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作文指导,由于受到应试作文的影响,大多数老师在指导时,追求爆米花的膨化,指导中“天马行空”地大讲写作技法的现象,不注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由表达,指导缺乏“有效性”,作文教学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非指导性作文教学”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它提倡作文指导要“瘦身”,指导环节要由显入隐。
“非指导性”一词缘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该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注意学生情感的发展、情感的释放、情绪的表达,决不为任务而忽视情感,也决不为目标而压抑情感;二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三是注重整体性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学;四是注重个性充分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强调“非指导性”进行的教学,正是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准则,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促进和催化作用。不操纵学生,不窒息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学生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经过一个阶段积极地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转变自己的态度,确立角色意识,无痕指导,让孩子的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
(一)课堂上:创设作文学习情境,教师做一名会煽情的“主持人”
教育是一种交往,是一种对话。尤其是“非指导性”作文教学,教师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展开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触摸,智与智的碰撞,前提是要给孩子一个可供自由表达的空间。
沉浸在“非指导性”的情感氛围中,学生的习作常常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自然地进行,并且更广泛地调动出学生平时的生活和知识积累,促成他们愉悦的写作行为。
其实,“非指导性作文教学”并不排斥写作过程中技能技巧的相机传授。但是,它更多地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情景的创设,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领域,而成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与催化剂,而不是单向地凭借一种理性的方式,力图重新组织情感。这时,教师要做一名会煽情的“主持人”。
(二)生活中:教师做一位会欣赏的“读者”
全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的过程中学习语文。香港的全语文写作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教学观下实行的,他们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平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我校通过自编校刊《钟灵新苑》发表学生的习作,以此激励他们写作的兴趣,但是,毕竟僧多粥少,有机会发表的同学不多。学生个人博客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园!我迅速与网络公司进行联系,在校园网上增设了学生博客。在进一步的宣传和带动下,家里能上网的学生都注册了个人博客。
“非指导性作文教学”提倡教师应该真诚地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学生作为具有自身价值主体的任何思想与感情,都应予以认可,并坚信他们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学生个人博客的开通,正是为学生开辟了一块自由表达的天空!他们可以自主拟题、任意发挥,写作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作业,而是一种自由表达的行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意义非凡。另外,师生同开博客,人人皆可自由阅读、任意评论,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实现了真正的师生平等。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正发挥着作文教学的“非指导性”作用吗?
(三)阅读积累时:设立笔友俱乐部,教师做一个会合作的“伙伴”
曾经开展过一个阶段的循环日记,但到后来总觉得很多学生还是停留在原有水平的重复上。所写日记,也往往局限于一些生活琐事。尤其是一些后进学生,因为日记常常受到组员“善意”的批评,越发自卑与丧气。
受我校一个德育小课题的启示,我在班内成立了8个“笔友俱乐部”。每个俱乐部共同合作完成一本“素材本”,周末由老师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确定“星级”,并附上一段评语。
语文老师都知道,好的文化底蕴、词汇积累,都会让文章更出色。因此很多学生都发有读书笔记本,摘录好词佳句。而采用一个“笔友俱乐部”共同完成一本“素材本”的方式,却使这一做法发挥出更大的实效。
“笔友俱乐部”设立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远远出乎我的意料。大家都把自己的本子打扮得美观生动,极富童趣。在“素材本”里,学生的字迹是最端正的。学生还自由丰富和创新了合作任务:“古诗吟诵”加上了诗意,帮助会员理解记忆;“好词超市”不仅推荐词语,甚至还附上了解释与造句;“名言佳句”和“美文荐赏”量多质高;严格一点的组长甚至要求会员适量记忆一些好词佳句,并进行考核;有的还增设了趣味故事、错字病句词典、故事接龙、妙联欣赏等任务……
因为合作任务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因此,一些后进生由于任务完成得出色受到了组长的表扬,甚至被推选为“优秀组员”,极大地鼓舞了学习的信心。由于大家的阅读面比较广泛,因此,会员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写作素材。老师的友情参与更是受到极大追捧,也正有了老师的卖力合作和认真示范,学生合作起来更是兴致盎然,有的家长甚至也自觉加入了合作的队伍。老师每周的评语是一剂最好的良药,不吹毛求疵,它让学生充分找到自信,又是一种不可比拟的力量源泉,它让学生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境界进取……
“停止教授,开始促进”,提倡学生自我努力,自我发展。“非指导性作文”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一样是一种策略、一种思想。“笔友俱乐部”这种互助合作教学的平台,让师生在合作中体现了自主,引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点燃了创新的火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为“非指导性作文”打造了一条畅利通道。
(四)写作时:帮助学生寻找话题,教师做一员会引路的“向导”
“非指导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把书面表达看成是用笔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那么简单,孩子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就像走路,完全由他们自己来走,教师只不过是个向导,指点一下即可。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会引路的“向导”呢?我想,每天为孩子寻找到属于孩子的话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让每个孩子拥有话题,拥有无限量的话题,他们才会自动产生表达的冲动。我们每一天可以从哪些方面为孩子找到话题呢?
