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生态课堂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uitt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直抒胸臆的作文最具生态性,它要求习作必须是心灵的释放,个性的展现,它是以学生个性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活动。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学生作文的出发点应当是个体生命原生态的展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个体的差别性和生命的多样性,构建一个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 和谐 自主 个性 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事实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学生都十分害怕作文,其主要原因就是习作远离他们的生活,缺少深刻的情感体验,有的时候教师错误地把学生引入到只注重技巧表现的误区,顺应老师提示的作文思路和模式,造成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缺乏鲜明的个性;有的则是毫无章法,空洞枯燥的流水账,更谈不上真情实感了。我不禁要问:作文生态课堂,你尝试了吗?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 ——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的。生态性课堂是一种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生态性课堂的创立奠定了可行的基础。生态性课堂具有整体性、灵活性、生成性等特点。建构生态性课堂需建立生态性师生关系,实施生态性课程,采用生态性的教学方法,进行生态性教学评价,营造生态性的课堂环境。课堂应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精神交流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而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孩子惧怕课堂,尤其是作文课,孩子们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那么生态作文课堂又该如何打造呢?
  一、聆听作文课堂不一样的声音
  师生的隔阂来自情感上的疏远。教师是强势的课堂主导者,学生处于一种被控制的弱势地位。教师不了解学生从生活中都带来了何种的体验和情绪,不知道他们缺乏什么,需要什么?为什么会沉默无语、躁动不安或是和老师家长拧着来。常听老师抱怨: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看来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已被繁重的课业给扼杀了,连最能抒情表意的作文课也失去了该有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该做的就是聆听孩子的心里话,还孩子一个空间,通过自己的笔展示原生态的自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状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
  如一位学生写《我的老师》的一个片断:老师的目光在我的身上定格两秒,她看见我高高举起的手,最后还是绕过去了。这次我好不容易举起的手,又慢慢地放下了……读着这位孩子痛苦而无奈的心里话,你能不动容吗?然而更多的孩子不敢讲这些,尤其对老师说出来。他们往往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颂老师,即使对老师有误会和不满,也绝不会让老师知道。这种所谓的“敬畏”,已经让学生失去自我了。
  直抒胸臆的作文最具生态性,它要求习作必须是心灵的释放,个性的展现,它是以学生个性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活动。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学生作文的出发点应当是个体生命原生态的展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既没有多少扭曲和约束,也无须任何遮掩和伪装,真正做到让孩子有感而发,实话实说,这便是对作文“生态化”的要求。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真情表达,即使他的情感体验和大家背道而驰。这样的作文才是最具生命常态的,就如同百花丛中的一株不起眼的小草。
  二、营造作文课堂的生态环境
  环境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其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渗透入学生的作文中去,这便是“润物细无声”。所谓的作文生态环境是指学生作文水平发展中需要的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和谐提高的各相关环境因素的总和。这里包括教室的、大自然的、网络媒体的生态环境等,比如对教室里资源的整合,布置作文展角,传阅班级手抄报,建课外书报站,加强同学间、同龄人间的交流,博览群芳,取长补短,对学生写作能起强有力的激励作用,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以它特有的丰姿,无与伦比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从而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另外网络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根据作文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的音画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师一堂课,一课一人生。”作文课也可以生动精彩,妙趣横生。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个体的差别性和生命的多样性,构建一个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
  三、关注作文课堂的生态评价
  在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往活动应该是不断的发现教育活动中蕴含的新的生成。学生的作文中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妙语或是惊人之语,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些闪动的火花,及时鼓励。不能把学生的习作一棒子打死,即使他错字连篇,个别句子不合逻辑。
  前不久,我上了一堂习作课:《当老师不在时》,其中一个后进生这样写道:纸飞机撞到我了,我刚想还击,却从窗口洞察到老师从墙角闪过的身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回座位……这是他这篇习作中的“亮点”,我的批注是:生动真实的再现了老师不在时的你的行为表现,这句话里跳出了几个让我惊异的词,比如“洞察”“闪过”“迅雷不及掩耳”,看来应对你刮目相看呢!这次习作,他明显比上次认真了,字迹工整,错别字也少了许多。有人常戏谑别人,“给你阳光你就灿烂”,看来有的时候阳光也是要给的。
  新课程标准呼唤绿色评价,作文评价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地评价策略,小心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真心诚意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我所理解的“绿色评价”就是生态型评价,除了要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以外,我觉得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纵向评价,例如,他和上学期相比进步了没有?哪些地方有了进步?打造生态的作文课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另外,评价手段也可以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到作文的赏析评价中来:出作文小报、教师为优秀作文配乐朗读、评比习作标兵、推荐到刊物发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习作大赛等,培养其写作的兴趣,成功的体验也会让他们自信心倍增。
  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每一堂作文课都应是师生共享的生命旅程,是儿童在斑斓想象的闪烁中,表达自我和世界,扩展自我精神边界的旅程。自然的即是和谐的,让我们的课堂还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给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韩晓阔. 浅谈语文生态课堂建设,《教育艺术》,2010年第5期.
  [2] 孙永宏. 创建绿色生态课堂 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重建,《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第11期.
  [3] 魏晶、陈慧. 课堂环境的生态学思考,《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第2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李二庄小学)
其他文献
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下面我就从《记梁任公的一次演
语文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的“读”,很大一部分就是朗诵的能力。朗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篇好的课文,通过声情并茂、悠扬顿挫的朗诵,不但可以打动朗诵者,触动朗诵者,让朗诵者对优美的文学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还能让听者获得与众不同的感受。通过朗诵,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品鉴能力,还要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所朗诵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而培养学生对优美文学作品语言节奏的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以育人为本”、“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生活”的新理念早已被大家所接受,特别是关注学生的生活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成功的组织教学,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有一次,我承担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
曾经有人问:“‘语文课,上不上一个样。’是不是个真命题?”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至少说明,一定有大量的“上不上一个样的语文课”存在,人们在批评这类语文课的同时也是对洋溢生命活力、追求生命体验的语文课的期盼,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有责任使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身风采的舞台,使课堂洋溢生命活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精彩留给学生,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知识的殿堂、孕育生命的乐园。  一、合作学习是构建生命课堂的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我国的高考也在进一步改革之中,这固然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伴随着高考的改革深入进行,高三历史复习课的一系列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发展的新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尝试问题教学法,改革和调整教学过程。  一、拓展、延伸历史知识,拓宽知识范围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拓展、延伸和补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设计的建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理论的确立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基于建构主义课堂教学设计中,得到实际运用推广的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支架式
“面积法”指的是运用面积公式以及面积有关的性质定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们熟悉的问题中,我们曾经接触到用“面积法”来证明勾股定理。最近,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还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其他一些定理,举例和各位同行分享。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
当今的世界,由于电脑的强大和其多样的功能,使它进入了几乎人类从事的每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也初露锋芒,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这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
【内容摘要】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只有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方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才能发现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特征,从而推动课堂向有效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生成 有效教学 思考  所谓“动态生成”,它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
【内容摘要】该文以《细胞的增殖》一课为例,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作一探索和实践,很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合作学习 细胞有丝分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进一步强调:“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