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文写作能力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能力之一。本文针对广东省属中职学校实际,就行政人员公文写作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原因,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公文写作行政人员中职学校
1 从一则“请示”谈起
这是一则真实的“请示”。2012年某直饮水公司在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等场所安装了直饮水。但教学楼区域的水机一直只能是学生使用。教代会期间,职工代表建议学校给教师提供水卡,而方式是直接充值水费到教师的校卡上。于是,财务科、总务科、办公室三部门联合行文请示学校领导。原文如下:
学校领导:
学校第十三届教代会教职工建议第三条,要求学校提供水卡给教师在教学楼打水。经财务科、总务科、办公室调研,建议学校给上课的老师(含外聘),在直饮水公司凭校卡充值水费,每次10元,喝完可以续充,不限次数。充值时请提供老师本人的校卡,并签名确认。
总务科每月将充值签名表在下月初公示,以便监督水公司,并由总务科与水公司结算老师用水费。
充值的水费可以在教学楼水机叮水。
以上规定在2013年5月20日执行。
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章)
2013年5月15日
分析“请示”,不难发现错误之处:一是错别字,“叮”应改为“打”。二是情理不符。如“以上规定在2013年5月20日执行”。言下之意,此制度的有效期有且仅有一天,即2013年5月20日当天。实际上是从2013年5月20日起执行。又如,“……在直饮水公司凭校卡充值水费……”。显然不是,实际上是在学校某充值点充值水费。三是语句表达不顺。如,“总务科每月将充值签名表在下月初公示”读来拗口,不妨改为“总务科每月初公示上个月充值签名表”。再如,“充值的水费可以在教学楼水机叮水”不妨改为“充值的水卡可以在教学楼水机使用”。又如,“喝完可以续充”可以删除“喝完”两字。四是名称排序前后不一致。正文是“财务科、总务科、办公室”;而署名处却是“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五是标点符号多余。如,署名处“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中的两个顿号“、”应该删除。六是标题欠缺。此则建议实质上是“请示”,可加标题《关于给教师提供水卡的请示》。七是结束语欠缺。既然是“请示”,不妨套用“请示”的结束语,如,“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2 问题分析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广东省属中职学校当中处于中等规模,目前内设机构12个,全体教职工160多人。其中,行政人员64人(科级干部22人、科员42人)。据了解,广东省属12所中职学校,每所学校内设机构基本在10个左右。可见,行政人员数目不少。而行政人员公文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办公的效率;而行政办公的效率往往直接影响了学校日常的运转。
对内而言,部门之间的日常往来或多或少运用公文平台进行沟通协调。在办公信息化的当前,电子公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而对公文的格式要求更加规范。对外而言,某一学校行政办公的效率也是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在很多场合,对外宣传的载体不外体现为两方面:一是行政人员的言行举止;二是行政人员公文写作能力的成果,如报送的各种材料。而纵观行政人员的公文写作能力现状,可谓良莠不齐。以上的“请示”便是典型的案例。概括起来,主要的问题表现为如下方面:
2.1 文种容易混淆
文种,直观地体现在公文的“眼睛”,即标题上。自2012年7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行政机关和党的机关文种整合为15种,更加规范了每一文种的使用范围。对于相近或相似的文种,我们若不加以辨析,在实际运用时很容易混淆。譬如,某部门在处理学生违纪处分时误用“命令”,如《关于XXX等同学违纪处分的命令》。又如,某部门报送学生国家助学金自查工作情况时使用的标题为《XX职业技术学校关于我校学生国家助学金自查工作情况的汇报》。而公文没有“汇报”文种。在笔者看来,文种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文关系,关系到行文的语言色彩,关系到公文的生命力。如,“决定”的行文特点就不同于“请示”。前者,语言坚决,决策性强;后者,语言婉转,请示性强。
2.2 行文能力不等
《登徒子好色赋》在阐述描述人物时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同样,公文的文段陈述也须恰到好处。因此,要求我们在公文写作时既要毫不客气地摒弃“无病呻吟”之习气,养成“惜字如金”的写作素养;又要全面把握公文整体,做到“运筹帷幄”。对于中职学校行政人员而言,行文能力参差不齐,表现为二:一是文字运用。比如,文字表达过于口语化。且看二例,某部门组织教师参加某项目评审时提出如下要求,即“……请大家务必于XXXX年XX月XX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办公室XXX老师处……”。显然,可以删除“大家”两字。又如,某部门在面向广大职工收集毕业合照时有这样语句,即“……照片翻拍之后我们会退回去”。不妨改为“照片翻拍之后将及时归还本人”。二是谋篇布局。譬如,“请示”的正文一般采用“陈述现状+提出需求”的思路;“批复”的正文则是“收悉信函+明确答复+提出要求”。可见,公文写作活动是“带着枷锁跳舞”。因此,要求写作时必须注重篇章的布局。否则,篇章之间的联系过于松散,整体合力单薄,势必影响公文的品质,凸现不出公文的公效力。
