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普外科手术非急症手术患者74例,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于患者出院时进行睡眠质量调查、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74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护理事故发生。睡眠程度总满意率为83.8%。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得分34±10.26,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得分41±11.3。结论:对于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疼痛;护理
外科手术是医疗机构最常见的医疗行为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的改良,手术效果越来越好,由手术造成的并发症越来越少。但是,由于手术是对人体的一种外界干预,因此所有一般的手术后患者均会经历术后疼痛的过程。研究表明,疼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处理不当会增加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很多手术往往是因为患者术后疼痛处理不当而没有取得满意的治疗结果[1]。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把如何控制患者术后疼痛列为重点研究课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我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后患者进行特殊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间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74例患者中,男4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7±1.7岁。所有患者中,肝癌患者3例,消化道穿孔患者26例,结肠癌患者7例,直肠癌患者10例,胆道结石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为常规择期手术患者,无急诊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送往医院ICU监护,待完全苏醒后转为普通病房。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发放睡眠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
2. 护理措施
2.1 语言仪态
所有护理人员着统一服装,不佩带首饰,不画浓妆。使用礼貌用语,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积极指导和配合患者进行相应术前检查,协助患者及家属快速适应病房环境。病房环境保持整洁、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所有窗帘、床单、被罩等换位淡粉色,减轻患者及家属对于白色的条件性紧张和焦虑。在不违反医院和科室规定的情况下,放宽患者陪护和探视制度,适当增加探视频率。
2.2术前宣教
患者入院后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及治疗方式,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可能发生的时间及解决方法和可能应用的药物,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充分的沟通,使患者增强康复信心,于术前教育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使患者提前适应术后卧床状态。
2.3 术后床旁护理
患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后,由主管护师带队进行护理查房,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并根据患者术式选择适当的卧位。嘱患者家属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并告知当患者进行咳嗽等动作时家属的适当保护切口动作。提高护理查房频率,由常规的2次/日提高到4次/日,由主管护师带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对紧急医疗事件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
2.4 药物治疗
对于难以忍受的疼痛,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嘱向患者发放止痛药物或使用止痛泵。对于可以忍受范围内的疼痛,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尽量不应用药物治疗,以免造成药物依赖。同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采用分散注意力等方式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以外的感觉中,从而提高痛域,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量。
3. 结果
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时间7±1.2天,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无护理事故发生。对患者进行睡眠情况调查,62例患者表示术后睡眠情况满意,总满意率为83.8%。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得分34±10.26,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得分41±11.31,均未达到焦虑和抑郁的诊断水平,患者心理状况良好。
4. 讨论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外科手术后不可避免发生的术后并发症,根据手术部位不同、手术方式不同,疼痛的程度和时限也大不相同。早期疼痛分为3期[2],即麻醉清醒至24h内、术后2~3d 以及术后3~4d。1期疼痛为切口痛,为术后人体各种炎性因子分泌导致,2期疼痛多由切口张力增加引起,3期疼痛多为麻醉药物代谢后肠蠕动增强引起,不同的疼痛分期有不同的疼痛特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选择不同的护理手段进行个性化干预。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环境对于患者的影响非常重要。为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我们刻意将病房设施由传统的白色转换为淡粉色,主要目的是从视觉上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此外,除常规的护理工作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重中之重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增强患者及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能够更好的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患者预后有极大帮助[3]。在术后患者疼痛应用药物治疗的问题上,我们的研究表明,除疼痛水平较高外,多数疼痛均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缓解。例如,在本研究中,我们会根据患者实际术式告知患者采用特殊卧位,从而降低切口张力,降低疼痛水平。在患者进行咳嗽等剧烈运动时,我们告知家属用手在切口两侧加压或使用加压带,目的在于降低切口周围肌肉张力,防止切口裂开和降低疼痛水平。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会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疼痛可能发生的时间和止痛药物的使用须知,防止药物依赖性的发生。
综上,对于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志荣.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1(9):256.
[2]王三荣.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和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1;16(6):108-109.
[3]高颜惠.护理干预对手术疼痛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8(3):55-56.
