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司法的自由裁量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ffx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的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或者审判组织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态度、价值观以及对法律规范的理解而选择司法行为和对案件做出裁判的权利。司法的自由裁量权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该被限制还是被扩大?本文试分析司法自由裁量权优越性以及需要被限制的理由,提出在司法中实现最优化自由裁量权的对策。
  
  一、 从自由裁量权的历史看权力的滥用
  
  司法的自由裁量权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就以德国为例,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盛行于德国的概念法学认为法典万能和立法万能,排斥司法自由裁量权。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德国的自由法运动的产生,自由裁量权被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自由法运动强调审判过程中的直觉因素和情感因素,要求法官根据正义与平衡去发现法律。当法不清楚或不明确的时候,法官就应当根据占支配地位的正义观念来审判该案件;如果支配性正义观念也无法确定,那么,法官就应当根据其个人主观的法律意识来判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官的权力是司法中自由裁量权的起点和依归,而且法官的这种权力在具体的案件中,是集中在某一个或少数几个人手中,“权力的过分集中必然会导致专断”。
   权力与良法在法律理论的历史上向来就是一对欢喜冤家。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任何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都要到边界时才停止,没有边界的权力便是一种无休止的任意性的权力,必然会弊害无穷”;查士丁尼的《国法大全》中就设想了“有法律而不是专横的权力来提供私人纠纷解决方案的语境”;在格兰维尔《论英格兰的法律与习惯》中提及在早期的英格兰就用令状的方式限制了司法管辖权;十三世纪早期的《萨克森明镜》上提及“人人有抵制国王和法官的违法判决”;洛克也认为:“政府必须遵循确定的、有效的法律,不享有绝对的、专断的权力。”所以,在充分利用司法的自由裁量权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它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如何制约法官在自由裁量中膨胀的权力。在当今的法律实物中,法官权力的滥用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
  (一)主观原因
   由于司法自由裁量权往往建立在对人性的依赖基础之上,即相信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确实能够实现公平和正义,英国哲学家在几百年前就说过:“人总是难以抵制他可以享受的各种利益的诱惑,这种缺点是人性所固有的并伴随着一切人的。”洛克也曾说过:“谁认为绝对权力能够纯洁人们的气质和纠正人性的劣根性。”再者,我们也不能忽略法官个人的判断、认识、经验与价值观上的局限,因而同罪而异罚的情况。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当法官在具体案件牵扯到自己的利益时,或者是出于歧视和偏袒,司法自由裁量权就有可能成为法官实现自己目的和利益的手段,甚至是以权谋私、枉法裁判、打击报复的工具。
  (二)客观原因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所使用的法律原则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公平、公正、正义这些原则在现实中存在广泛的争议性,缺乏实际操作性。此外,司法制度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官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性色彩,具有特定的经济或社会背景的法官,或是从事特定种类法律实践的法官,或具有某种特定的政治隶属的法官会倾向于做出偏向某一方的决定。自由裁量权给了法官自由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必然会带来判决结果的争议。
  
  二、实现最优化法律自由裁量权的途径
  
  如何制约法官自由裁量权力的理论日臻成熟,在实践中也日益被重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法官的权利,实现司法中的自由裁量权的最优化:
  (一)法官素质的优化
  法官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终局的裁判者,法官的人格是实现正义的保证。正如哈耶尼所强调的:“对正义的实现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质量比其操作法律的内容更为重要。”自由裁量权首先要求法官是独立的,独立于政府和新闻媒介。其次,自由裁量权能否可以正确行使的决定因素,除了要求法官拥有较高的职业水平,还包括法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
  (二)实行规则控制或原则控制
  即为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制定、确定一系列的规则,并规定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不得违反这些基本规则。具体的规则包括符合目的规则、正当考虑规则、平等对待规则、尊重先例规则、比例规则、利害权衡规则、避免专横规则等等。笔者认为,违宪审查是限制自由裁量权膨胀的有效方法,通过宪法运用审查有关机构及其行为的合宪性,判断、裁定其行为是否符合宪法,是以宪法为前提而展开的特点法律程序。
  (三)实行规范的程序控制
  程序被英美法系国家誉为法律的生命力之所在,这是控制自由裁量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程序的正当化来规范自由裁量,促进裁量的理性化与正当化。笔者认为,自由裁量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化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它指在程序中尽可能公开裁判的理由、公开裁判所依据的事实、公开裁判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公开有关的判例和先例等等。审判公开原则要求审判过程和审判结果的公开,更重要的是采纳证据的理由以及裁判的理由公开。同时,法官通过裁判文书展示举证、质证、认证及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的过程,使其成为“阳光下的裁量”。
  由上可见,司法的自由裁量权是把双刃剑,而这把剑就掌握在法官的手中,这把剑如果运用恰当,将是一把实现正义之剑;运用不当,却可能成为阻碍正义实现的邪恶工具,怎样帮助法官去把握一个度,是需要法官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
  
