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抽象绘画作为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建立在传统具象绘画的叛离和反动之上,但它却不能取代具象绘画,具象绘画也不会因此过时和被抛弃。20世纪西方美术实质上是抽象和具象同构的形态,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它们在对立中互补,并相互渗透完善,显示出新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20世纪西方美术 抽象 具象 对立 同构 互补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时代产物的20世纪西方美术,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19世纪末即已开始流行的“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20世纪西方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距离:艺术和自然形象的距离。20世纪的主要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探讨中,西方兴起的主流美术思潮和流派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
一 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抽象
抽象绘画不是一个画派、一种风格或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思潮,一场扩展以至改变人们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革命。抽象艺术作为20世纪西方美术中的主流,发轫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初,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继而蓬勃开来,征服了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抽象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是在现代突飞猛进的科技,强烈改变着人们的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高度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强刺激、标准化支配压迫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加之具象绘画由于技艺过于成熟,又没有新的时代精神引领它往前发展,出现僵化等大背景下,绘画艺术摆脱摹写自然的具象表现这一传统形式,是合乎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抽象绘画是对传统具象绘画的叛离和反动。无论是初期的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纳比派,还是后来纯粹的抽象艺术如抽象表现主义、至上主义、抽象风格派、行动绘画、极简主义等。尽管这些抽象绘画在不同方向上都各自追求极端,或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组,或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形式构成纯抽象,以致形成种种风格、流派,但它们都摒弃了长期以来的具象造型语言,完全放弃了对真实对象的描绘和再现,排除了绘画中的情节、历史、文学性等具象内容,均以不同的抽象方式表达对现实、具象世界的背离与拒绝。它们都使用最基本的形式因素线、形、色及其组合构成画面,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视觉,把形式、线条、色彩、色调、肌理这些原来的绘画元素,上升到绘画的主题的高度。绘画的核心成为这些元素的自我表达和组合。抽象绘画是西方现代绘画史上20世纪最具意义的革命。严格地说,抽象绘画在艺术界享有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成为超越国界、普及至全球的一种世界主义精神。
二 20世纪西方美术中具象与抽象共同存在
20世纪的西方美术实质上是抽象与具象共同存在的。抽象绘画的丰富与发展,并不意味着能取代具象绘画,也不意味具象绘画的过时和将被抛弃,它们只是不同形态的绘画语言而已。抽象和具象都有其存在价值。从某种意义上看,抽象绘画对个人内在而无形态可视的思维、意念、情感等情绪感受的表达,更胜于对人物由心理至表象的具体刻划。正因为抽象艺术运用的这种情绪化的非具象语言,就更能把握个性化的独立语言符号,达到准确表述其心绪感情、人的生命价值的目的。如此考量,在人类艺术的创造活动中,抽象的价值无疑是应被肯定的。
同样,以写实表现手法为主体的具象艺术,由于它来源于可观可视形象而被公众普遍认定的特性,因此也将会永远存在。抽象绘画的出现标志着具象绘画一统天下的局面告终,然而,具象绘画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削弱,因为抽象绘画不能代替它的功能和价值。这也正如韦启美先生所讲的:“体现了画家的真诚感情和表现了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品总是有打动人的力量和审美价值”。在抽象占主导地位的20世纪西方美术中,仍有一大批画家,如贾科梅蒂、乔治·莫兰迪、本·尼科尔森、斯宾塞、大卫·霍克尼、弗洛伊德、巴尔蒂斯、安德鲁·怀斯,避开抽象艺术的大潮,坚持用具象的手法描绘他们眼中的事物和内心的世界,并开始探索具象艺术新的发展方向。
三 20世纪西方美术具象和抽象的因素同构
