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灌溉规划设计标准分析及其多方面原则,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就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及分析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一、前言
作为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灌溉规划设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其灌溉规划设计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整体效果。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述
作为一项基础性资源,同时也作为我国工业及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水资源在我国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相关部门对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诸如水渠、水坝等投资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通过这些水利工程为国民创造出经济收入的诸多增加点,通过这些水利工程为农村农资产物的产量提供充分的保障。現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特点为: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原动力产生了诸多变化。从总体上来看,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是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及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以往水利工程项目一直走的是传统发展路线,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开始逐渐地转向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在我国水利工程的转型中,农田水利工程也随之而变革,开始由传统经济型向当前的绿色环保型水利转变。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的过程当中,经济、环保的水利工程布局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逐步成为水利工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水利工程属于民生项目的范畴,建设农田水利应当由政府部门带头,对具体的责任层层的加以分解,按照地区的特点,构建起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工程。
三、灌溉规划设计标准分析
按照正常的情况分析,灌溉的设计标准应该因地制宜,要考虑农田现有的水利设施和水源情况,农业的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经济因素等,再考虑正确的应用。
灌溉的用水保证就是最大的设计标准,因为设计灌溉为的就是农田的用水得到最大的保证,这个也是检验的唯一指标。如何在用水得到保证后更科学合理的减少水资源和保证水源的不浪费,这个也是其设计应该要考虑的另一个要点。所以设计的标准只有两个:灌溉的保证和农田的耐旱。
1.灌溉的保证
灌溉的保证就是在灌溉的时候,能用充分的保证农田的用水,其计算的公式为灌溉用水满足的数值与总年树相除,用符号“P”表示,当P大于或等于80%的时候,说明这个区域的灌溉率是合格的,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基本的数值,在不同的农田里,还应当要考虑水源的状况和所种植的农产品,在水资源不足和农作物是以干旱的作物为主要的地区,这个数值可以考虑在50%到80%之间,在水源充足和以水稻、小麦等水源需求量大的农作物种植地区,则应该把数值考虑在70%到95%之间。
2.农田的抗旱
农田的抗旱是直接反映了农田灌溉的设计,也是农田灌溉水利设计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因为农产品的得天独厚性,所以很多时候如果发生旱情或者是多天无雨等情况,农田也是面临着绝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灌溉设施要能满足到基本连续80天的灌溉期限,这个也应当因地制宜,因为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当地农作物的需求,在设计的时候要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四、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原则
1.继承性原则
我国农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从古代的农耕时期纯粹的人力耕种到现如今的现代化的机械耕种,水利规划在其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继承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农田规划方案的时候能够因地制宜,合理考究。对一块农田的规划要继承其原来的好的方面,对不好的方面加以改良设计,保持农田水利布局的相对稳定性,在合理利用现状布局、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分析,设计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2.整体性原则
农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包括很多东西,与其他行业息息相关,比如水利工程、土地建设、生态环境、农产品买卖、产品生产等等。所以在设计规划农田水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一个整体性原则。我们要做到在农田水利布局上和数量上实现统筹兼顾,努力协调好农业与生态、经济、生产之间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3.动态性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既是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实地分析勘测,不可能说一个水利工程建成后,我们对其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环境在变化,气候在变化,每一年的不同时段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做到实现水利工程动态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使其长期处于一个最优的状态,充分考虑农田水利建设的协调性和保护性、刚性和柔性之间的关系。
五、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及分析
1.规模前景预测
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使小型灌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发展好小型灌溉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好人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还可以通过动态发展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小型灌溉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主要受当地环境资源、土地资源、农作物生长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需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随着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在修建小型灌溉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好当地的资源优势,将农作物灌溉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开发其他利用价值,可以提升小型灌溉区的综合实用性。
2.规划技术及实施方法
(一)规划前准备阶段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当地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料,通过查找地方志、年鉴等方式,了解地方的降水量、气候条件、土质条件等;第二,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资料,包括之前实施的历史工程资料等;第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当地经济效益情况、收入情况等。通过这些调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之后的规划设计做好基础准备。
(二)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在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可以采取边设计边建设的方式,根据之前收集到的基本资料,构建设计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与施工单位进行有效而及时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施工季节若选在雨季,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雨水储存工作,为以后的旱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设施的配备工作,如输水管的建设、清淤工作等,以便灌溉区可以尽快地投入使用。
(三)灌溉技术施工阶段在整个规划设计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入后期管理问题,并在灌溉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开展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同时,对于相关的工程与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基础上,还要保证他们的正常工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灌溉规划设计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具体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戴建平.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中国农业.2011(8):90-92.
[2] 顾家洲.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渠设计[J].农业建设水利研究(电子版).2013(4):20-22.
