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九寨梦幻般的蓝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l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兴盛起来。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他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而且加强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其著名诗人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缘景抒情,因寄所托,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中国当代诗人秉承这一传统,并与时俱进,力求创新,也写出了许多精美的山水诗篇。诗人龚学敏钟情于山水,是当代诗坛写山水诗的代表性诗人之一,20多年来,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写下了诸多内蕴丰盈的优美诗章,《九寨蓝》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所有至纯的水,都朝着纯洁的方向,草一样地
  发芽了。藍色中的蓝,如同冬天童话中恋爱着的鱼
  轻轻地从一首藏歌孤独的身旁滑过……
  九寨沟,就让她们的声音,如此放肆地
  蓝吧。远处的远方
  还是那棵流浪着的草,和一个典雅而别致
  的故事。用水草的蓝腰舞蹈的鱼
  朝着天空的方向飘走了。
  朝着爱情和蓝色的源头去了。
  临风的树,被风把玉的声音渲染成一抹
  水一样的蓝。倚着树诗一般模样的女子
  在冬天,用伤感过歌声的泪
  引来了遍野的雪花和水草无数的哀歌,然后
  天,只剩下蓝了。
  (选自作者同名诗集)
  龚学敏,1965年生于四川九寨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5年春天沿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延安进行实地考察,创作并出版长诗《长征》。已出版个人诗集《幻影》《雪山之上的雪》《紫禁城》《钢的城》等多部。现为《星星》诗刊主编。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境内,以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沟内遍布原始森林,瀑布众多,108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湖泊镶嵌其间。这些湖泊是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堰塞湖,因富含碳酸盐,水体略呈蓝色,澄澈碧蓝的水面倒映着红叶、绿树、雪峰、蓝天,一步一色,变幻无穷,景观非常独特。
  全诗14行,分为五节,因情意绵绵多用长句。诗人钟情于九寨沟梦幻般的蓝,并将这种蓝与草、鱼、树、人结合起来,与传说和故事结合起来,写得别开生面,与众不同。
  其一,九寨之蓝蓝得“纯洁”。来到九寨,给人印象最突出的是水是蓝的:“所有至纯的水,都朝着纯洁的方向,草一样地/发芽了”。这里的水是“至纯”的水,不仅“纯洁”,而且能够像草一样“发芽”。草发芽本是春天的景象,诗人让蓝色发芽,一是说这里的蓝具有繁殖力,二是说这里的蓝蓝出了气象。这里的蓝,“如同冬天童话中恋爱着的鱼/轻轻地从一首藏歌孤独的身旁滑过……”童话纯洁得美丽,藏歌纯洁得孤独,那么,这里的水纯洁得如同梦幻一般。
  其二,九寨之蓝蓝得“放肆”。九寨满沟都是蓝,到处都是蓝,九寨沟的鸟鸣、瀑响、风声也是蓝的,“就让她们的声音,如此放肆地/蓝吧”。这里的蓝是繁盛而张扬的,蔓延开来,直到“远处的远方”,与近处的一样,“还是那棵流浪着的草,和一个典雅而别致/的故事”。水是纯净的,倒映着蓝色的天空,水天一色,“用水草的蓝腰舞蹈的鱼/朝着天空的方向飘走了”。这里运用错觉,用鱼的“舞蹈”来映衬水净天蓝。接着,诗人单独来了一句,“朝着爱情和蓝色的源头去了”,给人突兀之感,并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拓宽了诗的想象空间。
  其三,九寨之蓝蓝得“伤感”。九寨常年冰雪,玉树琼枝,风吹树的声音,如同风吹玉的声音一样,也被“渲染成一抹/水一样的蓝”。在冰清玉洁般的蓝里,“倚着树诗一般模样的女子/在冬天,用伤感过歌声的泪/引来了遍野的雪花和水草无数的哀歌”。人因伤感而落泪,歌因爱情而哀伤;那漫山的雪花和沟里的水草也决不是无情的事物,它们也通人性,也懂人心,因美人的感伤而发出“无数的哀歌”。蓝是孤独的代称,孤独又往往与伤感在一起,“然后”怎么样呢?诗人又出人意料而顺理成章地用力甩出最后一句:“天,只剩下蓝了。”这一句,收得干干净净、闪闪发亮。
  九寨沟四季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与人文兼容,习俗与神话融通,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明朝的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王国维亦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立足于“蓝”,着力表现的也是“蓝”。诗人既动静结合,又情景交融,给读者构筑了一个梦幻般的蓝色世界。诗人钟情于这样的蓝,读者也无不钟情于这样的蓝。另外,“诗中有画”也极具表现力。诗人用精妙的画笔把九寨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给读者以直接的视觉冲击和艺术的审美愉悦。
  龚学敏的山水诗,承接于中国诗歌的传统神韵,又执意于现代语境下的语言创新,“诗思蓄势而发,倾泻而下,既有跳跃性的节奏切分,又能纵控自如,通过高密度的意象叠加以及比拟、通感等手法的杂糅运用,推动诗歌将熟悉的日常迁入画面感强烈的陌生梦境,给受众以视觉和心灵的冲击。”(《诗歌月刊》推荐语)诗人从小生活在天堂仙境般的九寨沟,“纯净”成为他生命的密码和关键词,已经注入他的血液。著名诗人梁平说得十分精辟透彻:“他之所以如此醉心、坚持不懈地抒写山水,可以肯定不是为了寻找什么寄托,而是因为他心无旁骛,发现了山水的美德,发现了生命之于山水的极端重要性。”
