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包括雕塑、绘画、设计以及建筑,最早出现在17世纪欧洲国家,五四运动前后才正式传入中国。一般高中美术教学是指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对设计作品的创造能力以及对建筑作用的分析能力,无论是哪一部分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然而目前不少教师都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想象力不足、创造力不够,这些都与学生自身美术素养水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本文将结合高中美术教学过程,对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有所益处。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素养;提高策略
美术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促进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地影响,目前不少高中美术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过于被动接受,不敢或者说没有能力去创造新的事物,受到课堂教学的约束比较明显。同时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总是不敢过分表达,导致他们对美的审视出现观念偏差,自身审美素养得不到提升,无法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一、名作研讨
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正确审视,首先就要向学生不断灌输美的作品,让学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激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的了解热情和积极性。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无法意识到名作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感受不到名作中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了解学生的审美状况,从而通过正确的方式对其加以引导和点拨。
教师首先应该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设置阶段性的名作鉴赏课程,在不同阶段为学生制定不同鉴赏能力提升目标,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一方面在课上开展名作研讨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组,鼓励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名作进行赏析,在全班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千万不要给予负面的评价,而是通过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审美自信,艺术本来就没有对与错,只是个人欣赏能力和角度不同才导致不同观点的产生。另一方面在研讨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每个人都写一篇名作赏析的文章,毕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能够完全了解每个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效果,但是通过课外作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提升程度,对于教师来说可以科学的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而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课后联系不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美术素养。教师在名作鉴赏过程中,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区分中国画与外国油画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国外油画重在求真,追求的是形似,评判一幅画质量关键是看它能不能清楚的表达所描述之物,而中国画的精髓在于表达事物的神韵,欣赏的是画作中线条流畅美以及能够传神的意境,在鉴赏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整幅画的构图比例、光线处理效果以及表现手法(留白、点染、对比、衬托等)。通过名作研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艺术逻辑思维,体验更多艺术情感。
二、感受生活
通过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审美技巧,那么教师接下来就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神奇视觉冲击。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生活呈现出来的美和艺术气息,这也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前提,只有不断积累生活素材,才能更好的发展个体想象和创造能力。
首先,是对生物本体美的观察。在艺术家的眼中,万物都有情,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在不同的环境以不同的角度能够感悟出多种情愫,比如雪后的青松没有了往日整片绿色的繁重,有了白雪的点缀,显得更加高洁和淡雅,松树依然那么坚韧不拔,星星点点的绿色若隐若现,仿佛是向人们展示生命的不羁和顽强;比如:西下的夕阳,在人们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一丝悲凉之情时,我们同样能够在夕阳中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时间的珍贵。
其次,是对生命美的感悟。生命美展现在旺盛的生命和柔美中,当我们看到狮子时会产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感叹草原之王的雄壮美;当我们看到小兔子时会产生一种怜惜之情,这就是对生命柔美地认可和感悟。教师要善于在不同阶段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培养学生对不同美好事物地欣赏和理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水平。
最后,是要引导学生领悟生活之美。生活中的琐碎杂事都能够成为艺术家的创造灵感来源,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优秀画家,他不仅将中国画风与国外画法结合在一起,还将生活中小孩、风筝、小鸡等素材作为绘画对象,用另一种角度诠释艺术美的真谛。
三、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美术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也是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美术审美素养。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提升各项能力,才是最为科学的途径。由于学生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并尊重学生这种能力上的差异,根据他们能力差异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而不是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而言,美术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张白纸,而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在白纸上增加内容,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幅作品将伴随学生今后成长,对学生未来发展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承担起育人者该有的责任和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对美术从认识到理解,从欣赏到创作,不断提高学生美术审美素养。
四、教师要注重采用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新课程标准主要倡导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这一基本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改进的教学模式下学到更多美术知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美术修养提升,不断学习新的美术鉴赏知识,根据学生心理成长变化,适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要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教师要加强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学习与运用。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艺术作品的美和内涵文化,促使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美术品种蕴含的艺术意义。
最后,还可以将学生喜爱的线描画、卡通画、漫画等搬到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项兴趣爱好,有效提高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师要注重使用鼓励性语言,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的学习自信和恒心是建立在师生拥有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师生之间具备基本的信任和真诚,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多使用鼓励性语言,给学生的创作成果和赏析结果给予肯定,满足学生成就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六、结语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真心实意的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就能为学生带来更好地学习体验。在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鉴赏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美术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吉.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J].亚太教育,2016,05:207.
