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是日本文坛巨匠森鸥外的一篇短篇力作,是作者以自己留学时期的真实体验为题材的抒情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丰太郎这一角色,对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作品透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明确提出了日本近代“自我”觉醒的主题,揭示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可怜、可泣、软弱、苦闷的现实。
关键词:森鸥外 丰太郎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与夏目漱石并称为两大文豪,其创作活动和文艺思想对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舞》、《雁》、《高濑舟》等。其中,《舞姬》既是森鸥外的处女作,也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
小说《舞》主要讲述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太田丰太郎满载国家与家庭寄予的希望远赴德国留学,在留学期间,接触到西方自由的空气,而后开始自我觉醒,对自我产生疑问,对日本的官僚体制产生怀疑。就在这一时期他与一位美少女爱丽丝不期而遇,并陷入热恋之中。而后又在其自身人性的弱性和强大的天皇专制政权与封建势力的压制下,最终背叛了爱情,抛弃了责任,重回故土。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太田丰太郎这一人物形象,本文拟结合文本对该人物形象进行解析,以加深读者对人物形象内蕴的把握,从而更好地理解《舞姬》所折射的时代主题。
二 自我觉醒的萌芽
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其小说人物的塑造与刻画需要“小中见大”,人物形象的概括性和典型性往往显得更为重要。《舞》中丰太郎这一人物形象深具代表性,堪称明治时期具有近代思想意识的知识青年的典范。
纵观整篇小说,不难发现《舞》在情节构造上巧妙地设定了两个背景国家:日本和德国。一个是繁华开放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封建闭塞的世界。丰太郎就在这样两个世界中徘徊,他的思想的变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遭遇碰撞。
“我从小时候起,就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因此,虽然早年丧父,却从未荒废过学业,不论是在旧乡学就读时,还是到东京后在预备学校走读,或者是进了大学法学部之后,太田丰太郎的名字在班级总是名列前茅的。那时,想依靠独子过活的母亲的心,想必也得到了慰藉。我十九岁时获得了学士称号,别人都说这是建立大学以来还不曾有过的荣誉,接着任职政府某部,把母亲从家乡接到京城里来,度过了三年多的欢乐时光。”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丰太郎,能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可以说是当时日本屈指可数的优秀青年。母亲为了光大太田家门,尽管经济上,精神上饱经苦痛,但是仍然竭力培养丰太郎。丰太郎秉承亡父的遗志,恪守母亲的教诲,为扬名立业而在逆境中奋勇拼搏。作品前一部分所描绘的这一时期的丰太郎的人物形象,看似是一个单纯、孝顺,刻苦勤奋、学业优秀、人格优秀,出类拔萃的青年。然而在丰太郎孝顺其母,勤奋刻苦的背后,隐藏着丰太郎唯母是尊、毫无主见的本性。亦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难以让丰太郎在繁华开放的西方世界寻找到一片属于自我的空间,苦闷中的无助呻吟,无可奈何的挣扎,最终在其日后留学德国期间开始自我觉醒。
丰太郎自我意识思想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由一个被动机械式的人向一个自由人的转变;由法学向历史文学转变;对上司意见的反抗;对其母亲的怀疑。
留学之前的丰太郎是一个在父母的期待,周围人的称赞声中成长的青年,母亲期望他成为一本活辞典,上司又希望他成为一部活法律。丰太郎似乎是他人手中操作的一个玩偶,自己却毫无觉醒。而留德期间的经历为其自我觉醒意识的出现作出铺垫。终于在三年后,他开始自我觉醒:
“而今已经二十五岁了,也许是由于处在这大学里的自由风气之中,心里便不由地激荡起来,潜藏在心底深处的真正的自我,逐渐显露出来,似乎在反抗对以前的非我的我了。我已经觉悟到自己既不宜做一个飞黄腾达的政治家,也不适于当一名精通法典善能断狱的法学家。”
