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语境的客观因素和红楼言语的得体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借助《红楼梦》中的言语描写,通过大量例证分析了现场语境的各种客观因素,具体地说,也就是时间、空间、自然景观等因素对红楼言语产生的影响,及其与言语得体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揭示了现场语境的客观因素对于言语交际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场语境 客观因素 红楼言语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语境对言语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场语境的客观因素对红楼言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楼言语。以下,先阐释言语得体、语境意义的概念,再从现场语境的客观因素,即时间、空间、自然景观几个角度,分析研究红楼言语的得体性。
  
  一 言语得体
  
  语言得体是口语交际中的常用术语,关于“得体”《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恰如其分。”这个解释较为宽泛,其实,关于“得体”的解释有很多,其中王希杰的解释最具代表性,也最明确。他在《修辞学通论》中指出:“得体性指的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王希杰在书中还指出,只有在动态的言语交际中才有得体不得体的事宜,静态的语言不存在得体不得体。
  言语得体实际就是言语交际的最终目标,也是语境研究的最终目标。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明确提出,“修辞的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得体性原则。一切其他的原则都从属于这个原则,都是这个最高原则的派生物。这个最高原则制约着和控制着一切其他的原则”。这也就是说,研究语境最终就是要使言语交际在特定语境中最得体,切合语境的言语就得体,不合语境的就视为不得体的言语。
  
