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价值信仰不坚定、核心价值观中社会理想的轻视、坚强意志和崇高精神追求的缺乏和道德滑坡、心理失衡。原因主要从宏观背景和教育本身两个方面出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主要对策,包括加强课堂教学、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路径方法
一,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含义是我们目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概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涉及两个关键概念:一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指社会、集体或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转化为群众自觉理论和实践追求的实践活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起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和热爱中华、振兴中华的精神;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或民族利益的关系,引导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①
实效性是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张力关系,是实践活动结果对于目的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亦即实际效果问题。教育实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过程中的可行性,二是结果的目的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进步成长。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具有主体性、长效性等特征。主体性表现为,大学生不仅是参与者,而且还是策划者、组织者,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了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彰显、经验的提升和精神的解放。长效性是正确地诱导受教育者的工作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久地保持和发挥出来。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重大意义
党和国家提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明确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以科学的价值观念引导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向,使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和原因
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网络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大学生理想信念、“三观”、政治觉悟总体向上向好,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问题“症候”
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信仰不坚定。据对西安一所大学调查显示只有26.17%的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多的党员入党动机是个人考虑,是为将来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增加法码。②
一些大学生轻视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理想。用一具体实例说明,当下报考公务员热成为社会一大关注点,其中有热衷政治想想有番作为的壮志青年,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公务员报酬高、工作稳定而选择报考。
部分大学生道德滑坡、心理失衡的现象突出。据对上海、长沙、焦作三个城市的调查中显示只有“69.28%的大学生都很重视诚信问题,但因无诚信导致自己利益遭到损失时,仍有 47.52%的学生会采用相同的行为施与在他人身上。”③ 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有些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惜违背做人原则,背信弃义,在求职材料上运用各种心思和技巧,仿造各种证书,使求职材料的水分越来越重。这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使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滑坡、心理失衡,想要好好表现自己却走了一条弯路。
这显然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矛盾,而反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体现在能否敬业。一个人能否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承担责任、作出贡献,相应地,他的价值就能否获得人民、社会、国家的承认。一个人不能为其社会理想而不懈奋斗,就不能有一番成功的作为,更不用说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努力改变。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原因主要是宏观背景下的原因。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社会基础,也是促进人民群众认识、认同、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途径。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给社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各种经济势力迅速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迅速蔓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给当代大学生的“三观”造成不良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体国民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的口號,明确指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主旨思想和目标。 现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下的社会快速转型和变迁,网络文化、社会低俗文化、拜金主义观念等不断冲击着“象牙塔”,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加快了网络走进高校的步伐。网络传播的信息中有许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先进技术强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而我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受到网络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出现思想上的判断失误。
参考文献:
[1]任莉,程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实证分析及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
[2]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R].中共中央政治局.
注释:
①王百齐.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
②任莉,程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实证分析及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7).25
③任莉,程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实证分析及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7)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路径方法
一,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含义是我们目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概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涉及两个关键概念:一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指社会、集体或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转化为群众自觉理论和实践追求的实践活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起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和热爱中华、振兴中华的精神;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或民族利益的关系,引导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①
实效性是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张力关系,是实践活动结果对于目的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亦即实际效果问题。教育实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过程中的可行性,二是结果的目的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进步成长。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具有主体性、长效性等特征。主体性表现为,大学生不仅是参与者,而且还是策划者、组织者,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了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彰显、经验的提升和精神的解放。长效性是正确地诱导受教育者的工作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久地保持和发挥出来。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重大意义
党和国家提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明确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以科学的价值观念引导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向,使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和原因
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网络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大学生理想信念、“三观”、政治觉悟总体向上向好,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问题“症候”
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信仰不坚定。据对西安一所大学调查显示只有26.17%的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多的党员入党动机是个人考虑,是为将来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增加法码。②
一些大学生轻视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理想。用一具体实例说明,当下报考公务员热成为社会一大关注点,其中有热衷政治想想有番作为的壮志青年,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公务员报酬高、工作稳定而选择报考。
部分大学生道德滑坡、心理失衡的现象突出。据对上海、长沙、焦作三个城市的调查中显示只有“69.28%的大学生都很重视诚信问题,但因无诚信导致自己利益遭到损失时,仍有 47.52%的学生会采用相同的行为施与在他人身上。”③ 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有些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惜违背做人原则,背信弃义,在求职材料上运用各种心思和技巧,仿造各种证书,使求职材料的水分越来越重。这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使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滑坡、心理失衡,想要好好表现自己却走了一条弯路。
这显然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矛盾,而反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体现在能否敬业。一个人能否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承担责任、作出贡献,相应地,他的价值就能否获得人民、社会、国家的承认。一个人不能为其社会理想而不懈奋斗,就不能有一番成功的作为,更不用说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努力改变。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原因主要是宏观背景下的原因。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社会基础,也是促进人民群众认识、认同、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途径。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给社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各种经济势力迅速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迅速蔓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给当代大学生的“三观”造成不良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体国民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的口號,明确指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主旨思想和目标。 现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下的社会快速转型和变迁,网络文化、社会低俗文化、拜金主义观念等不断冲击着“象牙塔”,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加快了网络走进高校的步伐。网络传播的信息中有许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先进技术强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而我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受到网络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出现思想上的判断失误。
参考文献:
[1]任莉,程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实证分析及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
[2]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R].中共中央政治局.
注释:
①王百齐.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
②任莉,程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实证分析及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7).25
③任莉,程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实证分析及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