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学校中出现许多因身体原因造成的体质弱势群体,而我国针对这部分群体的体育教学研究滞后、实践活动缺乏。本文主要分析对这个群体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体质弱势群众;体育教学;研究
近几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在身体方面有缺陷的学生越来越多的跨进高校的大门,他们有的身患残疾,有的患有不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的疾病,如高血压、小儿麻痹后遗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如何解决这些学生的体育教育,让他们能够健康、全面、和谐的成长,已经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工作,也是一个重点工作。
一、基本概念
近年来,基于学习体质或健康等方面的原因提出特殊教育的概念非常多,体弱、体育差生等等,但这些概念表述相对模糊,范围界定不清楚。目前较为广泛认可的是体质弱势群众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学生的身体在某一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它不仅仅是由单纯的生理和病理原因引起的,还应该包括因身体的肢残、先天的和后天的生理疾病甚至是身体的特形等原因造成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不强,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在明显不利地位的群体。这个概念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全面,它主要是把因心理或其他原因而影响身体运动能力,体质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众也纳入其中。这个概念的提出,也促使大学体育教育中原有的体育保健课程已经明显不能适应,迫切需要拓展视野,开阔新的领域,进行更新和完善,已适应新的要求。
是否能够构成体质弱势群体,有三个重要的标准:其基本标准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人群。其具体标准之一是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测试,其得分在59分(含59分)以下的人;其具体标准之二是体质指数测试结果在20以下或大于等于26.5。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普遍认为且较为通用的衡量人身的体重是否达标的指标。其具体计算方法是实际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二次方。
二、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现状
第一,据调查统计,在普通高校中,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数量约占百分之一左右。仅从数量上看,这些学生的体育教育就不能被忽视,但从现实情况看,相关的调查研究并不能满足当前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教学工作的需要。
第二在调查还发现,在开展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具体环节中,存在许多问题。譬如: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教学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教学没有实行目标管理或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种教学资料不完备或缺失严重,任课教师业务能力不高。
第三,影响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体质弱势群体的认识不足,对如何科学锻炼健身的相关知识准备不充分;二是大部分普通高校的领导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不能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供相关保障;三是担任体质弱势群体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不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四,促进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利条件和因素主要是,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普遍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终身体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观念也不断深入,教学活动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最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工作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为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三、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工作改革对策
一是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断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偏低,而体质弱势群体对体育课更低,他们普遍对上体育课有这样那样的偏见,甚至找各种理由拒绝上体育课。为此,培养体质弱势群众的体育学习兴趣,端正他们的体育学习态度,就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呵护。体育弱势群体大多在生理或心理有一定的缺陷,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一直处于劣势,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人文关怀和感情呵护,努力营造一种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温馨和谐氛围,要注意给学习及时的表扬,绝不允许以讽刺、挖苦等方式来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其次,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组织游戏,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等方式,让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做他们喜欢而又能够胜任的事情,让他们在运动中享体会到快乐,品尝到胜利的喜悦,从而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就是要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把体育成绩作为学生毕业、评选先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不合格者要求补考或重修,通过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是他们学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使他们主动参加体育教学工作。
二是要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所有教学工作的成败,其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而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工作,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更高,所以建立一支专业的师次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特点、趋势进行研究,开发培养能够适应大量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在各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学的学历水平和进行特殊体育教育的能力。
三是要坚持“按需教学”,建立全面灵活的学习评价体系。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目的,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按体育与育人相结合、以情施教、以理施教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按需教学”,就是按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不同类型区别对待,按照“有的放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生理残障的学生,要通过开展相应的体育项目,促进其残障部分功能的恢复。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学生,教学重点要放在提高其内脏心肺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对于肥胖或过瘦的学生,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改善体形、发展身体机能、提高运动素质上。
结语:
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全面、和谐的成长,已经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工作,也是一个重点工作。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师资力量建设、完成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努力。
参考文献:
[2]刘成,李秀华. 构建我国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课程体系的思考叶辽宁体育科技[J].辽宁体育科技,2009(3)