2.3 格式意识薄弱
公文格式分为两类:一是文面格式,二是书写格式。由于岗位工作原因,笔者经常要处理某些部门上报的材料,在公文格式处理时往往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为三个方面:第一,字体字号使用不规范。如“标题”用3号宋体或4号黑体字等。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要求,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第二,正文层次序号错乱。如,正文的第一层次直接用“(一)、”。而《格式》要求,正文的第一层次一般用“一、”。第三,采用纸张不规范。《格式》要求公文一般是A4纸,而某些部门提交材料时所用的打印纸张却是B5或16K等类型。假如说,A部门在公文排版时“标题”一直用3号宋体字,那算是“病入肌理”;那么B部门在公文排版时 “标题”一会用3号宋体字,一会用4号黑体字,那就是“病入膏盲”。
2.4 行文角色错位。按照《条例》规定,结合实际,中职学校收发文的部门一般是校办(综合办或行政办)。尽管校办(综合办或行政办)与学校其他内设机构处于同一地位,但在“上传下达”中心枢纽方面,工作性质却有所不同。因此,校内其余机构在行文时必须注意角色,即,如果面向全校发文必须通过校办(综合办或行政办)去处理,不能擅自发文。因为,角色变了,行文的语言色彩也会随之而变,进而影响公文的公信度。比如,某部门擅自以学校的名义印发学生违纪处理的文件。该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被广大教职工或家长认可。
3 原因探讨
分析以上现状,笔者以为造成以上问题有如下四点原因:
3.1 学历不等
相对而言,中职学校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专任教师偏低。就笔者所在学校,行政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约占72%、大专学历约占13%、高中(中专)学历约占10%,初中学历约占5%。而学历层次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人员公文写作水平的高低。
3.2 专业与否
在行政队伍中,毕业于文秘专业科班的极少,仅有个别是相近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绝大多数行政人员是在实际岗位工作上才逐渐了解或接触公文。由于日常岗位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琐碎,对公文写作顾不上深入的研究或探讨。以理工科毕业者为例,基于长期养成的思维和习惯的影响,对公文的格式等往往采取习惯思维去处理。如,在公文正文层次格式上,用“1.”表示第一层次;标点符号上,用“.”代替“。”;成文日期上,用“2013-06-21”标示。而文科出生的往往情感细腻,行文表达“行云流水”,却过于“喧宾夺主”,容易造成体例不符,公文不像公文。
关键词:公文写作行政人员中职学校
1 从一则“请示”谈起
这是一则真实的“请示”。2012年某直饮水公司在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等场所安装了直饮水。但教学楼区域的水机一直只能是学生使用。教代会期间,职工代表建议学校给教师提供水卡,而方式是直接充值水费到教师的校卡上。于是,财务科、总务科、办公室三部门联合行文请示学校领导。原文如下:
学校领导:
学校第十三届教代会教职工建议第三条,要求学校提供水卡给教师在教学楼打水。经财务科、总务科、办公室调研,建议学校给上课的老师(含外聘),在直饮水公司凭校卡充值水费,每次10元,喝完可以续充,不限次数。充值时请提供老师本人的校卡,并签名确认。
总务科每月将充值签名表在下月初公示,以便监督水公司,并由总务科与水公司结算老师用水费。
充值的水费可以在教学楼水机叮水。
以上规定在2013年5月20日执行。
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章)
2013年5月15日
分析“请示”,不难发现错误之处:一是错别字,“叮”应改为“打”。二是情理不符。如“以上规定在2013年5月20日执行”。言下之意,此制度的有效期有且仅有一天,即2013年5月20日当天。实际上是从2013年5月20日起执行。又如,“……在直饮水公司凭校卡充值水费……”。显然不是,实际上是在学校某充值点充值水费。三是语句表达不顺。如,“总务科每月将充值签名表在下月初公示”读来拗口,不妨改为“总务科每月初公示上个月充值签名表”。再如,“充值的水费可以在教学楼水机叮水”不妨改为“充值的水卡可以在教学楼水机使用”。又如,“喝完可以续充”可以删除“喝完”两字。四是名称排序前后不一致。正文是“财务科、总务科、办公室”;而署名处却是“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五是标点符号多余。如,署名处“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中的两个顿号“、”应该删除。六是标题欠缺。此则建议实质上是“请示”,可加标题《关于给教师提供水卡的请示》。七是结束语欠缺。既然是“请示”,不妨套用“请示”的结束语,如,“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2 问题分析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广东省属中职学校当中处于中等规模,目前内设机构12个,全体教职工160多人。其中,行政人员64人(科级干部22人、科员42人)。据了解,广东省属12所中职学校,每所学校内设机构基本在10个左右。可见,行政人员数目不少。而行政人员公文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办公的效率;而行政办公的效率往往直接影响了学校日常的运转。
