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作为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必备品质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地理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构建开放式课堂,引领学生感悟地理美,促进学科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躬身实践察乡情,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品格与能力。家国情怀对初中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阶段地理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消化在消化地理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建设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发展祖国、爱护国家疆土的积极价值观念,并逐步探寻到建设祖国的有效方法,升华学生的精神内涵与精神实质,实现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綜合性成长,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片广袤土地孕育了五千年文明,其中不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爱国情怀。而今天地理科目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是培养学生对家乡、国家的关注,进而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对国家产生强烈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立志投身家乡建设的实际行动中。
一、在初中地理科目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近年来,家国情怀教育虽然渗透于各个学科,但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课堂教学往往重视学科知识灌输,忽略德育熏陶,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点到为止,学生领悟不深。地理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知识太少,知识过于表面化,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因而难以在教学上产生共鸣。特别是笔者所任教的东兴市第二中学,坐落于祖国西南边陲,远离祖国腹地,既延边沿海,又与越南接壤。源于特殊的地缘关系,边境民族地区人民与越南人民来往密切,边境民族地区人民依托频繁的经贸往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国家、社会、家庭因此更重视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但是也因此让孩子逐渐对外来消极意识形态的渗透放松警惕,家国观念的关注度降低,导致学生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薄弱。这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家国情怀教育刻不容缓。因而,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地理空间概念,增强国家版图意识,让学生在“疆域”感知的基础上增强国家版图的时空观念,强化家国意识。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特征千差万别又各具特色。在地理教学中构建开放式课堂,引领学生感悟地理美,将学科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引导学生躬身实践察乡情,激发家国情怀。
1、构建开放式课堂,引领学生感悟地理美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是地理学习的重点。通过对自然环境情况的认识、人地关系现状的剖析,以了解国家发展中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国家发展战略,以促进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例如在讲授“疆域”这一内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分布结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家乡入手去分析——动手绘制祖国疆域。东兴作为延边沿海的边陲城市,这里有我国海岸线起点标志、延边公路零起点纪念坛。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景点入手,把国家边境线绘出。绘制过程中领略我国广袤无垠的疆域和沿线14个邻国,让学生家国情怀油然而生。讲授到“人口”一节,以活动形式展开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不同小组从不同地区入手,调查统计各区域的人口现状。活动展示将从学生最熟悉的东兴市人口现状开始,以点到线,从线到面,了解国家人口分布状况,并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家乡、对于组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了解国家关于“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的认同,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2、学科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提到自然环境方面的问题。可以对自身生活的地区进行描述、对比,发现共同点和差异点。例如进行“气候,植被,河流”等方面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家乡的环境入手,东兴市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我国的长寿之乡。植被终年绿叶繁茂。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北仑河作为主要河流,也是中越两国的分界河流。北仑河孕育了东兴的发展,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都来源于它,因此,北仑河对东兴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亦是中国商船和越南商船的重要通道。通过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家乡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产生地方归属国和国家自豪感,进而增强理性包容的家国观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文差异巨大。在东兴市这个边境民族地区,聚集着汉、壮、瑶、京族等民族。东兴市也是京族主要聚居地。这里民族文化独具一格,杆栏式的建筑、独玄琴、锥形斗笠等。东兴十分重视本土文化建设,每年举办特色的京哈节,开海节,丰富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培养和熏陶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将这些丰富的生活情境引入地理课堂中,既拉近了学生们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考,延伸的家国情怀培养的广度。
3、引导学生躬身实践察乡情,激发家国情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主战场,但是如何家国情怀真正落到实处,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知家乡发展,感受国家进步。这也是《新课标》规定的关于“乡土地理”的必学内容,熟悉家乡的地理环境,是高质量完成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如带领学生参观位于东兴二中校园内的气象观测点,收集水文、气象资料,了解和分析家乡目前的环境状况。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利用周末、假期等到竹山红树林景区展开调研。红树林在海水净化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上有着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东兴海洋环境状况,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使学生直观真实的感受家乡的文化,家乡的环境,家乡的美。在实践中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思和家国情怀意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充分扩展教材知识,结合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扩宽家国情怀教育渠道。多途径、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进行熏陶,以学生视角观察家乡发展,感受祖国腾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内动力。这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杰,叶回玉.地理课程家国情怀“沉浸式”培养的教学探索.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
[2].田镛芳,岑昌宁,张胜前,谭夏兰,黄丽元,孔贞.梧州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现代化,2017