[3]王汉臣,吕晶红. 关于构建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干预机制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
【关键词】体质弱势群众;体育教学;研究
近几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在身体方面有缺陷的学生越来越多的跨进高校的大门,他们有的身患残疾,有的患有不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的疾病,如高血压、小儿麻痹后遗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如何解决这些学生的体育教育,让他们能够健康、全面、和谐的成长,已经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工作,也是一个重点工作。
一、基本概念
近年来,基于学习体质或健康等方面的原因提出特殊教育的概念非常多,体弱、体育差生等等,但这些概念表述相对模糊,范围界定不清楚。目前较为广泛认可的是体质弱势群众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学生的身体在某一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它不仅仅是由单纯的生理和病理原因引起的,还应该包括因身体的肢残、先天的和后天的生理疾病甚至是身体的特形等原因造成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不强,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在明显不利地位的群体。这个概念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全面,它主要是把因心理或其他原因而影响身体运动能力,体质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众也纳入其中。这个概念的提出,也促使大学体育教育中原有的体育保健课程已经明显不能适应,迫切需要拓展视野,开阔新的领域,进行更新和完善,已适应新的要求。
是否能够构成体质弱势群体,有三个重要的标准:其基本标准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人群。其具体标准之一是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测试,其得分在59分(含59分)以下的人;其具体标准之二是体质指数测试结果在20以下或大于等于26.5。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普遍认为且较为通用的衡量人身的体重是否达标的指标。其具体计算方法是实际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二次方。
二、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现状
第一,据调查统计,在普通高校中,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数量约占百分之一左右。仅从数量上看,这些学生的体育教育就不能被忽视,但从现实情况看,相关的调查研究并不能满足当前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教学工作的需要。
第二在调查还发现,在开展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具体环节中,存在许多问题。譬如: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教学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教学没有实行目标管理或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种教学资料不完备或缺失严重,任课教师业务能力不高。
第三,影响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体质弱势群体的认识不足,对如何科学锻炼健身的相关知识准备不充分;二是大部分普通高校的领导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不能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供相关保障;三是担任体质弱势群体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不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四,促进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利条件和因素主要是,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普遍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终身体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观念也不断深入,教学活动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最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工作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为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三、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工作改革对策
一是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断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偏低,而体质弱势群体对体育课更低,他们普遍对上体育课有这样那样的偏见,甚至找各种理由拒绝上体育课。为此,培养体质弱势群众的体育学习兴趣,端正他们的体育学习态度,就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呵护。体育弱势群体大多在生理或心理有一定的缺陷,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一直处于劣势,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人文关怀和感情呵护,努力营造一种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温馨和谐氛围,要注意给学习及时的表扬,绝不允许以讽刺、挖苦等方式来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其次,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组织游戏,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等方式,让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做他们喜欢而又能够胜任的事情,让他们在运动中享体会到快乐,品尝到胜利的喜悦,从而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就是要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把体育成绩作为学生毕业、评选先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不合格者要求补考或重修,通过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是他们学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使他们主动参加体育教学工作。
二是要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所有教学工作的成败,其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而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工作,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更高,所以建立一支专业的师次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特点、趋势进行研究,开发培养能够适应大量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在各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学的学历水平和进行特殊体育教育的能力。
三是要坚持“按需教学”,建立全面灵活的学习评价体系。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目的,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按体育与育人相结合、以情施教、以理施教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按需教学”,就是按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不同类型区别对待,按照“有的放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生理残障的学生,要通过开展相应的体育项目,促进其残障部分功能的恢复。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学生,教学重点要放在提高其内脏心肺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对于肥胖或过瘦的学生,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改善体形、发展身体机能、提高运动素质上。
结语:
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全面、和谐的成长,已经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工作,也是一个重点工作。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师资力量建设、完成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努力。
参考文献:
[2]刘成,李秀华. 构建我国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课程体系的思考叶辽宁体育科技[J].辽宁体育科技,2009(3)
[3]王汉臣,吕晶红. 关于构建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干预机制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