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智力因素与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非智力因素应该作为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加以锻炼。本文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163-01
国家教育部指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市已在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新课改,以进一步落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今,我们教师该如何依托新教材,趁着探究新课改的东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高中阶段,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已经基本定型,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有待加强。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通过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性格、情绪、意志、韧性、耐力、抗挫能力等等。这是学生学业好坏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其成功必备的一种内驱力。美国教育学家索里所:“当一个人有了要达到所提出的那些目的的真正欲望时,尽管学习者对于有效学习的较为精细的特点一无所知,以及并不具备许多其他促进学习速度的条件,也能获得卓越的成果。”而创新精神恰恰属于这种“真正欲望”,它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直接动力,假设没有创造精神(即“真正欲望”)这种意识作为动力,即使人类具备优秀的创造能力,也不会产生创造性的成果。因此,充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做呢?
一、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的一种强烈欲望。如:人类对所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伟人理论的怀疑、对未了解现象超乎常人的惊奇、对不了解问题的深思、对科学知识的探索……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学生的求知欲越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正如俗语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办法是:创造一些新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的设计:一要具有新奇性,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层次;三最好是多角度地具有发散思维性质。例如:当学习完高一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后,为了让学生全面把握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社会现象,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某位科学家设计出一台能穿越时空的时光机器,而这台时光机器载着当代一位中学生飞到了我国的古代王朝——明朝,那么这位中学生在明朝能看到什么?问题一经提出,全班学生踊跃回答,就连平时成绩最差、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抢着站起来答上几句。让我奇怪的是学生总结出的答案比我的还要全面、精彩,令我刮目相看。这一切,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下课铃响后,学生第一次答题的欲望仍浓,好像每个学生还都想从其他学生的回答中多了解一些精彩内容,每个学生听课时的兴奋状态,前所未有,同时也深深感染了我。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受益匪浅,同时也认识到学生确实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宝藏,这个宝藏正等待着我们教师去挖掘、开采。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这种内动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的高低。而这种动机的产生,必须是发自学生内心,是学生内心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自我需要感”,这种“需要感”会在学生身体里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推动学生以无穷干劲、毅力、耐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甚至在学习过程中能达到忘我和如痴如醉的境界。例如暑假放假前,我给每位学生留了职业调查实践报告的作业,要求每位学生不管其求职成功与否,都要了解以下内容:单位、职业要求、月薪、劳保待遇、危险程度、学历……开学后,我让班长按要求统计了每个学生社会调查的结果,并将统计结果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份。第一节课我没有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谈找工作、打工的体会。所有学生一致认识到:知识、学历的重要,父母的艰辛,学习机会的难得。最后对求职统计表的分析,又使学生总结出这样的结论:临时工对学历的要求大都是高中学历,且工资低,待遇差,随时都有被炒的危险;而合同工对学历的要求大都在大学专科以上,且工资、劳保等皆与学历高低成正比……一节课下来,所有学生感触颇深,两个想退学的打消了不上学的念头,一部分以前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端正了学习态度。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后,我班的学习气氛更浓厚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包括:1.做事认真,一丝不苟;2.诚实、勤奋、正直、热情、开朗;3.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自信而又独立。对此,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依靠性格。”这一点已得到社会的认同,良好的性格会改变个性发展中的其他消极部分,并促进事件向良性方向发展,俗语说“勤能补拙”强调的就是勤奋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性格决定命运”也能说明良好的性格能改变命运的发展方向。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优良性格的阵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在执行着优良性格培养的重任。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法还有很多。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要充分抓住时机,利用三尺讲台,通过增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163-01
国家教育部指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市已在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新课改,以进一步落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今,我们教师该如何依托新教材,趁着探究新课改的东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高中阶段,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已经基本定型,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有待加强。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通过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性格、情绪、意志、韧性、耐力、抗挫能力等等。这是学生学业好坏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其成功必备的一种内驱力。美国教育学家索里所:“当一个人有了要达到所提出的那些目的的真正欲望时,尽管学习者对于有效学习的较为精细的特点一无所知,以及并不具备许多其他促进学习速度的条件,也能获得卓越的成果。”而创新精神恰恰属于这种“真正欲望”,它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直接动力,假设没有创造精神(即“真正欲望”)这种意识作为动力,即使人类具备优秀的创造能力,也不会产生创造性的成果。因此,充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做呢?
一、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的一种强烈欲望。如:人类对所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伟人理论的怀疑、对未了解现象超乎常人的惊奇、对不了解问题的深思、对科学知识的探索……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学生的求知欲越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正如俗语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办法是:创造一些新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的设计:一要具有新奇性,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层次;三最好是多角度地具有发散思维性质。例如:当学习完高一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后,为了让学生全面把握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社会现象,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某位科学家设计出一台能穿越时空的时光机器,而这台时光机器载着当代一位中学生飞到了我国的古代王朝——明朝,那么这位中学生在明朝能看到什么?问题一经提出,全班学生踊跃回答,就连平时成绩最差、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抢着站起来答上几句。让我奇怪的是学生总结出的答案比我的还要全面、精彩,令我刮目相看。这一切,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下课铃响后,学生第一次答题的欲望仍浓,好像每个学生还都想从其他学生的回答中多了解一些精彩内容,每个学生听课时的兴奋状态,前所未有,同时也深深感染了我。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受益匪浅,同时也认识到学生确实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宝藏,这个宝藏正等待着我们教师去挖掘、开采。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这种内动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的高低。而这种动机的产生,必须是发自学生内心,是学生内心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自我需要感”,这种“需要感”会在学生身体里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推动学生以无穷干劲、毅力、耐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甚至在学习过程中能达到忘我和如痴如醉的境界。例如暑假放假前,我给每位学生留了职业调查实践报告的作业,要求每位学生不管其求职成功与否,都要了解以下内容:单位、职业要求、月薪、劳保待遇、危险程度、学历……开学后,我让班长按要求统计了每个学生社会调查的结果,并将统计结果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份。第一节课我没有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谈找工作、打工的体会。所有学生一致认识到:知识、学历的重要,父母的艰辛,学习机会的难得。最后对求职统计表的分析,又使学生总结出这样的结论:临时工对学历的要求大都是高中学历,且工资低,待遇差,随时都有被炒的危险;而合同工对学历的要求大都在大学专科以上,且工资、劳保等皆与学历高低成正比……一节课下来,所有学生感触颇深,两个想退学的打消了不上学的念头,一部分以前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端正了学习态度。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后,我班的学习气氛更浓厚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包括:1.做事认真,一丝不苟;2.诚实、勤奋、正直、热情、开朗;3.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自信而又独立。对此,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依靠性格。”这一点已得到社会的认同,良好的性格会改变个性发展中的其他消极部分,并促进事件向良性方向发展,俗语说“勤能补拙”强调的就是勤奋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性格决定命运”也能说明良好的性格能改变命运的发展方向。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优良性格的阵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在执行着优良性格培养的重任。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法还有很多。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要充分抓住时机,利用三尺讲台,通过增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