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脚为人体之根,精气之源,五脏六腑在脚上蕴藏着60余处相应穴位,双脚牵全身,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冬季气温偏低,寒邪极易通过足部侵袭人体损伤阳气而致病,如罹患感冒、咳嗽、胃痛之类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过冬要特别注意足部保健。
早晨:做健脚操
隆冬清晨,天寒地冻,人们不宜在户外冒着风寒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活动,但却可以在家里做做健脚操。
何谓健脚操?就是仰面躺在床上抬起双脚,用力相互摩擦至脚掌发热,继而用搓热的双手搓揉每个脚趾头,整个过程5分钟~10分钟。或用双手紧抱一条大腿根部,稍用力向下按摩至脚踝,再往回按摩至大腿根部,并以同法按摩另一脚,重复10次~20次。或坐在椅子上,轮流把穿着毛袜的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轻敲,直到稍有痛感为度。或站在地板上双脚并拢,踮起脚尖稍停,让身体重心慢慢移至脚后跟,连做数十次至脚底有热感。
分别采用以上诸法健脚取暖,可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防止脚上关节、韧带、筋膜僵硬,使脚部肌肉在屡次舒缩中助两腿血液回流,从而增强对寒冷袭击的抵御能力。
白天:穿护脚鞋
冬季地面温度低,脚面脂肪少,加上脚掌本来远离心脏,供给的血液相对减少且血流慢,双脚也就自然最易受寒。脚下寒气从穴位反射性引起呼吸道温度下降,抵抗力也随之减弱,会使原来潜伏在鼻咽部的病菌繁殖而感染呼吸道疾病,故保暖应先暖脚。
但是,暖脚并非将其层层密裹,让脚把鞋塞得严严实实。因为那样会使脚部血管因受重压而形成血瘀,反而降低其抗寒力埋下诱发疾病的隐患。
因此,穿鞋切忌过紧,要讲究穿鞋比其他季节略微大一些,使鞋袜保持宽松状态,脚部各关节没有挤压感。尽量别穿那种不透气的人造革鞋子和尼龙袜,而以透气、柔软、干燥、舒爽为宜,这样方能收到暖脚的良好效果。
晚上:泡热水脚
俗话说:“睡前泡双脚,胜过吃补药。”此话是有科学道理的。颇通养生之道的南宋陆游有诗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活到85岁高龄的陆放翁晚年尚且耳聪目明,这与他重视冬天睡前一直用热水泡脚密切相关。
这一简单易行的养生法依然适合于现代人。洗脚的水温为40摄氏度~50摄氏度,水量浸过踝部,浸泡20分钟~30分钟。操作方法是:脚后跟固定盆底,脚趾不停活动或相互搓擦。然后分别用左右手轮番交替按摩涌泉穴,即以大拇指点按、点揉、点推脚心,并不时添热水以保持恒温,直至浸在热水中的双脚呈微红色,觉得身上微热,额头似有出汗感,便可用柔软毛巾擦干双脚。接着,再用双手揉搓脚心,牵拉脚趾,按摩脚背,提捏脚肌,然后上床入睡。
这种热水泡洗双脚法,能使脚部各穴位分别与人体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对应传导,促进体内气血运行,温煦脏腑,通经活络,疏通毛细血管,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调节五脏六腑功能,加强机体新陈代谢。实践证明,坚持冬季晚间睡前用热水泡脚,不仅能预防感冒、咳嗽、腹胀、胃痛等疾患发生,而且对贫血、偏头痛、关节炎、便秘等疾病均有一定效果。还因加强了血液循环通畅而促进心脑血管健康,尤能一改以往冷脚刺激大脑皮层致使睡眠不佳的现象。
专家推荐:能治病的浴脚汤药
专家临床研究证明,用不同品种的药材配伍,入水煎汤,熏洗双脚,还可治病。比如,取大葱根须、生姜各适量,水煎取液洗泡双脚,可治风寒感冒。再如,取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克,磁石30克,加水煎汤,临睡前浸洗双脚,可治失眠。
冬季因寒冷而血压升高,可取独活18克,党参、黄芪、当归、枳壳、乌药、白芍、牛膝、蔓荆子、白蒺藜、炒杜仲、石决明、磁石各6克,水煎取汤,泡熏双脚1小时。每晚1次,连用1剂~3剂,可将血压降至正常。
还可取桂枝20克,羌活、麻黄各15克,川椒、红花、细辛、艾叶各10克,入水煎沸加温水浸脚。每晚1剂,每剂连续用3日,冬季不间断浸泡1个月,非但能增进食欲,连头晕眼花、腰酸腿疼、四肢发麻及呼吸道疾病等也随之消失,可保今冬明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