[4] 陈玉梅,邱菊.心理护理干预在普通外科手术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1(10):745-746.
关键词:手术;疼痛;护理
外科手术是医疗机构最常见的医疗行为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的改良,手术效果越来越好,由手术造成的并发症越来越少。但是,由于手术是对人体的一种外界干预,因此所有一般的手术后患者均会经历术后疼痛的过程。研究表明,疼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处理不当会增加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很多手术往往是因为患者术后疼痛处理不当而没有取得满意的治疗结果[1]。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把如何控制患者术后疼痛列为重点研究课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我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后患者进行特殊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间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74例患者中,男4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7±1.7岁。所有患者中,肝癌患者3例,消化道穿孔患者26例,结肠癌患者7例,直肠癌患者10例,胆道结石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为常规择期手术患者,无急诊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送往医院ICU监护,待完全苏醒后转为普通病房。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发放睡眠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
2. 护理措施
2.1 语言仪态
所有护理人员着统一服装,不佩带首饰,不画浓妆。使用礼貌用语,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积极指导和配合患者进行相应术前检查,协助患者及家属快速适应病房环境。病房环境保持整洁、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所有窗帘、床单、被罩等换位淡粉色,减轻患者及家属对于白色的条件性紧张和焦虑。在不违反医院和科室规定的情况下,放宽患者陪护和探视制度,适当增加探视频率。
2.2术前宣教
患者入院后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及治疗方式,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可能发生的时间及解决方法和可能应用的药物,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充分的沟通,使患者增强康复信心,于术前教育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使患者提前适应术后卧床状态。
2.3 术后床旁护理
患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后,由主管护师带队进行护理查房,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并根据患者术式选择适当的卧位。嘱患者家属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并告知当患者进行咳嗽等动作时家属的适当保护切口动作。提高护理查房频率,由常规的2次/日提高到4次/日,由主管护师带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对紧急医疗事件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
2.4 药物治疗
对于难以忍受的疼痛,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嘱向患者发放止痛药物或使用止痛泵。对于可以忍受范围内的疼痛,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尽量不应用药物治疗,以免造成药物依赖。同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采用分散注意力等方式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以外的感觉中,从而提高痛域,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量。
3. 结果
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时间7±1.2天,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无护理事故发生。对患者进行睡眠情况调查,62例患者表示术后睡眠情况满意,总满意率为83.8%。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得分34±10.26,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得分41±11.31,均未达到焦虑和抑郁的诊断水平,患者心理状况良好。
4. 讨论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外科手术后不可避免发生的术后并发症,根据手术部位不同、手术方式不同,疼痛的程度和时限也大不相同。早期疼痛分为3期[2],即麻醉清醒至24h内、术后2~3d 以及术后3~4d。1期疼痛为切口痛,为术后人体各种炎性因子分泌导致,2期疼痛多由切口张力增加引起,3期疼痛多为麻醉药物代谢后肠蠕动增强引起,不同的疼痛分期有不同的疼痛特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选择不同的护理手段进行个性化干预。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环境对于患者的影响非常重要。为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我们刻意将病房设施由传统的白色转换为淡粉色,主要目的是从视觉上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此外,除常规的护理工作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重中之重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增强患者及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能够更好的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患者预后有极大帮助[3]。在术后患者疼痛应用药物治疗的问题上,我们的研究表明,除疼痛水平较高外,多数疼痛均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缓解。例如,在本研究中,我们会根据患者实际术式告知患者采用特殊卧位,从而降低切口张力,降低疼痛水平。在患者进行咳嗽等剧烈运动时,我们告知家属用手在切口两侧加压或使用加压带,目的在于降低切口周围肌肉张力,防止切口裂开和降低疼痛水平。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会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疼痛可能发生的时间和止痛药物的使用须知,防止药物依赖性的发生。
综上,对于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志荣.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1(9):256.
[2]王三荣.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和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1;16(6):108-109.
[3]高颜惠.护理干预对手术疼痛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8(3):55-56.
[4] 陈玉梅,邱菊.心理护理干预在普通外科手术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1(10):74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