  二 语境意义和《红楼梦》的言语
  
  (一)语言意义、语用意义和语境意义
  研究语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语义,把握好语境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掌握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意义,对于现实的言语交际具有指导作用。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理解语言意义,可以分为语言意义(或称“理性意义”)和言语意义(或称“语用意义”)两个不同层面。“理性意义”,是语法、语义平面所对应的意义;“语用意义”,是语言进入语境所产生的意义,语用平面所对应的意义。语用意义有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两种,语面意义包括语境意义(与具体交际环境发生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语用意义)和意图意义(反映一定说话者的交际意图的语用意义);言外之意指的是“句子的语用含义和会话含义,它的意义不在话语本身,而是存在于交际双方的知识背景中”,“听话者要根据知识背景从发话者的言语中推导言外之意”。我们认为,语用意义是在语境中才能产生的,无论是语面意义还是言外之意,我们都称之为“语境意义”。“‘语境意义’是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下对语言形式的理解,是在言语活动中,有语言符号和语境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有别于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意义”。
  (二)语境意义和《红楼梦》的言语
  语境意义产生于特定的语境当中,本文拟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话语入手,以现场语境的客观性因素的研究为切入点,来分析和研究这一视角下的言语得体性问题,进而揭示红楼话语的丰富内涵、隐含意义、话外之音,及其和现场语境客观因素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
  (三)现场语境
  现场语境,即场景语境,“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性语境是由时间、地点、事件等因素构成。主观性语境是交际者参与其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语境”。主观性语境包括交际的主客体、交际的对象等。场景是语言交际的客观条件,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客观世界,是可以看见,可以感知的,是物质的。交际过程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地点或场合)进行的,是由交际者参与其中,而且是围绕某个话题进行的,并非杂乱无章的。这一系列因素中,看似不起眼的客观因素不可避免地对语言的“言外之意”提供解释的理据,并对言语产生一定的制约或影响。本文意图通过对这些客观因素的研究,揭示这些因素和言语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同时解读隐藏在这些因素之后的话语是否得体,是否还有别样的含义。
  (四)现场语境的客观性因素
  客观性语境由时间、地点、天气、景物等要素构成,对交际的话题、交际的内容、交际的话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或制约,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能使语言的潜在意义得到彰显。
  1 时间和空间因素对言语的影响
  时间、地点是重要的交际语境因素,是人类行动得以进行的二维载体,任一言语交际行为都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对言语交际可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应选择不同的话语和话题,使之和特定的时间、地点相谐调,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红楼梦》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两段对话,面对同样的问题,同一回中随时间的推移、语境的变化,黛玉就作了不同的回答:
  (1)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三回)
  (2)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二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红楼梦》第三回)
  第(1)段对话中,对贾母的问题,黛玉据实回答,而当黛玉问贾母姐妹们读什么书时,贾母对读书一事不以为然,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下,人们普遍的想法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而贾母这位封建社会的大家长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后来宝玉问黛玉“妹妹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就改为“不曾读,只上了二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里的回答和前面回答贾母问题时不符,显然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质准则和量准则。这是因为黛玉初进贾府,事事都要小心谨慎,黛玉作为具有良好教养的大家闺秀,为了顾全礼貌、迎合贾母,既符合礼貌原则,又同时避免完全撒谎,所以黛玉回答的是“上了二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两段对话就表现了黛玉初到贾府处处谨慎的心态,生动地刻画了黛玉的聪明、灵秀和敏感。
  再如,平儿说话就非常注意时间、地点的选择。第四十四回中,王熙凤在抓住贾琏偷情之后,拿平儿出气,打了平儿几下,平儿受了委屈。次日,贾母要凤姐当面给平儿赔不是。平儿作为王熙凤的贴身陪嫁丫鬟,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下人,在这种公开场合让主子给她赔礼对自己决无好处,况且王熙凤又是极好面子之人,于是她抢先给王熙凤赔礼,这段对话说得非常得体。对话如下:
  (3)贾母又命凤姐来安慰平儿,平儿忙走上来给凤姐磕头,说:“奶奶的千秋,我惹的奶奶生气,是我该死。”凤姐正自愧悔昨日酒吃多了,不念素日之情,浮躁起来,听了旁人的话,无故给平儿没脸;今见她如此,又是惭愧,又是心酸,忙一把拉起来,落下泪来。平儿道:“我伏侍了奶奶这么多年,也没弹我一指甲;就是昨打我,我也不怨奶奶,都是那娼妇治的;怨不得奶奶生气。”说着,也滴下泪来了。(《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平儿这段话虽违背合作原则的质准则,但是符合使自身受损、使他人受惠的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准则和宽宏准则。这段话非常精彩,既说主子打奴才原没有错,何况是坏人挑拨,过错不在王熙凤,又维护了王熙凤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庭的尊严,给了王熙凤一个台阶下,这就使得王熙凤感到很愧疚,对平儿心存感激。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发生冲突时,往往优先考虑礼貌原则,只有礼貌周全的言语才能继续言语合作。试想平儿若是礼貌不周,心安理得地等着王熙凤给她赔礼道歉的话,就不知等待她的是何种命运了。
  但是,换个时间和地点,在私下的场合,不在众人面前,不让王熙凤有失身份的情况下,王熙凤也会婉转地给平儿道歉,如以下对话:
  (4)里面凤姐心中虽不安,面上只管佯不理论;因屋内无人,便和平儿笑道:“我昨儿多喝了一口酒,你别埋怨。打了哪里?我瞧瞧。”平儿听了,眼圈一红,连忙忍住了,说道:“也没打重。”(《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我们首先注意到这段话发生的场合是“屋内无人”,再者,王熙凤很注意自己说话的分寸,她是主子,她不能和平儿说“对不起”、“我给你赔礼”这么直白的话语,因此,她说的是因“喝多了酒”而打错了人,然后关心“打了哪里”、“我瞧瞧”,这对于心高气傲、飞扬跋扈的王熙凤来说,已属难得了。而平儿在适当的时候,也会以玩笑的形式对王熙凤打自己提出抗议,但这也必须是在没有外人的前提下,如:
  (5)平儿不等说完,偏笑道:“你太把人看糊涂了!我才已经行在先了,这会子才嘱咐我!”凤姐儿笑道:“我是恐怕你心里眼里只有了我、一概没有他人之故,不得不嘱咐;既已行在先,更比我明白了。这不是你又急了,满嘴里‘你’呀‘我’的起来了!”平儿道:“偏说‘你’!你不依,这不是嘴巴子?再打一顿。难道这脸上还没尝过的不成?”凤姐儿笑道:“你这小蹄子儿,要掂多少过儿才罢?你看我病的这样儿,还来怄我呢!过来坐下,横竖没人来,咱们一处吃饭是正经。”(《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在这段对话中,平儿和王熙凤的话都极为得体,但平儿的这种半真半假的玩笑式抗议,必须是在没有外人的场合。试想,如果是在公众场合,王熙凤决不会轻饶了她,那样的话,这样的言语也极不得体,如果不是以玩笑的形式提出抗议,而是严肃认真地提出的话,也不符合两人之间的主仆关系,反而起不到这样的效果。
  结合(4)对话可以看出,对待同一交际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交际方式和交际态度都会发生变化。
  2 自然景观因素的作用
  自然景观是现场语境的构成因素之一,包括天气、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自然因素。各类文学作品在记叙人物言行时,常常利用自然景观来更好地彰显话语的言外之意、作品的主题、人物的命运等,《红楼梦》也很好地体现了自然景观因素的作用。
  (1)自然景观因素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景观可以引起人们心情的变化,凛冽的寒风、狂风暴雨等,暗示形势严峻、困难重重;明媚的春日、和煦的春风等春天景象,会给人们带来积极进取向上的生活态度,或是反映人们生活愉快、志得意满,难怪人们会有春风得意的说法。自然景观实际上是时间、地点因素的具象化。文学作品中的这种自然景观,当然要应情应景应言,作者的安排不仅体现文本之中主人公的心情,也会在读者的脑海中同时出现,并进而形成共鸣画面,进而彰显言外之意。
  例如:林黛玉吟唱的优美绝俗的《葬花词》,其中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花谢花飞香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把个“爱哭的林妹妹”的情态特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烘托了林黛玉悲痛的心情。而且,曹雪芹把《葬花词》安排在宝玉看到“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地落了一地”之后,以完成对林黛玉血泪交迸之作《葬花词》的铺垫。
  (2)自然景观因素可以渲染背景、暗寓主题
  自然景观因素在《红楼梦》中,还起到渲染背景、暗寓主题的作用。其实《葬花词》中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烘托了林黛玉悲痛的心情,还渲染了背景。“明媚鲜艳能几时”、“冷雨敲窗被未温”、“花魂鸟魂总难留”等凄凄惨惨的自然景观,把黛玉葬花描写得淋漓尽致,浓重渲染了黛玉悲悲戚戚的人物形象。葬花词明是写花,实际是暗寓了林黛玉之后的悲剧命运,就像那些花儿一样,而且在葬花词出现前,描写的却是宝钗扑蝶以及贾府过芒种节的欢快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暗寓两个人物不同的际遇和命运。
  
