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成熟的读者”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n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一书中提到“到初中、高中,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表明,任何考试前的准备与突击都无济于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学生的视野、知识面、思维能力、运用能力、分析表达能力,特别是思考、判断能力”。每一项能力,并不能靠简单的“死记硬背”和“刷题”来获得。但是能够抽离教学惯性的老师很少。“如果因大量的听写、默写、做卷子而使学生失去了读书、思考、与人交流的时间或机会”,那我们的教学就是本末倒置。
  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我主要从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外阅读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不一样的“预习”,唤醒学生思维


  平时,大多数语文老师对于预习的要求比较单一,而且对于低中高年级没有区分度。一般预习要求为:朗读课文,圈画生字,标自然段序号,画出好词佳句等。这样的预习,学生容易应付了事,使他们失去学習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将预习变成差异化的学情预测和分析,那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积极情绪,提高思维能力。
  1.低年级让学生当“小老师”。由于“幼小衔接”的普及,很多一年级学生还没进入小学,就已经会读拼音,甚至会朗读故事。如果老师能够抓住这一现象特点,在教学拼音《ɑ o e》这一课前,布置这样的课前预习:“请已经会读会认的小朋友,回家对着镜子练习发音口型,明天请你当一回‘小老师’。”相信,大多数学生会高质量地完成,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2.中年级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提问是引发思考的关键。要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能有意识地对课文提出疑问。如学习部编版三上的《灰雀》时,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了如“为什么列宁要找那只灰雀?”“为什么当列宁问小男生,小男孩说话结结巴巴?”“为什么知道小男孩没有讲出实情,列宁还是觉得小男孩诚实?”等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把有价值的问题梳理出来,让学生明白“学而不思则罔”。
  3.高年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如部编版六下《金色的鱼钩》,这篇小说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事。在预习中可以布置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让他们在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二、阅读教学“有话要说”,提升学生思维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阅读教学有效性经常受质疑,原因在于教师的解读代替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教参的解读替代了教师的创造性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要仅仅停留在识字认字和语言积累层面,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深层次阅读,以此发展和提升思维,尤其是创造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首先,阅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简单。每一篇教材需要在教师的研读之下重新整合、利用,是一件见文学功底的事情。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教学流程,要与学生对话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
  第三,我们不能忽视语文的文学属性。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及“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文学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

三、课外阅读是“大餐”,深化学生思维


  13年前,山东潍坊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韩兴娥“两周教完一本教材”的做法在教育界成了热点新闻。13年过去了,随着无数人的努力,阅读成了“全民运动”。大家深知课外阅读不仅不是“零食”“点心”,反而是“正餐”,甚至是正餐中的“大餐”。
  第一,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就告诉孩子们要“阅读经典”,因为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就像是大浪淘沙留下的金子一样明亮闪烁,像是一盏灯照亮读者的心。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近文学,阅读经典是方向。
  第二,阅读指导。正如克拉生所言,“只有自主阅读无法保证孩子取得最高水平的语文能力”,儿童阅读是需要成人正确引导的,这样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研究才变得有意义。阅读指导必不可少,如何让学生产生深度阅读从而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需要教师做一番努力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科学培养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本文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小学科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创新能力;素质教育  在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基础性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
期刊
小古文是指篇幅短小,内容浅近易懂、富有趣味、适合儿童阅读的文言文。学习小古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体会为人处世之道,感悟世事万物之理,还能促进他们古文知识的积累和文言语感的养成,为中学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笔者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谈谈如何让小古文的教学更有趣味,使得学生感受其魅力并乐在其中。一、巧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小古文的教学重在一个“趣”字。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激趣,
期刊
【摘要】语文作文在语文科目考试中占据五分之二的比重,探索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对研究高考作文的情况有着深远意义。本文从作者的自身因素、文章的写作要求两方面来进行论述,总结了学生们的写作问题,并针对当下状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这为语文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之处,为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铺垫。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高考  【中图分类号】G40;H15;I0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期刊
我不是第一次读《黄纱巾》了。幼时的我在课外杂志上读了好多遍,脑海中翻来覆去地想象那条黄纱巾到底有多美。是嫩嫩的鹅黄?温柔的杏黄?还是轻快的柠檬黄?十几年之后,身为教师,在教材里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我是多么感动而惊喜,而且读到了很多当年根本没有读懂的东西。诵读欣赏单元是教师经常弱化的内容,学期时间紧凑,往往就选择不上了。但我决定,这篇小小说一定要上!一、小小说教什么  (一)文本初读  故事很简单,有
期刊
一、链接生活素材,让训练内容生活化  1.搜寻生活积淀,为语用训练奠基  语文教学在倡导语用训练时,不能仅仅将关注的视角聚焦在现有的教材中,而需要基于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将关注的视角投射到自然、社会等更为广阔的平台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比如教学《石榴》一文时,学生不仅要理解石榴的具体特点,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作者是怎样将石榴的特点写出来的,运用了哪些方法和言语形式。在教学之初
期刊
丹阳市实验小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771年的鸣凤书院。著名思想家、爱国诗人龚自珍在这里担任首席讲师,并留下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此,“不拘一格”就成为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一、不拘一格:吕叔湘的“饮水思源”  1987年,83岁高龄的吕叔湘携夫人回家乡,来到阔别70年的母校探望。  他回忆:母校老师人人不拘一格,从校长杨鸿范先生那里养成了作业不涂改,不写错别字的习惯;从
期刊
每一名学生都是有生命力的学习个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活泼好动、思维跳跃性强、接受能力强便是小学生在这一发展阶段所普遍具有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所组织的语文课堂,不可能完全地按照教师预设好的教学流程按部就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教师预先准备的教学计划相矛盾的事件。这些非预设问题的出现,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对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了非预设生成的概念,并重点阐述了非预设生成语文课堂
期刊
所谓在线学习,是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或是通过手机无线网络,进行网络授课、学习的方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学习一下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引发众人的关注。这种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并且也可以基本实现和现实一样的师生互动,因而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  然而在线学习也有明显的弊端:学生情感需求被弱化,影响学习效果;教学内容选择功利,影响学生成长;教学方式运用单一,影响学习品质。那么,如何有
期刊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陶冶是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的,因此,语文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探讨的教研课题。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自我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基于此,教师要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语文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语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同时也是一门从小学起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重点学习科目。在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