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向往的生活》:影像在场、话语并置与景观重塑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向往的生活》是一部真实反映农村股份制改革、探索土地流转和农业发展新模式、充满青春气息和拼搏精神的乡村叙事作品。这部剧由北京华盛金榜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由编剧高明、张斌根据作家朱东、张越的长篇小说《股份农民》改编,由导演过《国家命运》《张大千》《你是我的亲人》等多部影视剧的导演延艺执导。作为一部乡村叙事的电视剧,这部剧反映了在社会转型中中国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呈现出了新特点、新风貌。《向往的生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背景,讲述了返乡青年带领村民创新创业的励志故事。这部剧用真实的视角描绘了当代青年创业过程中遭遇的冷暖辛酸,同时也流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人文关怀。《向往的生活》深刻反映了当前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深层问题,是一部主题厚重的反映当代农民探索土地流转及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这部剧在新时代乡村故事的表达中,将青春叙事与国家话语并置融合,重塑乡土景观与乡村新人形象,营造出了集现实性、纵深感和史诗化于一体的艺术效果,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过程中一个特别的叙事范本。
  一、乡村振兴与影视文学的“在场”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进程中,农村如何摆脱贫困、开创新生成为影视文学关注的重要题材。影视剧在当代乡村书写中,有效地实践着对于乡村历史与现实自我想象的重建。在乡村振兴的新历史语境下,影视文学是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文化形式,亦是乡村书写最有效的叙述形式,它的“在场”则成为一种必然。无论是小说《股份农民》还是电视剧《向往的生活》,都显示出作家和主创团队对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生的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关注,以及对农民与土地、农村与城市、传统和现代、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深入思考。
  《向往的生活》讲述了以包家文为首的新一代农村青年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毅然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面对各种压力回乡创业的故事。这部作品交织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明、农耕思想与时代转型等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阵痛,记录了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的“心史”。全剧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以成立新型农村股份公司为主线,通过个人的努力,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并最终改变当代农村最根本的生产方式等展开。主人公包家文走出乡土后深受现代城市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浸染,他意识到龙山只有借助现代农村股份制改革才能摆脱落后的面貌。于是,他毅然放弃城市企业高管的大好前途,回到家乡带领乡亲开展农业改革。这部剧的思想价值就在于,新时代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设“新农村”,用“新思维”追求“新梦想”,弘扬了当代青年一代在农业改革最前沿勇于担当和诚信为本的拼搏精神。
  当前乡村所面临的现实是,农村流动人口日益扩大、进程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大量土地闲置,使得农村生产率不断下降。为有效解决农村生产率下降的问题,政府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土地规范流转。《向往的生活》以敏锐的观察力直面当前农村的现实问题,直面农村改革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在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中,真实地呈现了政府对农业改革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为此,剧中设置了地市级别的领导以及农业大学政策研究方向的教授作为改革先锋的强大后盾和绝对的支持者,在不同级别的领导对“农业股份改革”这一新兴事物的争论和研讨过程中,提升政府作为职能部门对农业改革的认识度以及政府领导对整个事件的关注度。这也是这部剧核心价值的体现,对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密切党群关系具有示范效应。与同类作品对农村问题只破不立不同,《向往的生活》对“三农”问题的深刻思考,不但艺术地表现了变革时期农村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深析当下“三农”问题之症结所在,同时也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案。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应与时代变革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深刻表现这种伟大的变革,更是影视文学创作所要担当的责任和使命。“在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应该注重‘真实和厚重’,因为‘真实与厚重’体现着乡土文化所承载的‘民间立场’和‘底层体验’,这应该是对乡土叙事的基本要求。因为这种乡土叙事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深入乡土生活纷杂嬗变的深层本质,感应现实中国乡土急剧的动荡,丰富和拓展人们对乡土中国独特的理解与认识。”[1]作家朱东对小说《股份农民》的创作,便源自一种对乡土的眷恋情怀,他的创作不仅是对乡土世界的观察、记录、感怀,更是一种对时代变革的深入追问和不断思考。电视剧《向往的生活》更是一部主动响应新农村建设时代召唤的佳作。
  电视剧《向往的生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方式,剧中所呈现的每一个场景,都有生活的原型,在镜头语汇上注重营造氛围,还原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一面,在艺术表达和艺术诉求上力求真实可信。如在第22集中,包家武的媳妇庞彩英不小心摔了一跤后流产,并失去了生育能力。庞彩英看着包家武日夜照顾自己,十分感激,但为了不连累包家武便提出了离婚。剧中通过屋内屋外两个场景的切换,表现了人物的真实心境。屋内,庞彩英倚着床头半身盖着被子,神情落寞;屋外,包家武对父亲和奶奶表明心迹,即便彩英不能生育也永远是自己的媳妇,从未想过要离婚。包家父亲也直言早已把彩英当成亲闺女,今后谁也不许提孩子的事儿惹彩英不高兴。庞彩英听到包家父子在院中的对话,默默流下眼泪。为了不让院中的包奶奶和丈夫、公公听到自己的哭声,她将身体缓缓滑进被子里,用被子蒙住头,以掩盖止不住的哭声。这场戏通过庞彩英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演绎了一个心怀愧疚而又被包家父子的真情深深感动的傳统乡村媳妇形象。可见导演和演员在艺术表现上注重细节的真实性,使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不浮夸、不失真,让读者产生了深深的代入感。这部剧从普通百姓的视角,通过细节的处理,把一个个感人又温暖的故事串联起来,全方位展示了农业改革过程中的人间烟火和温暖情怀。
