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德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小学教学中,结合科目特点渗透德育,有利于推动德育的发展。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渗透德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德育渗透的必要性,研究渗透德育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方法
育人先育德,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主动融入德育,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结合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一些语文教师并不注重德育教育工作,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而且在课堂活动中通常并未全面、有效地渗透德育,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并未得到明显地提升,因此需要教师意识到渗透德育的重要价值,逐步界定具体、有效的渗透路径,由此能够达到立智立德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价值
(一)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记忆力,求知欲在快速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学生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会产生持久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渗透德育工作而言,必然能够逐步增强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促使其身心健康得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
并且基于加强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最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提高品德修养,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具有“学做人,学知识”的条件。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样化,许多内容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功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下,能够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素质教育全面落实。
(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愈来愈多的学生都产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不良思想,此与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明显的落差。所以,唯有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引导,方可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真正地建设社会主义发挥应用的作用,为促进社会与国家的健康、稳定发展等奠定稳固基础。
(三)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发展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偏小,身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这就是所谓的丰富多样的道德观。所以,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方可引导小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并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鼓励小学生能够调整好心态,促使其个体化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具有德育价值,教师要注重挖掘,这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如何实现语文知识的传授,还要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发掘教材中内含的德育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方法、有措施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德育的途径,通过对诗人及诗歌创作的了解以及指导古诗词的朗读到学生朗朗上口的背诵,对学生鉴赏古代文化和了解古代历史、文学常识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一些古诗词中的一些经典句子,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都在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力争能够成为一名高雅、自信、勤奋、努力的人。比如对于《别董大》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深入体会诗歌内容,还要向小学生讲解诗中包含的友好待人,培养小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诗中包含的亲情,学生理解作者由于异地不能与亲人团聚共同插茱萸存在的失落心情,由此對诗中内容加以拓展,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可贵,让小学生形成关爱长辈,尊重父母的意识。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教师要结合课文主题,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教师要教学中要有意识强化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在具体的实施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衔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兴趣,来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品德感知,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借助高效的联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共同作用。比如对于《司马光》的教学,教师要注意渗透路径的设计,引导学生首先诵读全本,了解整个故事的背景,并和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你认为当时是怎样的场景?”,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对将要发生的事件加以推测,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你遇到此类事件,看到小朋友遇到困难,应该如何做呢?”教师通过引导能够使学生逐渐沉浸在教师预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思考中可以理解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受到教育。另外,也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劳动节、清明节等节日中,教师安排学生在校园里植树、到烈士陵园扫墓等,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爱劳动的意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为学生成为一个有品质、有理想、有抱负的三好青年做铺垫。
(三)借助示范性渗透德育
若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增强德育教育质量,那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将教学与德育教育实现深度融合,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德育要基于“品德”这一基本内涵,注重发挥示范性的作用,在教学中强化“品德”的塑造,并将“品德”贯穿于教学中。比如针对课文《诚实和信任》的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德育渗透的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借助亲身体会理解诚实与信任,让学生意识到诚实与信任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时刻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确保仪表端正、举止文明等,这能够利用个人示范等教学手段在学生中间发挥一定的带头效应,由此对学生的良好情操的形成进行积极地熏陶,引导学生创设积极的正确观与价值观,并从小形成良好的品质,由此能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结束语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一定要真正地意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意识,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创新教学方式,促使德育教育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相结合,基于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高述佳.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
[2]高艳平.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J].读与写(教师),2018(2)
[3]梁玉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中外交流,2017(49):268.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方法
育人先育德,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主动融入德育,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结合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一些语文教师并不注重德育教育工作,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而且在课堂活动中通常并未全面、有效地渗透德育,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并未得到明显地提升,因此需要教师意识到渗透德育的重要价值,逐步界定具体、有效的渗透路径,由此能够达到立智立德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价值
(一)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记忆力,求知欲在快速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学生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会产生持久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渗透德育工作而言,必然能够逐步增强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促使其身心健康得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
并且基于加强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最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提高品德修养,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具有“学做人,学知识”的条件。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样化,许多内容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功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下,能够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素质教育全面落实。
(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愈来愈多的学生都产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不良思想,此与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明显的落差。所以,唯有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引导,方可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真正地建设社会主义发挥应用的作用,为促进社会与国家的健康、稳定发展等奠定稳固基础。
(三)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发展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偏小,身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这就是所谓的丰富多样的道德观。所以,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方可引导小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并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鼓励小学生能够调整好心态,促使其个体化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具有德育价值,教师要注重挖掘,这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如何实现语文知识的传授,还要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发掘教材中内含的德育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方法、有措施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德育的途径,通过对诗人及诗歌创作的了解以及指导古诗词的朗读到学生朗朗上口的背诵,对学生鉴赏古代文化和了解古代历史、文学常识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一些古诗词中的一些经典句子,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都在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力争能够成为一名高雅、自信、勤奋、努力的人。比如对于《别董大》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深入体会诗歌内容,还要向小学生讲解诗中包含的友好待人,培养小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诗中包含的亲情,学生理解作者由于异地不能与亲人团聚共同插茱萸存在的失落心情,由此對诗中内容加以拓展,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可贵,让小学生形成关爱长辈,尊重父母的意识。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教师要结合课文主题,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教师要教学中要有意识强化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在具体的实施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衔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兴趣,来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品德感知,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借助高效的联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共同作用。比如对于《司马光》的教学,教师要注意渗透路径的设计,引导学生首先诵读全本,了解整个故事的背景,并和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你认为当时是怎样的场景?”,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对将要发生的事件加以推测,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你遇到此类事件,看到小朋友遇到困难,应该如何做呢?”教师通过引导能够使学生逐渐沉浸在教师预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思考中可以理解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受到教育。另外,也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劳动节、清明节等节日中,教师安排学生在校园里植树、到烈士陵园扫墓等,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爱劳动的意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为学生成为一个有品质、有理想、有抱负的三好青年做铺垫。
(三)借助示范性渗透德育
若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增强德育教育质量,那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将教学与德育教育实现深度融合,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德育要基于“品德”这一基本内涵,注重发挥示范性的作用,在教学中强化“品德”的塑造,并将“品德”贯穿于教学中。比如针对课文《诚实和信任》的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德育渗透的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借助亲身体会理解诚实与信任,让学生意识到诚实与信任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时刻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确保仪表端正、举止文明等,这能够利用个人示范等教学手段在学生中间发挥一定的带头效应,由此对学生的良好情操的形成进行积极地熏陶,引导学生创设积极的正确观与价值观,并从小形成良好的品质,由此能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结束语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一定要真正地意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意识,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创新教学方式,促使德育教育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相结合,基于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高述佳.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
[2]高艳平.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J].读与写(教师),2018(2)
[3]梁玉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中外交流,2017(4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