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校专业服务小微企业是中职学校服务小微企业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南宁市为例,从思路设计、解决主要问题与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几个方面阐述中职学校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 服务 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国家和地方都出台大量的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迅猛,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但受规模的限制,小微企业人才紧缺,制约了发展。中职学校如何与小微企业,特别是与分散的小微企业共同协作,以有效的对策应对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为小微企业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和培养满意的人才,成为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当前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以选择大、中企业为主,而小微企业存在人才匮乏、技术与设备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等难题,亟待与职业院校合作,更希望得到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进行促进中职教育服务小微企业的有效策略探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思路设计
秉承“学在大企业,服务小企业”的理念,建设专业集团,搭建服务小微企业的综合平台。中职学校以专业为平台,与小微企业或小微企业集群合作,根据小微企业需求,在专业类基础上建构多个专门化方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定制化课程,编写特色教材,为小微企业培养和培训人才,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专业服务小微企业,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县域“三农”经济、大众创新创业和传统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中职学校专业服务小微企业主要解决的问题与主要措施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服务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四个突出问题:学校专业设置如何有效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小微企业?如何在服务大中型企业时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课程内容如何建设?如何持续有效服务小微企业?
1.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促进在学校专业类基础上建构多个专门化方向对接地方小微企业,有效服务小微企业
中职学校通过与多家小微企业协商,建立各个专业方向的小微企业群。根据小微企业需要的专业专门化方向设置研究,在专业类基础上建构多个专门化方向,以适应小微企业不断变化的岗位技能需要。中职学校以专业为平台,建立专业设置动态机制,根据小微企业(群)个性化需求,调整专业方向,为小微企业(群)开发定制化课程和特色教材,建立服务小微企业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建设服务小微企业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专业有效对接小微企业,提高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2.发挥专业集团优势,搭建服务小微企业综合性平台,促进中职学校服务大中企业的同时服务小微企业
当前的校企合作往往出现职业学校向大企业“一边倒”、合作不紧密的现象,而小微企业存在人才匮乏、技术与设备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等难题,亟待与职业院校合作。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全市六大职教专业集团,发挥全市六大职教专业集团凝聚力,成员以大中企业为基础,广泛吸纳行业内小微企业,建立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通过集团化的校企合作,以职业学校为核心纽带,秉承“学在大企业,服务小企业”的理念,将分散的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间沟通合作的网络,整合社会、企业资源,解决校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除信息障碍,为小微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实现大中型企业、职业学校、小微企业相互合作,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图1)。
4.建立服务小微企业长效机制
以专业集团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制度,规范专业集团章程、工作规程,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为服务小微企业提供制度保障。以专业为纽带,建设“产、学、研、培”四位一体人才培养基地,政、校、企共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校企共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整合校企资源,开展校企协同育人,保障中职学校服务小微企业长效运行。
三、中职学校专业服务小微企业取得的成效
在专业集团建立的校企合作平台上,中职学校通过引企入校与多家小微企业在课程开发、特色教材编写、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展开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服务小微企业。
1.搭建服务小微企业的综合平台,通过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集群)合作办学,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设专业方向、调整课程内容、对接技能标准,精准服务小微企业
南宁市中职教育紧密结合广西和南宁市的产业发展需要,对应南宁市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三基地一中心”的发展定位,建设了交通运输、商贸旅游、加工制造专业、信息技术等专业集团,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集团以中职学校专业为纽带,联合了区域多家企业,推进全方位深层次校企合作。集团内既联合了多家大中企业,也联合多家小微企业,克服单个小微企业能力有限的弊端,从而构成小微企业群的聚集效应, 形成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集群合作办学模式,为小微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搭建综合平台,密切了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的联系。在校企合作中,中职学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设对接小微企业需求的专业方向、调整课程内容、技能标准,精准服务小微企业。 2.建设一批服务小微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提供了基地保障,确保服务小微企业人才培养培训的长效运行
一是政、校、企共同建设小微企业社区孵化基地。在中职学校,以专业为平台,政府、社区、学校、企业共同建设“教、学、培、孵”一体化的小微企业社区孵化基地,建立开放的社会培训开放体系,对小微企业业主和员工、创业者、社区居民开展培训,实现创新孵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学校生产实训有机结合,实现企业、社区、学生、学校四方共赢。
二是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服务民族产业小微企业。学校与地方民族产业、行业对接,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和民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把民间技艺大师、民族文化传承人请进校园,通过大师引领,建设校企资源共享、生产与研发、生产性实习、技术培训、资格认证为一体的升级版实训示范基地,依托基地开展面向中职学生和贫困村青年农民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和技术培训,解决民族传统产业规模小、人才紧缺、技术升级难的问题,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推进民族文化小微企业发展。