留学后三年,丰太郎已经二十五岁了。之所以开始自我觉醒,寻求真正的自我,是因为其感受到了西方自由空气带给他思想上的冲击,让他感觉到了真实的自我,饱受自由主义思想的洗礼——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在德国这样一个尊重人性自由,尊重个性发展的西方国家,他开始认识到自己需要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的重要性。
“过去我对于琐碎细节都极为仔细地郑重汇报,但从这时起,在给上司的报告里竟再三陈述不可拘泥法制细节,并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一旦领会了法律的精神,便可以做到纷纭万事势同破竹,迎刃而解。在大学里也把法科讲座置之不顾,而倾心于历史,文学并且渐入佳境。”
丰太郎是作为明治时期的精英受明治政府派遣而留学德国的,这与现在只要有钱谁都可以留学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当时的明治政府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派遣了一批精英到西欧学习西洋文明,它所要培养的所谓的“人才”无疑是要对明治政府绝对地忠诚,是可以为明治政府的专制统治效劳的人,以此来更好地巩固明治政府的专制统治。而像丰太郎这样威胁到它的统治的人,理所当然成为明治政府打击的对象。丰太郎不务正业,倾心于历史文学的学习以及后来对上司命令的反抗,都足以使其成为明治政府打击的焦点。这一些现象足以证明丰太郎已经开始意识到自我的觉醒。小说通过对丰太郎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让读者深刻了解到日本当时的社会现实,折射了小说所反映的主题——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三 主人公本性的终极展现
丰太郎在欧洲大学的自由空气里,逐渐萌生起近代的自我意识。与舞女爱丽丝不期而遇,而后坠入爱河,将明治政府所赋予的重任抛之脑后,尽享恋爱带来的愉悦可以看作近代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升华。
丰太郎似乎注定是为明治政府而存在,处处受制于明治政府的专制统治,一言一行仿佛都无法摆脱明治政府的监控。他远赴德国,性格也随之发生变化,自己的不合群的性格,常常遭遇他人的嫉妒,猜疑,甚至遭受同乡的诬告。丰太郎与爱丽丝的自由恋爱,不仅冲破了门第等级观念,也冲破了民族的隔阂。他的这一行径无疑又给明治政府的专制统治当头一棒。在明治政府看来,丰太郎的恋爱行为意味着对自己统治的背叛,同时也是对日本封建传统的一次巨大挑衅。明治政府安能坐以待毙?岂能容忍丰太郎的“放荡不羁”,“恣意胡为”?
公使在给丰太郎传达罢免命令之时,告诫其如能即刻回国,尚可资助路费,如若继续留在德国,则将得不到政府的任何补助。此时的丰太郎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此回国,学业无成,背负污名,岂不遭人笑话?但是继续留在德国,学费从何而来?危急时,幸得好友相泽谦吉的相助,暂解燃眉之急。之后几次,相泽劝说丰太郎只要与爱丽丝断绝往来,可通过渠道助其恢复名誉。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泽谦吉的相助看似雪中送炭,却为小说情节的悲剧化埋下伏笔。三番五次与相泽谦吉的接触,让丰太郎的内心摇摆不定,不知究竟何去何从?
“相泽给我指出的前途方针,犹如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舟子之遥望远山……现在的生活虽然处在贫苦之中犹能得到乐趣,爱丽丝的爱情也正令我与她难舍难分。我这软弱的心竟然无从做出决断。只好姑且听从朋友之言,与之约定断此情缘。”
起初丰太郎是富于理想,满载国家和家庭赋予的厚望,远赴德国学习的,可以说对未来社会和自己的前途都充满了想象与希冀。由于对于理想有着太高的期望,在德国生活期间,他逐渐感受到与现实的诸多矛盾。当他发现自己所憧憬的与爱丽丝的天长地久的爱恋理想与迫切需要恢复名誉等现实遭遇发生碰撞时,他陷于痛苦的深渊。而他懦弱,利己,自私的本性也开始逐步暴露出来。
“在这以前我心里一直还是摇摆不定的,怀念故乡的心情和谋求前途的念头有时竟然会压倒爱情。”
爱丽丝对丰太郎的爱可以说是坚如磐石,至死不渝。她把一切希望都压在丰太郎的身上,满以为他是自己生命的全部,一个可以为自己带来安全港湾的男人。然而丰太郎之后的诸多行径却彻底击毁了她的美梦。
面对着自己的前途,丰太郎开始摇摆不定,可怜、可泣、自私自利的表现渐而升华。
“况且如果连这个机会也错过去,那就会失去祖国,断绝了换回名誉的途径……这样一个想法竟然涌上心头。啊!这是一颗多么没有德操的心!”
