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绰生平看东晋文人“亦官亦隐”的心态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_mine12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晋著名诗人孙绰幼年遭际坎坷,既遭丧父之痛又因永嘉战乱余波,举家逃难过江。避难过江后孙绰开始了隐居生活,形成其特立独行、萧条高寄的个性,并且在文坛初露峥嵘。游放山水十余年后孙绰步入仕途,在朝为官一段时期后转入各地幕府,此时期不仅展露了他的文学才能,更显露了他不畏权势、上疏请命的过人胆略。孙绰一生亦官亦隐,代表了当时士大夫的普遍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更是引领这个时代文学风潮的领袖人物。
  关键词:孙绰 生平 亦官亦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孙绰,字兴公,原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东晋著名玄学家、文学家、玄言诗派代表人物。孙绰一生亦官亦隐,其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 历经丧乱,避难过江
  
  孙绰生年,按唐许嵩《建康实录》卷八载:“(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庚戌,……是岁散骑常侍、领著作孙绰卒。……卒时年五十八。”《晋书·孙绰传》云:“年五十八卒。”这与《建康实录》相符,可推知其生于晋愍帝建兴二年(314),卒于简文帝咸安元年(371)。
  孙绰幼年遭际颇多坎坷,既遭丧父之痛又因永嘉战乱余波,举家逃难过江。按《晋书·孙楚传》传末所记:“(楚)三子:众、洵、纂。众及洵俱未仕而早终,惟纂子统、绰并知名。”又《晋书·孙盛传》载:“祖楚,冯翊太守,父恂,颍川太守,恂在郡遇贼被害,盛年十岁,避难渡江。”由此可知孙绰叔父孙恂时任颍川太守,在战乱中被害。
  《晋书·孙统传》载:“(统)幼与绰及从弟盛过江。”《建康实录》述孙绰家世云:“绰字兴公,太原郡人……永嘉丧乱,幼,与兄统相携渡江。”二则内容虽都未提到过江时孙绰父孙纂是否尚在人世,但可知孙恂被害后,孙氏家族确实相携避难过江。
  孙绰九岁时,孙纂去世,其《表哀诗》云:“余以薄祜,夙遭闵凶,越在九龄,严考即世。”依孙绰生年,可知其父孙纂于元帝永昌元年(322)卒。孙绰《表哀诗序》又云:“殖根外氏,赖以成训。”可推知在孙纂去世后,孙绰应是在舅家生活过一段时间,但因史料缺乏,其舅家为谁,今已无可考证。
  
  二 隐居东山,文才初显
  
  避难过江之后,历经颠沛流离的孙绰终于在会稽安顿下来,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隐居生活。史载孙绰“少有隐逸之志,早学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他在这一时期写就了名篇《遂初赋》,今《遂初赋》只存其序。在序中他这样写到:
  “余少慕老庄之道,仰其风流久矣。却感于陵贤妻之言,怅然悟之。乃经东山,建五亩之宅,带长阜,倚茂林,孰与坐华幕击钟者同年而语其乐哉!”
  “遂初”者,遂其初愿,即谓隐居。从序文中可以想见孙绰年少隐居东山时的闲情高致和风流神采。东山即会稽之东山,在今浙江上虞县西南。这里风景秀丽,吸引了众多名士聚居于此,孙绰即为其中之一。《晋书》本传载:“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孙绰、许询俱为东晋玄言诗派代表人物,早年相识于会稽的明山秀水中,志同道合,引为知已。《晋书·王羲之传》又云:“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与孙绰志趣相合的还有王羲之、谢安、支道林等名士,他们在风景秀丽的会稽结伴游历,清谈赋诗,集会宴饮,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遂初赋》序中孙绰明显流露出对老庄出世之道的向往和对世俗荣华富贵的鄙弃。孙绰寓居会稽时期,曾经与邻居高世远有过一番有趣的对话,《世说新语·言语》记曰:
  孙绰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斋前种一松树,恒自手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孙绰在斋前栽松树是爱其四季长青和挺拔坚韧,并不关心其能否成材,其思想深得老庄之妙。由此也可见孙绰独立特行、萧条高寄的个性和对于绝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
  隐居东山时期,孙绰对自己文学才能已相当自信。《世说新语·品藻》记载:
  支道林问孙兴公:“君何如许掾?”孙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此时期孙绰已遍览历代辞章,并十分欣赏张衡、左思之赋,《世说新语·文学》曾记载说:“孙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称赞二人之赋,铺张扬厉,气势磅礴。孙绰的名篇《游天台山赋》声调铿锵,气象阔大,或多或少应是得益于孙绰对二人赋作的学习与借鉴。《世说新语·文学》记载: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晋书》本传对此事亦有记载,《游天台山赋》凌于众多文人赋作之上自可想见。
  
