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素质教育的亮丽风景》专著出版之后,陈昭庆先生又为读者奉献了散文集《人,诗意地游牧》。这是一本集文化修养、人生休闲于一体的著作,具有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之功效,可作为青少年人生导向的教科书,以及写作的参考书。读完该集子,我有一种笔下生风、纸上动情的感慨。
与昭庆先生相识,是在10多年前的一次工作接待中。为了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苏步青院士的事迹,他特地从广州赶到上海,向我这位秘书约稿。其真情令人感动,我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交办的任务。此后,我俩联络不断,友情逐步加深,我便有了一次以朋友身份,在复旦大学接待他们一家子的机会。事过多年,他仍念念不忘此事,并以《旅游探亲》的篇名写进书中。这是一位多么真诚、憨厚的朋友啊!读完他的新作,我还悟出此书得以成功的一些奥秘。
其一,生活是创作散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写自己熟悉、热爱的人与事,就能得心应手,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写作特长。昭庆先生从小在乡间长大,对故乡无比热爱,同时又有厚实的农村生活积累;从事写作和教育杂志编辑工作,与青少年朋友有10多年的密切交往,产生浓厚的情感;热爱大山名川,足迹涉及海内外旅游胜地,留下许多亲身的感受和摄影作品。难怪乎,当出版社编辑向他约稿时,尽管时间急、工作忙,他仍毅然签下出书合同,并夜以继日地去落实承诺。有时他一天就能写两篇,出差哈尔滨,便写出几篇稿子,全书竟在一个月之内基本写就。
其实,书中的许多情节、情景、情愫,都是他的亲身体验,早已有之,并经常萦绕于脑际,浮现在眼前。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经历,诸多的阅读,再加上厚实的积累,正如作者所云:“在纸和笔面前,我打开心扉,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心所欲地倾泻出来,酣然处如有神助,笔下生风,手下所写有如天书。”可见,生活对作者的创作是何等重要啊!正由于对生活如此热爱,他的散文集才显得如此富有朝气和活力。
其二,优秀的散文集特别关注人的命运,以“情”动人,以“真”取胜。因而往往有“我”的思想、体验和情感,努力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体现时代气息。一个人如果缺少对今天充满活力和昌盛新时代的深沉挚爱,缺少对辛勤创造生活的父老乡亲及众多好友的炽热情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思想,不能对原始生活加以提炼,又如何使作品动人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人生最难驾驭的也是“情” 流,最难书写的便是“情”字。他对三位熟人突然离去,表达悲恸的伤感之情;对“希望工程”的学生,寄予热切的企盼之情;对朋友给予工作上的帮助,抒发由衷的感恩之情;对抚育自己成长的小山村,怀有不间断的爱乡之情;对幼女影影的教育和培养,处处流露出温馨之情……情感在纸上挥洒,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情”贵在真切与行动。作者有感于解海龙为中国希望工程拍的照片《大眼睛姑娘》,便有了他的散文《总有一双眼睛令我震动》。散文表达了作者不仅对粤西山区的关注,而且对全国贫困生求学的关爱。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总有一双眼睛在闪动,是“大眼睛姑娘”的那双眼睛在闪动。平时采访中,他总要深入到当地最原始的村庄、民居,探寻“大眼睛姑娘”是否在他们中间。一旦发现,他就会伸出援助之手。经笔者介绍的几位贫困学生,也都得到昭庆先生不同方式的及时的资助而完成学业,其高尚情操令人十分钦佩。
无论怎样,只要心中有真情,虽远隔千里,都会胜似亲人。无论怎样,只要你付出真情和爱心,就会笔下生风,纸上动情,给读者带来愉悦,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见习编辑朱守锂
作者简介:王增藩,复旦大学教授,福建福州人,现居上海。曾担任复旦大学原校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步青的秘书23年。现任中国应用文写作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复旦人》编委。专著有《苏步青传》《谢希德传》《秘书工作趣谈》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章260余篇。
与昭庆先生相识,是在10多年前的一次工作接待中。为了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苏步青院士的事迹,他特地从广州赶到上海,向我这位秘书约稿。其真情令人感动,我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交办的任务。此后,我俩联络不断,友情逐步加深,我便有了一次以朋友身份,在复旦大学接待他们一家子的机会。事过多年,他仍念念不忘此事,并以《旅游探亲》的篇名写进书中。这是一位多么真诚、憨厚的朋友啊!读完他的新作,我还悟出此书得以成功的一些奥秘。
其一,生活是创作散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写自己熟悉、热爱的人与事,就能得心应手,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写作特长。昭庆先生从小在乡间长大,对故乡无比热爱,同时又有厚实的农村生活积累;从事写作和教育杂志编辑工作,与青少年朋友有10多年的密切交往,产生浓厚的情感;热爱大山名川,足迹涉及海内外旅游胜地,留下许多亲身的感受和摄影作品。难怪乎,当出版社编辑向他约稿时,尽管时间急、工作忙,他仍毅然签下出书合同,并夜以继日地去落实承诺。有时他一天就能写两篇,出差哈尔滨,便写出几篇稿子,全书竟在一个月之内基本写就。
其实,书中的许多情节、情景、情愫,都是他的亲身体验,早已有之,并经常萦绕于脑际,浮现在眼前。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经历,诸多的阅读,再加上厚实的积累,正如作者所云:“在纸和笔面前,我打开心扉,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心所欲地倾泻出来,酣然处如有神助,笔下生风,手下所写有如天书。”可见,生活对作者的创作是何等重要啊!正由于对生活如此热爱,他的散文集才显得如此富有朝气和活力。
其二,优秀的散文集特别关注人的命运,以“情”动人,以“真”取胜。因而往往有“我”的思想、体验和情感,努力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体现时代气息。一个人如果缺少对今天充满活力和昌盛新时代的深沉挚爱,缺少对辛勤创造生活的父老乡亲及众多好友的炽热情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思想,不能对原始生活加以提炼,又如何使作品动人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人生最难驾驭的也是“情” 流,最难书写的便是“情”字。他对三位熟人突然离去,表达悲恸的伤感之情;对“希望工程”的学生,寄予热切的企盼之情;对朋友给予工作上的帮助,抒发由衷的感恩之情;对抚育自己成长的小山村,怀有不间断的爱乡之情;对幼女影影的教育和培养,处处流露出温馨之情……情感在纸上挥洒,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情”贵在真切与行动。作者有感于解海龙为中国希望工程拍的照片《大眼睛姑娘》,便有了他的散文《总有一双眼睛令我震动》。散文表达了作者不仅对粤西山区的关注,而且对全国贫困生求学的关爱。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总有一双眼睛在闪动,是“大眼睛姑娘”的那双眼睛在闪动。平时采访中,他总要深入到当地最原始的村庄、民居,探寻“大眼睛姑娘”是否在他们中间。一旦发现,他就会伸出援助之手。经笔者介绍的几位贫困学生,也都得到昭庆先生不同方式的及时的资助而完成学业,其高尚情操令人十分钦佩。
无论怎样,只要心中有真情,虽远隔千里,都会胜似亲人。无论怎样,只要你付出真情和爱心,就会笔下生风,纸上动情,给读者带来愉悦,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见习编辑朱守锂
作者简介:王增藩,复旦大学教授,福建福州人,现居上海。曾担任复旦大学原校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步青的秘书23年。现任中国应用文写作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复旦人》编委。专著有《苏步青传》《谢希德传》《秘书工作趣谈》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章2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