在绘画艺术中,抽象因素、具象因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建立在对形象与自然对象关系的细致解剖之上。任何具象的艺术形象也必然包含对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因此具象绘画之中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抽象因素;同样许多抽象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亦有与自然对象不同程度的联系,也包含着具象因素。
1 抽象中的具象因素基础
抽象绘画最基本的特征,是既不表现具象又不离开具象的表现。它不仅不再现具体物象,反而背离和破坏画面中具体物象的真实感。但它终归是来源于生活,需要生活感受作为依据。抽出具象艺术中典型的东西,其成立的条件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解构与重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和动机。如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等的抽象绘画,都受各种现代派绘画的影响,所以都带有某些具象特征。比如康定斯基1913年的《即兴30〈大炮〉》,也可以辨认出三门吐着烟雾的大炮,东倒西歪的巨大建筑物等,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来的压抑感。其20年代创作的几何抽象《黑方形之中》,画面上造型语言完全由规整的直线、圆、半圆、三角形等组成,但这幅画其实是表现圣骑士战胜恶龙的战争场面,反映了作者在一战之后的解放感。蒙德里安的力作《百老汇爵士乐》,其作品灵感来自美国黑人爵士乐。他用粗细均一的三色竖、横线分割画面,而不用含有运动意味的对角线,以避免影响精确而宁静的画面均衡,其线性切分法犹如音符上的断音。对他而言,音乐中的旋律,就如同画里的彩色,他常把爵士乐的节奏跃然谱在画作中,让观者也能感受到爵士乐的活泼与动感,充分反映了他身处现代美国的生活体验,画出了爵士乐的节奏和干扰其平静的美国都市生活的喧哗。
2 具象中的抽象表现因素
20世纪的具象绘画,在表现对象时也必然因艺术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与对象在形象、精神、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同样也是对自然物象与客观事实分析的结果。因此在具象绘画中,也包含着抽象因素。具象绘画虽以具体物象为主要依据,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孜孜以求的不是逼真的生活形象本身,而是要塑造出最能表现自己对生活独特感受、鲜明态度和透彻理解的艺术形象。具象绘画中的抽象因素体现在任何一段简单的线条和任何一块纯净的色彩之中,具象绘画中不仅式样的理性化是抽象因素的显著表现,同时造型的意象化、色彩的情感化同样也是抽象因素的表现。如乔治·莫兰迪作品中随意组合的坛坛罐罐,其背后所追求的艺术方向是力量相互制约、相互抵消所达到视觉的完美平衡。莫兰迪的绘画只用有限的白、黑和赭石、褐橄榄绿等土色,调子暖灰,有限的冷热对比和明暗反差,似乎音色沙哑,却显得温和朴素。莫兰迪的具象绘画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优雅。又如美国具象画家霍珀的《星期日早晨》,画面内容极为简单,一栋两层房的侧面在几乎平射的阳光下一字排开,全是平行线,在窗、门、檐、阶石之间匠心调度,在线形大小、距离分寸之间,有着类似现代结构主义的抽象画面效果。
所以,无论是具象绘画还是抽象绘画,都包含着具象性因素和抽象性因素。具象性和抽象性作为绘画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这种既对立又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将贯彻绘画发展的始终。
3 抽象与具象的相互影响
一方面,20世纪西方抽象绘画以“抽象”为形式演进核心的现代艺术,在极简艺术阶段失去了推进的可能性。不仅是赖以推进的“抽象冲动”在一个世俗社会中丧失殆尽,而且形式演进的自律性链条也彻底断裂了。整个现代艺术坠入了“解构之后还能解构什么”这样一种茫然无措的末世意识中。人们在艺术家构造的艰深抽象艺术世界中,再也看不到任何希望。艺术只好再次返回具象世界,试图在这里寻找新价值。
另一方面,抽象绘画在对具象绘画的批判过程中,促使具象绘画重新审视自己,使得艺术家在使用具象绘画的表现手法时,寻求新的发展与表现形式,借用抽象因素,来弥补画面的不足。当现代抽象艺术发展到最高潮时,相当一部分艺术家并没有因现代艺术的冲击而改变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仍然将艺术表达的方式用具象绘画形式保留下来。但是他们虽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作为作品的焦点指向,表达的却是隐藏在具象背后的抽象化的观念。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具象画家怀斯,他的具象作品构图奇特,出人意料,在充满诗情画意、神话色彩的画面上,却隐含着莫名的恐惧与忧伤。他的作品饱含深度个体意识和超现实的抽象性,呈现的是现代人的精神特征,即个人被抛向世界时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群体来面对世界的精神矛盾。《房间》作为巴尔蒂斯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仅从标题上就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作品的画面更像是睡梦中的一幕,一裸女、一猫、一侏儒。侏儒开窗帘,洒入一室并不真实的光线,裸女神色泰然自若,而猫非真猫,冷眼旁观。整个作品充斥了痛苦和快乐的重叠。得意、失意与无奈都暴露在不期而至的阳光里。而黑暗中窥视的猫又显得那么的神秘诡异,它坐在象征伦理的书上,变成无所不在的隐秘化身。作品超脱了寓意、色彩、光感、动静等一切绘画评议因素,勾起了观者内心略带残忍的无言感觉……相似作品画家创作了很多,通过不厌其烦地描绘许多看似雷同的内容,反映了画家本人对生存意义的思考。
