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四川 成都 611931)
摘要:通过几年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在前人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经实践检验,该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电工基础》的基础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55-02
《电工基础》是电类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电路的组成及对电路的分析,内容广、概念多、抽象、计算烦琐、学习难度大。为此,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我从中职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因势利导,在前人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效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有“做”的机会的课堂,使教师的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提高了专业技能。
一、做中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加之部分教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确,照本宣科、照搬现成的教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而是硬灌知识,于是課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睡觉、顶撞老师等现象。《电工基础》本来就枯燥,乏味的教材,死板的讲授,只能使学生与《电工基础》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做中教,做中学”针对以上现象,正好可以做到因地制宜。教师引导学生做,正好把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应用到教学中来,显然要比单纯听课更有吸引力,有了感性上的认识,更容易理解知识。学生从做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转化为对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不用再因教师深奥的理论讲解和繁杂的公式推导感到枯燥乏力,克服了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建立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电容器的串、并联定义及特点”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串联、并联的概念及特点,难点是电路中各电容器之间的关系。我课前准备了一个万用表、几个电阻、几个电容、一个电源及若干导线。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试做把3个电容连接起来,看有几种接法,因为在这以前就掌握了电阻的串并联,学生很快就联出有串联、并联、混联三种接法,此时及时提出电容的串、并、混联概念。第二个学生任务是:在三个电阻串、并联电路中和三个电容串、并联电路中分别接入电源,测量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强度I、电路中每个电阻、电容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总电流I总、判断电路中的总电荷量Q总,电路中总电压U总、推算出总电阻R总与总电容C总。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找出电阻串、并联电路和电容串并联电路的类似之处,总结出电容串并联电路的定义及特点。但电容大小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直接得出了,需要教师用同学们学过的电阻大小的公式类比,引导学生推导出并联电容的大小等于各支路电容大小之和。教师通过学生的“做”,不但复习了电阻串并联、教授了电容串并联,还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在学习中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树立了学生自学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基于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低,在面对抽象复杂的电工理论知识时,常会提不起学习的热情。但若教师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中职学生喜欢动手的优点,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是抱着学一门技术(手艺)的目的来到学校学习的,因此教师更应该考虑从动手“做”入手,去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电工基础》作为一门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课程,要学好电工基础,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必不可少。在教学中巧妙的设计实验、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敏捷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我让学生在实验中独立对实验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和详细记载,引导学生从生动直观的现象中总结出抽象的结论。如在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实验中的具体做法:全班一台感应起电机,每组学生放一台静电计、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一个电介绝缘板、若干根导线,这些器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想知道东西如何用。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引起电容器电容大小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并请每组学生把想到的因素记录下来,在“做”中去验证。接下来教师先演示一遍(学生观察这些东西如何用,电路如何连接,观察静电计的指针转角如何变化。)实验,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验证自己想到的因素是不是真正改变了电容器电容的大小,是如何改变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查阅教科书、相互讨论及老师引导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正确使用了静电计和感应起电机,也弄清楚了哪些是改变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根据实验现象及其记录的数据,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哪些因素会改变电容的大小,以及是如何改变的。这个时候老师提出平行板电容大小的计算公式,学生才会记忆尤深,因为是自己动手“做”出来的,这样公式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中职学生的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对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见到整个实验的变化情况,这正迎合了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做中教,做中学”的模式克服了理论与实验“两层皮”的问题,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三、在做中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教学工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日常生活中总结经验,从具体实践中升华理论,让他们感受到创造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使想象力得到培养。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时候,由于我们既看不到也摸不着,无法直接感知它。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只能用语言描述给学生,学生只能记住标准答案,无法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磁场空间。为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我准备了下面这个实验:白纸一张(做背景)、透明的玻璃板一张、条形磁铁1只、铁屑若干。白纸上放上条形磁铁,透明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后放在条形磁铁上,轻轻敲击玻璃板,看看铁屑的分布变化情况。学生看到铁屑分布的变化后会觉得相当神奇,这时再引导学生:磁场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这里的铁屑的模拟也只是狭小平面的模拟,真正的磁场是存在于整个空间的,需要同学们自己想象。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就留下了一个形象的磁场空间,这也是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通过“做中学”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电工学是一门神奇的自然科学。
四、做中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促进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仔细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枯燥的知识、死板的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愉悦学习。(2)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实践技能,认真研究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后可以学到什么,提高学生什么技能等,精心设计学生做的内容。(3)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节奏,该做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去做,该结束的时候要及时结束,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引导、点拨、总结出规律、特点。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为学广博”,需要教师由“教书匠”型向教研型、专家型转变,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好学求索的典范。《电工基础》是专业中的基础课,其中有些理论知识抽象程度高,常规教学实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却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是一种打破常规、突出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都得到较大提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作者简介:史陆可(1986-),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应用职业教学。
