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教学不再是仅仅教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要以“学生为本”,传授学习策略,使每个人成为策略学习者,从而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及新课程对教学策略的要求,以教学者的身份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去探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并进行展开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教学特点;学生为本
课堂教学始终应以学生为核心展开,在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低应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本人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进而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一、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的关键在于对学习兴趣的开发上。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也是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克服困难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因其要求记忆的内容较多,同时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不强,学生是否有兴趣进行学习,这对最终教学的成败起到更为重要的影响。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在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的兴趣,总的来说,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于未来升学及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其次,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兴趣。以上两点目的的达成与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以及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条件密切相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1.让学生与化学知识“靠得更近”
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有着自身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而课程中的很多知识、原理和规律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当教学内容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时,这就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出发,一方面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又可以解释更多的化学现象,体现化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使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得以稳定发展。
该教学策略的执行可充分发掘化学教材的内容,丰富化学教学的内涵,而具体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利用身边的化学资源,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三个方面。
2.让学生感到高中化学“学得更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课堂演示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则要保证演示实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前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操作过程中努力做到规范,速度适中,并便于学生观察,同时,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在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时,应要求其制定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并做出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还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无论怎么说化学原理和计算对学生来说都是枯燥乏味的。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应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以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进而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穿插,避免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枯燥感的产生。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必须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采取不同的新颖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稳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将感到该门课程的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了,这也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得更易”,最终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很自然了。
3.让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爱得更深”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密相连,而师生感情则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积累、扎实的教学功底、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智慧和幽默的个性品质、正确的教育理念等人格因素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会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喜欢化学教师迁移到化学学科。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精湛的教学技巧、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是相关教学人员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化学课程学习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二、学生合理学习策略的建立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工具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调节和对策系统,它是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习策略的指导,而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有效的记忆策略
化学学科的知识散而杂,很多内容不仅要理解,而且要设法牢记。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应用记忆”。掌握好的记忆策略是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以提高记忆效果。
(1)提高听课的注意力
记忆是以注意力为基础的,要提高听课的注意力,首先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并把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带进课堂,有意识地注意教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另外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有利于增强输入大脑的信息强度,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因此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看,还要动手记,用脑想,使多种感官充分运用。
(2)及时记忆
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及时复习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因此,当天的知识一定要当天巩固,否则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3)学会形象记忆
知识的学习应尽可能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某些难记的知识点,可鼓励学生采用形象记忆的方法进行掌握,如自编“顺口溜”。例如,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用“升失氧、降得还、论记性(剂、性)、要相反”来记忆,电化学中用“养(氧)羊(阳)养(氧)富(负)了”来记忆两极反应。
2.科学的知识归纳策略
一门学科包含的知识内容必然很多,若只是进行无条理的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零碎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结构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学生把已学知识纳入到形成的知识结构中去,以便使用时能准确、快速地检索和提取。所谓读书要“从厚到薄”,就是强调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的归纳策略的制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网络,形成结构
化学学习中,特别是单元小结和复习课中,应使学生学会建立知识网络。例如有机化学的学习中,随着学习的深入,要让三条变化主线(一元衍生链、二元衍生链、芳香衍生链)及其相互联系的网络图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步形成并留下深刻印象。构建网络图时,教师可做一些示范,但不能包办,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足之处,老师和同学们要讨论、补充,使之进一步完善。
(2)化零为整
化学学习中同一类型的问题很多,化零为整,不仅可减少记忆量,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准确。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把后学的知识不断纳入前面同类问题所组成的知识系统中,例如颜色相同的物质,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比较,促进或抑制水电离平衡的因素等等。
(3)归纳解题思路
在讲解习题时,应引导学生不能就题论题,不能满足于寻找答案,而应思考如何审题,如何寻找突破口,与此相关或相通的其他问题有哪些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3.合理的联想策略
联想是指学习某一知识点时把本质上相同或有关系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过程。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联想的方法并养成联想思维的习惯,化学学习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学生在进行学习中的联想策略包括以下方面:
(1)联系已学知识、温故知新
知识点之间有许多内在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能温故知新,同时使学习的内容前后呼应,上下连贯,从而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硝酸的氧化性时,联系硫酸的氧化性;在学习醛基的加成反应时,联系烯烃、炔烃、苯环上的加成反应等等。对那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点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例硝酸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等等。
(2)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
化学是基础学科中应用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化学知识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得到应用,不仅能使所学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强化,还能使“要求学生接受的知识”变成“学生需求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例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帮助其联想食物腐烂的原因以及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等等;学习蛋白质的变性时,可联系生活中与蛋白质变性有关的问题,例如夏天为什么应尽量避免在强光下曝晒以及人为什么不能持续高烧等等。
通过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策略的探讨,切实将其贯穿于高中化学及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2] 刘儒德.论学习策略的实质[J].心理科学.1997(2).