[2]彭澤丰.浅谈高中美术对学生的审美培养[J].大众文艺,2012,24:249-250.
[3]王宇.试论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02:133.
[4]张亚前.改革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62.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素养;提高策略
美术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促进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地影响,目前不少高中美术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过于被动接受,不敢或者说没有能力去创造新的事物,受到课堂教学的约束比较明显。同时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总是不敢过分表达,导致他们对美的审视出现观念偏差,自身审美素养得不到提升,无法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一、名作研讨
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正确审视,首先就要向学生不断灌输美的作品,让学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激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的了解热情和积极性。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无法意识到名作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感受不到名作中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了解学生的审美状况,从而通过正确的方式对其加以引导和点拨。
教师首先应该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设置阶段性的名作鉴赏课程,在不同阶段为学生制定不同鉴赏能力提升目标,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一方面在课上开展名作研讨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组,鼓励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名作进行赏析,在全班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千万不要给予负面的评价,而是通过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审美自信,艺术本来就没有对与错,只是个人欣赏能力和角度不同才导致不同观点的产生。另一方面在研讨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每个人都写一篇名作赏析的文章,毕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能够完全了解每个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效果,但是通过课外作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提升程度,对于教师来说可以科学的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而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课后联系不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美术素养。教师在名作鉴赏过程中,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区分中国画与外国油画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国外油画重在求真,追求的是形似,评判一幅画质量关键是看它能不能清楚的表达所描述之物,而中国画的精髓在于表达事物的神韵,欣赏的是画作中线条流畅美以及能够传神的意境,在鉴赏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整幅画的构图比例、光线处理效果以及表现手法(留白、点染、对比、衬托等)。通过名作研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艺术逻辑思维,体验更多艺术情感。
二、感受生活
通过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审美技巧,那么教师接下来就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神奇视觉冲击。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生活呈现出来的美和艺术气息,这也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前提,只有不断积累生活素材,才能更好的发展个体想象和创造能力。
首先,是对生物本体美的观察。在艺术家的眼中,万物都有情,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在不同的环境以不同的角度能够感悟出多种情愫,比如雪后的青松没有了往日整片绿色的繁重,有了白雪的点缀,显得更加高洁和淡雅,松树依然那么坚韧不拔,星星点点的绿色若隐若现,仿佛是向人们展示生命的不羁和顽强;比如:西下的夕阳,在人们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一丝悲凉之情时,我们同样能够在夕阳中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时间的珍贵。
其次,是对生命美的感悟。生命美展现在旺盛的生命和柔美中,当我们看到狮子时会产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感叹草原之王的雄壮美;当我们看到小兔子时会产生一种怜惜之情,这就是对生命柔美地认可和感悟。教师要善于在不同阶段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培养学生对不同美好事物地欣赏和理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水平。
最后,是要引导学生领悟生活之美。生活中的琐碎杂事都能够成为艺术家的创造灵感来源,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优秀画家,他不仅将中国画风与国外画法结合在一起,还将生活中小孩、风筝、小鸡等素材作为绘画对象,用另一种角度诠释艺术美的真谛。
三、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美术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也是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美术审美素养。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提升各项能力,才是最为科学的途径。由于学生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并尊重学生这种能力上的差异,根据他们能力差异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而不是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而言,美术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张白纸,而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在白纸上增加内容,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幅作品将伴随学生今后成长,对学生未来发展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承担起育人者该有的责任和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对美术从认识到理解,从欣赏到创作,不断提高学生美术审美素养。
四、教师要注重采用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新课程标准主要倡导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这一基本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改进的教学模式下学到更多美术知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美术修养提升,不断学习新的美术鉴赏知识,根据学生心理成长变化,适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要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教师要加强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学习与运用。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艺术作品的美和内涵文化,促使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美术品种蕴含的艺术意义。
最后,还可以将学生喜爱的线描画、卡通画、漫画等搬到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项兴趣爱好,有效提高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师要注重使用鼓励性语言,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的学习自信和恒心是建立在师生拥有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师生之间具备基本的信任和真诚,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多使用鼓励性语言,给学生的创作成果和赏析结果给予肯定,满足学生成就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六、结语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真心实意的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就能为学生带来更好地学习体验。在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鉴赏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美术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吉.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J].亚太教育,2016,05:207.
[2]彭澤丰.浅谈高中美术对学生的审美培养[J].大众文艺,2012,24:249-250.
[3]王宇.试论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02:133.
[4]张亚前.改革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