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运用愈来愈受重视。本文简要探讨了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价值、实施要点及任务的具体设计,其中任务的设计是重点。信息技术教师要担任好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及组织者这个角色,善于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实施任务驱动,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所谓任务驱动法,即教师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该教学法的主要优势就在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近些年,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运用也愈来愈受重视,以下将从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价值、实施要点及任务的具体设计三个方面来加以简要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价值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应用任务驱动法,其主要的价值和意义是需要切实明白的。对此笔者的看法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了,而且在当前这个所谓信息时代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很多学生眼高手低,总觉得已从小学练到高中,“就这么一点东西,烦死人了”;又因为信息技术课只有会考,因此很多学生从观念上就不怎么重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于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当成“放松”和“玩”。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就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同时该教学法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概括来说这即为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要点
很多教师常常“哀叹”信息技术课往往失去了课堂应有的魅力,上机课成了信息技术课的代名词,而任务驱动法则为恢复信息技术课的活力提供了一条较为理想的途径。不过,要想让任务驱动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无疑需要抓住其实施要点,落实到位。笔者基于自身的实践探索总结了这样几点:①要创设具有驱动性的任务,促进学生的投入度;②老师适当讲授和演示,让学生多讨论,并尽量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索解决任务;③老师给出任务,就一定要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作相关的记录,也可以交流展示,大家讨论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④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上机模拟时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毫无疑问,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于任务的设计,只有基于课程内容的特点设置出了合理的任务,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这既是基本前提,又是核心关键,下面结合案例来做较具体探讨。
三、例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首先,任务不是空泛的教学目标的转化性描述,而是以典型素材为载体的具体问题,是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的。比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使用了本班学生的基本信息作为原素材,让学生基于教材内容积极思考阅读,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这样的任务: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年龄最小的学生(排序);计算出平均每天做作业需要的时间(使用函数);分析班级学生作业耗时情况(生成图表),并进行分析描述。
其次,任务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才能使其产生探索欲望。比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教材上的案例十分简单,也比较老套,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于是笔者让学生基于本班情况制作一份个性鲜明的宣传海报,并为本班的某次主题活动制作邀请函。这样的任务是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也能够很好地锻炼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再次,任务要尽可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在学习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時,笔者设计了制作校庆宣传作品的任务。学生要想很好的完成任务,首先需要明确“应获得哪些信息?通过何种渠道和手段获得需要的信息?”等基本问题。在笔者的适当引导下,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获取信息。各小组按分工情况围绕主题多渠道、多方式收集信息(来源:从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和处所、从相关工作人员口中等等;收集方式:拍摄、任务访谈、观察记录、素描呈现等等),并在规定的时间回到教室中,小组内积极进行讨论,合作整理和加工得到的信息,出成果后教师总结和评价各组活动,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可以想象,如果学生直接是在网上找一些信息,随便组合一下,则必然不能很好的展现本校特点,则任务的完成效果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打了折扣。
结束语:
上文简要探讨了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价值、实施要点及任务的具体设计,其中任务的设计是重点。信息技术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善于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实施任务驱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获得更深刻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这对于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晶. 浅淡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J]. 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0).
[2]徐晓斌. 谈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 中学教学参考,2016,000(008):120-121.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所谓任务驱动法,即教师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该教学法的主要优势就在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近些年,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运用也愈来愈受重视,以下将从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价值、实施要点及任务的具体设计三个方面来加以简要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价值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应用任务驱动法,其主要的价值和意义是需要切实明白的。对此笔者的看法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了,而且在当前这个所谓信息时代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很多学生眼高手低,总觉得已从小学练到高中,“就这么一点东西,烦死人了”;又因为信息技术课只有会考,因此很多学生从观念上就不怎么重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于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当成“放松”和“玩”。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就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同时该教学法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概括来说这即为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要点
很多教师常常“哀叹”信息技术课往往失去了课堂应有的魅力,上机课成了信息技术课的代名词,而任务驱动法则为恢复信息技术课的活力提供了一条较为理想的途径。不过,要想让任务驱动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无疑需要抓住其实施要点,落实到位。笔者基于自身的实践探索总结了这样几点:①要创设具有驱动性的任务,促进学生的投入度;②老师适当讲授和演示,让学生多讨论,并尽量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索解决任务;③老师给出任务,就一定要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作相关的记录,也可以交流展示,大家讨论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④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上机模拟时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毫无疑问,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于任务的设计,只有基于课程内容的特点设置出了合理的任务,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这既是基本前提,又是核心关键,下面结合案例来做较具体探讨。
三、例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首先,任务不是空泛的教学目标的转化性描述,而是以典型素材为载体的具体问题,是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的。比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使用了本班学生的基本信息作为原素材,让学生基于教材内容积极思考阅读,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这样的任务: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年龄最小的学生(排序);计算出平均每天做作业需要的时间(使用函数);分析班级学生作业耗时情况(生成图表),并进行分析描述。
其次,任务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才能使其产生探索欲望。比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教材上的案例十分简单,也比较老套,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于是笔者让学生基于本班情况制作一份个性鲜明的宣传海报,并为本班的某次主题活动制作邀请函。这样的任务是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也能够很好地锻炼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再次,任务要尽可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在学习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時,笔者设计了制作校庆宣传作品的任务。学生要想很好的完成任务,首先需要明确“应获得哪些信息?通过何种渠道和手段获得需要的信息?”等基本问题。在笔者的适当引导下,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获取信息。各小组按分工情况围绕主题多渠道、多方式收集信息(来源:从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和处所、从相关工作人员口中等等;收集方式:拍摄、任务访谈、观察记录、素描呈现等等),并在规定的时间回到教室中,小组内积极进行讨论,合作整理和加工得到的信息,出成果后教师总结和评价各组活动,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可以想象,如果学生直接是在网上找一些信息,随便组合一下,则必然不能很好的展现本校特点,则任务的完成效果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打了折扣。
结束语:
上文简要探讨了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价值、实施要点及任务的具体设计,其中任务的设计是重点。信息技术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善于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实施任务驱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获得更深刻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这对于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晶. 浅淡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J]. 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0).
[2]徐晓斌. 谈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 中学教学参考,2016,000(008):120-121.