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特别是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所铸造和凝聚的恒久弥新、蓬勃向上的人文思想与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之魂、文化之根。语文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渠道,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这些古诗,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所以,古诗教学时,对学生的语言文化积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古诗文教学没有达到课标要求:(1)传统教学把古诗教学等同于诗意解释。(2)过分重视应试训练,忽略对诗意的欣赏。(3)教师缺乏古诗文素养,教学方法枯燥。(4)古诗词本身理解的难度较高,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二、小学生学习古典诗歌兴趣的培养策略
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要改变我校学生对古诗学习的态度、方法、情感等,必须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从简单的背古诗中走出来,调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爱好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民族之情的认同,体会古诗内在的美。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以下种种方法并合埋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电化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
教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心理特点、易于接受的形式,如美妙的音乐和画面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认知,并能够以自觉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意境法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音乐感受意境法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应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堂学习过程的巧妙设计
1.解诗题,知背景
所谓“解诗题,知背景”,就是学一首古诗,首先须从题目入手,了解诗人的概况,以及写这首诗的背景,从而懂得题目意思。每一首诗都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很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要做到细致、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够,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教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苍白机械,而将作者有关写诗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2.抓字眼,明诗意
所谓“抓字眼,明诗意”,就是要抓住重点字词,得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些字词,再联系前后诗句弄清全诗的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所谓想“想意境,悟诗情”,就是反复吟诵此诗,想想诗中所描绘的情景,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欣赏诗歌的美。诗歌是富于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到。
4.多联想,做改写
每次教完古诗,我都会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小作文。学生改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在对这首古诗深化理解的过程,也是在对它的意境再创造的一个过程。
5.学吟诵,深印象
吟诵是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一种方法,分为吟唱和诵读。我们平常的诗词朗读可算作不那么严格的诵读(真正的古诗词诵读严格按诗词格律来诵读)。课堂中教学生古诗词吟诵,孩子听到了像唱歌一样好听的读书声,他们倍感新奇,也颇有兴趣。《义務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目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使我们的经典诵读有了更庄严的意义和任务!而要帮助学生熟背古诗词的最快捷的方法,莫过于教会他们吟唱了!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对于多年前说过什么话可能容易忘记,可对于多年前唱过的那些歌却没那么容易忘记!事实证明,学生一旦会吟唱古诗词,也就背下来了,并且经久不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旋律一经学会经久难忘啊!难怪吟唱在我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的老祖宗老早就发现这是最好用的、最美的一种记忆方法、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总之,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情。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项目名称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020。
编辑 韩 晓
一、目前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古诗文教学没有达到课标要求:(1)传统教学把古诗教学等同于诗意解释。(2)过分重视应试训练,忽略对诗意的欣赏。(3)教师缺乏古诗文素养,教学方法枯燥。(4)古诗词本身理解的难度较高,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二、小学生学习古典诗歌兴趣的培养策略
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要改变我校学生对古诗学习的态度、方法、情感等,必须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从简单的背古诗中走出来,调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爱好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民族之情的认同,体会古诗内在的美。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以下种种方法并合埋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电化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
教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心理特点、易于接受的形式,如美妙的音乐和画面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认知,并能够以自觉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意境法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音乐感受意境法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应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堂学习过程的巧妙设计
1.解诗题,知背景
所谓“解诗题,知背景”,就是学一首古诗,首先须从题目入手,了解诗人的概况,以及写这首诗的背景,从而懂得题目意思。每一首诗都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很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要做到细致、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够,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教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苍白机械,而将作者有关写诗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2.抓字眼,明诗意
所谓“抓字眼,明诗意”,就是要抓住重点字词,得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些字词,再联系前后诗句弄清全诗的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所谓想“想意境,悟诗情”,就是反复吟诵此诗,想想诗中所描绘的情景,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欣赏诗歌的美。诗歌是富于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到。
4.多联想,做改写
每次教完古诗,我都会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小作文。学生改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在对这首古诗深化理解的过程,也是在对它的意境再创造的一个过程。
5.学吟诵,深印象
吟诵是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一种方法,分为吟唱和诵读。我们平常的诗词朗读可算作不那么严格的诵读(真正的古诗词诵读严格按诗词格律来诵读)。课堂中教学生古诗词吟诵,孩子听到了像唱歌一样好听的读书声,他们倍感新奇,也颇有兴趣。《义務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目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使我们的经典诵读有了更庄严的意义和任务!而要帮助学生熟背古诗词的最快捷的方法,莫过于教会他们吟唱了!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对于多年前说过什么话可能容易忘记,可对于多年前唱过的那些歌却没那么容易忘记!事实证明,学生一旦会吟唱古诗词,也就背下来了,并且经久不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旋律一经学会经久难忘啊!难怪吟唱在我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的老祖宗老早就发现这是最好用的、最美的一种记忆方法、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总之,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情。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项目名称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020。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