除了每次固定的课内习作外,我每天坚持让学生读200多个词,边读边思自己的一天,寻找自己的感动,为自己寻找到的话题留下一片美丽。
我把这200多个词印在一张纸上,贴在孩子的日记本中,在写之前,先读一遍,用心读,感觉哪个词是今天能够停下来思考的,哪个词让今天有了许多积累,今天就写哪个。我想这200多个话题总有孩子的喜爱。实践证明,孩子感觉到每天的世界其实在这200多个词的引领下,越来越有味道了,孩子们自然也就喜欢上了习作。这200多个词,在实践中是一次性全部呈现给孩子的。这样做,孩子在慢慢的阅读过程中,会找到自己的每一天的。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拆开,应该让学生每一天都阅读。也就是,我们要重视引导孩子每一天的重复阅读。天天阅读,就是习作习惯的培养。相信,老师们把这200多个词拿给学生,会让孩子真的喜欢上习作的。当然,这200多个不可能包括话题的全部,要靠老师继续开发,根据学校实际,孩子实际去开发,相信孩子会爱上这些话题,会找到自己的话题,书写自己的人生。
综上所述,“非指导”,不是教师放弃指导,而是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指导”。这种指导,贯穿于学生生活、阅读、积累、写作的全过程。这种指导,与一般的作文指导有质的区别,它特别尊重学生人格和尊严,帮助学生自由表达、自我发展,为他们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和条件。因此,这种指导是高境界的指导。■
“非指导性”一词缘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该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注意学生情感的发展、情感的释放、情绪的表达,决不为任务而忽视情感,也决不为目标而压抑情感;二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三是注重整体性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学;四是注重个性充分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强调“非指导性”进行的教学,正是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准则,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促进和催化作用。不操纵学生,不窒息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学生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经过一个阶段积极地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转变自己的态度,确立角色意识,无痕指导,让孩子的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
(一)课堂上:创设作文学习情境,教师做一名会煽情的“主持人”
教育是一种交往,是一种对话。尤其是“非指导性”作文教学,教师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展开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触摸,智与智的碰撞,前提是要给孩子一个可供自由表达的空间。
沉浸在“非指导性”的情感氛围中,学生的习作常常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自然地进行,并且更广泛地调动出学生平时的生活和知识积累,促成他们愉悦的写作行为。
其实,“非指导性作文教学”并不排斥写作过程中技能技巧的相机传授。但是,它更多地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情景的创设,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领域,而成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与催化剂,而不是单向地凭借一种理性的方式,力图重新组织情感。这时,教师要做一名会煽情的“主持人”。
(二)生活中:教师做一位会欣赏的“读者”
全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的过程中学习语文。香港的全语文写作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教学观下实行的,他们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平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我校通过自编校刊《钟灵新苑》发表学生的习作,以此激励他们写作的兴趣,但是,毕竟僧多粥少,有机会发表的同学不多。学生个人博客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园!我迅速与网络公司进行联系,在校园网上增设了学生博客。在进一步的宣传和带动下,家里能上网的学生都注册了个人博客。
“非指导性作文教学”提倡教师应该真诚地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学生作为具有自身价值主体的任何思想与感情,都应予以认可,并坚信他们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学生个人博客的开通,正是为学生开辟了一块自由表达的天空!他们可以自主拟题、任意发挥,写作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作业,而是一种自由表达的行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意义非凡。另外,师生同开博客,人人皆可自由阅读、任意评论,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实现了真正的师生平等。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正发挥着作文教学的“非指导性”作用吗?