对内而言,部门之间的日常往来或多或少运用公文平台进行沟通协调。在办公信息化的当前,电子公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而对公文的格式要求更加规范。对外而言,某一学校行政办公的效率也是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在很多场合,对外宣传的载体不外体现为两方面:一是行政人员的言行举止;二是行政人员公文写作能力的成果,如报送的各种材料。而纵观行政人员的公文写作能力现状,可谓良莠不齐。以上的“请示”便是典型的案例。概括起来,主要的问题表现为如下方面:
2.1 文种容易混淆
文种,直观地体现在公文的“眼睛”,即标题上。自2012年7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行政机关和党的机关文种整合为15种,更加规范了每一文种的使用范围。对于相近或相似的文种,我们若不加以辨析,在实际运用时很容易混淆。譬如,某部门在处理学生违纪处分时误用“命令”,如《关于XXX等同学违纪处分的命令》。又如,某部门报送学生国家助学金自查工作情况时使用的标题为《XX职业技术学校关于我校学生国家助学金自查工作情况的汇报》。而公文没有“汇报”文种。在笔者看来,文种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文关系,关系到行文的语言色彩,关系到公文的生命力。如,“决定”的行文特点就不同于“请示”。前者,语言坚决,决策性强;后者,语言婉转,请示性强。
2.2 行文能力不等
《登徒子好色赋》在阐述描述人物时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同样,公文的文段陈述也须恰到好处。因此,要求我们在公文写作时既要毫不客气地摒弃“无病呻吟”之习气,养成“惜字如金”的写作素养;又要全面把握公文整体,做到“运筹帷幄”。对于中职学校行政人员而言,行文能力参差不齐,表现为二:一是文字运用。比如,文字表达过于口语化。且看二例,某部门组织教师参加某项目评审时提出如下要求,即“……请大家务必于XXXX年XX月XX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办公室XXX老师处……”。显然,可以删除“大家”两字。又如,某部门在面向广大职工收集毕业合照时有这样语句,即“……照片翻拍之后我们会退回去”。不妨改为“照片翻拍之后将及时归还本人”。二是谋篇布局。譬如,“请示”的正文一般采用“陈述现状+提出需求”的思路;“批复”的正文则是“收悉信函+明确答复+提出要求”。可见,公文写作活动是“带着枷锁跳舞”。因此,要求写作时必须注重篇章的布局。否则,篇章之间的联系过于松散,整体合力单薄,势必影响公文的品质,凸现不出公文的公效力。
2.3 格式意识薄弱
公文格式分为两类:一是文面格式,二是书写格式。由于岗位工作原因,笔者经常要处理某些部门上报的材料,在公文格式处理时往往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为三个方面:第一,字体字号使用不规范。如“标题”用3号宋体或4号黑体字等。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要求,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第二,正文层次序号错乱。如,正文的第一层次直接用“(一)、”。而《格式》要求,正文的第一层次一般用“一、”。第三,采用纸张不规范。《格式》要求公文一般是A4纸,而某些部门提交材料时所用的打印纸张却是B5或16K等类型。假如说,A部门在公文排版时“标题”一直用3号宋体字,那算是“病入肌理”;那么B部门在公文排版时 “标题”一会用3号宋体字,一会用4号黑体字,那就是“病入膏盲”。
2.4 行文角色错位。按照《条例》规定,结合实际,中职学校收发文的部门一般是校办(综合办或行政办)。尽管校办(综合办或行政办)与学校其他内设机构处于同一地位,但在“上传下达”中心枢纽方面,工作性质却有所不同。因此,校内其余机构在行文时必须注意角色,即,如果面向全校发文必须通过校办(综合办或行政办)去处理,不能擅自发文。因为,角色变了,行文的语言色彩也会随之而变,进而影响公文的公信度。比如,某部门擅自以学校的名义印发学生违纪处理的文件。该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被广大教职工或家长认可。
3 原因探讨
分析以上现状,笔者以为造成以上问题有如下四点原因:
3.1 学历不等
相对而言,中职学校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专任教师偏低。就笔者所在学校,行政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约占72%、大专学历约占13%、高中(中专)学历约占10%,初中学历约占5%。而学历层次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人员公文写作水平的高低。
3.2 专业与否
在行政队伍中,毕业于文秘专业科班的极少,仅有个别是相近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绝大多数行政人员是在实际岗位工作上才逐渐了解或接触公文。由于日常岗位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琐碎,对公文写作顾不上深入的研究或探讨。以理工科毕业者为例,基于长期养成的思维和习惯的影响,对公文的格式等往往采取习惯思维去处理。如,在公文正文层次格式上,用“1.”表示第一层次;标点符号上,用“.”代替“。”;成文日期上,用“2013-06-21”标示。而文科出生的往往情感细腻,行文表达“行云流水”,却过于“喧宾夺主”,容易造成体例不符,公文不像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