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转型
记者:我省在农业转型升级方面是怎么考虑的?未来五年,我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具体内容?
赵锋:我省农业增加值一直居全国首位,粮食总产实现了“十三连增”,已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食品安全成为关注焦点,农业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工作的核心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种植业和养殖业全过程集约化发展,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标准高、融合深、链条长、质量好、方式新的精致农业。同时,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大对“三农”投入,强化“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快构建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未来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有七个方面:新建高标准农田2464万亩;建成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152万亩,培育10家科技型种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节水、节肥、节药、节地一体化高效农业示范区;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农机和轻便耐用中小型耕种收及植保机械;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领军型企业;加快培育建设一批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基地。
记者: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省提出健全“扶优、引导、倒逼”机制,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其中的“扶优、引导、倒逼”机制将如何推进实施?
赵锋:我省工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基础原材料、能源和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传统的发展路子越来越难以为继,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健全“扶优、引导、倒逼”机制,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争取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扶优,就是加大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扶优力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技术积累广、产业集群多、深耕潜力大的综合优势,瞄准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和增材制造(3D打印)方向,优化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引导,就是加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引导力度,以攻克关键技术、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
倒逼,就是坚持市场化手段,从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等方面,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腾笼换鸟”为高端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山东已经出台了钢铁、水泥等22个工业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记者:《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加快产业园区的升级。产业聚集效应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我省有哪些举措促进产业集聚效应的产生?
赵锋:产业不断集聚会促进园区发展,园区建设反过来又会加快企业集聚。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园区升级,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支持现有国家级园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动各种要素整合,建设一批产业层次高、协同效应好、公共服务优、特色优势强的产业集聚区;另一方面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形成一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产业集群,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集团。纲要提出重点支持建设高端装备集群、汽车及零部件集群、新材料聚集区、新医药聚集区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基地。
记者:“智慧山东”建设是山东“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篇章,未来五年,我省“智慧山东”如何与国家的“互联网+”政策融合发展?“智慧山东”的建设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内容,能够对我省“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怎样的贡献?
赵锋:“智慧山东”是推进信息化与各领域融合发展,它与国家“互联网+”战略是一脉相承的,实施“智慧山东”建设,能够加快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发展体制增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智慧山东”建设可形象概括为“硬、软”两个方面。所谓“硬”是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宽带通信网,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互联网普及应用,加速向社区和农村延伸。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趋势需求,重点发展服务器、网络设备、高端芯片、存储系统、光电信息、智能终端、软件产品和地理信息服务。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坚持以防为主、软硬结合,建立可信、可管、可控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所谓“软”是指信息化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即是“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人机交互、增材制造、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应用,以机械、汽车、纺织、食品、电子、轻工、医药等行业为重点,试点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积极推进国家智能制造试点。促进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融合创新,支持互联网与旅游、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化服务水平。
记者:我省服务业发展有哪些特点?在其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力值得挖掘?
赵锋:“十二五”以来,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8.7个百分点,已成为吸纳投资和就业的主体。但是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低。必须顺应经济服务化发展趋势,推动服务业加快扩大规模、拓展空间、优质高效、融合发展。一是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住宿餐饮业、商贸物流等传统领域,利用科学管理模式和现代经营业态,拓展内涵、打造品牌、便民优先、引领时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适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和服务专业化发展要求,发展现代金融、咨询策划、节能环保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三是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适应社会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快发展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健康服务、养生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创造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挖掘社会潜在需求,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记者:我省在农业转型升级方面是怎么考虑的?未来五年,我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具体内容?
赵锋:我省农业增加值一直居全国首位,粮食总产实现了“十三连增”,已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食品安全成为关注焦点,农业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工作的核心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种植业和养殖业全过程集约化发展,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标准高、融合深、链条长、质量好、方式新的精致农业。同时,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大对“三农”投入,强化“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快构建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未来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有七个方面:新建高标准农田2464万亩;建成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152万亩,培育10家科技型种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节水、节肥、节药、节地一体化高效农业示范区;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农机和轻便耐用中小型耕种收及植保机械;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领军型企业;加快培育建设一批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基地。
记者: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省提出健全“扶优、引导、倒逼”机制,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其中的“扶优、引导、倒逼”机制将如何推进实施?
赵锋:我省工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基础原材料、能源和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传统的发展路子越来越难以为继,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健全“扶优、引导、倒逼”机制,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争取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扶优,就是加大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扶优力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技术积累广、产业集群多、深耕潜力大的综合优势,瞄准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和增材制造(3D打印)方向,优化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引导,就是加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引导力度,以攻克关键技术、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
倒逼,就是坚持市场化手段,从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等方面,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腾笼换鸟”为高端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山东已经出台了钢铁、水泥等22个工业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记者:《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加快产业园区的升级。产业聚集效应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我省有哪些举措促进产业集聚效应的产生?
赵锋:产业不断集聚会促进园区发展,园区建设反过来又会加快企业集聚。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园区升级,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支持现有国家级园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动各种要素整合,建设一批产业层次高、协同效应好、公共服务优、特色优势强的产业集聚区;另一方面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形成一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产业集群,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集团。纲要提出重点支持建设高端装备集群、汽车及零部件集群、新材料聚集区、新医药聚集区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基地。
记者:“智慧山东”建设是山东“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篇章,未来五年,我省“智慧山东”如何与国家的“互联网+”政策融合发展?“智慧山东”的建设主要包含哪些方面内容,能够对我省“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怎样的贡献?
赵锋:“智慧山东”是推进信息化与各领域融合发展,它与国家“互联网+”战略是一脉相承的,实施“智慧山东”建设,能够加快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发展体制增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智慧山东”建设可形象概括为“硬、软”两个方面。所谓“硬”是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宽带通信网,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互联网普及应用,加速向社区和农村延伸。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趋势需求,重点发展服务器、网络设备、高端芯片、存储系统、光电信息、智能终端、软件产品和地理信息服务。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坚持以防为主、软硬结合,建立可信、可管、可控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所谓“软”是指信息化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即是“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人机交互、增材制造、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应用,以机械、汽车、纺织、食品、电子、轻工、医药等行业为重点,试点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积极推进国家智能制造试点。促进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融合创新,支持互联网与旅游、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化服务水平。
记者:我省服务业发展有哪些特点?在其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力值得挖掘?
赵锋:“十二五”以来,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8.7个百分点,已成为吸纳投资和就业的主体。但是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低。必须顺应经济服务化发展趋势,推动服务业加快扩大规模、拓展空间、优质高效、融合发展。一是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住宿餐饮业、商贸物流等传统领域,利用科学管理模式和现代经营业态,拓展内涵、打造品牌、便民优先、引领时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适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和服务专业化发展要求,发展现代金融、咨询策划、节能环保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三是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适应社会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快发展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健康服务、养生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创造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挖掘社会潜在需求,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