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蛰堪(三首)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龙吟·先师寇梦碧公百年诞辰


  百年沧海蹄涔,沉哀都付雕虫手。绮窗唤梦,遥山分碧,琼镌玉镂。南渡风流,问谁能会,朝华夕秀。怅云踪仙渺,新词难寄,佳辰在,重阳后。    怕忆劫边诗酒。引孤怀、泪痕凝袖。灯唇似觉,向人犹话,白衣苍狗。骚绪绵延,公当知我,初心无负,望长天一酹,幽冥不隔,为先生寿。

题梅二首


  笛邊绿意与红情,和雪当年月下盟。
  折取一枝栽粉壁,朝朝把酒对寒英。
  最忆孤山处士家,窗痕影动任横斜。
  一枝写罢饶清供,重认寒香梦里花。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不少媒体和报刊刊登过诸如“汪伪第一夫人在提篮桥”、“陈璧君终身被囚之谜”一类的文章。文中述及宋庆龄、何香凝得悉其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后,有心拉她一把,于1949年9月找到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说“只要陈璧君发个简短的认罪声明,人民政府可以下令释放她”。当晚(9月25日晚上)宋庆龄、何香凝联名写信给陈璧君。陈璧君拒绝认罪,还给宋庆龄、何香凝写了复信,终至终身被囚。  笔者从1990年夏秋开始
期刊
回望20世纪中国文化史,胡适作为那个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领军人物,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学人,“我的朋友胡适之”——这个充满亲和力的称呼,成为一个时代的佳话。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就是倡导并推动使用白话文。白话文能发展到今天这样被广泛应用的程度,是与胡适先生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他不仅是白话文的倡导者,也是白话文推广使用的躬身实践者。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文章的人,也
期刊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姊妹篇《续西行漫记》(韦尔斯著)中,记述了一桩中国文化史、话剧运动史上值得纪念的盛事:鲁迅先生的不朽名著《阿Q正传》于1937年春由抗日剧社首次搬上舞台,轰动了延安全城。书中“苏区之夏·流动剧社”一節这样写道:“那有趣的农村无产者阿Q是由剧社主任曹彬三(译音)扮演的。从此以后,他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高声喊着‘阿扣一伍’这个玩笑的称呼欢迎他了。”这个令人喜爱、受人欢迎的阿Q
期刊
2006年2月,当年的知青队长石小林邀请太原知青回插队乡村——原晋祠公社王郭大队去看望老连长王命有。我们闻讯后立即欣喜若狂地聚拢到一块儿,一行八人匆匆忙忙奔回30余年前插队的村庄。久别相逢,举杯畅饮,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思乡情。当年老连长指挥着“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的50多名知青,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沙场秋点兵”,平田整地的情景至今依稀浮现在我们眼前,当年老连长的矫健步伐及英雄本色还深深
期刊
肖谦科口述 高建忠 王亚泽 卫亚敏整理  我出生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关村一户贫苦的农家,在我12岁那年(1935年),父母因光景困难,把我卖于南关尚毓琇为螟蛉子。  1937年农历七月间,我听说二战区来我县招收新兵建立抗日武装(即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非常欣喜。当时我年仅14岁,为逃离苦海走出一条新生路,我瞒过尚家到招兵处报了名,并被顺利招收。我县同时招收的有20多人。  我们这批新兵步行到垣曲
期刊
今年9月,是正太路(1940年10月改名石太线)阳泉设站100周年。这不仅是阳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也是山西发展史上堪称浓重的一笔。1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坎坷、沧桑百寿的阳泉站来说,则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如今,当我们回首阳泉站整整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时,往事就像潮水般涌现在我们的眼前……
期刊
贺逢光,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城关镇友义村桃卜沟人。1908年生,1937年1月6日参加八路军,1938年2月28日加人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由部队转地方搞公安工作,同时兼任本村民兵队长、武委会主任。在围困日军的“两年半”对敌斗争中,他是闻名太岳区的特等射手、民兵杀敌英雄。延安《解放日报》于1944年1月9日曾刊登过他的英雄事迹。1945年元旦,太岳区杀敌英雄、劳动模范、模范工作者首次代表大会在士
期刊
于霖瑞 李志舆遗稿  李程光 整理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自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后,敌我军事态势进入相持阶段。当年冬,傅作义就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绥远省主席。1940年3月,为配合全国对日军发动的攻势,傅作义命令所属部队攻取五原县城。当时我们二人分别担任晋绥军所属之五(原)临(河)警备旅第一团团长和第二团副团长,亲身参加了五原战役,现将战况的片断回忆记录如下:  时值春分季节,黄河即将解冻,
期刊
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拉开了全国大革命风暴的序幕。在塞北古城大同,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6月初,在党的领导下,大同各界沪案后援联合会组织学生、市民及城关工农商各界3000多人在城内大有仓广场隆重集会,愤怒声讨英日帝国主义者的卑劣行径。大会散发了大同各界沪案后援联合总会宣言,通电全国,并于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紧接着,沪案后援会组织山西省立第三师范和省立三中、省立五女
期刊
徐镜心(1874—1914)字子鉴,山东黄县(今龙口市)黄山馆镇后徐家村人,清末民初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同盟会山东主盟人, 国民党山东支部理事长,参加“辛亥革命”遇难。时人有“南宋(教仁)北徐(镜心)”之称。其生平事迹可歌可泣,殉难二十多年后被国民政府追行国葬。一  徐镜心,字子鉴,1878年生于山东省黄县馆前后徐家村。  徐镜心少年时代学业优异,胆识超群。14岁那年,与几个同窗好友探幽涉奇,游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