  [作者通联:湖北应城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她的诗触摸自然,深入生活,贴近灵魂,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尤为难得的是,愈到晚年,其诗愈是流光溢彩,闪烁着纯粹的诗艺光芒。写于1961年的《倾听歌唱》便是一首经典之作。  “像一阵风,女人的声音正在 飞行,  似乎是一个黑人在湿漉漉的夜晚,  那些易于触摸的事物——  全都变成了另外一种。  它如洪水泛滥伴随钻石闪耀, 
期刊
1.关 雎  又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片小洲,风中曳荡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蚱蜢像酒徒那样吮吸朝露,蝴蝶莫非还在童年么,它们二三结伴,忽东忽西,戏耍正欢。  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让我心旌摇动。  我来而又去,三千年;我去而复来,一瞬间。太漫长了,也太短暂了。惟有那曼妙的姿影不曾被时间的橡皮擦得模糊,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怀念,那是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
期刊
1914年生于上海的张充和,祖籍合肥,为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大姐元和,喜爱文学,情系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兆和因为作家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充和,工诗词,擅书法。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最小的充和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充和3岁前就会背唐诗,七八岁学作对子,然后學写诗。考北大前一年的9月,参加姐姐兆和的婚礼到了北平,之后决定留在北平。家人和朋
期刊
【主题导语】  我喜爱湖。湛蓝如玉,波光粼粼,湖是一种美丽;浩渺无际,汹涌澎湃,湖是一种庄严,一种粗犷;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湖是一种情意。  读湖,读湖的美丽;读湖,读湖的情韵;读湖,读湖的境界。  【选文一】  迷人的青海湖  杨 芸  从西宁向西,穿越惶源峡谷,大约50公里便到达惶源县。这里曾是古代著名的“茶马互市”的市场,当时藏汉
期刊
现实世界,人与人之间,离不开语言的沟通。同样,在高考作文里,对话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写作技法,有待考生准确地把握,以达到形式创新之目的。对话体与其它文体不同的文本特征在于,它体现了对话者的在场性,显得真实可信,更易获得阅卷者认同。不过,这里所谈及的虚拟式对话,特指对话的内容紧扣命题主旨展开,但并不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对话,而是考生通过丰富且合理的想象,将历史上的某个细节、某个瞬间、某个人物予以艺术化
期刊
【技法阐释】  看图作文,就是先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按照命题要求并围绕着图画内容(或意思)写一篇作文。通常情况下,需要观察的图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可以是油画、国画,也可以是速写、漫画;而要求写成的作文可以是对画面内容的生动叙写与赏析,也可以是对画面内容及其特征的客观说明,还可以是对画面含义及其所含哲理的揭示、分析与阐述。  看图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只不过所给材料不是文字,而是图画。大家
期刊
能夠用来听雨声而被记入诗词的植物,好的是芭蕉和残荷。  残荷听雨,是夏末秋将至,天气转凉,多的是一分萧瑟凄凉。而芭蕉叶大,舒卷有致,承接的是春夏之雨,落上去的是自然界的天籁,灵动,清雅,最显芭蕉盛放伟岸的气势,那风雨更是助势。写芭蕉的诗词里,有闲散淡泊意味的是杨万里的那首《芭蕉雨》:“芭蕉得雨更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倘或雨直接落到地上,了无情趣。用宽袍大袖的蕉叶来托,珠圆玉润地滚在蕉叶经络分
期刊
身处羁旅,沦落飘零。也不过是,求不得,爱别离?今复念昔,伊人却在何地?  “宸游风辇何处”,怎料引祸上身。仁宗不快,结果自然冷漠。命他赴任“屯田员外郎”,他也因此被世人称之“柳屯田”,这自是戏称,亦是戏称。宦途失意自不快,可怎忍那,爱人相离。  当初,玄宗避祸蜀中,栈道雨中,雨有情,铃声有意,娓娓道来,怎会无所思,无所想。因而寄恨于曲,名曰《雨霖铃》。如今,遥望暮云叆叇,寒蜩凄切,独面长亭,久矣。
期刊
小熊要爬很陡峭的雪山跟上妈妈,虽然一次次失败滑下山坡,却仍一次次奋力尝试,最终成功登顶——这段视频被竞相转发,人们纷纷为小熊的顽强和不放弃点赞。相信很多家长会拿小熊爬雪山的视频去教育自家的“熊孩子”,然而,你可曾想到,正是熊妈妈按捺焦虑、舍得放手、耐心等待,才赋予了小熊放手一搏、永不言弃、愈挫愈勇的意志和作风。  当下,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教育陷入难以名状的焦虑:砸锅卖铁“倒贴式”甩卖,只求有人把娃
期刊
“怎么?于是你摧毁地球的脸∕为他刻上另外一张脸。∕怎么?于是你毫无选择∕除了火焰之径,∕和拒绝的训斥,∕当地球不再是∕一座断头台或一个上帝。∕今天我有我的语言∕我已经摧毁了我的王国,∕摧毁了我的王座,我们的宫殿和柱廊。∕同时,我在我的肺上孕育,∕在寻求中漫游,∕把我的雨滴教给海,承认它们∕我的火与香炉,∕并写下来到我唇边的∕时间。∕今天我有我的语言,∕我的国境,我的土地和擦不掉的记号,∕我有我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