(三)阅读积累时:设立笔友俱乐部,教师做一个会合作的“伙伴”
曾经开展过一个阶段的循环日记,但到后来总觉得很多学生还是停留在原有水平的重复上。所写日记,也往往局限于一些生活琐事。尤其是一些后进学生,因为日记常常受到组员“善意”的批评,越发自卑与丧气。
受我校一个德育小课题的启示,我在班内成立了8个“笔友俱乐部”。每个俱乐部共同合作完成一本“素材本”,周末由老师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确定“星级”,并附上一段评语。
语文老师都知道,好的文化底蕴、词汇积累,都会让文章更出色。因此很多学生都发有读书笔记本,摘录好词佳句。而采用一个“笔友俱乐部”共同完成一本“素材本”的方式,却使这一做法发挥出更大的实效。
“笔友俱乐部”设立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远远出乎我的意料。大家都把自己的本子打扮得美观生动,极富童趣。在“素材本”里,学生的字迹是最端正的。学生还自由丰富和创新了合作任务:“古诗吟诵”加上了诗意,帮助会员理解记忆;“好词超市”不仅推荐词语,甚至还附上了解释与造句;“名言佳句”和“美文荐赏”量多质高;严格一点的组长甚至要求会员适量记忆一些好词佳句,并进行考核;有的还增设了趣味故事、错字病句词典、故事接龙、妙联欣赏等任务……
因为合作任务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因此,一些后进生由于任务完成得出色受到了组长的表扬,甚至被推选为“优秀组员”,极大地鼓舞了学习的信心。由于大家的阅读面比较广泛,因此,会员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写作素材。老师的友情参与更是受到极大追捧,也正有了老师的卖力合作和认真示范,学生合作起来更是兴致盎然,有的家长甚至也自觉加入了合作的队伍。老师每周的评语是一剂最好的良药,不吹毛求疵,它让学生充分找到自信,又是一种不可比拟的力量源泉,它让学生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境界进取……
“停止教授,开始促进”,提倡学生自我努力,自我发展。“非指导性作文”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一样是一种策略、一种思想。“笔友俱乐部”这种互助合作教学的平台,让师生在合作中体现了自主,引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点燃了创新的火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为“非指导性作文”打造了一条畅利通道。
(四)写作时:帮助学生寻找话题,教师做一员会引路的“向导”
“非指导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把书面表达看成是用笔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那么简单,孩子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就像走路,完全由他们自己来走,教师只不过是个向导,指点一下即可。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会引路的“向导”呢?我想,每天为孩子寻找到属于孩子的话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让每个孩子拥有话题,拥有无限量的话题,他们才会自动产生表达的冲动。我们每一天可以从哪些方面为孩子找到话题呢?
除了每次固定的课内习作外,我每天坚持让学生读200多个词,边读边思自己的一天,寻找自己的感动,为自己寻找到的话题留下一片美丽。
我把这200多个词印在一张纸上,贴在孩子的日记本中,在写之前,先读一遍,用心读,感觉哪个词是今天能够停下来思考的,哪个词让今天有了许多积累,今天就写哪个。我想这200多个话题总有孩子的喜爱。实践证明,孩子感觉到每天的世界其实在这200多个词的引领下,越来越有味道了,孩子们自然也就喜欢上了习作。这200多个词,在实践中是一次性全部呈现给孩子的。这样做,孩子在慢慢的阅读过程中,会找到自己的每一天的。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拆开,应该让学生每一天都阅读。也就是,我们要重视引导孩子每一天的重复阅读。天天阅读,就是习作习惯的培养。相信,老师们把这200多个词拿给学生,会让孩子真的喜欢上习作的。当然,这200多个不可能包括话题的全部,要靠老师继续开发,根据学校实际,孩子实际去开发,相信孩子会爱上这些话题,会找到自己的话题,书写自己的人生。
综上所述,“非指导”,不是教师放弃指导,而是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指导”。这种指导,贯穿于学生生活、阅读、积累、写作的全过程。这种指导,与一般的作文指导有质的区别,它特别尊重学生人格和尊严,帮助学生自由表达、自我发展,为他们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和条件。因此,这种指导是高境界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