摘要:通过几年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在前人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经实践检验,该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电工基础》的基础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55-02
《电工基础》是电类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电路的组成及对电路的分析,内容广、概念多、抽象、计算烦琐、学习难度大。为此,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我从中职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因势利导,在前人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效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有“做”的机会的课堂,使教师的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提高了专业技能。
一、做中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加之部分教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确,照本宣科、照搬现成的教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而是硬灌知识,于是課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睡觉、顶撞老师等现象。《电工基础》本来就枯燥,乏味的教材,死板的讲授,只能使学生与《电工基础》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做中教,做中学”针对以上现象,正好可以做到因地制宜。教师引导学生做,正好把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应用到教学中来,显然要比单纯听课更有吸引力,有了感性上的认识,更容易理解知识。学生从做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转化为对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不用再因教师深奥的理论讲解和繁杂的公式推导感到枯燥乏力,克服了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建立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电容器的串、并联定义及特点”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串联、并联的概念及特点,难点是电路中各电容器之间的关系。我课前准备了一个万用表、几个电阻、几个电容、一个电源及若干导线。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试做把3个电容连接起来,看有几种接法,因为在这以前就掌握了电阻的串并联,学生很快就联出有串联、并联、混联三种接法,此时及时提出电容的串、并、混联概念。第二个学生任务是:在三个电阻串、并联电路中和三个电容串、并联电路中分别接入电源,测量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强度I、电路中每个电阻、电容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总电流I总、判断电路中的总电荷量Q总,电路中总电压U总、推算出总电阻R总与总电容C总。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找出电阻串、并联电路和电容串并联电路的类似之处,总结出电容串并联电路的定义及特点。但电容大小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直接得出了,需要教师用同学们学过的电阻大小的公式类比,引导学生推导出并联电容的大小等于各支路电容大小之和。教师通过学生的“做”,不但复习了电阻串并联、教授了电容串并联,还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在学习中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树立了学生自学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基于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低,在面对抽象复杂的电工理论知识时,常会提不起学习的热情。但若教师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中职学生喜欢动手的优点,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是抱着学一门技术(手艺)的目的来到学校学习的,因此教师更应该考虑从动手“做”入手,去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电工基础》作为一门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课程,要学好电工基础,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必不可少。在教学中巧妙的设计实验、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敏捷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我让学生在实验中独立对实验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和详细记载,引导学生从生动直观的现象中总结出抽象的结论。如在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实验中的具体做法:全班一台感应起电机,每组学生放一台静电计、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一个电介绝缘板、若干根导线,这些器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想知道东西如何用。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引起电容器电容大小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并请每组学生把想到的因素记录下来,在“做”中去验证。接下来教师先演示一遍(学生观察这些东西如何用,电路如何连接,观察静电计的指针转角如何变化。)实验,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验证自己想到的因素是不是真正改变了电容器电容的大小,是如何改变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查阅教科书、相互讨论及老师引导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正确使用了静电计和感应起电机,也弄清楚了哪些是改变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根据实验现象及其记录的数据,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哪些因素会改变电容的大小,以及是如何改变的。这个时候老师提出平行板电容大小的计算公式,学生才会记忆尤深,因为是自己动手“做”出来的,这样公式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中职学生的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对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见到整个实验的变化情况,这正迎合了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做中教,做中学”的模式克服了理论与实验“两层皮”的问题,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三、在做中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教学工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日常生活中总结经验,从具体实践中升华理论,让他们感受到创造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使想象力得到培养。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时候,由于我们既看不到也摸不着,无法直接感知它。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只能用语言描述给学生,学生只能记住标准答案,无法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磁场空间。为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我准备了下面这个实验:白纸一张(做背景)、透明的玻璃板一张、条形磁铁1只、铁屑若干。白纸上放上条形磁铁,透明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后放在条形磁铁上,轻轻敲击玻璃板,看看铁屑的分布变化情况。学生看到铁屑分布的变化后会觉得相当神奇,这时再引导学生:磁场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这里的铁屑的模拟也只是狭小平面的模拟,真正的磁场是存在于整个空间的,需要同学们自己想象。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就留下了一个形象的磁场空间,这也是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通过“做中学”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电工学是一门神奇的自然科学。
四、做中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促进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仔细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枯燥的知识、死板的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愉悦学习。(2)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实践技能,认真研究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后可以学到什么,提高学生什么技能等,精心设计学生做的内容。(3)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节奏,该做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去做,该结束的时候要及时结束,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引导、点拨、总结出规律、特点。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为学广博”,需要教师由“教书匠”型向教研型、专家型转变,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好学求索的典范。《电工基础》是专业中的基础课,其中有些理论知识抽象程度高,常规教学实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却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是一种打破常规、突出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都得到较大提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作者简介:史陆可(1986-),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应用职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