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如何才能体现出高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一、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备课不是单纯地编写导学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在这其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我们要培养的是能灵活运用知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学生,而不是只能套用知识,受固有方法的框框约束的死板的人。
二、要体现高效性,教师在课堂操作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预学后讲授。比如当下流行的“预学导航模式”就是一个典型。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在课堂上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一个好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解题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启动也尤为重要。因此,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或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质疑能力和问题设计能力。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根据波利亚提出的最佳动机原则,导致学生学习最佳动机的是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相信历史是有趣的,所讨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学生在探索的心智活动中能找到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另一方面,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四大功能:教学功能、发展功能、检查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历史习题应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使历史事件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系统,逐步形成和完善合理的认识结构。
5.重视课堂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不同见解要充分尊重,对有创意的解答要加以肯定和表示赞赏,鼓励学生质疑求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6.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历史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可以说,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创设情境、展示材料和思维过程等。
但是,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网络资源的话,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师要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也是体现高效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如果说课前的备和课后的思是为课堂教学中教、学服务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中教也是为学服务的,因为学是主体进行尝试、探索、自学,教是主导,起到疏引、组织的作用,所以落脚点是学。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如何才能体现出高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一、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备课不是单纯地编写导学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在这其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我们要培养的是能灵活运用知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学生,而不是只能套用知识,受固有方法的框框约束的死板的人。
二、要体现高效性,教师在课堂操作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预学后讲授。比如当下流行的“预学导航模式”就是一个典型。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在课堂上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一个好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解题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启动也尤为重要。因此,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或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质疑能力和问题设计能力。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根据波利亚提出的最佳动机原则,导致学生学习最佳动机的是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相信历史是有趣的,所讨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学生在探索的心智活动中能找到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另一方面,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四大功能:教学功能、发展功能、检查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历史习题应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使历史事件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系统,逐步形成和完善合理的认识结构。
5.重视课堂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不同见解要充分尊重,对有创意的解答要加以肯定和表示赞赏,鼓励学生质疑求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6.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历史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可以说,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创设情境、展示材料和思维过程等。
但是,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网络资源的话,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师要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也是体现高效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如果说课前的备和课后的思是为课堂教学中教、学服务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中教也是为学服务的,因为学是主体进行尝试、探索、自学,教是主导,起到疏引、组织的作用,所以落脚点是学。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