丰太郎人性虚伪的面具将被撕下,不知会给爱丽丝带来多大的伤痛?爱丽丝自幼家境贫寒,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年仅十五岁就开始了辛酸的舞姬生涯,父亲死后,无钱安葬。生活在这样一个悲苦处境中的少女在得知自己所钟爱的伴侣即将背叛爱情,抛弃自己而去,她该是怎样的痛苦不堪?
一切似乎皆在命运摆弄之中,最终丰太郎挥泪斩情丝,抛弃了怀有身孕的爱丽丝。惨遭抛弃的爱丽丝神经错乱,望着为即将出生的孩子所准备的襁褓,只能痛苦不已。
《舞姬》通篇以第一人称主人公自我叙述的方式,以浪漫主义的笔调描绘了这场爱情悲剧,真实指出了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日本近代自我觉醒者的悲哀。丰太郎作为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典范,一方面具有自我觉醒的意识,另一方面又具有令人可悲、可叹、懦弱、不彻底的通性。
众所周知,明治时代是日本的一个文化转型期,人的精神与既成观念世界出现明显的错位,徘徊摇摆中的,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自我精神改造。
丰太郎的思想意识徘徊在这一社会文化转型期,开始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觉醒,然而另一方面又必然会与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日本文化中的封建保守的性格发生强烈的撞击,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重重束缚。在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之中,纵使做出千万努力,最终也只能将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埋葬于绝望的深渊。而丰太郎挥泪斩情思,抛弃妻儿的诸多行径,也只能展露出其人性的极端利己性。《舞姬》的字里行间由此而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悲剧色彩,在带给读者诸多思考的同时,不禁令人产生强烈共鸣,平添几分黯然神伤。
四 结语
小说情节是为塑造人物而产生的。一部作品的人物写活了,不管其情节是奇巧还是平淡,就是成功之作。当然这就需要作者对所要塑造的人物的秉性情态等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对于作品规定的情境要有深刻的理解。《舞姬》是森鸥外以自己留学期间的体验为题材而创作的短篇小说,主人公丰太郎被称为是森鸥外的缩影。正因如此,森鸥外笔下的丰太郎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感受十分深刻。
通过对小说《舞》的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的爱情悲剧应当是日本专制主义统治下,必然产生的悲剧。这样的悲恋是封建家长制根生蒂固下的日本文化与追求自由民主和美的西方文化的一次大摩擦。作品中的主人公丰太郎与作者森鸥外有着许多共性,可以说作品是作者年轻时代思想面貌的真实写照。作品中的主人公丰太郎只不过是明治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一人,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其说是在自主追求学问,选择职业,追求自我,不如说是受外界环境、名誉、功名等所迫,并没有真正的自我。《舞》中所表现的日本近代的自我,看似是个人的自我,其实质不过是民族的、男人的、国家的自我。其所展示的近代自我觉醒的主题,成功地揭示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心灵轨迹的变化、复杂的心态、矛盾的心理以及在现实面前的软弱性、不成熟性。与此同时,《舞姬》的主题依然带有着鲜明的反封建倾向,控诉了封建传统的残留对于日本近代知识分子人性的冲击,揭示了日本近代文明中东西方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长新:《日本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
