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断课”艺术新探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课铃声响起,不少教师是上到哪就断到哪,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也使得教师在下一节课中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巩固,得不偿失。断课的艺术,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以下是笔者践行的课堂教学中的断课策略。
  一、借助悬念断课,激发探索欲望
  单田芳老师在讲评书结束时,总会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设置悬念,激发听众持续听书的欲望。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对感兴趣的事物最为好奇。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在第一课时断课时,巧设悬念,激发學生主动探索的兴趣。一来可以沟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开拓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二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在他们找到答案后会期待下一节课的来临。
  如教学《泉城》一课,在断课时,教师就可以围绕题目巧设悬念:“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泉城》这一课,也知道了济南的别称是‘泉城’,这里老师再悄悄告诉你,我们江苏省会南京的别称是‘石头城’,老师希望你们课后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城市有别称。我可以给你们两个提示,一个是结合这一单元的练习,另一个是通过百度搜索。下节课请你们踊跃回答。”问题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在推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搜集整理信息。
  二、借助提问断课,引导梳理文本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总结中都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或者引导他们整理笔记,查遗补漏。对于断课来说,这些方法固然有效,但一来由于时间有限,二来学生注意力已经转移,其效率并不高。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提问断课,以便在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能推促他们围绕问题对文本进行梳理总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用在第一课时断课中比较适合。
  如《黄山奇松》第一课时结束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为课堂教学断课:“这一课中重点讲解了哪些名松,具体‘奇’在哪里?”而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必须认真研读文本,并学着自行梳理课文内容。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断课时,教师虽未能及时总结,但通过提问却能承上启下,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不仅为这一节课教学画上了句号,还为下一节课教学开启了悬念。
  三、借助幽默断课,化解课堂尴尬
  在教学中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情,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发生中断,而对于这种突发情况的处理往往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机智。尤其处理下课铃声响起时突发的事情,更能体现教师的断课艺术。对此笔者认为,如有可能,可以采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巧借“粘连”修辞手法,将突发事情与断课有效联结,这样不仅可以化解课堂尴尬,而且能让学生在快乐中结束课堂学习。
  如在《哪吒闹海》一课的教学中,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有个女生突然站了起来,说后面男生拽她小辫子。如果教师“小题大做”,对此严肃处理,必然会影响课堂氛围。对此笔者微笑着说:“刚才我们学了《哪吒闹海》这一课,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学做哪吒,进行‘闹班’,不过哪吒是为百姓伸张正义,你却是欺负女同学,这个‘闹’似乎不妥吧。”这样通过幽默的语言将课堂内容与突发事情有效结合,不仅巧妙批评了那个学生,还化解了课堂尴尬,让学生在笑声中结束了这一堂课的学习。
  断课是集学识、应变与口才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但要真正丰富断课手段,提高断课艺术,还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堂具体内容,精心设计语言,以便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真正发挥断课的“豹尾”艺术作用,增添课堂教学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朝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师恩难忘》。上课伊始,这位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些材料:  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出生于北京,1948年参加革命。15岁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作品。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1979年平反,焕发了写作的第二个春天,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
阅读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自己的“意”的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鉴于目前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学生回答较浅的状况,教师可从“自问—互问—追问”这三种形式出发,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密切对话,以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一、自问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之前,学生大都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自我提问,哪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表达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提升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素养。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埃及金字塔的相关资料,根据预学单学习。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实录】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课前布置大家
在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已经意识到“语用训练”的重要性,明白了在“语用意识”的浸润之下,以“语用训练”作为文本解读的突破口,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功能。  一、基于原有认知,让语用训练更具“准确性”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课外阅读的积累后,学生已经拥有了比较丰富的阅读体验,对于那些能够引发学生“似曾相识”的内容,应当如何开展教学呢?教师需树立“坐标”意识,紧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引导学
诗人雪莱说过:“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就是说,优秀的诗歌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读者欣赏作品时,脑海里就会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中,或惊喜,或忧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一、利用创作背景来想象  在诗词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意蕴深刻的诗篇,与作者创作背景密不可分。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适时引入作者背景资料
本学期我新接手了四年级一个班,翻翻本班上学年学生的语文成绩单,真是惨不忍睹,不及格的三四个,成绩优秀的却没几个。再看看其他学科,门门领先,巨大的反差让我哭笑不得。前语文老师直挠头,连声说:“这个班的学生特别爱看书,语言积累也很到位,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考试成绩却这么糟糕。”数学老师也百思不得其解:“咱们班学生很有灵气,就是语文学不好,难道小小年纪就都偏科了吗?”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想起于永正老师曾
“习作先导式”教学,可以改变教师按识字—阅读—作文的序列组织语文教学的模式,让“作文”先导,以情境化的口语表达与交流为主要形式,带动拼音、识字、阅读,并与之互相勾连,互相渗透,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习作先导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为教学起点,以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发展为价值取向,因而它可以与音、体、美等课程有机融合。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开展融各学科教学于一体的习作活动课,让学生口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主要通过对爸爸让汤姆放鲈鱼这件事的描述,告诉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还要能够以此为平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教学这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及思考。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先自由阅读第2自然段,自己读熟练再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非常好。比
专家的话  整理收纳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能够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体现。除此之外,自主穿衣、洗漱、吃饭和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并保护自己不受傷害等,这些都是幼儿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责任感和自主意识,还有利于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家庭是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重要场所,家长应摒弃溺爱包办的旧习,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
标点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标点符号很容易被忽视,使阅读课堂缺少了应有的味道。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阅读文本中标点符号的特点,合理利用,因需施教。  一、以标点为趣点,激发学习热情  标点作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着表示停顿及表达情意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文言文两则·学弈》教学片段为例。  大屏幕显示:  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