  这部剧在空间场景的选取和日常生活习惯的表现上,既突出地域特点,彰显桂东地方特色,又以点带面,描绘出中国乡村共有的生活图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第1集和第35集中设置长桌宴的场景。在第1集中,包家举办长桌宴庆祝包春丽考上研究生。开席前,包家武和冯振华两个年轻人话不投机吵起来,牵出了包冯两家矛盾这条暗线,包奶奶和冯爷爷两位老人的故事也就此展开;席间,蔡贺强的堂嫂带着一群人来闹事,又引出了包家文开办农业股份公司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这一明线。第35集中,包冯两家合办长桌宴,气氛融洽而欢乐,包冯两家尽释前嫌,第1集埋下的伏笔和各种矛盾均得以化解。剧中两次长桌宴也是龙山人的两次集体亮相,表现了由矛盾重重到矛盾化解的美好生活场景,也表现了青年人经历重重困难的成长过程。长桌宴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俗,在重大的节日和庆祝活动中,长桌沿着古街一字摆开,旁边坐满了当地村民,桌面上摆满了传统佳肴。这一场景的设置,一方面表现了桂东地区的地方特色和民俗习惯,另一方面也契合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美满的美好传统,欢声笑语和美味飘香中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青春叙事与国家话语的并置
  《向往的生活》以龙山男女青年回乡创业、发展新型农村股份合作公司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包家文的带领下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导演延艺将这部剧定位为“青春农业偶像励志剧”,这既是当代青春偶像剧的突破与创新,也表现出农村题材剧的转型特征。以往电视剧中的青春偶像励志剧往往与都市商品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大多表现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小时代、小青春,男女主人公不是都市白领就是校园学生。在传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又往往表现农民生存困境或是城乡二元对立。《向往的生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一群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年在桂东贺川山村上演着新时代的青春偶像励志故事,他们书写了乡村振兴国家话语下的大时代、大青春,表现了城乡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包家文为首的新一代农村青年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毅然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面对各种压力回乡创业,走出了别样的青春之路,反映出当代青年相对独立的文化诉求。在现代性的光鲜与华丽面前,他们并不是迷茫与落寞的一代,他们勇于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能够在广阔的乡村世界守望青春、点燃理想,这也是这部剧可歌可赞的独到之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气度和情怀。一个多世纪以前,苦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中国进步青年,作为新生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怀着革命与现代性的青春想象,谱写了时代青年的新歌。一个世纪以后,历史走过疾风骤雨式的革命和战争年代,然而青春的激情犹在,它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青年人试图通过对现实的把握,以整体积极向上的姿态,在浮躁的生活里寻找生活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向往的生活》表现了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心性与品格。这部剧把乡村振兴的创业梦想设置在年轻人的身上,让普通的有志青年成长为实现群众梦想的带头人,体现出别具一格的立意翻新。这意味着在世纪转型背景下,乡村书写亦需要诸多话题融汇交织,青春叙事与国家话语的并置,使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不仅可以拥有梦想、实现梦想,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时代的英雄。
  这部剧与其他众多农村题材电视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全景式描绘当下中国农村生活画卷的电视剧,更是与现在政府对农业发展和农业改革的方针政策高度契合的电视剧。剧中的包家文们与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青春想象达成某种深度共识与关联,参与到新时代的国家话语建构中。这种关于青春叙事的影视文学,旨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国的复兴、民族的进步需要年轻的新生力量,而改革的新生力量就是当代青年,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青春叙事,始终与中国的民族复兴、国家想象以及青年个性与自我的成长发展紧密联系,并在借鉴西方现代性话语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并为社会和青年广泛接受的话语系统和文化语境。”[2]《向往的生活》之所以是独特的,是因为呈现了快乐成长中的一代青年积极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对乡土社会的深切感念之情。在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中,这种对积极发展乡土社会的努力尤为珍贵。包家文坚持梦想,不惧挫折地开办农业股份公司,正是这份梦想的力量,使这部剧成为一部优秀的、具有前瞻性的农业改革题材电视剧的范本。
  全剧的叙事路径主要在人物的事业与情感两条线相互呼应、相辅相成方面掘进。它喻示了新时代影视剧乡村叙事的一个大的飞跃,乡村叙事不再拘泥于乡村苦难叙事和城乡对立话题,而是随着乡村事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时代性、进步性、丰富性的内涵,其书写的重点既有直面当下的乡村现实,也有青年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情感线上,包家文、冯若兰、梁佳宜、安平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这部剧的情感线与事业线并不是对立割裂的,而是双向并行、相辅相成地为主线服务。
  三、乡土景观与乡村新人形象的重塑