[2] 王之英:《日本近代文学赏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刘岳兵:《明治儒学与近代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 董小玉:《现代文学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森欧外,隋玉林译:《舞姬》,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6] 陶家珞:《精妙写作技巧》,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史小华,男,1979—,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日语教育,工作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森鸥外 丰太郎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与夏目漱石并称为两大文豪,其创作活动和文艺思想对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舞》、《雁》、《高濑舟》等。其中,《舞姬》既是森鸥外的处女作,也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
小说《舞》主要讲述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太田丰太郎满载国家与家庭寄予的希望远赴德国留学,在留学期间,接触到西方自由的空气,而后开始自我觉醒,对自我产生疑问,对日本的官僚体制产生怀疑。就在这一时期他与一位美少女爱丽丝不期而遇,并陷入热恋之中。而后又在其自身人性的弱性和强大的天皇专制政权与封建势力的压制下,最终背叛了爱情,抛弃了责任,重回故土。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太田丰太郎这一人物形象,本文拟结合文本对该人物形象进行解析,以加深读者对人物形象内蕴的把握,从而更好地理解《舞姬》所折射的时代主题。
二 自我觉醒的萌芽
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其小说人物的塑造与刻画需要“小中见大”,人物形象的概括性和典型性往往显得更为重要。《舞》中丰太郎这一人物形象深具代表性,堪称明治时期具有近代思想意识的知识青年的典范。
纵观整篇小说,不难发现《舞》在情节构造上巧妙地设定了两个背景国家:日本和德国。一个是繁华开放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封建闭塞的世界。丰太郎就在这样两个世界中徘徊,他的思想的变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遭遇碰撞。
“我从小时候起,就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因此,虽然早年丧父,却从未荒废过学业,不论是在旧乡学就读时,还是到东京后在预备学校走读,或者是进了大学法学部之后,太田丰太郎的名字在班级总是名列前茅的。那时,想依靠独子过活的母亲的心,想必也得到了慰藉。我十九岁时获得了学士称号,别人都说这是建立大学以来还不曾有过的荣誉,接着任职政府某部,把母亲从家乡接到京城里来,度过了三年多的欢乐时光。”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丰太郎,能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可以说是当时日本屈指可数的优秀青年。母亲为了光大太田家门,尽管经济上,精神上饱经苦痛,但是仍然竭力培养丰太郎。丰太郎秉承亡父的遗志,恪守母亲的教诲,为扬名立业而在逆境中奋勇拼搏。作品前一部分所描绘的这一时期的丰太郎的人物形象,看似是一个单纯、孝顺,刻苦勤奋、学业优秀、人格优秀,出类拔萃的青年。然而在丰太郎孝顺其母,勤奋刻苦的背后,隐藏着丰太郎唯母是尊、毫无主见的本性。亦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难以让丰太郎在繁华开放的西方世界寻找到一片属于自我的空间,苦闷中的无助呻吟,无可奈何的挣扎,最终在其日后留学德国期间开始自我觉醒。
丰太郎自我意识思想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由一个被动机械式的人向一个自由人的转变;由法学向历史文学转变;对上司意见的反抗;对其母亲的怀疑。
留学之前的丰太郎是一个在父母的期待,周围人的称赞声中成长的青年,母亲期望他成为一本活辞典,上司又希望他成为一部活法律。丰太郎似乎是他人手中操作的一个玩偶,自己却毫无觉醒。而留德期间的经历为其自我觉醒意识的出现作出铺垫。终于在三年后,他开始自我觉醒:
“而今已经二十五岁了,也许是由于处在这大学里的自由风气之中,心里便不由地激荡起来,潜藏在心底深处的真正的自我,逐渐显露出来,似乎在反抗对以前的非我的我了。我已经觉悟到自己既不宜做一个飞黄腾达的政治家,也不适于当一名精通法典善能断狱的法学家。”