三是选取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与学校特色专业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学校以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为主线安排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校企双方互派骨干为学生及员工开展实操指导和技术攻关,实现“产、教、学、研”一体化,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和产品技术的升级。
3.形成服务小微企业需求的中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人才质量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小微企业的需求。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群)合作,分析小微企业的共性需求,校企双方协同一致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平台、共同开发课程、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共同实施管理。校企协同培养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大量采用案例、实验、实习、演示、业界专家讲座与指导、实战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职场实战能力,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小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动态变化。
二是社校企“三赢”。在校企协同培养过程中,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将企业的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流程等实践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统筹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頂岗实习和学生的就业,实现全过程协同培养。通过多方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发课程等,进一步搭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促进学校与小微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盟关系,校企协同培养的小微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产学研结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行业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实现社会、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
三是形成三种典型的企协同育人模式。集群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横县职教中心以交通运输专业集团为依托,将县域内农用汽车、农用机械行业相关的小微企业集合起来,形成特定区域内的小微企业群。通过集群化合作,学校专业紧密对接小微企业群的共性需求,形成聚合型课程平台,开发定制化的课程,建立“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育人模式。
创新孵化协同育人模式,是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以信息专业集团为依托,根据当前国家鼓励全民创新创业的现实需要,发挥电子商务专业优势,与兴宁区政府、中华社区、小微企业协同合作,形成“政、校、企、社区”共育的创新孵化人才培养基地,在“互联网 ”背景下以“淘宝”“O2O”等电商运营平台为基础进行校园创新创业的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育人模式。
共生共建协同育人模式,是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以加工制造专业集团为依托,选取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合作,双方注资注力,建立利益共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典型产品生产车间形式,按“真设备、真项目、真要求”标准开展生产型实训和产品技术研发,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
服务小微企业需求的中职校企协同育人,引进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学生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锻炼,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南宁市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合作建立的人才培养基地的学生参加全市、全区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在不断上升。
4.校企协同共育,培养了一批服务小微企业的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了南宁市一批小微企业的发展
通过专业集团,各中职学校联合南宁市一大批小微企业,通过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培养了一批服务小微企业人才。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合作技术攻关研发项目(产品),助推小微企业转型和产品技术的升级,促成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签下订单,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加快了小微企业的孵化,促进了南宁市一批小微企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 服务 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国家和地方都出台大量的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迅猛,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但受规模的限制,小微企业人才紧缺,制约了发展。中职学校如何与小微企业,特别是与分散的小微企业共同协作,以有效的对策应对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为小微企业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和培养满意的人才,成为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当前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以选择大、中企业为主,而小微企业存在人才匮乏、技术与设备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等难题,亟待与职业院校合作,更希望得到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进行促进中职教育服务小微企业的有效策略探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思路设计
秉承“学在大企业,服务小企业”的理念,建设专业集团,搭建服务小微企业的综合平台。中职学校以专业为平台,与小微企业或小微企业集群合作,根据小微企业需求,在专业类基础上建构多个专门化方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定制化课程,编写特色教材,为小微企业培养和培训人才,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专业服务小微企业,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县域“三农”经济、大众创新创业和传统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中职学校专业服务小微企业主要解决的问题与主要措施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服务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四个突出问题:学校专业设置如何有效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小微企业?如何在服务大中型企业时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课程内容如何建设?如何持续有效服务小微企业?