现代具象绘画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自然物象与客观事实的表象进行表达,这是具象绘画形式进入现代的趋势。具象绘画在摒弃了局限之后,对自然物象与客观事实进行再认识,并逐步深入到对其本质的探讨。对自然物象与客观事实本质因素的抽取,可认为是这一时期具象绘画形式发展的一个原动力。它虽然仍以具象的形式出现,但是已经在精神结构上经过情绪化的处理,是艺术家个人经验的体现,而不再是对自然物象与客观事实的简单再现。这时具象绘画的画面精神结构已经开始转化,更多的倾向于精神结构的抽象化,这是一种超越人的情感体验的转化,更胜于抽象绘画形式的视觉体验。具象绘画形式与这种抽象化了的精神意识结合起来,产生了抽象式具象绘画的精神结构,画面的具体形象转化为对意识的审美体验。具象绘画摒弃了局限,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抽象绘画给具象绘画带来了解放,使其得到不断的发展。
这些抽象化精神的表现形式因为带有太多个人因素,使得具象绘画在现代呈现出多样性,这种状态使得具象绘画形式的本质因素逐步背离非本质因素,不再是为了具象而具象,而是以具象作为表达状态或是精神结构的手段,使得现代具象绘画形式包含越来越多的抽象因素和特征。
抽象与具象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共同构成了20世纪西方美术,它们均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抽象与具象是在对立中相互渗透、缠绕和融和的,也都是在相互汲取自身发展所需要养分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的变化,当下已不再是具象与抽象所能独占艺坛的时代。在多元化的艺术格局中,只有立足于生活,把握艺术本质,与时俱进,才能符合艺术发展规律,从而创造出一个多元化、多方位的艺术体系,使人类的艺术形态呈现出繁荣与更新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韦启美:《现实主义遐想》,《美术研究》,1997年第3期。
[2] 钟涵:《廊下巡礼》,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3] 刘方:《抽象绘画的观念革新及视觉构成》,《美术观察》,2009年5期。
[4] 《悼念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怀斯》,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09年1月23日。
[5] 郑洋波:《具象绘画中的抽象因素——剖析巴尔蒂斯的油画艺术》,青岛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辛琳琳,女,1982—,河南省驻马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民间美术,工作单位:黄淮学院。
关键词:20世纪西方美术 抽象 具象 对立 同构 互补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时代产物的20世纪西方美术,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19世纪末即已开始流行的“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20世纪西方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距离:艺术和自然形象的距离。20世纪的主要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探讨中,西方兴起的主流美术思潮和流派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
一 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抽象
抽象绘画不是一个画派、一种风格或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思潮,一场扩展以至改变人们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革命。抽象艺术作为20世纪西方美术中的主流,发轫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初,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继而蓬勃开来,征服了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抽象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是在现代突飞猛进的科技,强烈改变着人们的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高度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强刺激、标准化支配压迫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加之具象绘画由于技艺过于成熟,又没有新的时代精神引领它往前发展,出现僵化等大背景下,绘画艺术摆脱摹写自然的具象表现这一传统形式,是合乎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抽象绘画是对传统具象绘画的叛离和反动。无论是初期的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纳比派,还是后来纯粹的抽象艺术如抽象表现主义、至上主义、抽象风格派、行动绘画、极简主义等。