  三 出仕为官,引领文坛
  
  游放山水十余年之后,孙绰从会稽东山中走出步入仕途,开始了他漫长的仕宦生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孙绰的出仕为官与他的隐逸思想并不相矛盾。他在《难谢万<八贤论>》中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说:“体玄识远者,出处同归。”认为只要能做到精神上的玄远超脱,出仕与隐居也就没有什么区别。孙绰的思想在东晋时期极具代表性,像王导、王羲之、谢安等名士出则兼善天下,入则优游山林,皆亦官亦隐之士。
  据《晋书》本传载,孙绰因祖上之功,“袭爵长乐侯”。出仕之初,孙绰“除为著作佐郎”,在朝为官一段时期后开始转入各地幕府。咸和九年(334)之后,他被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带南昌相。
  孙绰曾任南昌相,此事《晋书》本传失载,孙绰《聘士徐君墓颂》有云:
  “晋南昌相太原县君白汉故聘士徐君之灵……余以不才,忝宰兹邑,遐宗有道,思揖远风。乃与友人殷浩等,束带灵坟,奉瞻祠宇。”
  又据《晋书·殷浩传》“征西将军庾亮引(浩)为记室参军”,可推知此时殷浩与孙绰应为同僚,在庾亮幕府共事。此篇墓颂应该是孙绰兼任南昌相期间,与殷浩等人同至徐稚坟前祭奠时所作。
  康帝建元元年(343)之后,孙绰又被庾亮弟车骑将军庾冰请为参军。据《建康实录·康帝纪》记载:建元元年(343)三月,“以中书监庾冰为车骑将军”,又《晋书·庾翼传》载,康帝即位,庾欲北伐,“卓骑参军孙绰致书谏之”。
  孙绰此时在庾亮武昌幕府中,与庾氏兄弟关系甚密,可推知孙绰在康帝建元初年后,被中书监庾冰请为车骑将军。孙绰时在庾幕为参军,为送庾冰赴京辅政,临别作《与庾冰一首》,孙绰在诗中,回忆交往旧事,称赞庾冰“形与务动,志恬道味”的品格,借诗表达二人临别时的眷念之情,勉力庾冰为政应当“鉴彼韦弦,慎尔准墨”,不负众望,全诗饱含赞赏、期待之情。
  咸康六年(340),时年五十二岁的庾亮病死,当时二十七岁的孙绰为之作《太尉庾亮碑》。四年之后,庾亮弟庾冰薨,据《晋书·志》第三卷记载,康帝建元二年(344),庾冰卒;孙绰作《江州都督庚冰碑铭一首》以示哀悼。此后孙绰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具体时间不可确知。
  随着庾氏兄弟的相继谢世,武昌幕府也风流云散。穆帝永和二年(346)之后,孙绰因在武昌幕府时与殷浩友善,而得入殷浩幕府。据《晋书·礼志上》:
  至康帝崩,穆帝立,永和二年七月,有司奏:“十月殷祭,京兆府君迁祧室。”……尚书郎孙绰与无忌议同,曰:“太祖虽位始九五,而道以从畅,替人爵之尊,笃天伦之道,所以成教本而光百代也。”
  可知此年八月时,绰尚为尚书郎,故孙绰为建武长史应在此年八月之后。
  孙绰出殷浩幕府后,因素与王羲之交好,被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在王羲之幕府为官时期,应是孙绰幕府生涯中最快意的时期,也是其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永和九年(353),孙绰年已四十,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会,并作《兰亭诗二首》及《三日兰亭诗序》。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会后,《兰亭诗》辑诗成集,王羲之为之作《兰亭集序》,孙绰作了后序,流芳百世。
  永和十一年(355)前后,孙绰写就名篇《游天台山赋》,赋作气韵流畅、声调铿锵、情致高远,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孙绰视其为平生得意之作,曾对好友范启说:“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游天台山赋》在《文选·浏览赋》中得与王粲《登楼赋》、鲍照《芜城赋》鼎足而三,亦足见其赋在当时的声名。
  因王羲之于此年辞官,孙绰遂转作永嘉太守。
  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大司马桓温北伐收复洛阳后阴谋篡位,欲迁都洛阳,朝廷及众官皆慑于桓温权势,无人敢提异议。唯孙绰挺身上书,进《谏移都洛阳疏》。《晋书·孙绰》载:
  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粗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
  他在疏中写道:
  自丧乱以来六十余,苍生殄减,百不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井堙木刊,阡陌夷灭,生理茫茫,永无依归。……而百姓震骇,同怀危惧者,岂不以反奋之乐,而趣死之忧促哉!何者?植根于江外江数十年矣,一朝拔之,顿驱于空荒之地,提挈万里,险浮深,离坟墓,弃生业……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将取裁?
  孙绰认为迁都乃是“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这是孙绰仕宦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展示了他精妙绝伦的文学才能,更显露了他不畏权势、上疏请命的过人胆略。全文在情在理,语意肯切,“疏上,迁都乃止”。孙绰因此遭桓温妒恨,《世说新语·轻诋》篇云:
  “桓公欲迁都,以张柘定之业。孙长乐上表,谏此议甚有理,桓见表心服,而忿其为异。”
  此后孙绰转廷尉卿,领著作,据《晋书》本传载,“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有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可以推知孙绰转廷尉卿,领著作当在上疏劝谏后。简文帝咸安元年(371)孙绰溘然长逝。
  考察孙绰的一生,正处在晋室东迁,安居江左时期,当时政局相对稳定,清淡之风盛行,儒道释三教思想也逐渐由对立走向融通。士人们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谈玄成风,追求精神上的玄远超脱,将“出则兼善天下,入则优游山林”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孙绰一生亦官亦隐,可以说代表了当时士大夫的普遍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而有着一代“文宗”美誉的孙绰更是引领这个时代文学风潮的领袖人物。
  