[3] 张大钧.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教学特点;学生为本
课堂教学始终应以学生为核心展开,在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低应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本人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进而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一、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的关键在于对学习兴趣的开发上。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也是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克服困难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因其要求记忆的内容较多,同时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不强,学生是否有兴趣进行学习,这对最终教学的成败起到更为重要的影响。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在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的兴趣,总的来说,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于未来升学及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其次,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兴趣。以上两点目的的达成与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以及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条件密切相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1.让学生与化学知识“靠得更近”
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有着自身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而课程中的很多知识、原理和规律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当教学内容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时,这就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出发,一方面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又可以解释更多的化学现象,体现化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使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得以稳定发展。
该教学策略的执行可充分发掘化学教材的内容,丰富化学教学的内涵,而具体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利用身边的化学资源,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三个方面。
2.让学生感到高中化学“学得更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课堂演示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则要保证演示实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前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操作过程中努力做到规范,速度适中,并便于学生观察,同时,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在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时,应要求其制定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并做出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还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无论怎么说化学原理和计算对学生来说都是枯燥乏味的。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应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以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进而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穿插,避免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枯燥感的产生。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必须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采取不同的新颖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稳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将感到该门课程的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了,这也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得更易”,最终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很自然了。
3.让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爱得更深”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密相连,而师生感情则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积累、扎实的教学功底、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智慧和幽默的个性品质、正确的教育理念等人格因素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会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喜欢化学教师迁移到化学学科。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精湛的教学技巧、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是相关教学人员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化学课程学习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二、学生合理学习策略的建立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工具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调节和对策系统,它是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习策略的指导,而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有效的记忆策略
化学学科的知识散而杂,很多内容不仅要理解,而且要设法牢记。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应用记忆”。掌握好的记忆策略是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以提高记忆效果。
(1)提高听课的注意力
记忆是以注意力为基础的,要提高听课的注意力,首先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并把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带进课堂,有意识地注意教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另外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有利于增强输入大脑的信息强度,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因此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看,还要动手记,用脑想,使多种感官充分运用。
(2)及时记忆
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及时复习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因此,当天的知识一定要当天巩固,否则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3)学会形象记忆
知识的学习应尽可能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某些难记的知识点,可鼓励学生采用形象记忆的方法进行掌握,如自编“顺口溜”。例如,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用“升失氧、降得还、论记性(剂、性)、要相反”来记忆,电化学中用“养(氧)羊(阳)养(氧)富(负)了”来记忆两极反应。
2.科学的知识归纳策略
一门学科包含的知识内容必然很多,若只是进行无条理的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零碎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结构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学生把已学知识纳入到形成的知识结构中去,以便使用时能准确、快速地检索和提取。所谓读书要“从厚到薄”,就是强调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的归纳策略的制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网络,形成结构
化学学习中,特别是单元小结和复习课中,应使学生学会建立知识网络。例如有机化学的学习中,随着学习的深入,要让三条变化主线(一元衍生链、二元衍生链、芳香衍生链)及其相互联系的网络图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步形成并留下深刻印象。构建网络图时,教师可做一些示范,但不能包办,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足之处,老师和同学们要讨论、补充,使之进一步完善。
(2)化零为整
化学学习中同一类型的问题很多,化零为整,不仅可减少记忆量,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准确。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把后学的知识不断纳入前面同类问题所组成的知识系统中,例如颜色相同的物质,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比较,促进或抑制水电离平衡的因素等等。
(3)归纳解题思路
在讲解习题时,应引导学生不能就题论题,不能满足于寻找答案,而应思考如何审题,如何寻找突破口,与此相关或相通的其他问题有哪些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3.合理的联想策略
联想是指学习某一知识点时把本质上相同或有关系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过程。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联想的方法并养成联想思维的习惯,化学学习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学生在进行学习中的联想策略包括以下方面:
(1)联系已学知识、温故知新
知识点之间有许多内在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能温故知新,同时使学习的内容前后呼应,上下连贯,从而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硝酸的氧化性时,联系硫酸的氧化性;在学习醛基的加成反应时,联系烯烃、炔烃、苯环上的加成反应等等。对那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点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例硝酸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等等。
(2)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
化学是基础学科中应用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化学知识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得到应用,不仅能使所学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强化,还能使“要求学生接受的知识”变成“学生需求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例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帮助其联想食物腐烂的原因以及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等等;学习蛋白质的变性时,可联系生活中与蛋白质变性有关的问题,例如夏天为什么应尽量避免在强光下曝晒以及人为什么不能持续高烧等等。
通过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策略的探讨,切实将其贯穿于高中化学及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2] 刘儒德.论学习策略的实质[J].心理科学.1997(2).
[3] 张大钧.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