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接这个班时,对学生不了解,分组的事就没有提上班级议事日程,完全由学生自由组合。过了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矛盾也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为了“维护稳定”,更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管理和学习的积极作用,重新分组很快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虽然在班级工作中免不了会“老师说了算”,但我还是更愿意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民主观念和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己说了算”。十来岁的小学生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阶段,“自己说了算”很容易顾“小我”而失“大我”。所以班级议事需要有清晰的规则和明确的目标导向。
在如何分组这一议题展开之前,我们探讨了班级集体议事的一般规则。规则最重要的一条,是提出观点的同时要陈述理由,得到半数以上同学支持的才会被采纳。然后,如何分组的议题就展开了。
从这一议题的产生到议题的展开再到成果的取得,为我们后来的班级议事,从提出议题到组织讨论、从议事程序到决议执行等都提供了“范例”。
一、班级议事的议题必须具有“议”的价值
班级议事通常是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民主性活动,是班级生活和谐的保障。每次议事都需要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议题的选择与确定一定要慎重。班级议事的议题应该是学生需要的,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只有当学生觉得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他才会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建言献策。如果他觉得与自己无关,就会消极对待,漠然处之。这次如果不首先解决重新分组的问题,直接将议题指向怎样加强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协作,学生肯定会有消极甚至抵触情绪。
果然,当时在班会课上,我提出目前班上有一个很迫切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商议,马上就有学生说要讨论重新分组,其他学生立刻附和。重新分组是他们最迫切的需要,很多学生认为原有的分组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课上出现这样的情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班级议事的议题无论是由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都要考虑有没有议的价值。如果教师觉得有价值,学生都没有兴趣,教师就要再认真权衡,如果是学生没有认识到议题的重要性,教师就要向他们做出解释,分析清楚,让学生感受到议题与他们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或者几个学生提出具体的议题,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又要用心甄别是个别性问题还是大多数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例如,如果只是个别小组成员间相处不融洽,就没有必要提升到在整个班级讨论重新分组,就算要开展相关的班级议事活动,也应该将议题定为“小组成员如何融洽相处,共同进步”。
二、班级议事的具体内容要得到集体的认可
如何分组,看上去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意愿和具体的要求,学生极有可能简单地从性别和平时相处是否合得来这两个方面考虑——好朋友都愿意聚在一组。显然,这样的分组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为什么要重新分组?并不仅仅是因为原有的小组成员之间相处不融洽,更重要的是重新组合的每个小组都要能形成合力,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有了这样的共识,这一议题才能循序渐进地展开,所以班级议事首先要根据议题的需要制订一个议事提纲,组织学生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讨论。
如何分组这一议题要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一致:一,重新分组的目标是什么;二,按照怎样的方法进行分组;三,分组后怎样实施管理。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正式展开讨论之前,我让学生先想明白“我希望跟谁坐一组”,每人写出四到五位同学的名字,并简单说明理由。在此基础上,再有步骤地讨论上述问题。这么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小我”(自我需要)和“大我”(小组共同目标)进行对比,做出双赢的选择,同时也使得议事的具体内容尽可能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
实践证明,这些考虑是十分必要的。大家明确了重新分组的目标,就突破了“私人感情”的局限,分组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仅仅进行符合自己意愿的单向选择,而是从团队的角度进行考虑。讨论了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多少人后,学生们决定先推选出几个小组长,再进行双向选择,这样,每个小组学生性别、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搭配就最大限度地趋向合理化。
这次议事启示我们,要保证议事有条不紊,取得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效果,首先要把具体议事提纲的制订作为议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次,要保证议题得到积极回应和落实,议事就要在规则下进行,不能用教师的“一言堂”代替学生的意愿。例如,按照怎样的方法分组,我们老师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经验积累,但不能先入为主,要遵守“让每一个学生的意见都得到尊重”的原则,和学生一起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班级议事的结果既要得到尊重也要经得住实践的检验
经过一节课的商议,重新分组的任务基本完成。但是,重新分组并不能百分百保证以后的小组管理和学习会尽如人意。班级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复杂的。虽然大家都支持重新分组的策略和方法,但是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小组。选择不到自己最满意的小组,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调整,或者通过自己以后的努力让自己所在的小组变得更好,变成自己最满意的小组。更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个别学生没有一个小组愿意接纳,怎么办呢?将这个也纳入议题之中,大家一起商量出两个办法,一是这个学生自己去争取某个小组的接纳,二是各小组发扬“高风亮节”,主动接纳。无论是哪种方式取得的结果,都需要这个学生当众做出具体的承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自己融入小组当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
具体的一次班级议事的结束,不等于这一具体事情的结束,班级议事的内容很多都关系到具体的班级生活。班级生活是进行时,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议事的结果是集体的选择,也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选择,尊重班级议事的结果,是教师和每个学生的义务。事情会发展变化,尊重议事结果当然也不应该呆板教条,当结果在实践中经不住检验时,就需要重新审视了。这次重新分组的班级议事中,个别没有小组接纳的学生最终是其中一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动员下主动接纳的。可是两三个星期后,因为这个学生无法遵守承诺,严重影响了小组正常的学习生活,小组成员多次提出不再接纳他。这样,就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改为由这个学生自己去争取某个小组的接纳。当然,这种调整,也要在遵守议事规则的前提下进行。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李竹平)
