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12年7月底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之后,广东、云南、江苏三所开放大学相继揭牌,这六所开放大学所属的市县级电大正在逐步更名,提升开放大学师资力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原电大基层教师的培训几乎陷入停滞
顾名思义,“师资”指教师的资质,说的是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储备、教学状况、进修状况、行业修养、职业实践等状况,但基层电大师资名无实存,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管理上,中央、省、市三级电大具有独立的专职人员,形成了类似于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对下一级电大负责技术、学术管理。但县区电大教学点的人员管理隶属于地方教育系统,绝大多数没有专职的、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设制,既意味着没有独立的上级财政拨款,也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完全不可能是专心致志的,更意味着县区级电大没有权力、资格招聘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教师,没有合乎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无疑制约了电大办学的规模和生命力。
在事实上的教师培训方面,一方面,市县电大财务上自收自支,在师资培训的制度设计及操作方面,都实际地出现了有名无实的状况,至少过去十年来没有对基层教师进行过公需课之外的培训,更没有基层教师的进修。电大赖以生存的计算机或网络技术及其新情况,几乎完全靠教师边实践边提升。另一方面,基层电大几乎不设置理工、医疗类招生专业,不开设课程,也不存在师资队伍及其培训的问题。即是说,电大的教师多是围绕人文科进行教学管理的,新旧更迭依靠的是“传帮带”,其实质是基层电大教师的业务进入了事务性操作层面,隐藏了师资的专业化及其继续教育的问题。
二、開放大学时代基层教师面临的问题
绝大多数教师以兼职为主的基层电大到了开放大学时代,面临的是特色学校的特色教师培养问题。众所周知,以省为公需课培训单位的短训,针对的是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电大专职教师走的是高校路子,但基层专职教师数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办学单位不需要考虑教师的培训问题,教师自行处理评定职称所需的专业课培训课时要求。即使基层想要培養符合开放大学发展的教师,兼职教师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如果数量稀少的专职教师按名师去培养,成本高且不稳定。换言之,在开放大学时代,基层教师面临的问题至少有两个:什么样的受教对象能够开发出来且维持开班规模;进行什么专业课的进修能保持受教对象及教学效益最大化。理论上的职工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以往并非没有接受开放式教育,如职工教育有自学、成人、电大等学历教育机会,也有政府机构进行的党课、法律、医疗等不同类别的短训课程。实践中的基层开放大学教师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中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开放大学时代基层教师的分类培养
基层开放大学以往传媒式的学历教育基础上在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的转型中,如何提升素质应对职工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和各类培训?
一是在开放大学系统内开展基层科任教师授课、课件展示活动。改变以往基层开放大学教学点自行操作的方式为省市级系统操作,每学期一次,每次一科,可评可议,以此带动基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科任教师熟悉知识,至少是增强与学生沟通时的专业能力。优秀教师或优秀课件可在系统内网络推出,改善专家课件不接地气的局面。
二是开展基层教师在职进修活动,可每年一科一人进高校进修,以更新观念,丰富知识,开扩视野提高素质,提高教学和教学管理能力。
三是开展开放大学系统内的管理研讨活动,采取互动式、专题式、诊断式等不同的形式,深入探究或研讨交流班级管理、事务管理、社会实践管理,各抒己见,或比较、鉴别地反思领悟,达成共识,以实现改善惯性思维、改善岗位垄断,提升教师发掘生源潜力的能力,以此推动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开展一年一专题的科研活动,用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开放大学的特质要求其科研不能仿制高校,需要完善为适应开放大学的科研机制。一方面,以往偶然出现的课题申报往往全面开花,难以形成持续的研究,也难以形成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导向,更难以引起教师对常规业务之外的重视,很有必要通过系统内的一年一个专题的研究进行交流、商讨、合作,集思广益,培育集应用性、学科性为一体的科研导向,逐步改变当前近乎封闭的偏好。另一方面,一年一专题的科研有办学实践的现实推动力,既便于培育教师密切关注教学和管理中产生的问题意识,分利用现有教学实践中的多种资源与力量,推动适合办学地区的远程开放教育研究,又节约资金,便于在本系统内形成各种学术报告、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使科研活动更具有办学地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是建立区域性的开放大学内部的教师培训制度,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不同专业网络课程引进,加强教师提升业务素质。可以推行区域性教师交流制度,实现教师思维、视野、实践等方面的提升。
