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已渗透现代课堂活动之中,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环境带来创新,还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课堂效果得到提升。音乐是培养学生美育发展的基础学科,有助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美育的主要学科之一。但在实际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大多存在兴趣不高、掌握不牢、参与不强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法和组织策略存在问题而导致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音乐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学手法不足。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讲授模式,缺乏多样性的引导手段,导致学生在音乐活动的参与上存在消极问题,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学情发展。第二,课堂环境营造不足。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常常疏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音乐环境的构设,导致学生的课堂体验和音乐感知方面存在不足。第三,教学环节设置不当。部分教师在课堂环节的形式设计和内容安排上,未能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俗话说: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课堂的学习目标,还能凭借对环境的认知,掌握其中的音乐要素和乐曲特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乐曲的高效掌握,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乐曲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欣赏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效果。如在《渴望春天》的教学中,这是关于春天的一首节奏欢快的歌曲,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本歌曲的乐曲特点,掌握其中的音乐风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关于春天的风景图片和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营造一副春天的美丽画卷,创设一种闲适、松弛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学生在氛围和环境的体验下,都纷纷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这对下一阶段的学唱铺垫基础。
2、组织游戏,提高学生音乐技巧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以重复讲解、强化训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的技巧、巩固学生的课堂基础,但这种枯燥单一的教授方式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情绪,不利于学生对乐曲的把握和理解。而将游戏活动导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课堂体验,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组织游戏活动,转变传统的教授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在《凤阳花鼓》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通过欣赏法、互动法、小组合作等方法,初步掌握本歌曲的演唱手法、切分节奏的演唱以及一字多音、衬词等演唱,为了强化学生对该歌曲演唱技巧的运用,我结合实际学情,组织学生以“我为啦字伴节奏”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提示的演唱手法进行“啦”字的演唱,使学生灵活运用音乐技巧,提高自身音乐水平。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找出自身演唱技巧上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与提升,有助于夯实学生的演唱基础。
3、运用器乐,增强学生课堂体验
器乐是音乐歌曲的另一种表演形式,将器乐运用于日常音乐教学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节奏把握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同时,将器乐带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还能调动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学唱兴趣,使独特的伴奏形式和表演特点,提升学生的学唱水平。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基础和乐曲特点,运用器乐的独特形式,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水平。如在《音乐之声》的教学中,这是一首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主题曲,为了使学生掌握不同节拍的演唱形式,体会到该歌曲中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我在多媒体情境构建的基础之上,加入竖笛的演奏,使学生在不同的节奏变换中,注意到强弱的的节拍变换,掌握其声断气连、缓吸缓呼地唤起方法。同时,利用竖笛纯正的音色和灵活的轉调特点,使学生能够更为轻松的掌握其音律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固定高音的概念,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良性发展。
4、小组合作,打牢学生乐理基础
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产生理解不足、掌握不牢等现象。这种差异化的学情现象,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阻碍其音乐水平的发展。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授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的音乐技巧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打牢学生的乐理基础,实现其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发展。如在《桑塔·露琪亚》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现象,我对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唱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附点节奏、十六分节奏的学唱理解,提高其学唱水平,同时,我还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保证其学生与小组之间的学习性,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游戏活动的组织、器乐表演的运用、小组合作的开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还使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学唱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其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此外,根据学生的个体状态和学情特点,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打牢学生的乐理基础,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式的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其自我主体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玉亭.关于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途径的探究[J].艺术科技,2017(6):343-343.
[2] 余艳芳.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168-168.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美育的主要学科之一。但在实际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大多存在兴趣不高、掌握不牢、参与不强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法和组织策略存在问题而导致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音乐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学手法不足。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讲授模式,缺乏多样性的引导手段,导致学生在音乐活动的参与上存在消极问题,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学情发展。第二,课堂环境营造不足。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常常疏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音乐环境的构设,导致学生的课堂体验和音乐感知方面存在不足。第三,教学环节设置不当。部分教师在课堂环节的形式设计和内容安排上,未能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俗话说: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课堂的学习目标,还能凭借对环境的认知,掌握其中的音乐要素和乐曲特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乐曲的高效掌握,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乐曲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欣赏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效果。如在《渴望春天》的教学中,这是关于春天的一首节奏欢快的歌曲,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本歌曲的乐曲特点,掌握其中的音乐风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关于春天的风景图片和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营造一副春天的美丽画卷,创设一种闲适、松弛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学生在氛围和环境的体验下,都纷纷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这对下一阶段的学唱铺垫基础。
2、组织游戏,提高学生音乐技巧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以重复讲解、强化训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的技巧、巩固学生的课堂基础,但这种枯燥单一的教授方式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情绪,不利于学生对乐曲的把握和理解。而将游戏活动导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课堂体验,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组织游戏活动,转变传统的教授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在《凤阳花鼓》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通过欣赏法、互动法、小组合作等方法,初步掌握本歌曲的演唱手法、切分节奏的演唱以及一字多音、衬词等演唱,为了强化学生对该歌曲演唱技巧的运用,我结合实际学情,组织学生以“我为啦字伴节奏”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提示的演唱手法进行“啦”字的演唱,使学生灵活运用音乐技巧,提高自身音乐水平。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找出自身演唱技巧上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与提升,有助于夯实学生的演唱基础。
3、运用器乐,增强学生课堂体验
器乐是音乐歌曲的另一种表演形式,将器乐运用于日常音乐教学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节奏把握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同时,将器乐带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还能调动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学唱兴趣,使独特的伴奏形式和表演特点,提升学生的学唱水平。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基础和乐曲特点,运用器乐的独特形式,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水平。如在《音乐之声》的教学中,这是一首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主题曲,为了使学生掌握不同节拍的演唱形式,体会到该歌曲中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我在多媒体情境构建的基础之上,加入竖笛的演奏,使学生在不同的节奏变换中,注意到强弱的的节拍变换,掌握其声断气连、缓吸缓呼地唤起方法。同时,利用竖笛纯正的音色和灵活的轉调特点,使学生能够更为轻松的掌握其音律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固定高音的概念,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良性发展。
4、小组合作,打牢学生乐理基础
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产生理解不足、掌握不牢等现象。这种差异化的学情现象,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阻碍其音乐水平的发展。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授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的音乐技巧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打牢学生的乐理基础,实现其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发展。如在《桑塔·露琪亚》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现象,我对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唱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附点节奏、十六分节奏的学唱理解,提高其学唱水平,同时,我还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保证其学生与小组之间的学习性,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游戏活动的组织、器乐表演的运用、小组合作的开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还使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学唱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其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此外,根据学生的个体状态和学情特点,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打牢学生的乐理基础,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式的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其自我主体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玉亭.关于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途径的探究[J].艺术科技,2017(6):343-343.
[2] 余艳芳.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