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小学数学大纲也指出:“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可见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因此,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成为数学老师的一大挑战。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发挥教师魅力 渗透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充分利用教材 渗透德育教育
1、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我引导学生看书中介绍的小资料,使学生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公元前6世纪中国就开始使用负数,而欧洲在公元16世纪才开始应用负数,中国开始使用负数要比国外早两千多年,学生读后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纷纷表决心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为祖国争光。
2、利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具有时代感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在28届奥运会上金牌数位居前五位的国家获三种奖牌的数据,引导学生给制成条形统计图,通过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的伟大与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三、启蒙辩证唯物 渗透德育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充满辩证法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1、从感知的形象出发,揭示本质规律,抽象出数的概念
如:教学:“10以内的数”可以表示具体的各种各样的实物。这样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
促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数”与“数”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能运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
3、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观点
如教学“因数”与“积”。“因数”相乘是“积”,“因数”与“积”一般不相等,但“因数×因数=积”而“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也就是说“整体”与“部分”相等与不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培养方法习惯 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
(一)提倡“两审”
一审运算顺序。看先算哪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二审题目中运算符号及数据有什么特点。看怎么简便就怎么算。坚持“二审”原则,就可改变盲目机械地计算为主动灵活的计算。
重视估算
计算之前先进行估算,看计算结果,大概在哪个范围内,然后再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不在估算范围内,就要仔细检查,找出原因,及时纠正。
四、把握验算
验算是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检验计算题的方法,加减法互为验算,乘除法互为验算,并要教学生经常运用这些验算方法,才能正确使计算准确无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教师的长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才能不断提高,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刻苦地学习。
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条理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刻苦钻研讲求实效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朴实的思想作风,在克服解题困难的过程中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对去除当前学生中流行的娇骄之气很有好处。
五、通过美的教育 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更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
首先,数学中充满着对称美。如线、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案体现着对称美,式子a+b=b+a,a+(b+c)=(a+b)+c等数学定律也是对称的。
其次,体现着数学的简洁美。如a+a+a+a=4a;S=ab等公式的简洁美,解题方法上的化繁为简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再次,数学体现着一种和谐美,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图形与图形的统一,数学知识结构与解题方法的联系等,无不体现着数学的和谐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的本性,則数学美的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重要课题还需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彻新课改理念,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并且结合小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德育教育,注重学生智、情、意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能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因此,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成为数学老师的一大挑战。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发挥教师魅力 渗透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充分利用教材 渗透德育教育
1、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我引导学生看书中介绍的小资料,使学生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公元前6世纪中国就开始使用负数,而欧洲在公元16世纪才开始应用负数,中国开始使用负数要比国外早两千多年,学生读后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纷纷表决心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为祖国争光。
2、利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具有时代感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在28届奥运会上金牌数位居前五位的国家获三种奖牌的数据,引导学生给制成条形统计图,通过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的伟大与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三、启蒙辩证唯物 渗透德育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充满辩证法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1、从感知的形象出发,揭示本质规律,抽象出数的概念
如:教学:“10以内的数”可以表示具体的各种各样的实物。这样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
促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数”与“数”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能运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
3、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观点
如教学“因数”与“积”。“因数”相乘是“积”,“因数”与“积”一般不相等,但“因数×因数=积”而“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也就是说“整体”与“部分”相等与不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培养方法习惯 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
(一)提倡“两审”
一审运算顺序。看先算哪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二审题目中运算符号及数据有什么特点。看怎么简便就怎么算。坚持“二审”原则,就可改变盲目机械地计算为主动灵活的计算。
重视估算
计算之前先进行估算,看计算结果,大概在哪个范围内,然后再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不在估算范围内,就要仔细检查,找出原因,及时纠正。
四、把握验算
验算是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检验计算题的方法,加减法互为验算,乘除法互为验算,并要教学生经常运用这些验算方法,才能正确使计算准确无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教师的长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才能不断提高,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刻苦地学习。
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条理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刻苦钻研讲求实效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朴实的思想作风,在克服解题困难的过程中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对去除当前学生中流行的娇骄之气很有好处。
五、通过美的教育 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更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
首先,数学中充满着对称美。如线、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案体现着对称美,式子a+b=b+a,a+(b+c)=(a+b)+c等数学定律也是对称的。
其次,体现着数学的简洁美。如a+a+a+a=4a;S=ab等公式的简洁美,解题方法上的化繁为简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再次,数学体现着一种和谐美,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图形与图形的统一,数学知识结构与解题方法的联系等,无不体现着数学的和谐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的本性,則数学美的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重要课题还需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彻新课改理念,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并且结合小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德育教育,注重学生智、情、意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能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