一、原电大基层教师的培训几乎陷入停滞
顾名思义,“师资”指教师的资质,说的是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储备、教学状况、进修状况、行业修养、职业实践等状况,但基层电大师资名无实存,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管理上,中央、省、市三级电大具有独立的专职人员,形成了类似于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对下一级电大负责技术、学术管理。但县区电大教学点的人员管理隶属于地方教育系统,绝大多数没有专职的、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设制,既意味着没有独立的上级财政拨款,也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完全不可能是专心致志的,更意味着县区级电大没有权力、资格招聘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教师,没有合乎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无疑制约了电大办学的规模和生命力。
在事实上的教师培训方面,一方面,市县电大财务上自收自支,在师资培训的制度设计及操作方面,都实际地出现了有名无实的状况,至少过去十年来没有对基层教师进行过公需课之外的培训,更没有基层教师的进修。电大赖以生存的计算机或网络技术及其新情况,几乎完全靠教师边实践边提升。另一方面,基层电大几乎不设置理工、医疗类招生专业,不开设课程,也不存在师资队伍及其培训的问题。即是说,电大的教师多是围绕人文科进行教学管理的,新旧更迭依靠的是“传帮带”,其实质是基层电大教师的业务进入了事务性操作层面,隐藏了师资的专业化及其继续教育的问题。
二、開放大学时代基层教师面临的问题
绝大多数教师以兼职为主的基层电大到了开放大学时代,面临的是特色学校的特色教师培养问题。众所周知,以省为公需课培训单位的短训,针对的是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电大专职教师走的是高校路子,但基层专职教师数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办学单位不需要考虑教师的培训问题,教师自行处理评定职称所需的专业课培训课时要求。即使基层想要培養符合开放大学发展的教师,兼职教师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如果数量稀少的专职教师按名师去培养,成本高且不稳定。换言之,在开放大学时代,基层教师面临的问题至少有两个:什么样的受教对象能够开发出来且维持开班规模;进行什么专业课的进修能保持受教对象及教学效益最大化。理论上的职工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以往并非没有接受开放式教育,如职工教育有自学、成人、电大等学历教育机会,也有政府机构进行的党课、法律、医疗等不同类别的短训课程。实践中的基层开放大学教师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中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开放大学时代基层教师的分类培养
基层开放大学以往传媒式的学历教育基础上在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的转型中,如何提升素质应对职工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和各类培训?
一是在开放大学系统内开展基层科任教师授课、课件展示活动。改变以往基层开放大学教学点自行操作的方式为省市级系统操作,每学期一次,每次一科,可评可议,以此带动基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科任教师熟悉知识,至少是增强与学生沟通时的专业能力。优秀教师或优秀课件可在系统内网络推出,改善专家课件不接地气的局面。
二是开展基层教师在职进修活动,可每年一科一人进高校进修,以更新观念,丰富知识,开扩视野提高素质,提高教学和教学管理能力。
三是开展开放大学系统内的管理研讨活动,采取互动式、专题式、诊断式等不同的形式,深入探究或研讨交流班级管理、事务管理、社会实践管理,各抒己见,或比较、鉴别地反思领悟,达成共识,以实现改善惯性思维、改善岗位垄断,提升教师发掘生源潜力的能力,以此推动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开展一年一专题的科研活动,用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开放大学的特质要求其科研不能仿制高校,需要完善为适应开放大学的科研机制。一方面,以往偶然出现的课题申报往往全面开花,难以形成持续的研究,也难以形成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导向,更难以引起教师对常规业务之外的重视,很有必要通过系统内的一年一个专题的研究进行交流、商讨、合作,集思广益,培育集应用性、学科性为一体的科研导向,逐步改变当前近乎封闭的偏好。另一方面,一年一专题的科研有办学实践的现实推动力,既便于培育教师密切关注教学和管理中产生的问题意识,分利用现有教学实践中的多种资源与力量,推动适合办学地区的远程开放教育研究,又节约资金,便于在本系统内形成各种学术报告、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使科研活动更具有办学地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是建立区域性的开放大学内部的教师培训制度,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不同专业网络课程引进,加强教师提升业务素质。可以推行区域性教师交流制度,实现教师思维、视野、实践等方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