1.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促进在学校专业类基础上建构多个专门化方向对接地方小微企业,有效服务小微企业
中职学校通过与多家小微企业协商,建立各个专业方向的小微企业群。根据小微企业需要的专业专门化方向设置研究,在专业类基础上建构多个专门化方向,以适应小微企业不断变化的岗位技能需要。中职学校以专业为平台,建立专业设置动态机制,根据小微企业(群)个性化需求,调整专业方向,为小微企业(群)开发定制化课程和特色教材,建立服务小微企业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建设服务小微企业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专业有效对接小微企业,提高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2.发挥专业集团优势,搭建服务小微企业综合性平台,促进中职学校服务大中企业的同时服务小微企业
当前的校企合作往往出现职业学校向大企业“一边倒”、合作不紧密的现象,而小微企业存在人才匮乏、技术与设备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等难题,亟待与职业院校合作。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全市六大职教专业集团,发挥全市六大职教专业集团凝聚力,成员以大中企业为基础,广泛吸纳行业内小微企业,建立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通过集团化的校企合作,以职业学校为核心纽带,秉承“学在大企业,服务小企业”的理念,将分散的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间沟通合作的网络,整合社会、企业资源,解决校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除信息障碍,为小微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实现大中型企业、职业学校、小微企业相互合作,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图1)。
4.建立服务小微企业长效机制
以专业集团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制度,规范专业集团章程、工作规程,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为服务小微企业提供制度保障。以专业为纽带,建设“产、学、研、培”四位一体人才培养基地,政、校、企共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校企共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整合校企资源,开展校企协同育人,保障中职学校服务小微企业长效运行。
三、中职学校专业服务小微企业取得的成效
在专业集团建立的校企合作平台上,中职学校通过引企入校与多家小微企业在课程开发、特色教材编写、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展开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服务小微企业。
1.搭建服务小微企业的综合平台,通过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集群)合作办学,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设专业方向、调整课程内容、对接技能标准,精准服务小微企业
南宁市中职教育紧密结合广西和南宁市的产业发展需要,对应南宁市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三基地一中心”的发展定位,建设了交通运输、商贸旅游、加工制造专业、信息技术等专业集团,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集团以中职学校专业为纽带,联合了区域多家企业,推进全方位深层次校企合作。集团内既联合了多家大中企业,也联合多家小微企业,克服单个小微企业能力有限的弊端,从而构成小微企业群的聚集效应, 形成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集群合作办学模式,为小微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搭建综合平台,密切了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的联系。在校企合作中,中职学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设对接小微企业需求的专业方向、调整课程内容、技能标准,精准服务小微企业。 2.建设一批服务小微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提供了基地保障,确保服务小微企业人才培养培训的长效运行
一是政、校、企共同建设小微企业社区孵化基地。在中职学校,以专业为平台,政府、社区、学校、企业共同建设“教、学、培、孵”一体化的小微企业社区孵化基地,建立开放的社会培训开放体系,对小微企业业主和员工、创业者、社区居民开展培训,实现创新孵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学校生产实训有机结合,实现企业、社区、学生、学校四方共赢。
二是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服务民族产业小微企业。学校与地方民族产业、行业对接,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和民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把民间技艺大师、民族文化传承人请进校园,通过大师引领,建设校企资源共享、生产与研发、生产性实习、技术培训、资格认证为一体的升级版实训示范基地,依托基地开展面向中职学生和贫困村青年农民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和技术培训,解决民族传统产业规模小、人才紧缺、技术升级难的问题,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推进民族文化小微企业发展。
三是选取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与学校特色专业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学校以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为主线安排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校企双方互派骨干为学生及员工开展实操指导和技术攻关,实现“产、教、学、研”一体化,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和产品技术的升级。
3.形成服务小微企业需求的中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人才质量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小微企业的需求。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群)合作,分析小微企业的共性需求,校企双方协同一致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平台、共同开发课程、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共同实施管理。校企协同培养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大量采用案例、实验、实习、演示、业界专家讲座与指导、实战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职场实战能力,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小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动态变化。
二是社校企“三赢”。在校企协同培养过程中,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将企业的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流程等实践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统筹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頂岗实习和学生的就业,实现全过程协同培养。通过多方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发课程等,进一步搭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促进学校与小微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盟关系,校企协同培养的小微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产学研结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行业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实现社会、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
三是形成三种典型的企协同育人模式。集群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横县职教中心以交通运输专业集团为依托,将县域内农用汽车、农用机械行业相关的小微企业集合起来,形成特定区域内的小微企业群。通过集群化合作,学校专业紧密对接小微企业群的共性需求,形成聚合型课程平台,开发定制化的课程,建立“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育人模式。
创新孵化协同育人模式,是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以信息专业集团为依托,根据当前国家鼓励全民创新创业的现实需要,发挥电子商务专业优势,与兴宁区政府、中华社区、小微企业协同合作,形成“政、校、企、社区”共育的创新孵化人才培养基地,在“互联网 ”背景下以“淘宝”“O2O”等电商运营平台为基础进行校园创新创业的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育人模式。
共生共建协同育人模式,是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以加工制造专业集团为依托,选取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合作,双方注资注力,建立利益共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典型产品生产车间形式,按“真设备、真项目、真要求”标准开展生产型实训和产品技术研发,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
服务小微企业需求的中职校企协同育人,引进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学生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锻炼,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南宁市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合作建立的人才培养基地的学生参加全市、全区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在不断上升。
4.校企协同共育,培养了一批服务小微企业的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了南宁市一批小微企业的发展
通过专业集团,各中职学校联合南宁市一大批小微企业,通过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培养了一批服务小微企业人才。中职学校与小微企业合作技术攻关研发项目(产品),助推小微企业转型和产品技术的升级,促成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签下订单,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加快了小微企业的孵化,促进了南宁市一批小微企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