  参考文献:
  [1]俞荣根.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0.
  [2]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郭道晖.法理学精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夏勇.法治的源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5]日 大木雅夫.东西方的法观念比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6]姚建宗.法理学——一般法律科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佩,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理论。武媛媛,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袁莎莎,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的传承让后人有了领略历史的依据,文字的传递让人可以有感受不同时代美的基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无数用文字来告诉读者信息的作家,他们或是像鲁迅式的讽刺性,或是像朱自清的抒情式,或是像毛主席的豪迈式。在纷繁复杂的文学作品中,冰心用她充满爱和特有的中国文化质感的语言,来抒发她的感情。与此同时,冰心对我国古代文学也有一定的造诣,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使她的作品语言既富有典雅的中华文化气
期刊
“散文的构思,主要是指散文在通过什么线索和结构来组织材料,从什么角度来展开内容的叙写等环节上,所作的独到的选择和安排。”它不仅关系着散文文本类型艺术的成败,还影响甚至左右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并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作家的雅趣塑造和思想追求。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的特殊性,在于它取材广泛,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千姿百态。如何将纷繁多样的材料嵌于自由灵活的形式中,再打磨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体,散文的艺术构成就尤为重要
期刊
《边城》起源于梦和回忆,是乌托邦式的憧憬和追忆。“《边城》整个调子颇类牧歌”①,“是一部idyllic杰作”②。但在这憧憬和追忆里,却沉淀着往昔地狱般生活的阴影和对现实的清醒体察,在恬淡优雅的表层,牧歌意象背后,潜藏着深刻的沉重与哀痛。《边城》是沈从文生命和生活理想形式的表达,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描述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③;而故事内容的悲剧性质和作家叙事行为的
期刊
在《劝学》中有这样的论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论述的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专心致志。社会发展到今天,升学考试的压力对学生有增无减,学生极易产生急躁情绪,并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培养专心的学习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加强这一学习品质的培养。   (一)急躁情绪的表现  据我观察, 现在有很多中学生不能静下
期刊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诚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30年来,马克思
期刊
批评性话语分析当中三个重要的分析对象就是话语中的身份、差异和权利。传统的关于话语中的身份问题的研究一般是建立在话语体现自我身份这个前提下的。本文从相反的观点出发,以话语构建自我身份为前提,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采集语料进行了分析。    一、通过话语构建自我和社会身份    当我们与人交际的同时,我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话语向我们交际的对象透露我们的身份。传统的观点认为:话语是自我身份的体现。
期刊
托马斯·哈代,维多利亚时期最后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伟大的小说和诗作。他的很多的小说、故事、诗作都发生在“如真似梦”的英国英格兰东南部的“威塞克斯”郡。他的作品通常都很有悲剧色彩,充满了讽刺意味,和当时流行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作品令人读起来会感到有些粗糙、用词不够雅致,但作品却极尽所能地描写烘托出了那“无形的力量”的作用。  最近五年以来,托马斯
期刊
在普通法系,行政合理性原则起源于英国。英国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确定对世界行政法学领域,特别是在自由裁量权控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在大陆法系国家,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起源晚于英美法系。但德国在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方面并没有直接确定合理性原则,而是发展了别具一格的比例原则。合理性原则要求政府合理行政、依法行政,比例原则要求政府行为合法、成比例。在目的上两者同样要求达到限制自由裁量权的扩张,保护公众利益。  如
期刊
见义勇为人员为了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保护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惜流血、负伤致残,甚至牺牲个人的生命。但是由于见义勇为尚未从一个道德概念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在实践中也还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立法,所以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对其调整状况呈现出一种非体系化的零散模式——主要依赖于散见在各个部门法中的相关制度来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调整和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损失,往往面临直接受益人拒绝赔偿、诉至法院得不到支
期刊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经学研究绵延不断,直至民国初年学校废除读经而告一段落。但梳理经学史的困难不应简单地归之于该学科漫长的历史,本文试图以新的视角,宏观考察经学史。确切地说,本文构建经学史的框架将借用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总的来说:将十三经比作半亩方塘,将汉学比作天光,将宋学比作云影,将清代顾炎武对汉学与宋学的融会比作共徘徊,将学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