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思维共振”艺术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i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提高师生互动效果,从而保证和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笔者在三十年的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坚持“思维共振”艺术,收效明显。
  何谓“思维共振”?这就得从物理学中的“同频共振”概念说起。两个物体由于振动的频率相同,一个物体的振动就会引起另一个物体相应的振动,称为“同频共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也存在“同频共振”的规律性,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同一频率时,双方的思维就会相互呼应、相互促进。“思维共振”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引发“思维共振”呢?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不妨从下述四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自觉思考,示范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他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教师思维活跃,才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更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不愿意思考。”因此,师生“思维共振”的先决条件,便是教师首先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熟悉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笔者在备高一《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内容时,发现“国家性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表述与前面“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对外政策”的提法有所不同,于是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由于这一问题既在课文理论之中,又在学生意料之外,因此既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锻炼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又能在如何钻研课文、怎样善于发现问题等方面给他们以示范引导,由会读到会思、会问,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其次,尊重主体,民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方是教师的教,另一方是学生的学,教为学服务,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刻苦钻研、勤奋思考,从而创造师生之间的“思维共振”。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把课堂塑造成学生的舞台,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主动权和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做学生思想的保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针对社会学科理论的多元性和社会现实问题的争议性,教师尤其不能搞传统的“一言堂”,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只允许有一种结论。在当今条件下,只有发扬教学民主、多开展课堂讨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认真、深入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互评互教来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笔者在高一《经济生活》教学中,曾组织学生就“传销”活动展开课堂讨论。虽然一开始学生观点五花八门,其中也不乏偏激之辞,但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却都渐趋辩证、统一;之后笔者再作总结,促成学生理解、认同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切合实际,恰当设疑。我国古代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往往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但问题的提出必须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之具有适度的困难水平,既不能使学生唾手可得,也不能让学生感到深不可攀,要在一定的认知冲突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熟悉青少年的思维活动规律,这是“思维共振”艺术的前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尤其要充分认识中学生长于直观而疏于理性的思维特征,在教学中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尽量多创设情境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于通俗见深奥,化平淡为生动,缩短学生和所学理论的距离。笔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讲物质利益原则又要反对拜金主义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先通过课件展示了以下材料:甲同学在暑期到县图书馆打工,帮助编目录,工作20天,收入600元;乙同学放学回家路上遇到二位进城看病的农民问路,坚持要了5元钱才给他们指明去医院怎么走。然后问学生:你对甲、乙两同学的做法评价是否相同?为什么?由于这样的提问具体通俗,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因而能较好地帮助同学通过比较认清物质利益与拜金主义两者的本质区别。
  第四,铺垫情感,引发共鸣。情感作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认识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高昂的热情会引发人们思维的活跃,激发人们的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情才能达理,师生之间只有心理相容、情感相通,才能配合默契、教学相长。所以,能晓之以理必须由动之以情相辅佐,思维共振也必然要求情感共鸣。但教师和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经验的差异,两者的沟通并不是自然而然的,教师只有熟悉学生的思想状况,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情感力量,以自己之爱唤起学生之情,以自己之感启迪学生之悟,才能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达到思维共振的境界。笔者在高二《思想政治》“实现人生价值”部分的教学中,请学生以低沉、深情的语调朗读邓颖超同志那份催人泪下的遗嘱,视频播放上年度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下课前夕和学生一起唱那首动人心弦的歌曲——《爱的奉献》……这些都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而在这样融洽的气氛里,再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生价值问题,就比较容易形成共识、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思维共振”,说到底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启发思维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中进行教学艺术的创造,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愉快的“智慧体操”中学会思考、发展能力、锻炼成才。
其他文献
【真题回放】  题目:从此,我(他)不再______(自卑、消沉、恐惧、孤独、歌唱、欢笑……)  【写作导航】  这是一道倡导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的题目,写好这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题要严,理解“不再”  “从此”是一个表明时间的副词,“不再”也是一个副词,强调在某一个时间段以前,“我”或“他”曾经怎么样,在某个机缘、契机下,“我”或“他”发生了巨变。文中的“曾经”和“契机”应是浓
期刊
文贵创新,新颖别致的文章备受青睐。材料老套的作文在考场中得不到高分,让读者生厌;在老套的材料上巧下功夫,巧妙翻新,可以让老掉牙的材料焕发新的光彩,展现出新的魅力。  一、巧选角度  学生多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作文,文中“我”是主角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学生常写妈妈雨中送伞这一则材料来表现母爱,这则材料被学生套了很多年,让人反而觉得材料很假,甚至有些恶心。主题是母爱,材料还是雨天妈妈送伞,写作时文章
期刊
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因此,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于“读”。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构思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读
期刊
子女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生命延伸和希望所在,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往往热衷于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但研究表明,超前教育可谓害处多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现有很多准妈妈从一怀孕起就给胎儿讲故事、听音乐,进行胎教,即超前教育。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胎教是十分有益的,而且得到了倡导,但由此得出的结论:“超前教育一定有利”,我觉得有些片面。  超前教育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心理定势。对接受
期刊
摘 要:教师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创设愤悱情境、探究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亲历数学建构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愤悱情境 探究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
期刊
古人说:“文无定法。”巴金老人也提出:“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还是需要拟定若干基本的写作方法、能力要求和训练方法,帮助他们不断经过实践,才能逐渐走向“文无定法”的境界。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三多”作文法,被誉为写好作文的金钥匙。  一、多读书  原赤峰市教委副主任安志文曾就读书形象地打过这样的比方:读书就像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地吃桑叶
期刊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是结构的中心、提炼的依据、剪裁的标准、概括的目的,它是创作构思的焦点。所以,注重对主题的提炼,对提高文章的质量就抓住了根本,就抓到了点子上。如何对主题进行提炼?重要一点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产生联想,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特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就事论事,要有一个发现、熔材、提纯、深加工的过程。一位中文教授说,作文能力的高低,或者说作文写得好坏,最终比拼
期刊
如何用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习作的创新能力呢?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肤浅看法:  一、激活学生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要学生对习作感兴趣,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在日常讲读教学、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注重示范教学,却很少能与学生共同体味、观察、构思。我将学生带到操场,与他们一起观察校园内的景物特点。看到学生展开双手感受着秋风、追逐着风中落叶的欢快身影,我仿佛也回到孩提时代。我顺手拾起
期刊
摘 要: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们较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受用一生。本文就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谈了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言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怕写”的现象普遍存在,家长更是束手无策。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量的储备有限,更是不知道怎么写。近年来,我在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先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踏踏实实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的作家、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