  碧水青山的秀美画卷和天然质朴的农家生活场景,构成了《向往的生活》的山水之美、人情之美和文化之美。“乡土中国”向来有其独特的意义构成和象征体系,拥有自成一体的文化秩序、伦理规范和价值标准。“中国的广大农村是中国文化的聚居地,是承载中华文明的依托。”[3]费孝通将“乡土中国”描述成一个安土重迁、世代重复、人情礼治、差序格局的所在。蕴藏了无穷宝藏的乡土社会景观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资源。《向往的生活》展现了21世纪中国南方乡村的美丽画卷,呈现了一种生态文化优势和新的时代精神与风貌。
  在很多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农民往往是“被看”的角色,作为启蒙的对象被一再书写。由于创作者缺少对乡村现实的客观把握,常常以旁观者的视角建构农民形象,成为农民的“代言人”和“传声者”,这势必与真正的乡村现实形成隔离感。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影视剧是需要一种“发言人”或“发声者”的视角,“‘发言人’视角则是一种主体视角,就象是农民自己在讲自己的故事,以这样的视角表现的农村生活会更加真实,更容易直面‘三农’的现实性问题,也更能使观众觉得真實可信。”[4]《向往的生活》就是一种从“代言人”到“发言人”的转换,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中,展现了一个个平凡的小家庭、一个个普通的小人物在困境和磨难中,他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改变。
  这部剧并没有忽略对人物个性化的塑造,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多元和丰富的,刷新了影视剧中农民的艺术形象,塑造了一系列年轻而鲜活的人物。剧中每个人物都有他的生存哲学,包家文既有热心、善良、乐于助人的一面,有时也会急功近利;冯宝奎为人圆滑奸诈,对父亲却是百般孝顺;包有德虽然外号“包缺德”,对待父老乡亲也是有求必应。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并不是单纯地用“好人”或“坏人”来定位的,充分刻画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在农村剧的影像表意系统中,‘人物’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作为情感和意义的组织者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积极认同。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塑造了许多性格饱满、栩栩如生的新人形象,农村剧才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现实题材电视剧类型。”[5]《向往的生活》打破了人物形象脸谱化的创作模式,人物的一言一行都遵循着日常行为逻辑,在人物的日常行为中找到价值认同,使人物立体化、具象化,也是这部剧的可贵之处。   在《向往的生活》这部作品中,引领大家前进的,不是传统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领导”,而是一位普通的农村青年。他带着城市视角回到落后的村庄,克服困难、极尽所能,带领群众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农业股份制改革道路。主人公包家文大学毕业后在贺川的龙头企业梁氏集团做业务总监,同时,他也是梁氏独生女梁佳宜的未婚夫。在城市发展有大好的前途,包家文却选择回到龙山,与村长蔡贺强共同筹办农业股份公司,让乡亲们以股份制的形式,将土地全部整合在一起,形成规模,提高收入。然而,一场车祸带走了蔡贺强的生命,包家文决定亲自抚养小石头长大,并依然堅持把土地股份制改革做下去。包家文带着城市现代文明的启蒙力量“返乡”创业,在“三农”问题不绝于耳的乡村场域为家乡父老谋出路,成为推动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动力。“以包家文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怀着热爱父老乡亲、建设壮美家乡的理想,积极投入到农业股份制改革中。这代青年既传承了包奶奶勤劳俭朴、老实做人的传统,又具有年轻人敢闯敢干、科学创新的素养。他们是化解‘三农’问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振兴乡村经济文化的生力军,是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希望之所在。”[6]
  包家文作为一个新时代改革者的形象,没有趋于平庸,是一个在土地上用股份制的方式为中国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方式问题”的“平民英雄”。这一形象的塑造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不言自明。剧中包家文被置入一个多重矛盾的旋涡中,为了突出主题的厚重、深刻,电视剧在原小说的基础上,为主人公增设了多条事业阻力人物线和强大的“对立面”,让角色实施股份制改革时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和阻力。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挖掘年轻富有活力的农村新青年的潜力,调动这些新时代能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成为农民走向富裕、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先行者。在新形势下,农业改革与传统观念的碰撞是在所难免的,而这群富有活力的年轻人,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像包家文一样成为农村生活新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塑造乡村新人形象是农村题材电视剧转型发展的必然。
  结语
  21世纪已过去两个十年,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主题、表现领域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然而,在超越题材本身及感触时代生活根本问题方面,仍需不断探索。《向往的生活》综合运用现代影视表现手法,利用新技术手段创作出唯美、时尚、动静结合的画面、光线效果,呈现出独特的视听风格,打造了一部农村题材大剧的收视精品,成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新型农村题材电视剧,可以说为探索新时代乡村叙事提供了一种范本。这部电视剧充分显示了当代农村变革所显示的特殊意义,通过龙山人的努力展示当今时代伟大的社会变革和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记录了现代化进程中“乡土”的复杂变化,同时又将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影视手段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社会凝聚力,传播正能量,不仅丰富了我国的影视市场,而且让更多的人关注新农村的新发展。《向往的生活》塑造了一群有能力、有头脑、有办法的新时代年轻人形象,他们蕴含着生命的灵动和创新源泉,在他们身上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变革的深厚根基、喜人的生气和无尽的潜力。
  参考文献:
  [1][4]秦俊香,主编.中国电视剧类型批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84-85,86.
