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探究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时常碰到脾气倔强的学生,专跟老师“作对”,学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却偏偏那样做,犯了错误后,你对他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他不但不听,反而摆出一副不服气的神态,专跟你唱对台戏,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逆反心理。
  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首先,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关。学生在儿童时期似乎都把家长、教师视为绝对权威,唯命是从,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变为持怀疑、批评的态度看待成年人。反对以一种程式、一个模式的学习和工作,而追求新鲜的事物。但是,学生发展起来的这种独立的、批判性的思维和意向,与他们实际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社会经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以致他们的思想、行为、言语往往是偏激的、过头的,缺乏辩证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其次,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这是导致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因素。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有的教师对待掌握技术动作差、体育成绩提高慢的学生,不是主动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动作,找出错误原因及改进方法,而是骂他们“笨”、“死脑筋”。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过失,喜欢小题大做,任意夸张,使学生觉得老师是在与自己过不去而形成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处理问题不公,不一视同仁。有的教师凭学生的成绩、印象处理问题,以自己个人的标准来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学生甲违反课堂纪律或不按教师的要求练习,教师不批评,不教育,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因他们是技术尖子);而当学生乙出现类似问题时,教师则严加指责,点名批评,甚至体罚。这样会使学生乙认为教师偏心,拿自己出气,不值得信赖和尊敬,并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如果经常这样,还会引起学生的报复心理。凡事你不说则罢,一说他便跟你作对,并且还会因对教师反感而不愿上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
  3、教师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可能,学生不愿接受。如教师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素质水平,上课时安排的运动量过大,或练习的难度太高,或硬性规定完成的数量,学生感到没办法完成,而教师又强制其接受,这样便会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如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等等,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二、减轻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
  学生的逆反心理,常给教学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只有排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感情。和学生有了感情,交心、知心、教学工作便好做了。例如:同样的批评,如果师生之间感情较好,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不反感,能虚心接受,而且认为这是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学生就可能认为教师的批评是故意找“岔”,吹毛求疵,因而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与学生建立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2、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适当。只有要求适当,学生才容易接受。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既要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又要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因此,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持征和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标准,让不同的学生去實现不同的目标。千篇一律的教学要求不但不能达到规定的目的,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
  3、教师要尊重学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尽可能对人提出较高的要求,但同时尽可能提高对人的尊重。”可以说,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不要压制学生,而要尊重他们,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和改正错误缺点。如果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不尊重,经常对他们讽刺挖苦,甚至斥责、辱骂、体罚,其结果就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另外,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切不可厚此薄彼,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严格要求;还应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与之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明辨是非,懂得该怎样做而不该怎样做等等。
  总之,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形成,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之一,应该加强研究和探讨。
其他文献
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明教育、公益性和公德性行为教育、爱国主义理想教育,以及一般的规范性行为教育。但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特别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其知识范围和对事物的认识远远要比小学生广阔、深刻,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全面性、完整性和视野的开阔性上还存在一些盲点。  一、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盲点  1、缺乏对协作精神养成的教育。在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
期刊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真是至理名言。全球已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而人的素质就是人所拥有的“本质力量”,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实现自身价值的身心能动量。创造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课改,优化课堂结构,是践行生物教学高质量,办学高品位的必经之路。要开展这一工作,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着力研究和解决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四个问题:教学对象要突出全体性;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性;教学过程要突出主体性;教学方案要突出启发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这一办学宗旨——“把每个应受教育者培养成有用的个人和合格的公民”。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期刊
现行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商品”一节内容中涉及到了劳动产品和使用价值两个概念,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内容中又涉及到社会财富概念;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一内容中涉及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概念;在高三复习时,有些同学在运用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财富这五个概念时容易弄混淆,现就五个概念
期刊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具有综合性,因而也就具有开放性。“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而要体现这两个基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时空、教学评价等方面大胆改革,实施开放式教学。只有开放式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必须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实现由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开放性的内涵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一系列缺陷,主要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而且传授理论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强调统一性、标准性,忽视学生个体体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压抑学生个性,等等。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旨在探讨加强教学和社会生活联系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
期刊
俗话说:“田没种好误一季,人没育好误一生。”教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繁荣兴旺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只埋头教书,不重视育人。只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品德教育深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成为有文化、爱劳动、守纪律、品德高尚的新世纪“四有新人”。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从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看,中
期刊
说起黑白版画——木刻,中国是木刻版面的发源地。早在古代历史上就有详细的记载,公元前七世纪的隋朝,就已经开始有了版画的雏形。那时的木刻是用来印制经咒护符,说的是人们佩戴这种经咒护符在身上的话,走在山野中遇虎狼时,虎狼不敢近身。这个传说今天听起来感觉很荒诞,但在古代不发达的封建条件下是不奇怪的事。后来,到了唐朝,木刻版画又开始在佛画方面发展起来了。这其中,最早的唐朝咸通九年的木刻经本《金刚经》,扉页上
期刊
一、活动目的  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册的新授课任务,开展一次“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研究性活动课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活动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旨在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搜集整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资料,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汇集,再现各类历史知识信息,巩固相关史实知识,以达到使学生知识、情感和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  1、知识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林则徐、魏源等人向西方学习
期刊
“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已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才能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由它的功能——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所决定的。作为教育的核心——德育,主要表现为它的政治功能: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新一代人,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淵博的知识和热爱生活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