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操作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园目前进行的园本课程——幼儿创造性操作课程探索,其着眼点就是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恰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再把知识囫囵灌输给幼儿,而是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创新思维的启发者和培育者,留心并重视从多方面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环境进行创造性操作,唤醒创新思维的萌发
   1.利用区域活动进行创造性操作活跃幼儿思维。我们在活动区,根据数学活动操作性强的特点,用彩色泡沫拼板结合绘画等其他方法来布置画面,既美观、有立体感,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随时在泡沫板上更改相应的活动内容。同时,下面放有活动材料,供幼儿进行创造性操作。像数的组成、加减、时间、空间、分类、守恒、排序等方面的数学内容,可根据需要在彩色泡沫板上用大头针固定,下面留一块空间,并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验证。
   2.利用一米线作为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场地。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在一米线的瓷砖处,作为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场地。如,把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供幼儿开展“水貼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浸一下,然后往瓷砖上一贴,图形就牢牢地贴在墙上了。刚开始幼儿只是无目的地利用各种图形进行简单的拼贴、排列,后来在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中,他们开始有目的、有主题地根据图形的特点拼贴、排序、分类、比较大小,同伴间还开展“竞赛”性的游戏。幼儿在“玩”中增长了知识,同时在创造性操作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采取多种创造性操作活动,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1.在摆弄物品的创造性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皮亚杰强调,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因此,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启发幼儿主动探索,找出操作材料的不同特征,然后按材料特征的不同进行操作,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例如,创造性操作活动“图形娃娃变魔术”,让幼儿以图形的形状为依据进行想象添画,有的幼儿将圆形添画成娃娃的脸、汽车轮子、眼睛等,把正方形添画成电视机、房子、手帕等,把三角形添画成雨伞、树、灯、围巾等。在实践探索中,幼儿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既加深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促进了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比如,利用七巧板的拼合,让幼儿拼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这些图形要求由两块、三块乃至多块七巧板拼合而成,看谁想出来的方法最多。幼儿在摆弄、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反复观察、求异,再观察、再求异,进行新的组合,以便不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使思维更具有独特性。
   2.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维创造性操作,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有利于形成创造的态度、培养创造的能力,因为它注重探究过程,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发展直觉洞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如学习“自然测量”时,先出示两根毛线,让幼儿目测比较长短,得出结果后,再让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结论。(幼儿能想出将两根毛线一端对齐的方法来验证)然后,又出示一幅挂图,画面上是两条弯曲的小路,让幼儿观察比较两条小路的长短,并要能证明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展开讨论,发现过去的方法不够用了,因为画上的两条小路是不能搬动的,怎么办呢?(问题情境被创设出来了)这时幼儿很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通过教师的提问,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幼儿运用其他替代物,如小棍、细绳、纸条等测量的方法来证明。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并没有直接把知识讲给幼儿,而是创设出问题情境,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了问题,使幼儿进行充分的思维体操,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要抓住数学的本质,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创造性操作,放手让幼儿大胆尝试,开阔幼儿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为幼儿插上创新的翅膀。
其他文献
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很重视“整本书阅读”,他说原因有三:一是让学生相对完整地接触一些原典,给人生发展“打底子”;二是有意针对网络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倾向,让学生多少回归完整的健全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读书养性”,用整本书阅读来“磨性子”,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   《朝花夕拾》这部回忆性散文集是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必读名著,共10篇。根据“整本书阅读
期刊
摘要:在识字教学中,适当为学生补充汉字文化知识、字源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发现汉字的精妙与神奇,还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本文笔者从甲骨文着手,借助汉字最初的模样,探求识字方法、提升识字能力。   关键词:甲骨文;识字教学;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且需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如此大的识字量,是
期刊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耳。”夏天热闹,青蛙、蟋蟀都是好歌手,蛙鸣、蟋蟀声亦是一种天籁,涨潮独把听蝉当作雅趣,当是蝉之知音者。一记蝉声,缠绕百年时空,翻越典籍,是梦,是见证。   蝉是书面语,口语叫知了,方言称姚师太。童年的夏天,法國梧桐很俊,萤火虫像小灯泡,山溪里生长着野生菖蒲,路旁缀满覆盆子,而每棵树上总有几只褐色的或深绿色的知了伏在那
期刊
作文何以“繁难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一大原因。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语文课被上成照本宣科的知识课。课堂一潭死水,缺少师生互动质疑,没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老气横秋的僵化教学,妨碍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阻碍读写能力提高。   写不好作文,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更不会思考。旅行时游山玩水,饱览国内外大好河山却还是无灵感。对生活中好人好事坏人坏事,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要写出佳作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为主要教学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小学教师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以情感为载体培养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观看电视纪录片、教学影视片,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道德与
期刊
摘要:以《弟子规》为载体、以课堂为根本、以活动为支撑推进和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使《弟子规》浸润语文课堂。   关键词:弟子规;课堂;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推崇,很多学校选择《弟子规》进行教授。《弟子规》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为儿童的品德培养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同时,对儿童人文意识的启蒙和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弟子规》浸润到语文课堂中呢?   《弟子规》在语文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写字目标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刚上学的孩子写好汉字,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   一、有“法”可依,让学生留心   “有法可依”是指有样可照,至少有三:   (一)语文书上田字格中的字,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   1.基本笔画。写字教学中,认识基本笔画的同
期刊
【概述】   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语言灵活多变,并不拘于一种形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的,但正如鲁迅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我还想说,“课堂评价虽无定则,但应本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神去指引孩子们的求学路。”   积累平时的课堂教学经验,我发现课堂评价主要从以下几种方面着手:   一是评价要真诚,发自内心。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期刊
近年来,在高考的议论文写作中,“四不像”作文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考生缺乏逻辑思维。议论文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如叶圣陶所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议论文的三要素中,论点在逻辑学上,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是思维物化的形式。融入思维导图的习作教学,将带领学生在习作漫漫长路中,找到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引导   一、习作教学的现状   习作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分享自己的快乐忧愁,可是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   新课标中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