留学后三年,丰太郎已经二十五岁了。之所以开始自我觉醒,寻求真正的自我,是因为其感受到了西方自由空气带给他思想上的冲击,让他感觉到了真实的自我,饱受自由主义思想的洗礼——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在德国这样一个尊重人性自由,尊重个性发展的西方国家,他开始认识到自己需要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的重要性。
“过去我对于琐碎细节都极为仔细地郑重汇报,但从这时起,在给上司的报告里竟再三陈述不可拘泥法制细节,并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一旦领会了法律的精神,便可以做到纷纭万事势同破竹,迎刃而解。在大学里也把法科讲座置之不顾,而倾心于历史,文学并且渐入佳境。”
丰太郎是作为明治时期的精英受明治政府派遣而留学德国的,这与现在只要有钱谁都可以留学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当时的明治政府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派遣了一批精英到西欧学习西洋文明,它所要培养的所谓的“人才”无疑是要对明治政府绝对地忠诚,是可以为明治政府的专制统治效劳的人,以此来更好地巩固明治政府的专制统治。而像丰太郎这样威胁到它的统治的人,理所当然成为明治政府打击的对象。丰太郎不务正业,倾心于历史文学的学习以及后来对上司命令的反抗,都足以使其成为明治政府打击的焦点。这一些现象足以证明丰太郎已经开始意识到自我的觉醒。小说通过对丰太郎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让读者深刻了解到日本当时的社会现实,折射了小说所反映的主题——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三 主人公本性的终极展现
丰太郎在欧洲大学的自由空气里,逐渐萌生起近代的自我意识。与舞女爱丽丝不期而遇,而后坠入爱河,将明治政府所赋予的重任抛之脑后,尽享恋爱带来的愉悦可以看作近代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升华。
丰太郎似乎注定是为明治政府而存在,处处受制于明治政府的专制统治,一言一行仿佛都无法摆脱明治政府的监控。他远赴德国,性格也随之发生变化,自己的不合群的性格,常常遭遇他人的嫉妒,猜疑,甚至遭受同乡的诬告。丰太郎与爱丽丝的自由恋爱,不仅冲破了门第等级观念,也冲破了民族的隔阂。他的这一行径无疑又给明治政府的专制统治当头一棒。在明治政府看来,丰太郎的恋爱行为意味着对自己统治的背叛,同时也是对日本封建传统的一次巨大挑衅。明治政府安能坐以待毙?岂能容忍丰太郎的“放荡不羁”,“恣意胡为”?
公使在给丰太郎传达罢免命令之时,告诫其如能即刻回国,尚可资助路费,如若继续留在德国,则将得不到政府的任何补助。此时的丰太郎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此回国,学业无成,背负污名,岂不遭人笑话?但是继续留在德国,学费从何而来?危急时,幸得好友相泽谦吉的相助,暂解燃眉之急。之后几次,相泽劝说丰太郎只要与爱丽丝断绝往来,可通过渠道助其恢复名誉。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泽谦吉的相助看似雪中送炭,却为小说情节的悲剧化埋下伏笔。三番五次与相泽谦吉的接触,让丰太郎的内心摇摆不定,不知究竟何去何从?
“相泽给我指出的前途方针,犹如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舟子之遥望远山……现在的生活虽然处在贫苦之中犹能得到乐趣,爱丽丝的爱情也正令我与她难舍难分。我这软弱的心竟然无从做出决断。只好姑且听从朋友之言,与之约定断此情缘。”
起初丰太郎是富于理想,满载国家和家庭赋予的厚望,远赴德国学习的,可以说对未来社会和自己的前途都充满了想象与希冀。由于对于理想有着太高的期望,在德国生活期间,他逐渐感受到与现实的诸多矛盾。当他发现自己所憧憬的与爱丽丝的天长地久的爱恋理想与迫切需要恢复名誉等现实遭遇发生碰撞时,他陷于痛苦的深渊。而他懦弱,利己,自私的本性也开始逐步暴露出来。
“在这以前我心里一直还是摇摆不定的,怀念故乡的心情和谋求前途的念头有时竟然会压倒爱情。”
爱丽丝对丰太郎的爱可以说是坚如磐石,至死不渝。她把一切希望都压在丰太郎的身上,满以为他是自己生命的全部,一个可以为自己带来安全港湾的男人。然而丰太郎之后的诸多行径却彻底击毁了她的美梦。
面对着自己的前途,丰太郎开始摇摆不定,可怜、可泣、自私自利的表现渐而升华。
“况且如果连这个机会也错过去,那就会失去祖国,断绝了换回名誉的途径……这样一个想法竟然涌上心头。啊!这是一颗多么没有德操的心!”
