式,努力做新课改的先行者。
3.传承发展,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把握语文学科特点,认真扎实备课,研究教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做到既重视人文情怀,又不忘语言交流的工具性,既注重过程方法,又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始终把语文作为掌握沟通交流技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精神素质、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抓手,实现语文学科的情、理交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思想性、艺术性。
总之,语文老师要牢记自己的学科使命,莫让语文学科教学走入误区,要按照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要求,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虎.西部农村语文课改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12):21.
(作者单位:陇南市徽县高桥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