尽管这些抽象绘画在不同方向上都各自追求极端,或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组,或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形式构成纯抽象,以致形成种种风格、流派,但它们都摒弃了长期以来的具象造型语言,完全放弃了对真实对象的描绘和再现,排除了绘画中的情节、历史、文学性等具象内容,均以不同的抽象方式表达对现实、具象世界的背离与拒绝。它们都使用最基本的形式因素线、形、色及其组合构成画面,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视觉,把形式、线条、色彩、色调、肌理这些原来的绘画元素,上升到绘画的主题的高度。绘画的核心成为这些元素的自我表达和组合。抽象绘画是西方现代绘画史上20世纪最具意义的革命。严格地说,抽象绘画在艺术界享有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成为超越国界、普及至全球的一种世界主义精神。
二 20世纪西方美术中具象与抽象共同存在
20世纪的西方美术实质上是抽象与具象共同存在的。抽象绘画的丰富与发展,并不意味着能取代具象绘画,也不意味具象绘画的过时和将被抛弃,它们只是不同形态的绘画语言而已。抽象和具象都有其存在价值。从某种意义上看,抽象绘画对个人内在而无形态可视的思维、意念、情感等情绪感受的表达,更胜于对人物由心理至表象的具体刻划。正因为抽象艺术运用的这种情绪化的非具象语言,就更能把握个性化的独立语言符号,达到准确表述其心绪感情、人的生命价值的目的。如此考量,在人类艺术的创造活动中,抽象的价值无疑是应被肯定的。
同样,以写实表现手法为主体的具象艺术,由于它来源于可观可视形象而被公众普遍认定的特性,因此也将会永远存在。抽象绘画的出现标志着具象绘画一统天下的局面告终,然而,具象绘画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削弱,因为抽象绘画不能代替它的功能和价值。这也正如韦启美先生所讲的:“体现了画家的真诚感情和表现了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品总是有打动人的力量和审美价值”。在抽象占主导地位的20世纪西方美术中,仍有一大批画家,如贾科梅蒂、乔治·莫兰迪、本·尼科尔森、斯宾塞、大卫·霍克尼、弗洛伊德、巴尔蒂斯、安德鲁·怀斯,避开抽象艺术的大潮,坚持用具象的手法描绘他们眼中的事物和内心的世界,并开始探索具象艺术新的发展方向。
三 20世纪西方美术具象和抽象的因素同构
在绘画艺术中,抽象因素、具象因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建立在对形象与自然对象关系的细致解剖之上。任何具象的艺术形象也必然包含对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因此具象绘画之中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抽象因素;同样许多抽象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亦有与自然对象不同程度的联系,也包含着具象因素。
1 抽象中的具象因素基础
抽象绘画最基本的特征,是既不表现具象又不离开具象的表现。它不仅不再现具体物象,反而背离和破坏画面中具体物象的真实感。但它终归是来源于生活,需要生活感受作为依据。抽出具象艺术中典型的东西,其成立的条件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解构与重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和动机。如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等的抽象绘画,都受各种现代派绘画的影响,所以都带有某些具象特征。比如康定斯基1913年的《即兴30〈大炮〉》,也可以辨认出三门吐着烟雾的大炮,东倒西歪的巨大建筑物等,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来的压抑感。其20年代创作的几何抽象《黑方形之中》,画面上造型语言完全由规整的直线、圆、半圆、三角形等组成,但这幅画其实是表现圣骑士战胜恶龙的战争场面,反映了作者在一战之后的解放感。蒙德里安的力作《百老汇爵士乐》,其作品灵感来自美国黑人爵士乐。他用粗细均一的三色竖、横线分割画面,而不用含有运动意味的对角线,以避免影响精确而宁静的画面均衡,其线性切分法犹如音符上的断音。对他而言,音乐中的旋律,就如同画里的彩色,他常把爵士乐的节奏跃然谱在画作中,让观者也能感受到爵士乐的活泼与动感,充分反映了他身处现代美国的生活体验,画出了爵士乐的节奏和干扰其平静的美国都市生活的喧哗。
2 具象中的抽象表现因素
20世纪的具象绘画,在表现对象时也必然因艺术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与对象在形象、精神、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同样也是对自然物象与客观事实分析的结果。因此在具象绘画中,也包含着抽象因素。具象绘画虽以具体物象为主要依据,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孜孜以求的不是逼真的生活形象本身,而是要塑造出最能表现自己对生活独特感受、鲜明态度和透彻理解的艺术形象。具象绘画中的抽象因素体现在任何一段简单的线条和任何一块纯净的色彩之中,具象绘画中不仅式样的理性化是抽象因素的显著表现,同时造型的意象化、色彩的情感化同样也是抽象因素的表现。如乔治·莫兰迪作品中随意组合的坛坛罐罐,其背后所追求的艺术方向是力量相互制约、相互抵消所达到视觉的完美平衡。莫兰迪的绘画只用有限的白、黑和赭石、褐橄榄绿等土色,调子暖灰,有限的冷热对比和明暗反差,似乎音色沙哑,却显得温和朴素。莫兰迪的具象绘画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优雅。又如美国具象画家霍珀的《星期日早晨》,画面内容极为简单,一栋两层房的侧面在几乎平射的阳光下一字排开,全是平行线,在窗、门、檐、阶石之间匠心调度,在线形大小、距离分寸之间,有着类似现代结构主义的抽象画面效果。