丰太郎人性虚伪的面具将被撕下,不知会给爱丽丝带来多大的伤痛?爱丽丝自幼家境贫寒,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年仅十五岁就开始了辛酸的舞姬生涯,父亲死后,无钱安葬。生活在这样一个悲苦处境中的少女在得知自己所钟爱的伴侣即将背叛爱情,抛弃自己而去,她该是怎样的痛苦不堪?
一切似乎皆在命运摆弄之中,最终丰太郎挥泪斩情丝,抛弃了怀有身孕的爱丽丝。惨遭抛弃的爱丽丝神经错乱,望着为即将出生的孩子所准备的襁褓,只能痛苦不已。
《舞姬》通篇以第一人称主人公自我叙述的方式,以浪漫主义的笔调描绘了这场爱情悲剧,真实指出了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日本近代自我觉醒者的悲哀。丰太郎作为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典范,一方面具有自我觉醒的意识,另一方面又具有令人可悲、可叹、懦弱、不彻底的通性。
众所周知,明治时代是日本的一个文化转型期,人的精神与既成观念世界出现明显的错位,徘徊摇摆中的,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自我精神改造。
丰太郎的思想意识徘徊在这一社会文化转型期,开始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觉醒,然而另一方面又必然会与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日本文化中的封建保守的性格发生强烈的撞击,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重重束缚。在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之中,纵使做出千万努力,最终也只能将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埋葬于绝望的深渊。而丰太郎挥泪斩情思,抛弃妻儿的诸多行径,也只能展露出其人性的极端利己性。《舞姬》的字里行间由此而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悲剧色彩,在带给读者诸多思考的同时,不禁令人产生强烈共鸣,平添几分黯然神伤。
四 结语
小说情节是为塑造人物而产生的。一部作品的人物写活了,不管其情节是奇巧还是平淡,就是成功之作。当然这就需要作者对所要塑造的人物的秉性情态等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对于作品规定的情境要有深刻的理解。《舞姬》是森鸥外以自己留学期间的体验为题材而创作的短篇小说,主人公丰太郎被称为是森鸥外的缩影。正因如此,森鸥外笔下的丰太郎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感受十分深刻。
通过对小说《舞》的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的爱情悲剧应当是日本专制主义统治下,必然产生的悲剧。这样的悲恋是封建家长制根生蒂固下的日本文化与追求自由民主和美的西方文化的一次大摩擦。作品中的主人公丰太郎与作者森鸥外有着许多共性,可以说作品是作者年轻时代思想面貌的真实写照。作品中的主人公丰太郎只不过是明治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一人,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其说是在自主追求学问,选择职业,追求自我,不如说是受外界环境、名誉、功名等所迫,并没有真正的自我。《舞》中所表现的日本近代的自我,看似是个人的自我,其实质不过是民族的、男人的、国家的自我。其所展示的近代自我觉醒的主题,成功地揭示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心灵轨迹的变化、复杂的心态、矛盾的心理以及在现实面前的软弱性、不成熟性。与此同时,《舞姬》的主题依然带有着鲜明的反封建倾向,控诉了封建传统的残留对于日本近代知识分子人性的冲击,揭示了日本近代文明中东西方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长新:《日本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
[2] 王之英:《日本近代文学赏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刘岳兵:《明治儒学与近代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 董小玉:《现代文学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森欧外,隋玉林译:《舞姬》,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6] 陶家珞:《精妙写作技巧》,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史小华,男,1979—,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日语教育,工作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