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多年的一线教学中,笔者发现,但凡在一二年级对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不熟练的或不会的,升上高年级后,这些学生很容易在数学学习中慢慢变成差等生。因为这两部分在小学数学教材计算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激发口算兴趣;良好的审题习惯;良好的注意力;有趣有效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67
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定义与推导;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对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如何让每一位学生的口算都过关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摸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总结的一些教学心得。
一、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不出错、速度快的目的。
1. 将口算教学融入情景中
口算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的口算时,笔者创设了小动物摘脐橙的情境。先出示脐橙园的丰收图,9个小动物高高兴兴的在摘脐橙。然后出示每个篓子里已有9个脐橙,小狗摘了一个脐橙放在第一个篓子,问:第一个篓子现在有多少个脐橙?小猫摘了2个放在第二个篓子里,问:第二个篓子现在有多少个脐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催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口算,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2. 讲清算理
教师在教学口算时,应重视算理的讲解。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会直接导致计算出大问题。笔者教的四年级学生,还会把2乘6的得数写成18,这说明学生对2乘6的意义还不理解。如果理解了意义,即使背不到口诀,也能根据它表示2个6相加的和写出正确答案。所以,应引导学生对口算意义法则进行深刻的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口算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
二、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口算过程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在口算时,从审题、口算到书写,应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平时,笔者要求学生做题时要边读边写。即把题目读出来,要读出来当然就得认真看清楚数字,不仅眼睛看到了数字还要在大脑分析后说出,这样就能大大降低错误率。
三、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导致口算出错,所以,低年级教师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从心理学角度讲,常常通过圈数字训练能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圈数字训练是指,在一组数字中从圈圆圈起,某一指定数字为开始,通过由浅入深的多次练习,借以提高注意力。方法如下:
1. 教师列出一个随机表(表中数字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2. 训练圈“3”(或其他任意指定的数字)的能力,目的是训练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3. 训练圈“3”前面的一个数字,这是对注意转移力的一种训练。
4. 训练圈“3”前一位的“7”(或其他指定数字)这种训练有助于发展注意的选择性。
5. 训练圈“3”和“7”中间的双数(或单数)目的在于提高注意的分配能力和扩大注意的广度。
当然,在训练中应当注意,每一种训练都需在3分钟内完成,每次连续练习的时间约为20分钟以内,每天练习1—2次,30—60次为一个周期,训练的难度要逐次提高,如有必要,某种训练类型可单独反复进行,这样可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圈数字训练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有计划的训练当中,可通过对同一类型重复练习的比较,看出训练的成效。
四、有趣、有效的练习
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从而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笔者是这样做的:
1. 每天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6-8个口算练习。这几个口算要精挑细选,挑学生不熟练的,选学生容易出错和容易混淆的。
2. 变换训练方式。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自算、互算、口算竞赛、 “开火车”计算等。
3.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如让学生做好10张数字卡片,两个人每人出一张,谁先算出得数就能赢得两张卡片,谁赢的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同学可以一起玩也可以在家里和家长一起玩。只要天天坚持训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5. 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要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进行训练,让口算、听算训练成为学生的习惯。这样常抓不懈,才会使我们的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让低年级的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只要把口算的基本功练好,这些学生才能在往后的学习中得心应手,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这样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容易接受新知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一小学 342800)
关键词:激发口算兴趣;良好的审题习惯;良好的注意力;有趣有效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67
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定义与推导;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对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如何让每一位学生的口算都过关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摸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总结的一些教学心得。
一、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不出错、速度快的目的。
1. 将口算教学融入情景中
口算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的口算时,笔者创设了小动物摘脐橙的情境。先出示脐橙园的丰收图,9个小动物高高兴兴的在摘脐橙。然后出示每个篓子里已有9个脐橙,小狗摘了一个脐橙放在第一个篓子,问:第一个篓子现在有多少个脐橙?小猫摘了2个放在第二个篓子里,问:第二个篓子现在有多少个脐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催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口算,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2. 讲清算理
教师在教学口算时,应重视算理的讲解。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会直接导致计算出大问题。笔者教的四年级学生,还会把2乘6的得数写成18,这说明学生对2乘6的意义还不理解。如果理解了意义,即使背不到口诀,也能根据它表示2个6相加的和写出正确答案。所以,应引导学生对口算意义法则进行深刻的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口算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
二、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口算过程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在口算时,从审题、口算到书写,应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平时,笔者要求学生做题时要边读边写。即把题目读出来,要读出来当然就得认真看清楚数字,不仅眼睛看到了数字还要在大脑分析后说出,这样就能大大降低错误率。
三、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导致口算出错,所以,低年级教师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从心理学角度讲,常常通过圈数字训练能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圈数字训练是指,在一组数字中从圈圆圈起,某一指定数字为开始,通过由浅入深的多次练习,借以提高注意力。方法如下:
1. 教师列出一个随机表(表中数字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2. 训练圈“3”(或其他任意指定的数字)的能力,目的是训练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3. 训练圈“3”前面的一个数字,这是对注意转移力的一种训练。
4. 训练圈“3”前一位的“7”(或其他指定数字)这种训练有助于发展注意的选择性。
5. 训练圈“3”和“7”中间的双数(或单数)目的在于提高注意的分配能力和扩大注意的广度。
当然,在训练中应当注意,每一种训练都需在3分钟内完成,每次连续练习的时间约为20分钟以内,每天练习1—2次,30—60次为一个周期,训练的难度要逐次提高,如有必要,某种训练类型可单独反复进行,这样可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圈数字训练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有计划的训练当中,可通过对同一类型重复练习的比较,看出训练的成效。
四、有趣、有效的练习
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从而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笔者是这样做的:
1. 每天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6-8个口算练习。这几个口算要精挑细选,挑学生不熟练的,选学生容易出错和容易混淆的。
2. 变换训练方式。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自算、互算、口算竞赛、 “开火车”计算等。
3.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如让学生做好10张数字卡片,两个人每人出一张,谁先算出得数就能赢得两张卡片,谁赢的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同学可以一起玩也可以在家里和家长一起玩。只要天天坚持训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5. 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要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进行训练,让口算、听算训练成为学生的习惯。这样常抓不懈,才会使我们的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让低年级的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只要把口算的基本功练好,这些学生才能在往后的学习中得心应手,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这样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容易接受新知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一小学 3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