[3].林洁婷.浅谈乡土资源案例在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中的运用.高考.2019
[4].祁丽.高校旅游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品格与能力。家国情怀对初中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阶段地理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消化在消化地理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建设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发展祖国、爱护国家疆土的积极价值观念,并逐步探寻到建设祖国的有效方法,升华学生的精神内涵与精神实质,实现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綜合性成长,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片广袤土地孕育了五千年文明,其中不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爱国情怀。而今天地理科目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是培养学生对家乡、国家的关注,进而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对国家产生强烈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立志投身家乡建设的实际行动中。
一、在初中地理科目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近年来,家国情怀教育虽然渗透于各个学科,但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课堂教学往往重视学科知识灌输,忽略德育熏陶,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点到为止,学生领悟不深。地理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知识太少,知识过于表面化,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因而难以在教学上产生共鸣。特别是笔者所任教的东兴市第二中学,坐落于祖国西南边陲,远离祖国腹地,既延边沿海,又与越南接壤。源于特殊的地缘关系,边境民族地区人民与越南人民来往密切,边境民族地区人民依托频繁的经贸往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国家、社会、家庭因此更重视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但是也因此让孩子逐渐对外来消极意识形态的渗透放松警惕,家国观念的关注度降低,导致学生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薄弱。这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家国情怀教育刻不容缓。因而,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地理空间概念,增强国家版图意识,让学生在“疆域”感知的基础上增强国家版图的时空观念,强化家国意识。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特征千差万别又各具特色。在地理教学中构建开放式课堂,引领学生感悟地理美,将学科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引导学生躬身实践察乡情,激发家国情怀。
1、构建开放式课堂,引领学生感悟地理美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是地理学习的重点。通过对自然环境情况的认识、人地关系现状的剖析,以了解国家发展中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国家发展战略,以促进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例如在讲授“疆域”这一内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分布结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家乡入手去分析——动手绘制祖国疆域。东兴作为延边沿海的边陲城市,这里有我国海岸线起点标志、延边公路零起点纪念坛。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景点入手,把国家边境线绘出。绘制过程中领略我国广袤无垠的疆域和沿线14个邻国,让学生家国情怀油然而生。讲授到“人口”一节,以活动形式展开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不同小组从不同地区入手,调查统计各区域的人口现状。活动展示将从学生最熟悉的东兴市人口现状开始,以点到线,从线到面,了解国家人口分布状况,并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家乡、对于组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了解国家关于“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的认同,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2、学科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提到自然环境方面的问题。可以对自身生活的地区进行描述、对比,发现共同点和差异点。例如进行“气候,植被,河流”等方面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家乡的环境入手,东兴市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我国的长寿之乡。植被终年绿叶繁茂。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北仑河作为主要河流,也是中越两国的分界河流。北仑河孕育了东兴的发展,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都来源于它,因此,北仑河对东兴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亦是中国商船和越南商船的重要通道。通过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家乡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产生地方归属国和国家自豪感,进而增强理性包容的家国观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文差异巨大。在东兴市这个边境民族地区,聚集着汉、壮、瑶、京族等民族。东兴市也是京族主要聚居地。这里民族文化独具一格,杆栏式的建筑、独玄琴、锥形斗笠等。东兴十分重视本土文化建设,每年举办特色的京哈节,开海节,丰富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培养和熏陶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将这些丰富的生活情境引入地理课堂中,既拉近了学生们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考,延伸的家国情怀培养的广度。
3、引导学生躬身实践察乡情,激发家国情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主战场,但是如何家国情怀真正落到实处,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知家乡发展,感受国家进步。这也是《新课标》规定的关于“乡土地理”的必学内容,熟悉家乡的地理环境,是高质量完成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如带领学生参观位于东兴二中校园内的气象观测点,收集水文、气象资料,了解和分析家乡目前的环境状况。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利用周末、假期等到竹山红树林景区展开调研。红树林在海水净化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上有着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东兴海洋环境状况,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使学生直观真实的感受家乡的文化,家乡的环境,家乡的美。在实践中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思和家国情怀意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充分扩展教材知识,结合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扩宽家国情怀教育渠道。多途径、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进行熏陶,以学生视角观察家乡发展,感受祖国腾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内动力。这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杰,叶回玉.地理课程家国情怀“沉浸式”培养的教学探索.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
[2].田镛芳,岑昌宁,张胜前,谭夏兰,黄丽元,孔贞.梧州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现代化,2017
[3].林洁婷.浅谈乡土资源案例在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中的运用.高考.2019
[4].祁丽.高校旅游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