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述了新工科战略背景下机械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结合具体案例,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新模式、校企合作新模式、教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加强机械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T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4-01
引言:教育部于2017年2月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内新工科建设计划,正在引发工程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思考,新工科建设培养学生应该具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多元的知识基础,以帮助其做好迎接未来挑战。本文以机械类专业为例,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的背景下,要求机械类传统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我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學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制定的过程中,通识性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加了4学分的创新创业必修课,如创业基础、创新教育方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了机械创新设计等,着重提升学生创新技能;实践课程上开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设置创新创业奖励学分,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可转换为“创新创业选修课学分”、“素质拓展课程学分”、“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学分”或专业选修课学分。
二、教学新模式
教学方法上要求改革,增加案例教学,加大企业的案例讲解;实训中,教师开展项目教学,最后要求学生提交项目作品,构建“教学—实训—考证—大赛”教学模式,构建3+1教学模式: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1年的实践,让学生实践技能再次提高。在教学内容改革上改革,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扩建“创客工作室”,让更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工程项目为主线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做到应用型学生必备的素质,由项目完成实物的制造,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积极参加辽宁省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获银奖和优秀奖。学生获得国家级、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得省三等。
三、校企合作新模式
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的合作,拓宽合作的领域,强化合作的深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实现“资源共用、人才共有、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加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以及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能力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创新能力五个层面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招工与招生、教学与生产、实习与就业”趋于同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硬环境建设,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校内实训坚持“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校外实习坚持“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维一体。与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培训处联合培训中级数控车工和中级加工中心车工。每年培训30多名学生,经过培训学生独自掌握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的编程和实际操作,同时考取中级数控车工和中级加工中心车工证书。通过培训将课堂学习的数控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与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地铁方面紧缺人才。最近几年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大发展,各个城市加大了地铁建设进度,对地铁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我校积极与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培养地铁方面紧缺人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主要培养地铁司机和地铁车辆检修人员。每年与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三个月的联合培训,让学生掌握地铁和车辆检修相关的基础知识。毕业以后直接到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工作,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连接。
四、强化教师培训,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
“双师双能”型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把建立高质量的教师群体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学校定期组织专业老师去企业一线生产实践,提高老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并考取职业高级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实习和锻炼,做到科研-本科教学
-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教师为企业完成技术攻关项目,不但能提高教师实际工程训练水平,更能将自己获得的实践经验带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之中,让学生掌握到前沿的工程技术知识。校内成立创新基地,做到老师的科研项目有创新基地的学生参与,做到学生的创新想法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结论
新工科背景下,需要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新的模式。本课题项目在机械工程学院大范围内实施,涉及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三个专业的四个年级学生,总计170人从中受益。通过新模式的实践研究,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为学生的日后工作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继.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9
[2]吕海霆,程瑞.民办高校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6(6)
[3]吕海霆,程瑞.基于多维实践平台的工程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7(3)
[4]张秀艳,程瑞.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师,2016(23)
[5]程瑞,董淑婧.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JG17DB079)成果;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课题(LMJK2017081)成果;大连科技学院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院教改201704)成果
作者简介:程瑞,1979年6月,性别男,辽宁大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控机床研发设计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T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4-01
引言:教育部于2017年2月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内新工科建设计划,正在引发工程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思考,新工科建设培养学生应该具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多元的知识基础,以帮助其做好迎接未来挑战。本文以机械类专业为例,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的背景下,要求机械类传统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我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學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制定的过程中,通识性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加了4学分的创新创业必修课,如创业基础、创新教育方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了机械创新设计等,着重提升学生创新技能;实践课程上开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设置创新创业奖励学分,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可转换为“创新创业选修课学分”、“素质拓展课程学分”、“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学分”或专业选修课学分。
二、教学新模式
教学方法上要求改革,增加案例教学,加大企业的案例讲解;实训中,教师开展项目教学,最后要求学生提交项目作品,构建“教学—实训—考证—大赛”教学模式,构建3+1教学模式: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1年的实践,让学生实践技能再次提高。在教学内容改革上改革,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扩建“创客工作室”,让更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工程项目为主线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做到应用型学生必备的素质,由项目完成实物的制造,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积极参加辽宁省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获银奖和优秀奖。学生获得国家级、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得省三等。
三、校企合作新模式
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的合作,拓宽合作的领域,强化合作的深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实现“资源共用、人才共有、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加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以及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能力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创新能力五个层面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招工与招生、教学与生产、实习与就业”趋于同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硬环境建设,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校内实训坚持“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校外实习坚持“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维一体。与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培训处联合培训中级数控车工和中级加工中心车工。每年培训30多名学生,经过培训学生独自掌握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的编程和实际操作,同时考取中级数控车工和中级加工中心车工证书。通过培训将课堂学习的数控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与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地铁方面紧缺人才。最近几年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大发展,各个城市加大了地铁建设进度,对地铁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我校积极与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培养地铁方面紧缺人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主要培养地铁司机和地铁车辆检修人员。每年与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三个月的联合培训,让学生掌握地铁和车辆检修相关的基础知识。毕业以后直接到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工作,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连接。
四、强化教师培训,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
“双师双能”型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把建立高质量的教师群体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学校定期组织专业老师去企业一线生产实践,提高老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并考取职业高级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实习和锻炼,做到科研-本科教学
-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教师为企业完成技术攻关项目,不但能提高教师实际工程训练水平,更能将自己获得的实践经验带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之中,让学生掌握到前沿的工程技术知识。校内成立创新基地,做到老师的科研项目有创新基地的学生参与,做到学生的创新想法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结论
新工科背景下,需要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新的模式。本课题项目在机械工程学院大范围内实施,涉及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三个专业的四个年级学生,总计170人从中受益。通过新模式的实践研究,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为学生的日后工作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继.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9
[2]吕海霆,程瑞.民办高校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6(6)
[3]吕海霆,程瑞.基于多维实践平台的工程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7(3)
[4]张秀艳,程瑞.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师,2016(23)
[5]程瑞,董淑婧.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JG17DB079)成果;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课题(LMJK2017081)成果;大连科技学院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院教改201704)成果
作者简介:程瑞,1979年6月,性别男,辽宁大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控机床研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