[3] 杨林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图集[J].农业建设.2012(7):201-203.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一、前言
作为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灌溉规划设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其灌溉规划设计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整体效果。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述
作为一项基础性资源,同时也作为我国工业及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水资源在我国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相关部门对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诸如水渠、水坝等投资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通过这些水利工程为国民创造出经济收入的诸多增加点,通过这些水利工程为农村农资产物的产量提供充分的保障。現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特点为: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原动力产生了诸多变化。从总体上来看,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是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及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以往水利工程项目一直走的是传统发展路线,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开始逐渐地转向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在我国水利工程的转型中,农田水利工程也随之而变革,开始由传统经济型向当前的绿色环保型水利转变。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的过程当中,经济、环保的水利工程布局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逐步成为水利工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水利工程属于民生项目的范畴,建设农田水利应当由政府部门带头,对具体的责任层层的加以分解,按照地区的特点,构建起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工程。
三、灌溉规划设计标准分析
按照正常的情况分析,灌溉的设计标准应该因地制宜,要考虑农田现有的水利设施和水源情况,农业的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经济因素等,再考虑正确的应用。
灌溉的用水保证就是最大的设计标准,因为设计灌溉为的就是农田的用水得到最大的保证,这个也是检验的唯一指标。如何在用水得到保证后更科学合理的减少水资源和保证水源的不浪费,这个也是其设计应该要考虑的另一个要点。所以设计的标准只有两个:灌溉的保证和农田的耐旱。
1.灌溉的保证
灌溉的保证就是在灌溉的时候,能用充分的保证农田的用水,其计算的公式为灌溉用水满足的数值与总年树相除,用符号“P”表示,当P大于或等于80%的时候,说明这个区域的灌溉率是合格的,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基本的数值,在不同的农田里,还应当要考虑水源的状况和所种植的农产品,在水资源不足和农作物是以干旱的作物为主要的地区,这个数值可以考虑在50%到80%之间,在水源充足和以水稻、小麦等水源需求量大的农作物种植地区,则应该把数值考虑在70%到95%之间。
2.农田的抗旱
农田的抗旱是直接反映了农田灌溉的设计,也是农田灌溉水利设计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因为农产品的得天独厚性,所以很多时候如果发生旱情或者是多天无雨等情况,农田也是面临着绝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灌溉设施要能满足到基本连续80天的灌溉期限,这个也应当因地制宜,因为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当地农作物的需求,在设计的时候要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四、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原则
1.继承性原则
我国农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从古代的农耕时期纯粹的人力耕种到现如今的现代化的机械耕种,水利规划在其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继承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农田规划方案的时候能够因地制宜,合理考究。对一块农田的规划要继承其原来的好的方面,对不好的方面加以改良设计,保持农田水利布局的相对稳定性,在合理利用现状布局、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分析,设计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2.整体性原则
农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包括很多东西,与其他行业息息相关,比如水利工程、土地建设、生态环境、农产品买卖、产品生产等等。所以在设计规划农田水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一个整体性原则。我们要做到在农田水利布局上和数量上实现统筹兼顾,努力协调好农业与生态、经济、生产之间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3.动态性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既是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实地分析勘测,不可能说一个水利工程建成后,我们对其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环境在变化,气候在变化,每一年的不同时段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做到实现水利工程动态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使其长期处于一个最优的状态,充分考虑农田水利建设的协调性和保护性、刚性和柔性之间的关系。
五、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及分析
1.规模前景预测
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使小型灌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发展好小型灌溉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好人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还可以通过动态发展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小型灌溉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主要受当地环境资源、土地资源、农作物生长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需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随着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在修建小型灌溉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好当地的资源优势,将农作物灌溉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开发其他利用价值,可以提升小型灌溉区的综合实用性。
2.规划技术及实施方法
(一)规划前准备阶段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当地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料,通过查找地方志、年鉴等方式,了解地方的降水量、气候条件、土质条件等;第二,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资料,包括之前实施的历史工程资料等;第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当地经济效益情况、收入情况等。通过这些调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之后的规划设计做好基础准备。
(二)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在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可以采取边设计边建设的方式,根据之前收集到的基本资料,构建设计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与施工单位进行有效而及时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施工季节若选在雨季,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雨水储存工作,为以后的旱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设施的配备工作,如输水管的建设、清淤工作等,以便灌溉区可以尽快地投入使用。
(三)灌溉技术施工阶段在整个规划设计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入后期管理问题,并在灌溉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开展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同时,对于相关的工程与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基础上,还要保证他们的正常工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灌溉规划设计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具体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戴建平.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中国农业.2011(8):90-92.
[2] 顾家洲.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渠设计[J].农业建设水利研究(电子版).2013(4):20-22.
[3] 杨林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图集[J].农业建设.2012(7):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