所以,无论是具象绘画还是抽象绘画,都包含着具象性因素和抽象性因素。具象性和抽象性作为绘画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这种既对立又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将贯彻绘画发展的始终。
3 抽象与具象的相互影响
一方面,20世纪西方抽象绘画以“抽象”为形式演进核心的现代艺术,在极简艺术阶段失去了推进的可能性。不仅是赖以推进的“抽象冲动”在一个世俗社会中丧失殆尽,而且形式演进的自律性链条也彻底断裂了。整个现代艺术坠入了“解构之后还能解构什么”这样一种茫然无措的末世意识中。人们在艺术家构造的艰深抽象艺术世界中,再也看不到任何希望。艺术只好再次返回具象世界,试图在这里寻找新价值。
另一方面,抽象绘画在对具象绘画的批判过程中,促使具象绘画重新审视自己,使得艺术家在使用具象绘画的表现手法时,寻求新的发展与表现形式,借用抽象因素,来弥补画面的不足。当现代抽象艺术发展到最高潮时,相当一部分艺术家并没有因现代艺术的冲击而改变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仍然将艺术表达的方式用具象绘画形式保留下来。但是他们虽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作为作品的焦点指向,表达的却是隐藏在具象背后的抽象化的观念。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具象画家怀斯,他的具象作品构图奇特,出人意料,在充满诗情画意、神话色彩的画面上,却隐含着莫名的恐惧与忧伤。他的作品饱含深度个体意识和超现实的抽象性,呈现的是现代人的精神特征,即个人被抛向世界时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群体来面对世界的精神矛盾。《房间》作为巴尔蒂斯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仅从标题上就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作品的画面更像是睡梦中的一幕,一裸女、一猫、一侏儒。侏儒开窗帘,洒入一室并不真实的光线,裸女神色泰然自若,而猫非真猫,冷眼旁观。整个作品充斥了痛苦和快乐的重叠。得意、失意与无奈都暴露在不期而至的阳光里。而黑暗中窥视的猫又显得那么的神秘诡异,它坐在象征伦理的书上,变成无所不在的隐秘化身。作品超脱了寓意、色彩、光感、动静等一切绘画评议因素,勾起了观者内心略带残忍的无言感觉……相似作品画家创作了很多,通过不厌其烦地描绘许多看似雷同的内容,反映了画家本人对生存意义的思考。
现代具象绘画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自然物象与客观事实的表象进行表达,这是具象绘画形式进入现代的趋势。具象绘画在摒弃了局限之后,对自然物象与客观事实进行再认识,并逐步深入到对其本质的探讨。对自然物象与客观事实本质因素的抽取,可认为是这一时期具象绘画形式发展的一个原动力。它虽然仍以具象的形式出现,但是已经在精神结构上经过情绪化的处理,是艺术家个人经验的体现,而不再是对自然物象与客观事实的简单再现。这时具象绘画的画面精神结构已经开始转化,更多的倾向于精神结构的抽象化,这是一种超越人的情感体验的转化,更胜于抽象绘画形式的视觉体验。具象绘画形式与这种抽象化了的精神意识结合起来,产生了抽象式具象绘画的精神结构,画面的具体形象转化为对意识的审美体验。具象绘画摒弃了局限,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抽象绘画给具象绘画带来了解放,使其得到不断的发展。
这些抽象化精神的表现形式因为带有太多个人因素,使得具象绘画在现代呈现出多样性,这种状态使得具象绘画形式的本质因素逐步背离非本质因素,不再是为了具象而具象,而是以具象作为表达状态或是精神结构的手段,使得现代具象绘画形式包含越来越多的抽象因素和特征。
抽象与具象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共同构成了20世纪西方美术,它们均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抽象与具象是在对立中相互渗透、缠绕和融和的,也都是在相互汲取自身发展所需要养分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的变化,当下已不再是具象与抽象所能独占艺坛的时代。在多元化的艺术格局中,只有立足于生活,把握艺术本质,与时俱进,才能符合艺术发展规律,从而创造出一个多元化、多方位的艺术体系,使人类的艺术形态呈现出繁荣与更新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韦启美:《现实主义遐想》,《美术研究》,1997年第3期。
[2] 钟涵:《廊下巡礼》,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3] 刘方:《抽象绘画的观念革新及视觉构成》,《美术观察》,2009年5期。
[4] 《悼念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怀斯》,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09年1月23日。
[5] 郑洋波:《具象绘画中的抽象因素——剖析巴尔蒂斯的油画艺术》,青岛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辛琳琳,女,1982—,河南省驻马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民间美术,工作单位:黄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