  三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现场语境中的客观因素对言语的得体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客观性语境与言语交际之间的关系。交际者的言语要切合特定的时空因素和自然景观因素,而时空因素和自然景观又会对交际者的言语产生影响,可以彰显言语的隐藏含义。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周明强:《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作者简介:王荔俪,女,1971—,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工作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葆拉·马歇尔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的先驱。作为加勒比的巴巴多斯地区的后代,出生在美国纽约的马歇尔在作品中不仅体现了黑人民权领袖杜·波伊斯所指出的“双重意识”的非洲裔美国文学传统,而且为这一传统注入了“第三重意识”,即加勒比的巴巴多斯的文化和传统。在她的作品中,马歇尔通过两性关系反映了阶级、种族、性别和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冲突,强调了非洲传统在美国黑人身份认同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两性和谐的追求阐释了
期刊
摘要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民族民间文学是传承接续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民族民间文学中蕴藏着的民族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和动力,对先进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苗族古歌》是苗族民间文学遗产,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本文以《苗族古歌》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去研究民族民间文学的现代意义,探索它的发展路向,以促进民族民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阐发庄子《逍遥游》的“化”意,联系《文心雕龙·原道》的立言之意,得出后者以前者为理论之基础的结论。并通过对“化”意的深入分析,更进一步的探求《原道》中“文”与“天地”并生的理论支撑以及“道”如何转化为“文”的途径,从而更深入地明确《原道》对“文”地位的定位。  关键词:《逍遥游》 “化”意 《原道》 立言之意 道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庄子《逍遥游》开篇便借“鲲鹏
期刊
摘要比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手机短信尤其是节日祝福类短信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本文侧重分析节日祝福类手机短信语篇中比喻的灵活运用情况,主要表现为比喻的基本形式、比喻的变化形式和比喻与其他辞格的综合运用三种情况。最后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短信写手和手机用户喜欢运用比喻的原因。  关键词:节日祝福短信 比喻 比喻的变式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比喻就是打比方,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
期刊
摘要“帘”作为一个审美符号进入中国古典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文化心理积淀,有着独特空间功能特征和深厚的文化意义,是“沟通”与“封闭”的矛盾统一体,体现道家“天人合一,融合自然”和儒家“礼”的伦理精神。  关键词:帘 空间 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帘”作为一个空间审美符号进入中国古典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文化心理积淀,象征分隔、封闭、含蓄、沟通等等,有着独特丰富的文化意
期刊
摘要文学“商业化”成为当代文坛无法回避的一种文化现象。学术界对商业化写作现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着重分析商业化写作产生原因,从市场经济社会的影响、浮躁社会心态的诱导、急功近利的思想的侵蚀、文化消费观念的渗透和时下流行文学的冲击五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探索当代文学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当代文学 商业化写作 消费文学 流行文学 写作成因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商业化写作是
期刊
摘要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作为小说写作目的,被视为“史家小说观”的体现。而“史家小说观”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封闭、落后、迂腐,至少是不够全面的的小说观念。本文通过对中国历来神怪小说及其与当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比较分析,指出它们在以真诚的态度描述荒诞的故事这种共同创作观念及手法特点后面,还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即这些人强调的真实既包括题材内容的真实,但同时也包括写作态度的真诚,而后者对于文学创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岑参为失意者送行的诗篇,其中有为落第者送行的、为仕途失意者送行的,也有为归隐者送行的,无论哪一类诗作都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勉励,从中也折射出诗人不甘失败、守节耿直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岑参 送行 失意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人生自古伤离别。处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个体由于离别的背景不同,所抒发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的。纵观历朝历代,许多文人志士
期刊
摘要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确立了语言本质的认识原则:话语建构具有操纵知识、建构社会关系、强化社会机构的重大功能。话语、权利与意识形态间的纠葛关系,对英美文学的阅读和理解极具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 权力关系 社会语境 英美文学 乌托邦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发轫于西欧语言学界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
期刊
摘要《风雪定陵》是一部成功的考古类报告文学,它真实系统地反映了定陵发掘的详细过程,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同时,人类语言的移位性在《风雪定陵》中也有着充分的体现。本文试把文学语言、语言学理论和考古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深刻剖析语言的移位性在考古类报告文学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对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人类语言 移位性 报告文学 《风雪定陵》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一 考古巨著《风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