虽然在班级工作中免不了会“老师说了算”,但我还是更愿意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民主观念和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己说了算”。十来岁的小学生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阶段,“自己说了算”很容易顾“小我”而失“大我”。所以班级议事需要有清晰的规则和明确的目标导向。
在如何分组这一议题展开之前,我们探讨了班级集体议事的一般规则。规则最重要的一条,是提出观点的同时要陈述理由,得到半数以上同学支持的才会被采纳。然后,如何分组的议题就展开了。
从这一议题的产生到议题的展开再到成果的取得,为我们后来的班级议事,从提出议题到组织讨论、从议事程序到决议执行等都提供了“范例”。
一、班级议事的议题必须具有“议”的价值
班级议事通常是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民主性活动,是班级生活和谐的保障。每次议事都需要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议题的选择与确定一定要慎重。班级议事的议题应该是学生需要的,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只有当学生觉得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他才会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建言献策。如果他觉得与自己无关,就会消极对待,漠然处之。这次如果不首先解决重新分组的问题,直接将议题指向怎样加强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协作,学生肯定会有消极甚至抵触情绪。
果然,当时在班会课上,我提出目前班上有一个很迫切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商议,马上就有学生说要讨论重新分组,其他学生立刻附和。重新分组是他们最迫切的需要,很多学生认为原有的分组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课上出现这样的情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班级议事的议题无论是由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都要考虑有没有议的价值。如果教师觉得有价值,学生都没有兴趣,教师就要再认真权衡,如果是学生没有认识到议题的重要性,教师就要向他们做出解释,分析清楚,让学生感受到议题与他们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或者几个学生提出具体的议题,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又要用心甄别是个别性问题还是大多数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例如,如果只是个别小组成员间相处不融洽,就没有必要提升到在整个班级讨论重新分组,就算要开展相关的班级议事活动,也应该将议题定为“小组成员如何融洽相处,共同进步”。
二、班级议事的具体内容要得到集体的认可
如何分组,看上去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意愿和具体的要求,学生极有可能简单地从性别和平时相处是否合得来这两个方面考虑——好朋友都愿意聚在一组。显然,这样的分组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为什么要重新分组?并不仅仅是因为原有的小组成员之间相处不融洽,更重要的是重新组合的每个小组都要能形成合力,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有了这样的共识,这一议题才能循序渐进地展开,所以班级议事首先要根据议题的需要制订一个议事提纲,组织学生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讨论。
如何分组这一议题要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一致:一,重新分组的目标是什么;二,按照怎样的方法进行分组;三,分组后怎样实施管理。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正式展开讨论之前,我让学生先想明白“我希望跟谁坐一组”,每人写出四到五位同学的名字,并简单说明理由。在此基础上,再有步骤地讨论上述问题。这么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小我”(自我需要)和“大我”(小组共同目标)进行对比,做出双赢的选择,同时也使得议事的具体内容尽可能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
实践证明,这些考虑是十分必要的。大家明确了重新分组的目标,就突破了“私人感情”的局限,分组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仅仅进行符合自己意愿的单向选择,而是从团队的角度进行考虑。讨论了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多少人后,学生们决定先推选出几个小组长,再进行双向选择,这样,每个小组学生性别、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搭配就最大限度地趋向合理化。
这次议事启示我们,要保证议事有条不紊,取得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效果,首先要把具体议事提纲的制订作为议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次,要保证议题得到积极回应和落实,议事就要在规则下进行,不能用教师的“一言堂”代替学生的意愿。例如,按照怎样的方法分组,我们老师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经验积累,但不能先入为主,要遵守“让每一个学生的意见都得到尊重”的原则,和学生一起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班级议事的结果既要得到尊重也要经得住实践的检验
经过一节课的商议,重新分组的任务基本完成。但是,重新分组并不能百分百保证以后的小组管理和学习会尽如人意。班级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复杂的。虽然大家都支持重新分组的策略和方法,但是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小组。选择不到自己最满意的小组,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调整,或者通过自己以后的努力让自己所在的小组变得更好,变成自己最满意的小组。更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个别学生没有一个小组愿意接纳,怎么办呢?将这个也纳入议题之中,大家一起商量出两个办法,一是这个学生自己去争取某个小组的接纳,二是各小组发扬“高风亮节”,主动接纳。无论是哪种方式取得的结果,都需要这个学生当众做出具体的承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自己融入小组当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
具体的一次班级议事的结束,不等于这一具体事情的结束,班级议事的内容很多都关系到具体的班级生活。班级生活是进行时,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议事的结果是集体的选择,也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选择,尊重班级议事的结果,是教师和每个学生的义务。事情会发展变化,尊重议事结果当然也不应该呆板教条,当结果在实践中经不住检验时,就需要重新审视了。这次重新分组的班级议事中,个别没有小组接纳的学生最终是其中一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动员下主动接纳的。可是两三个星期后,因为这个学生无法遵守承诺,严重影响了小组正常的学习生活,小组成员多次提出不再接纳他。这样,就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改为由这个学生自己去争取某个小组的接纳。当然,这种调整,也要在遵守议事规则的前提下进行。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李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