  [2]田杰.“青年猴”到“宇宙猿”——关于青年的历史叙事与解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168-169.
  [3]周斌.中国乡土影视文学创作回顾、反思与前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7.
  [5]彭文祥.凝视镜像——现代性视阈中的影视剧理论与批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50.
  [6]陈学璞.乡村振兴的改革励志之作——评电视剧《向往的生活》[N].广西日报,2021-02-02.
其他文献
5G技术投入商用后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进一降低信息分发的成本,提升社会沟通的效率,强化用户的体验,并且使内容型产品的形态更丰富、数据传输的品质更高、休闲娱乐的体验更有吸引力。对于电影而言,一旦5G技术全面普及,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必将在根本上重塑电影产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一、5G时代信息传播的基本特征  我们今天所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为5G社会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移动互联网是
徐浩峰,1973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导演、编剧、武侠小说家.早在着手进行电影创作之前,徐浩峰便以纪实文学小说《逝去的武林》在当代中国的武侠文化圈
期刊
[摘 要]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对教育事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又一次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提出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将“立德树人”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其他教育领域,而辅导员作为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必须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必须紧紧围绕“立
[摘 要] 在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之下,对人才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模式成为培养新式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它将教学与实务结合,甚至更加强调实务,注重实操能力,在“三位一体”的布局下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我国实务界源源不断地供应了大批量的优秀人才。从现实的教学培养出发,探讨“三位一体”产教融合特色学院模式适应于更多学校的途径,提出部分创新性对策。  [关 键 词
[摘 要] 高职扩招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主要表现为纳入学工系统不够、政治待遇难以兑现、多头管理责任不清、学生身份难以认同等,基于实践经验,从职业教育类型的高度认识扩招学生管理的意义、协同党团等相关机构,为高职扩招学生的后续成长服务、成立校内专项机构,统筹高职扩招学生的综合服务工作、提高身份认同意识,落实高职扩招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个方面提出对策,转危为机,推动高职学生管理工
[摘 要] 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完成和测试相关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要求,所以怎样开展高效教学以适应这两项要求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此时可注意到中职生心理及学习的现实特点表现,以及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桥梁纽带作用,从中探索出更具可行性的教法。现重点提出经典诗文教学的学业水平测试指向,以及此类诵读的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据此探索出一条提升中职教学质量的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数据爆炸式增长,网络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学生日常生活已离不开网络,针对此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均渗透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如何利用大数据思维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重要课题。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兼思
[摘 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格局。对高等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机能学实验课程思政融入的方法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讨论。  [关 键 词] 机能学实验;思政教育元素;思政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摘 要] 为了探讨MOOC联合雨课堂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的效果,选取临床专业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30人)采用MOOC联合雨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综合测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综合测评平均成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90%以上学生认为,MOOC联合雨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
[摘 要] 诚信作为传统道德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地位、作用不容小觑;学术诚信作为大学生基本道德素养之一,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不可忽视。思想观念大变革时代,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现象发生比率上升,危害不容忽视。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建设,提高道德素养,增強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诚信创新协调发展,是提高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关键。  [关 键 词]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