  参考文献:
  [1] (梁)萧统,(唐)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
  [2] (梁)·萧统,唐·李善:《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987年。
  [3] (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4] (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
  [5] (唐)虞世南:《北堂书钞》,中国书店,1989年。
  [6] (唐)许嵩:《建康实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 (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
  [8] 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
  [9]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10]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
  [11] 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
  [12] 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学史料丛考》,中华书局,2003年7月。
  [13] 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14]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年。
  [15]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中华书局,1983年。
  
  作者简介:赵莉,女,1978—,河南郑州市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六朝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横光利一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中坚,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前者的小说创作对后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表现在语言技巧和结构叙述上;同时,后者在前者的影响下产生了属于本土的特有的变异,特别表现在理论基础和主题挖掘上。  关键词:新感觉 横光利一 穆时英 表现主义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日本新感觉派是在现代主义思潮泛滥日本文坛的背景下产生的。他们否定传统文学,呼唤现代主义,风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刘安以儒家诗教评论《离骚》的具体内容,并从儒家诗教的形成、《诗》学传播及汉武帝好儒爱《骚》三个方面探讨了刘安以儒评《骚》的原因。  关键词:刘安 《离骚》 儒家诗教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文学史上最早以儒家诗教对《离骚》进行研究评价的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叙》对此有论述:“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此处所说
期刊
摘要《论语》中“言”字出现了128次,甚至超过了“仁”的109次,可见它的意义之重要。孔子的“言”论思想主要体现在阐明了“言”的重要性以及构架了“言”的理想模式,而“言”更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超越时空地影响了我们现在的言说习惯。  关键词:论语 言 理想状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言”的内涵解析    “言”是一个很典型的象形字,从字形上观察,下面二横一口是“舌”,
期刊
摘要对于西方诗学话语语境下的中国文论重建问题,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论述。本文紧紧围绕重建分期、时代语境、学派问题和文学教材四个相关的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过程中,这四个方面需着重注意。  关键词:重建分期 时代语境 学派问题 文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I021 文献标识码:A    关于中国文论传统的重建问题,学界已谈了许多,本文就重建分期、时代语境、学派、教材这四个方面的相
期刊
摘要《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百回世情长篇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白话小说进入了一个新层次。该小说一般被视为悍妇虐待懦弱丈夫的小说,可是细观此书,可以发现,其婚姻生活除暴力外,还有夫妻间的温情。这是一种畸形的、不易被人理解的情爱。  关键词:虐待 恩爱 畸形  中图分类号:J401文献标识码:A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顾名思义,这是一部关注有缺陷的、不美满
期刊
摘要李东阳领导的茶陵派与“三杨”为代表台阁体两个文坛流派在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的相互关系也就成为了学术界的一宗公案。本文以两派的社会环境为立足点,通过比较,研究两派之所以有着趋同与变异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茶陵派 台阁体 社会环境 异同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    《明史·李东阳传》云:“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后,东阳而已。” 李东阳(
期刊
摘要司马迁《史记》运用大量的虚实艺术技法,创造了许多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史记》历史叙事常用的虚实结合方法有: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虚实互见等。其中虚实互见是司马迁虚实结合方法运用的创新。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历史叙事 虚实结合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虚实是我国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对艺术辩证法,虚实结合是文学艺术创作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二千多年前司马
期刊
摘要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新的阐释和发展。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特定历史阶段,适应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表征着历史的必然性和积极性,并不会永久存在。詹姆逊的文化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理想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化。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 詹姆逊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又译为詹明信或杰姆逊)是20世纪优秀的文化批评家,美
期刊
摘要前苏格拉底时期,人们由于受自然一元论思想的影响,事物的外在感性形象受到了过分关注,而其内在意蕴却相应地被忽视。由此,人们对事物的外在秩序、比例、均衡、和谐等进行了形式主义的鉴赏判断。这种情形一直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期才有所改观,由他们构建的二元论思想和理性主义由于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关注社会人生,使古希腊的审美原则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由形式主义原则开始向道德主义原则转化。  关键词:前苏格拉底 自
期刊
摘要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美国人用自己的选票缔造了崭新的历史,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建国两百余年后迎来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研究奥巴马自传《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究其深层因素,在于国际化身世、不失时机地提出“改变”、“希望”、“未来”的口号和强烈的“美国梦”精神。本文将从书中所展现的追求自由平等,充满智慧的个人奋斗方面来探析“美国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奥巴马 《无畏的希望: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